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公德作文 > 美德作文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通用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通用7篇)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1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講文明、懂禮貌、謙讓、孝順……數不勝數。

“百善孝爲先”,敬老是中華傳統之美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更是社會與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當今社會,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我們都是家裏的小皇帝。我們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關愛和照顧;然而,我們自己有沒有想過:如何孝敬父母呢?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着我們,而我們卻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很少有人爲父母着想,有什麼東西都先想到自己,然後纔是父母,甚至根本沒有想到過父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在一點點喪失。

孝順,不僅要學會照顧父母,新時代還賦予他另外一層的含義。那就是我們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以減少父母不必要的擔心。有的同學在學校表現不好,老師多次找家長,爲此讓父母十分苦惱,其實這也是一種不孝敬父母的表現。爲了讓父母安心工作,讓父母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們應該在學校學好知識,回家自覺複習;和老師、同學搞好關係;在精神上爲父母帶來愉悅。這其實就是對父母做大的孝順了。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修養與學識,這也着實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從小到大,爸爸和媽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愛。他們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使我長大成人。而他們卻不求回報,只爲了我們的安全幸福每天努力工作着,下班之後還要在家裏爲我們做飯做菜。我們應該學會自己來照顧自己,有時候也應該照顧一下父母,哪怕給爸爸媽媽搬一把椅子坐坐,給他們泡一杯清茶解渴,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真誠的體會父母爲我們付出的一片愛心,盡力爲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孝順就這麼簡單!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不斷進步、自強不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具有種種傳統美德和高尚品格,是衆多的中華兒女用自己閃光的思想和行動來塑造的,並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我們這一代青少年是未來的開拓者,首先必須是一個優良傳統的繼承者,沒有繼承作基礎,開拓進取就無從談起。讓我們傳承中華美德,在實踐活動中感悟、昇華!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2

敬老愛幼,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一名五年級小學生,我喜歡我的學校,在這美麗的校園裏我每天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我愛我的老師,他們和藹可親,傳授我們知識和道理;我愛我的同學們,我們互相幫助,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每次上學走進校園“勤毅致遠,知行合一”的校訓,就會醒目地映入眼簾。雖然我還沒有完全弄懂它的意思,但每位老師的淳淳教誨,殷殷希望,我都牢牢記在心中。在學校我尊敬老師,見到老師主動問好;看見小同學不小心摔倒了,我會馬上跑過去扶他;有同學遇到不會做的作業,我會和他一起想辦法,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平時我和同學們能和睦相處,課餘時間我們會一起開心地玩遊戲。我愛我的學校,我愛我的老師,我愛我的同學們。

在家裏,我是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他們常對我說:“要尊老愛幼,樂於助人,遇到困難要想辦法克服,這樣纔是一名合格的小學生。”爸爸常常對我說要孝順老人,要對爺爺、外婆和其他長輩們有禮貌,見面時要主動問好,家裏有好吃的,要先給長輩們吃。正因爲有了他們的付出,纔會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所以我看到了他們累了,我會給他們拿出我家裏的按摩器,再倒一杯水,讓他們休息;平時會主動幫爸爸媽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東西時一定會拿出來給大家分享。爸爸媽媽和姐姐都愛我,我也愛他們,在家裏每天都感受到滿滿地幸福。

同學們,就讓我們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3

  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傳承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的民族氣節、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

至聖先師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懂得禮儀,就不能立足於社會。孔子要求學生做到精通六項技藝,第一項就是“禮”。少年兒童從小就應該培養良好的文明禮儀,樹立優秀的文明形象,一舉手、一投足、行、住、坐、臥,皆要嚴格要求自己。講話要講禮貌語言。在學校裏做到尊敬師長、愛護團結同學,關心弱小、落後的同學,愛護公物,不違反任何校規。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學生。

“百善孝爲先”,“孝”作爲是中華美德之一,一定要由我們少年傳承下去。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寫道:“人,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在,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定是一個孝敬的人,盡孝一定不要等,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即使現在還沒有能力供養父母,但最起碼要做到聽父母的話,不惹父母生氣就是在盡孝。在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如果孩子德行敗壞了,就會令父母親蒙羞。飲食方面,不要揀擇;穿衣方面,只求乾淨得體,用《弟子規》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切時,一切處,規範自己,那一定就是一個文明的好少年。

“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這是我們日照創城的口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這句口號,相信實現文明城市就指日可待了。

“禮儀之邦、文明古國”這些殊勝的稱號,必定要由我們少年兒童來傳承,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4

歷史的長河永遠不停歇的向東奔赴,無情吞噬着這個世界的點滴,讓往事變成故事。然而在這世界上卻有着一種文明:五千年的沉澱昇華與永存,給予了黃色人種專屬華夏的氣質與氣魄。

華夏文明,一個並非過於華麗的辭藻,卻能讓人產生別樣的情愫,或敬仰,或激昂,就如一股綺麗的煙火,點綴着世界民族之林的浩瀚夜空。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五千年中連綿不斷的文明發展過程中創造了中華兒女崇高的民族氣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三年獄牢,未曾投降;革命家陳天華,聞國於危,連寫血書,忠告國民;戰國時期的屈原,不忍國衰,爲守忠貞,投江示忠;數學家華羅庚,爲抉真理,不惜財物,爲國貢獻。

五千年的中國,並非一路繁花似錦,而是如血色般的殘陽,似火般灼燒着一代又一代懷揣着愛國情懷的忠誠將士那永不熄滅的心。“苟利國家生與死,豈因禍福避趨之。”,雙木成林,齊心爲衆,衆人爲國,則國必興。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人若明志,曉事理,知大體,有遠志,即使不能有超世之才,也可以立大事,成大業。范仲淹,家境貧困,苦讀詩書,最終讀書有成,成爲北宋名臣;越王勾踐,爲吳所執,欲報吳仇,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最終越國兵精糧足,轉弱爲強。

五千年的中國,並非一路平坦風光好,而是由歷代先人的宏偉志向與刻苦積累下的一擔擔黃金,雨水愈猛的沖刷,散發的光芒越奪目。亦餘心之所向,雖九死其猶未悔。”腳踏實地,明志尋夢,夢懷“天下,則國必盛。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誠信是社會正常運轉的根基,人若無誠信,無法立足於社會。曾子爲給後代做好講誠信的榜樣,親手將自家豬殺死,以允諾言;周幽王卻只爲妲己一笑,三點烽火,失誠於兵,最後國破人亡。

五千年的中國,並非一路封建昏庸碌碌無爲,在五千年文化底蘊的沉澱中,華夏兒女已早樹立起良好的民族習慣,將中華民族的“魂”與“形”標誌在每個人的心中。“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以誠待人,因信而立,立世人之楷模,則國必昌。

正因爲中華民族擁有她獨特的文化與精神標識,在大浪淘沙的千年歷史中,中華文化才得以在歷史長河中立足,而她將是不朽的傳說。

如烙印,傳統文化早已融入到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如繁星,民族氣節永遠在中華兒女的胸腔中照明;如漣漪,民族情感將震撼更多華夏兒女心中那永不衰滅的信念與信仰。

踐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更美的中華,讓華夏兒女擁有更新的姿態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5

家,是孕育我們成長的地方,而我們則是家中的小精靈。家風如一盞明燈,爲我們照亮前進的正確道路。只有我們的家風美,才能腳踏實地地實現中國夢。

我家的家風便是“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禮貌待人,勤儉節約,勤勞善良”。長輩總是時時刻刻教育晚輩,闡明人生的道理,好家風代代傳承。從小,我的爺爺便總教育我:“做人要有禮貌,長輩要尊稱‘您’,見人要打招呼……”當時還不太懂事的我,總覺得爺爺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的,耳朵也生繭了,聽多了便煩躁起來,久而久之便不願再接近他了。可是,當我漸漸長大,也慢慢明白了爺爺的良苦用心。記得有一次,一位阿姨來我家做客,我禮貌地問好並把她請進屋,還端茶倒水,遞上食物。阿姨樂呵呵地和媽媽聊了起來,隱隱約約聽見她說:“你家女兒可真有禮貌啊!真是教女有方!”說着便豎起了大拇指。我聽了,嘴角微微上揚,一絲甜蜜涌上心頭。嘿,這多虧爺爺用好家風教會了我禮儀,是家風約束了我的言行,讓我受到阿姨的稱讚!我感慨不已。

我的家庭雖沒有大富大貴,但父母勤勞工作,家庭也打理溫馨和睦。我從小耳濡目染,也是個勤快的孩子:平時在家中,我會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減輕他們的負擔;週末我還會做上幾道拿手菜,犒勞犒勞辛苦的長輩;在父母忙碌之時,我會幫忙照顧弟弟,教他家風美德,教他“五常”知識……

勤儉節約是中華美德,更是我家的好家風。母親常說:“要節約!不要浪費國家資源。”我受到他們的薰陶,在節約用水,用紙,用電中,我不僅明白了資源節約的重要性,還養成了不攀比,不追求物質享受的好習慣。

有了好家風,我更好地約束自己,成爲老師同學、長輩鄰里交口稱讚的美德少年,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禮貌待人,勤儉節約,勤勞善良。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年強,則國強。我願傳承好家風,成爲有修養,有作爲的人,爲實現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6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着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儲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裏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優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們如果不假思索地亂用,無異於讓古人的謬誤與自己的歪理疊加,錯上加錯。儒家思想中有“三綱五常”,其中“五常”爲仁、義、禮、智、信,屬於中華傳統優良品質,值得我們代代相傳。相比之下,“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由於時代的侷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則顯得格格不入。在小部分家庭中,大男子主義的丈夫一心要凌駕於妻子之上,自恃爲一家之主,處處專制獨裁,美其名曰遵循中華傳統的綱常之道,結果往往是導致妻子不堪重負,情感破裂。至於部分已爲人父者更是死守“三綱”不放,在與子女的交流過程中缺乏平等對話,沒有尊重互信,取而代之的是強權甚至暴力,淪爲失敗的家長。

身爲年輕的一代,我們擁有的是青春活力,學習能力得天獨厚,但我們涉世未深,缺少的是理解與辨別。在接受古典文化薰陶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多聞闕疑,博學勤思,讀懂古人的思想,更要明察秋毫,善於分辨,取古人精華去腐朽糟粕。正如古人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傳承中華美德的作文7

在我的印象裏,美德就是讓人變得光彩熠熠的“濾鏡”,不管相機本身怎麼樣,只有濾鏡越多,照片纔會越甜美。

小時候總是幻想着自己當醫生救死扶傷的場景,那時候覺得很酷。現在我長大了,卻覺得醫生是個又髒又累的工作,除了整天照顧病人,還要經常面對冰冷血腥的手術檯,做生與死的把關。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可她笑了笑說:“其實每個人一出生就有固定好的角色,新生兒的命運別人無可改變,但是可以靠後天的努力而把命運逆轉!醫生就是上天派來拯救人類的救贖,你應該對他們有感激之情。”

聽了這一番話,我對醫護人員有了新的概念。我敬佩他們,不是因爲他們不怕髒不怕累,而是他們從死神手裏奪回來那麼多生命,在救死扶傷這件神聖的事情上毫不含糊。在病人看來,他們是救贖,是信仰;在旁人看來,他們是使者,是英雄;而在他們自己眼中,只是平平凡凡的公民。這種贈人大愛卻不圖回報的精神,便是美德。

“噓——聽!公共汽車來了!”夏天的煩熱加上知了的叫聲讓人等不及衝進公交車。“哇!好涼快!”學生們的快樂也就如此——在炎炎夏日得到一陣涼爽。剛上車的老大爺可經不住這般“涼爽”,趕緊裹了裹衣服。“誒!你看那老頭,怎麼夏天穿這麼多衣服!”“就是就是!沒有兒女嗎?都不知道打扮打扮自己!”“看他衣服那麼髒,要不要讓位呢?!”在整個公交車上,已經瀰漫出人性反面的惡臭味,老大爺聽到後,盡力讓自己不貼近他們,乘客也很反感,一邊捏鼻子,一邊上下打量老大爺。這時有一個小學生擡頭望了望那些“心理變質”了的大人,心想:“老大爺那麼可憐,爲什麼大家都嫌棄他呢?爲什麼不能給他讓個座呢?”帶着滿腦袋的疑惑,他終於站了起來,並且喊了一聲:“老大爺!我給您……”話還沒說完,他就被人按了下去,“自己坐着不好麼?偏偏給他讓座。”小學生不甘心,踮起小腳,大聲喊了句:“老大爺!我給您讓座!您到這兒來坐會兒吧!”他的聲音變得嘶啞,身體也隨着車身的晃動踉蹌了幾下,看到老大爺眼含淚花地坐了下去才安心。人羣中傳出一個聲音:“咱們還不如個孩子!”一瞬間,衆人砌成的“冰牆”倒塌了,人們羞愧地低下了頭。這種捨棄自己幫助別人的精神,便是美德。

美德以任何形式無處不在。平常喧鬧繁華的城市,在中高考期間卻異常安靜,這是美德;雨露滋潤花朵,花兒還之以芬芳,這是美德;清風拂過琴絃般的柳枝,柳枝送它春天綠色的清新,這也是美德。

如今,美德已不是所有人的家常便飯,我們難道讓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失傳嗎?我們可能成爲不了最好,但是可以做到最好。不要讓它失傳,要流傳。

標籤:傳承 通用 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