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通用5篇)

稿件2.57W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都跟講話稿有着直接或間接的聯繫,講話稿透過講話人口頭表達後,可以起到傳播真理、經驗,抒發感情,發表意見的作用。那麼,怎麼去寫講話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通用5篇)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1

新同學們:

我們又迎來了五湖四海的新青年。共同迎接你們的,有風景秀麗的校園,有和藹可親的師長,有青春進取的師兄師姐,還有歷久彌新的中南大精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起源於1948年的解放區最高學府——中原大學。中原大學爲新中國培養革命幹部和建設人才的辦學初衷,直接影響和決定了中南大沿襲數十年的辦學宗旨,那就是培養經世致用之才,培養能參加國家建設和推動文明發展的精英人才。肇始於首任校長瀾先生提出的“學以致用”的辦學原則和他至今爲人所稱道的“坐冷板凳”的治學精神,我們“博文明理,厚德濟世”的校訓和“砥礪德行、守望正義、崇尚創新、止於至善”的大學精神,激勵着一代代中南大人不斷努力追求博文勤學的成才之路,踐行明理求真的卓越之道,謹守厚德誠信的立身之基,擔當濟世爲民的清明之志,成長爲優秀的學問家、政治家、企業家、銀行家、會計師、經濟師、法官、檢察官、警官和律師等。

大學階段最爲重要的關鍵詞,無疑是“成長”。大學校園裏短短几年的時間,青澀懵懂的少年會迅速成長爲意氣風發的青年,而怎樣去獲得這神奇而巨大的力量,便是同學們大學階段最爲重要的課題。

在中南大,成長是一種態度,需要“靜的定力”。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談到,“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象牙塔裏數載砥礪,一牆之隔即是繁華的鬧市,能否沉下心來,有所求、有所得是對我們的一大考驗;資訊多元而冗雜,能否靜下心來,多讀書,讀好書,與大師同行,與名師互動是對我們的一大磨練;習慣了忙忙碌碌,能否堅守一個夢想,以恬靜的心靈去仰望星空的燦爛,以寧靜的靈魂去感知生命的浩瀚是對我們的一種修行。靜是積累,靜是思考,更是一種養性與養心,是擁有強大靈魂的力量之源。我國會計史學的開創者、我校著名會計史學專家郭道揚教授,正是以“靜”的心態治學數十年,心無旁騖,一心向學,終成一代大家。

在中南大,成長是一種信念,需要“誠的品質”。《禮記·中庸》有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一個“誠”字,既是言而有信、信守然諾的修養,更是坦蕩無妄、俯仰無愧的立身準則。中南大是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爲主幹的人文社科類大學,從學科特色上看,可以說培養的都是經世致用之才,但若沒有誠的品行,人才就不能經盛世,就無以致大用。從中南大走出去的人才必須有責任、有擔當,自覺以推動國家經濟建設、法制建設乃至整個社會發展都向着善的方向不斷前進爲己任。我校師生髮起創立的法律援助與保護中心,秉承“維護社會正義,力求司法公正”的宗旨,十餘年來堅持爲社會弱勢羣體提供高質量的無償法律服務,正是堅守了“誠以修身、信以立業、仁以濟世”的信念。

在中南大,成長是一種行動,需要“勤的習慣”。業精於勤荒於嬉,學業上的成功、生活上的成功乃至感情上的成功都離不開點滴的積累,時刻的勤奮。數不清的中南大學子勤奮刻苦,勇於鑽研,取得了一項又一項耀人的成績。各位新生,不要小看這個“勤”字,如果在場的哪位同學幾年之後能夠坦然地說自己沒有逃過一節課、每週至少去圖書館十個小時、每學期至少聽十場講座、每天都能堅持體育鍛煉,那麼畢業時,我將和全體老師一起爲你鼓掌!

在中南大,成長是一種情懷,需要“雅的愛好”。“謙謙君子,溫文爾雅;窈窕淑女,雅則美矣。”優雅的氣質,來自聚沙成塔的豐富知識,來自日積月累的文化素養,更來自自省自覺的品性修行。我們的著名校友、建國後第一位女指揮家鄭小瑛,原本考取的是醫學院,後因自幼愛好音樂,不斷學習進修,竟將兒時興趣發展成爲了終生事業,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音樂成就。希望同學們也都能培養起高雅的興趣愛好,在琴棋書畫中洗滌自己的心靈,在詩詞歌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勇於探索中感受知識的力量,在博學明辨中獲得人生的昇華,擁有格調高雅、豐富多彩的生活。

在中南大,成長是一種方向,需要“實的規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身在何處固然重要,去向何方更爲關鍵。大學不像高中那樣目標很明確,只有高考這根唯一的指揮棒,大學是你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只有明確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才能讓夢想真正成爲現實。我校20xx級學生李澤宇,選擇法學專業伊始,就樹立了成爲從事高端涉外法律事務的大律師的目標,並踏踏實實朝此方向努力,她本科畢業後進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研究生,現在已經成爲四大所之一的君合律師事務所從事涉外非訴業務的律師,“大律師”的夢想已近在眼前。

通常對於新生,總是希望大家在大學裏都能夠順利成長,但我更希望大家能夠或多或少地去經歷一些挫折,甚至是失敗,從而真正感受到成長的重量。成長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困難和逆境中獲得的成長,會更加的銘心刻骨、歷久彌新。希望同學們在中南大能夠主動成長、積極成長,鴻鵠展翅、鷹擊長空,擁有豐富精彩的大學生活!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2

各位尊敬的老師、尊敬的學生家長、親愛的新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美好的季節裏,我們滿懷豪情地迎來了新學年,同時也迎來了又一批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首先,我代表華僑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全體新同學表示誠摯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對前來出席開學典禮的新生家長及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對一所大學而言,每年新生入學的日子都是具有永久紀念意義的一天,華僑大學也是如此。因爲就在這一天,我們迎來了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6280名本科生和1033名碩士、博士研究生。正是你們的到來,給華僑大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華僑大學歡迎你們,感謝你們!

人的一生中,真正具有永久紀念意義的時刻並不多。但我敢肯定,對在座的每一位新同學來說,今天是你們這種爲數不多的具有永久紀念意義的時刻之一,因爲它是你們人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從今天起,你們將是大學的一份子,由此開始人生一個嶄新的起點,踏上人生旅途新的征程。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當你踏入華僑大學的校園,站在人生一個嶄新的起點上,你可曾想過這意味着什麼?我想,你應該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大學”以及“大學的意義”,也就是要明白“大學之道”。

“大學”的產生與發展是人類歷史近一千年中最偉大的創舉、最偉大的事業之一。它創造了一個延續整個世界文明的場所,培養了大量全面瞭解世界、掌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智者。博洛尼亞大學、巴黎大學以及牛津大學成爲引領文藝復興運動的奇葩;柏林大學幫助德意志在戰爭的廢墟上挺立起一個自信的民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宗教紛爭的文化環境中開闢出一片科學的沃土;西南聯合大學在中國戰火紛飛的年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獲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成爲中國培養學界精英和民主鬥士的殿堂;北京大學以科學、民主、自由爲旗幟,成爲“五四”運動的發源地,推動着中國的思想解放和民族大業的復興。

由此可見,大學是人類智慧的發源地,是助推世界發展的原動力,是醞釀、培育現代文明的搖籃,是科學、民主、自由的學術殿堂,是播撒智慧、傳承文明、塑造人格、陶冶靈魂的育人聖地。總之,大學引領人的成長與發展;大學引領社會的前進方向。

當我們明白了“什麼是大學”以及“大學的意義”之後,我想,我們也應該明白了“讀大學的意義”,明白了“大學之道”。中國古人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就告訴我們,作爲大學生就應該秉承大學之道,志存高遠,錘鍊品格,普度大衆,追求卓越。

大學時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同學們進入大學,意味着新的人生的開始,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只有志向遠大,富有理想,全面發展,鍥而不捨,才能抓住機遇,乘風揚帆,實現人生嶄新的蛻變和無盡的昇華。

大學時期要完成人生的蛻變和昇華,就需要有科學而符合個人實際的人生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們在大學裏需要透過各種途徑學會規劃人生,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同時還要知道自己爲了實現既定的目標可以忍受什麼,可以承受什麼。不能忍受孤獨,不能忍受沒有網遊的日子,不能忍受課本的枯燥,不能承受哪怕是一點點兒的委屈和批評,不能承受任何挫折或困難等等,那都將是你人生失敗的開始。要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和執行力。有了好的人生規劃和目標,只有將執行變成一種意志和習慣,你纔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生涯規劃和目標。如果你沒有任何規劃和目標,沒有絲毫的意志力和執行力,只是一天一天地遊戲人生,那麼,人生將會遊戲你一輩子,最終你將一生不得快樂,一生將無任何成就和收穫。

朱熹有言:“大學爲大人之學。” 所謂“大人之學”指的就是大人修身之學,是使人成爲道德完善之人的學問。新同學進入大學就意味着自己已經成人。儘管你們沒有像古人那樣行“成人禮”,但是實際上進入大學已經表明你們已經成人,透過大學的學習和錘鍊應該成爲道德完善之人,也就是應該成爲能夠獨立承擔社會道德與法律責任的“大人”,能夠爲自己的行爲獨立負責。因此,我希望各位“大人”在大學學習階段一定要致力於提高自身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遵紀守法的思想意識,嚴於律己,誠信待人,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今天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在學校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下,在一點一滴中積累,在一言一行中培養,規範自身的行爲,努力使自己成爲品格高尚、志向遠大、胸懷寬廣的新一代大學生。

大學擔負着引導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的責任。大學曾經是精英教育,但大學教育的大衆化是世界大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無論是精英教育還是大衆教育,大學都是培養智慧而卓越的人,而不是培養平庸無能之輩。所以,我希望你們在大學學習深造時期要有一種強烈的意識和願望,那就是一定要仰望星空,追求先進,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爲了實現這一目的,你們不僅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腳踏實地,從點點滴滴做起。

大學是對真理的探索,需要對真理探索的執着和犧牲,需要堅持真理的超越和創新。亞里士多德曾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希望廣大同學在大學學習期間要崇尚學術,尊重老師,尊重學術,但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勇於探索,敢於批判,大膽質疑,努力創新,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學校鼓勵同學們質疑教材,質疑教師,甚至質疑權威、質疑校長!

如果沒有與時俱進、分秒必爭的學習精神,如果沒有孜孜不倦、堅忍不拔的學習態度,如果沒有敢於質疑、勇於批判的學術膽略,如果沒有堅實的專業基礎、淵博的文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你註定要與真理擦肩而過。大學是知識和智慧的殿堂,但是大學不可能爲同學們提供終其一生的知識,而是爲同學們提供一種終其一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和中學相比,大學的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環境有了很大的不同。同學們要儘快調整好自己,以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增長社會實踐才幹上來。希望大家學會自主地、自律地、創造性地快樂學習,爲將來的人生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歷經五十多年風雨的華僑大學,形成了“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辦學理念和“爲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華大人,使得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和空氣中都瀰漫着智慧,一草一木都富有靈氣。我希望廣大新同學們在“一元主導,多元交融”的校園文化氛圍裏,繼承和發揚華大優秀傳統,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開放包容,培養國際化視野,提升綜合素質,積極參與學校提供的國際交流平臺,使自己成爲胸懷世界、有志向有能力馳騁於世界的優秀的世界公民。

生逢盛世,歲在英年。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是華僑大學新的主人。在華僑大學這塊廣闊的天地裏,你們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追求成功的喜悅;可以舞動青春的旋律,譜寫人生最美的篇章;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學校將爲你們的健康成長、成功成才,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希望你們數年後畢業離開母校的時候,回首華大的短暫時光,只有美好的回味和記憶,只有收穫與成功的喜悅和快樂,而不會留下的都是遺憾和愧悔。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攜手,爲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爲世界的繁榮、穩定與發展,爲中華民族的昌盛與振興,爲華僑大學明天更美好,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最後,祝願全體新同學學業進步,生活愉快,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謝謝大家!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3

各位新同學、各位老師、各位來賓:

大家早上好!

在北京最美的金秋時節,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開學典禮,迎接你們7818名北京XX大學20XX級新同學。在此,我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藉此機會,我也向哺育你們成長、給予交大信任的家長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同學們,北京交通大學是一所有着117年輝煌歷史的古老學府。它是中國第一代現代管理人才的誕生地,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這裏的講臺上曾活躍着茅以升、馬寅初等大師的身影;這裏曾走出了中國第一個無線電臺創建人劉瀚、第一臺大馬力蒸汽機設計者應尚才、最早的四大會計師之一楊汝梅、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文學家鄭振鐸等傑出人才。我們的學校以“交通”爲名,以“知行”爲訓。在歷史的長河中,它以自己特有的品格和風骨,傳承文脈,啓迪新知,孕育桃李,服務國家。如今,走過百十餘年風雨,歷經數代人不懈努力,北京交通大學已經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校園文化,成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行業技術進步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並且正在朝着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不斷邁進。

同學們,從你們邁進交大校門那一刻起,就註定你們與這所百年名校結下終生之緣。你們的一言一行,你們的快樂與痛苦,你們的成功與失意,都將融進交大的史冊,交大從此有你,你與交大終生結伴。同學們,經過十多年的寒窗苦讀,作爲同齡人中的幸運者,你們跨入了北京交通大學的校門,站在人生里程的一個新起點上。大學,作爲一個學術共同體,是研修學問的地方,是你們成長、成熟和不斷努力拼搏的地方,大家千萬不能有歇一歇腳的想法。也許在過去,你們的老師、父母、同學說過,考上大學就好了,所以有不少人誤認爲,邁進大學大門,就可以鬆一口氣了。今天,我明確地告訴大家,一定不要有這種想法。這裏是一個新的起點,今天是一個新的開始,如果你不努力,不嚴格要求自己,不去拼搏,你會掉隊,你會無法完成學業,被時代所淘汰。在此,我不得不告訴同學們,我們學校每年都有5%左右的同學不能按期畢業和拿到學位,其中不乏當年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交大的同學,你們要引以爲戒,要對未來有清醒的認識,要儘快適應大學的生活。所以,在你們入學的第一課上,我希望和同學們談談在大學裏如何做到“三個學會”。

第一是要“學會學習”。學會學習就是能夠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比掌握一門知識更重要。只有掌握學習的方法,才能觸類旁通,才能在終生學習中,永遠處於主動地位。其實大學裏所學的知識,在今後工作中能直接應用的並不多,但大學裏掌握的學習方法將終生受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是終生學習的基礎和探索未來的鑰匙。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大學入學初期是你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學會學習,將爲你們未來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會學習,就要擁有獨立的適合自己特點和符合知識積累規律的學習方法。“獨立”在這裏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自學。大學學習與高中學習有很多截然不同之處,這裏的學習不再是“亦步亦趨”的追隨,而是“師者傳道、學生悟道”的點化,如果沒有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意識,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識。另一方面,“獨立”是學會提問題,這既是學習的開始,也是掌握知識精髓的關鍵。

學會學習,要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同學們身處資訊爆炸的大數據時代,知識浩如煙海,大學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和自由度。被“知識爆炸”轟得暈頭轉向是大家開始大學學習後都會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養成嚴謹的態度,才能掌握知識的真諦,不被垃圾資訊所淹沒。嚴謹的態度更是你們未來成功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將來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都要學會善於透過表象看實質,要善於從紛雜中抓住要領和綱要,要學會對每一個數據、每一個觀點、每一種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考證和推敲。對學術要有持之以恆的執著精神。歷史學家韓儒林先生曾經說過“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這就是嚴謹的治學態度。

學會學習的另一個要點是要學會理論聯繫實際,學會應用知識。任何一門知識都是一個複雜的體系,要想掌握它並融會貫通,除了勤勉努力,還要善於聯繫實際。你們不能把學習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要安排好課外學習,拓展自己的學習範圍;你們不能自我封閉,要多向老師、同學提問,善於觀察社會,向實踐學習;你們要常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當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時,一定要檢查學習方法是否得當,並適時調整。否則,只能事倍功半,難入主流。

第二是要“學會思考”。大學階段是一個人思想觀念逐漸成熟定型的時期,學會獨立和理性地思考,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必修課和必須完成的過程。

學會思考,要求大家時刻能保持頭腦的清醒,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是非;能在功利面前堅守良知和底線。當前,社會上的功利和浮躁現象較爲嚴重,同學們初次離家,來到大學,容易被城市的喧囂淹沒,被功利所誘惑,被浮躁所鼓動。所以在這裏我特別要提醒同學們,當今時代,法律的約束、道德的準繩、公共的規約都是你們不能逾越的底線,切不能因爲對成功的渴望而喪失對良知和底線的堅守,在這個問題上,任何微小的錯誤都可能造成長久的惡果。同學們可能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在德國,有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博士學位,但在求職時卻接連碰壁,連小公司也不接受他。當這位留學生氣憤地向一位拒絕他的考官詢問原因時,那位德國僱主鄭重地說:“對不起,先生。我們從網上找到了一份關於您的記錄。記錄顯示,您在德國留學期間乘坐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我們知道您不缺知識、不缺能力,但我們認爲您缺了一樣東西—誠信!正是您缺的這樣東西,讓我們不能聘用您。”三年來,學校已有一百名左右的同學因爲作弊等違紀問題受到處分,有的甚至失去了繼續在校學習的機會,這就是他們沒有堅守誠信這條底線帶來的後果,希望你們引以爲戒。

學會思考,要逐漸養成敢於質疑的態度。對於學術問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研修學術的規律之一。大學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讓你們接受某種知識和經典,更重要的是敢於對已有知識和經典提出質疑。愛因斯坦在物理學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來源於他對傳統物理學理論的質疑。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在其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科學的發展實際上是常規科學和科學革命交替的過程,而科學革命的產生,正是來源於對舊範式的質疑。

學會思考,要保持理性,不盲從,不隨波逐流。青春往往伴隨盲動,叛逆往往拒絕思考。你們天資聰穎,卻還缺乏歲月的歷練;你們崇尚個性,但思想上還沒有成熟,只有思想的力量,才能讓你在各種潮流的裹(ji)(挾)中自立不倒。同學們,媒介化時代的到來讓負面資訊飛速傳播,在這樣的時代裏,面對網絡上的謠言和不負責任的評論,你能否有自己理性和客觀的剖析?同學們,輕信與盲從都會帶來非理性的行爲,而泄憤與抱怨於世無益,理性思考抓住事情的本質而非表象,纔會找到治世良方。你們一定要記住:你們今天從社會得到的能量,也就是你將來在社會中所具有的力量。

第三要“學會生活”。生活是學習和思考的基礎,是同學們在大學裏應該重視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學會生活,要能夠合理安排時間,規劃好你們的人生,要具備既有理想、志存高遠,又能腳踏實地的精神,要逐步建立自信,管好自己,不放任自己。

學會生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你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備受呵護,如今離家求學,需要獨自品嚐生活的苦辣酸甜,希望你們能迅速調整心理落差,開始爲未來應肩負的責任奠定基礎,讓父母和長輩放心。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已經證明了你們的優秀,但在大學裏,你們會面臨全方位也更多元化的競爭,希望你們能從容接受競爭,坦然面對挫折和進步。希望你們能讓自己儘快繁忙起來,讓充實的校園生活淡化你們的思鄉之情。

學會生活,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你們從天南地北匯聚到北京交大,這既是緣分,更是青春的財富。對於許多同學來講,來到大學,首次與他人共處一室,一時有些不適應,這很正常,應該儘快調整自己,處理好與室友的人際關係。今年曾流行過一部電影,叫《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青春歲月中最寶貴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情誼。你們每個人過去的成長環境不同,由此帶來的差異正是你們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成長的基礎。希望你們能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溝通、包容與合作,在與同學和諧相處的氛圍中感受青春歲月的純真與美好。

學會生活,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你們中間的大多數人來說,健康問題似乎是一件遙遠的事,但根據權威部門的監測,我國大學生體質呈逐年下滑的趨勢,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視。體質下滑的根源,是大學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們擔心大氣污染,但毫不擔心因爲上網而睡得太晚;你們擔心食品安全,但從不擔心因爲睡懶覺而放棄早餐。同學們,一定要從大學時代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生活。只有身心健康,纔有彰顯你們價值的資本。

學習、思考、生活,三者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同學們大學生涯的主體。要真正學會這三件事,需要你們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斷努力;而只有學會了這三件事,你們纔會真正感受到大學時代的幸福和精彩。在大學時代,你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更要收穫一份心智的成熟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同學們,大學的美好,不僅在於它可以啓迪智慧,更在於它可以塑造靈魂;不僅在於它可以傳遞真理,更在於它可以允許質疑;大學的美好,不僅在於它可以耕耘幸福,更在於它可以包容失敗;不僅在於它可以擁抱青春,更在於它可以相信未來。此時此刻,我彷彿看到了一幅正在展開的美好畫卷,在那畫卷上,是你們躍動的青春,是你們燦爛的未來!同學們,請帶上學校的期望和祝願,帶上你們的熱情和夢想,去開啓屬於你們的大學時代吧!

謝謝大家!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們成爲一個復旦人,我首先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你們在國內外如此衆多的一流大學裏選擇了復旦,我要對各位表示感謝!

復旦將成爲你們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個問題你們還來不及思考,那就是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麼,到底怎麼學?從剛纔學長們和導師們的視頻當中,你們聽到了、看到了一些他們的感悟。所以,今天我並不想發表一個熱情洋溢的講話,而是要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對你們到復旦來到底要學什麼的思考。

韓愈說過“古之學者必有師”。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一個導師。這個導師可以是學校的老師,也可以親戚、朋友或同學,等等。因此,在嚴格的意義上,真正的“自學成才”並不存在。韓愈還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與此對應,對於學生,來到復旦自然就是爲了“悟道”、“受業”和“釋惑”。

你們都會歸屬於某個專業學科,因此你們當然將要學習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或許可以認爲是學生的“受業”。

然而,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和教育家懷特海曾經批評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學教育,他認爲:大學教育的目的已經卑微到只教給學生某些學科專業的一部分知識,而古代書苑中的哲學家給弟子傳授的是智慧。”當時,愛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體驗呼籲:“僅僅知識和技能並不能使得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的生活。雖然,透過專業知識的教育可以使他成爲一部有用的機器,但不能造就其和諧的人格。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道德的有深切感受。否則,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生更像是一條經過良好訓練的狗。”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粗”,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一個講粗話的人。

反觀當前,由於現代職業極度分化、多元化,導致高等教育的過度專業化。各類具有明確職業指向的專業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讓教育的意義變得越來越窄。學校設定的教學內容只是爲了“就業”這個唯一的目標,這似乎是爲了適應和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爲社會提供一種即時的服務,但這樣的教育其實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嚴重地違背了“以人爲本”的教育基本原則,因爲人不應僅僅是社會當中的一個部件而已。

事實上,現在的大學,包括復旦在內的畢業生的職業和所學專業的對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經降到很低了。換言之,你畢業後所從事的職業並不一定是跟你學的專業有關的。因此,這就迫使我們對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內容進行新的思考,並做出相應的改變。

有一點是十分清楚的,綜合性的大學,比如復旦大學必須有別於通常的職業學校。大學不能淪爲金耀基先生所批評的那種“職業培訓所”。

因此,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你們來到復旦當然要認真地學習足夠的專業知識,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也是卑微的。恰如愛因斯坦一貫的認爲,純粹的專業技能學習並不保證你能夠學好專業,有時反而“將扼殺相關的文化生活和專業的精神基礎。”

專業知識是必須學習的,但是作爲復旦的學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爲“道”?“形而上者謂之道。”

“道”首先是一套價值系統。

儒學經典《大學》當中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中國人認爲智慧是以善爲基礎的,道同時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僅如此,善還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道的終極目標。

就現實來看,如果一個人對人類的存亡一點都不關注,對國家和民族將賦予你們的歷史責任和未來擔當一點都沒有感覺,對崇高的價值體系沒有一點執着的追求,他就會缺少一個積極而又嚴肅的價值系統。這樣的人在思想和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必定會迷失自我。責任和擔當應該是對“道”的一種“開悟”,也是“道”的一種具體外在表現。我曾經多次說過:“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對自己、對他人,對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有責任感。如果學校只重視一些專業的知識教育,而不重視德性的培養,那麼它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爲社會的禍害。”

我們每一個人在追求積極而嚴肅的價值過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問題,這也是建立自我價值系統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這些問題包括:人類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人類的終極命運到底會怎樣?等等。雖然這些問題很大,現在甚至於未來沒有人能夠對這樣的問題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是我們必須去思考。因爲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纔有可能獲得一套崇高的價值。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人文精神應該總是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之上,並宣示崇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他把他對崇高的價值體系的追求永遠置於他在物理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復旦大學實行通識教育,就是希望透過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與專業課程改革,使整個教學體系體現出一種對價值的追求。雖然,這些課程就這類問題也不可能提供一個終極答案,但我們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的線索。這種思考線索的重要性在於,它啓示人們如何使得這個世界成爲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從而爲這個仍然充滿種種困難和困惑的現實世界中不至於迷失,併爲它提供希望和理性。

在今天的中國,這套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系統,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才能夠更具有使命感,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更大的擔當。

xx在今年教師節的講話中指出,“教師的第一要務是‘傳道’”,而這個“道”就是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悟道”,就是去追求、踐行崇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系統。

“道”還是一種智慧。

智慧很難定義。在我看來,智慧就是一種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綜合能力,是掌握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方法;它包含了一套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認識問題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會和宇宙。與智慧相比,我們常說的學習“知識”只是獲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種途徑而已,而“智力”則只是“形而下謂之器”的“器”而已。

就知識的獲取而言,在今天的網絡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渠道來獲取知識。尤其是諸如慕課(MOOCs)等各類網絡視頻課程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獲取知識的方式。以至於有人認爲,在網絡教育的時代,大學的教師將淪爲只是一個“節目主持人”。甚至,更加危言聳聽的是,傳統的大學教育將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

其實,這種擔憂並非新鮮事。早在上世紀60年代,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就指出:“學習並不是一個傳播知識的過程。當然,其中某些東西確實需要傳播,但教師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因爲,“任何一個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可以從圖書館獲取資訊。”現在,除了圖書館以外,我們有了更多的途徑來獲取資訊。

如果大學只是起到課堂的知識傳授,即“授業”的作用,學生也只是“受業”,上述擔憂不無道理。因此,羅素提醒“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傳播者。教師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自己領悟知識。”其實,自古教書育人就是爲了使得學生的心智更成熟,人格更獨立。唯有人格獨立,方可獲得智慧。因此,教育更爲重要的內涵就是傳授“思維方法”,而學習就是“悟道”。

“悟道”就是要獲取智慧。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難以言說,中國古人說“學必悟”。因爲他們認爲,認識“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這個過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透過網絡或者軟件來完成的。

首先,網絡和軟件能夠做什麼?在我看來,只有當某些知識能夠非常準確地被定義,且學生在學習這類知識的成效能夠非常定量、精確地來進行考覈時,那麼相應的課程和教材確實可以實現一種網絡化、自動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實現計算機編碼,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授的能力,只有好的教授才能引導學生獲得意想不到的洞見。

其次,網上論壇無法完整複製現實的討論中的這種微妙的互動關係和各種對話的豐富性。除非在網絡上參與討論的每一個人都具有小說家一樣的嫺熟技巧,有能力以散文的形式重現複雜的思想和體驗。這個要求是太高了。

更爲重要的是,“悟道”的過程貫穿於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中,大學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課堂教育以外,復旦大學將透過“書院”的方式來創造更好的這種互動空間和方式。這種互動是任何機器無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編制得如何先進,不管技術如何發達,人畢竟是人。學生會對課堂和書院裏所遇到的辯論情境、以及他與他人的實時接觸進行思考,機器無法複製。而恰恰就是這些,將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因此,因此教師和大學的存在,其意義不僅沒有被削弱,而且顯得更爲重要。在現代技術的挑戰下,大學應將教育、教學更多的轉向“傳道”意義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漁”,以傳授“思維方法”爲主的教育。這種轉變,與其說是變革,還不如說是高等教育的某種迴歸,迴歸到古代的教育理念,即,從注重“知識的傳授”迴歸到更加註重“智慧的傳授”,也是中國古人說的“傳道”。而也能讓學生在大學裏的學習獲得更多的智慧,獲得一套嶄新的、合適的思維方法。

“悟道”還必須持續地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若沒有感覺到思想的力量,那是因爲思想的貧乏。只有經過思考才能達到“釋惑”,也才能解決你心中長期感到迷惑的問題。曾經有人說過,“沒有經過審視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當然,“思”更是思想。我們經常人云亦云地說,“這個世紀確實是一個知識的時代。”這似乎已經成爲人們的共識。然而,我要強調,僅僅“知識”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思想”。脫離了思想,脫離了道德知識,無論其屬於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一樣都是“雙刃劍”。它們既可以造福於人類,也可以禍害人類,甚至於毀滅人類。要讓“知識”真正服務於全人類的未來命運,我們更需要“思想”和“智慧”,即,我們更需要中國人所謂的“道”,以及對“道”本身的思考。我們要思考人類的“大道”,也要思考我們每一個專業學科中的“學科之道”。

人類近兩個世紀的巨大發展基本上是基於20世紀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們的思想。由於技術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會科學知識的巨大成功,人們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對人類自由的限制,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思想貧乏的時代。因爲,我們現在思考所依據的思想,大多尚未突破中世紀的思想家們的成就。因此,我更希望在新世紀裏,將“知識的時代”轉化爲“思想的時代”,即成爲一個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術思想家輩出的時代。我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有再強的經濟、軍事,但沒有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它就成不了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它至多是一個武裝到牙齒的‘侏儒’而已。”同樣,如果人類出不了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我們就很難解決當今和未來人類所面臨的各類重大而又複雜的挑戰。

“博學而篤志,切問近思,仁在其中矣”

復旦的先賢們爲我們選擇的校訓十分深刻,我認爲它是對傳道、授業和解惑的一種具體詮釋。所以我最近在對校訓有關的詮釋中提到,復旦的校訓當中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在邏輯,也就是“唯有博學方可篤志,惟有切問方有近思”。如果這樣去做了,那麼自己內心,以及與自然、與他人和社會都形成了一種和諧的關係,“仁在其中矣”。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們來到復旦學習一定是正確的選擇,但是這也意味着你們將開始痛苦而又快樂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我爲什麼要把痛苦放在前面呢?我個人認爲,所謂的快樂學習的說法,就是剛纔陳思和老師講的,“只有當你熱愛它了,那麼樂就會在苦中。”若你們在復旦悟得了這個“道”,那麼在你們離開的時候,你們不僅具備了專業知識,而且將變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對國家民族就會更有擔當,對整個全人類也會更有擔當。

我希望大家成爲這樣的人!

謝謝大家!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作爲浙江大學校長,我榮幸地在此歡迎你們的到來,並祝賀你們踏上人生新的起點!

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榮耀的求是學子,成爲全球50萬浙大校友組成的求是大家庭中的一員。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英才輩出、蜚聲中外的高等學府。建校115年來,浙江大學始終承載着國家與民族的希望,秉承求是創新的精神,發展成爲在海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一流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竺可楨老校長當年在新生入學典禮上曾提出著名的兩個問題:“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今天,我想從三個方面予以詮釋:第一,大學是什麼?第二,浙江大學培養什麼樣的人?第三,各位應如何度過大學的寶貴時光?

一、大學是大道之學,是深深的海洋

我想,諸位不但對大學滿懷憧憬,而且充滿好奇。大學是否只是規模、氣勢上大一些的學校?只是小學六年、中學六年的四年延續?

大學是大道之學。中國古代四書之一《大學》開篇闡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引導我們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革舊圖新,最終達到完善的境界。

大學是深深的海洋。浙江大學校歌首句“大不自多,海納江河”,開篇明義地闡釋了大學的特徵,大學是知識之洋、學術之海、思想之庫,容納千江萬河,浩翰而永不自滿。

大學以育人爲本。大學是一種肩負特殊使命的人類社會組織,育人是其根本的價值追求。大學研究最高深的學問,體現學科交融,匯聚名家大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思想的創造者,科學的發現者,文明的推動者,崇尚“爲學無際,際於天地”,引領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

二、立志爲未來領導者,成爲遠航的船長

培養什麼樣的人,體現了一所大學的氣質、眼界和胸懷。75年前,竺可楨校長提出要培養“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跨入新世紀,浙江大學回首百年曆程,審視時代使命,確立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領導者”的本世紀目標。

從浙江大學走出的諸位學子,應當成爲全球現代化進程的引領者,成爲各行各業的將帥之才,成爲在大海中掌舵遠航的船長。中國古代經典《孫子兵法》說將才:“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凝練了作爲領導者應有的品質。所謂“智”,即遠見卓識,勤學善思,智謀遠慮,靈活應變;所謂“信”,即誠實守信,公而無私,真誠待人,知人善任;所謂“仁”,即仁愛有德,與人爲善,同舟共濟,團結合作;所謂“勇”,即沉着冷靜,堅毅果斷,不懼艱險,勇於挑戰;所謂“嚴”,即治理嚴謹,寬嚴有度,公正嚴明,嚴於律己。全球化時代的領導者除應該具備這五種基本品質外,還要適應國際化環境,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和國際視野,具有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諸位要想成爲思想、知識、能力和身心素質俱佳的“船長”,就必須在大學的海洋中尋知、探索和錘鍊。浙江大學堅持“以人爲本,整合培養,求是創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強調“寬專交”和“精深通”並重。在這裏,你們可以發掘興趣,精修學業,建構知識,演繹思想。希望學校中豐富的學科體系和深厚的文化氛圍能滿足你們求知的渴望!希望同學們在浙江大學的平臺上爲未來奠定紮實的素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