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年味高中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年味高中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味高中作文5篇

年味高中作文1

一個週末初冬的晚上,華燈初上,天空中星光閃爍,晚雲被燈光星光折射,如籠起的輕煙,朦朦朧朧,使一切變得神祕起來。萬達逛完街,走在這樣柔和的夜色中,有如入仙境的感覺。

走近小區入口,在門口的右側,見有幾個人圍着個火光,嘰嘰喳喳,隨即聞到了煤炭燃過後的特殊香味,“是爆米花”!我馬上反應過來,走到跟前,見一個年過六十的老人正在忙活,沒爆上的挨個排着隊,於是決定趕緊回家拿米也來爆米花。

等我拿好米過來,還有三個人在候着,老人說,你現在來馬上就能輪上了,剛纔人多的時候有人要等一個多小時呢。話畢,不再言語,見他左手拉風箱,右手搖着薰得烏黑的裝爆米花的圓鐵鍋,不時用火鉗捅捅爐子讓火更旺些。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在大家焦急的期盼中,老人終於用一種高深莫測的表情看了看儀表說“好了”,接着就直起身,支起一個用到處都是小孔的油桶做成的接爆米花的筒子。惶恐中,只聽“嘣”的一聲爆響,煙霧瀰漫,香噴噴白花花的爆米花出爐了,頓時空氣中瀰漫着爆米花的誘人香氣。

這個爆米花的人還要做米花糖,老人把米花鍋換成炒菜鍋,放上白沙糖熬上,來回用鏟子攪着,等熬成糖稀,倒上米花,麻利地攪拌,然後迅速倒在推車上一個淺木框裏,用一根寬木板用力壓平,再用刀切片,一塊塊長方形的米花糖就做好了。

終於輪到我了,老人把我的米裝入米花鍋裏,不緊不慢搖着風箱,這是一個飽經風霜滿臉滿手黝黑的勤勞者,臉上泛着黑黝黝的亮光,因爲長時間的忙碌,嘴脣已乾裂,晚飯還沒顧得上吃……正想着,老人起身說好了。等到我把米花裝入袋後,迫不及待抓上一把滾燙醇香的爆米花放到嘴裏,慢慢含化,那香甜的味道很快傳遍全身,升騰起一種幸福的滿足感。

回家後,激動地把米花送到孩子跟前,讓她趕緊嚐嚐,孩子怪異地看着我,搖搖頭,說了句我纔不吃這個呢。我悻悻地走出她的房間,90後哪裏懂得,我吃的不是爆米花,是對我兒時零食的記憶。

那些我孩提的日子,食物奇缺,小小的肚子有無限容量,只是能裝的食物實在太少,一日三餐後,更別說零食了,就是有,也不過是煮熟的農產品,如山芋,土豆,黃豆等,就這些也是不常有的,不似現在那五花八門的零食。沒有選擇的,我喜愛上了爆米花。

爆米花也不常有,只在臨近春節時,纔會有一位老人拉着裝有爆米花鍋的架子車到村裏來。老人在村頭支起爆米花鍋時,小夥伴們便飛快地跑回家,然後向大人要一毛或兩毛,舀上一碗大米,飛奔到老人身旁,自覺地排起長長的隊伍。老人隨身帶着一個缸子作爲計量器具,一毛錢便可爆一缸兒的爆米花。當然可爆的還有蠶豆,黃豆,玉米。因爲年關臨近,大人也特別大方,由着孩子多爆幾鍋。年三十晚,母親還會用米花糖熬稀,做一些米花糖,我因不喜甜食,更愛米花。

米花除了幹吃外,也可以衝開水泡着吃,遇熱水後米花便變的柔軟起來,吃在嘴裏糯糯香香的,更有飽感。

後來分田到戶後,糧食比原來多起來了,每年吃爆米花的次數也多起來了,每次總能吃個夠,這是一種無法言語的痛快。

高中上的是寄宿制學校,晚自習結束後常常肚子餓得惶惶的,又沒有多餘的錢買零食,一日上街發現街上有爆米花的,於是常常帶上大米上街爆米花,帶回宿舍當夜宵。因此晚自習結束大家回到宿舍躺在牀上集體吃爆米花是一大奇觀。高中三年到底吃了多少爆米花已無法統計,但爆米花解了我的飢餓倒是真真確確的。

一晃很多年過去了,爆米花也不再是什麼稀罕物了。如今,大街上也已很少看到傳統爆米花的身影。商店裏出售的爆米花,顏色雖然好看,聞着有一股奶油的甜香,吃起來卻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是因爲一切來得太豐富,來不及品嚐和消化?還是一切來得太簡單,少了那份等待和憧憬?

年味高中作文2

春節,這對於億萬華人而言最爲濃墨重彩的節日終於到來。似乎是讓人們期盼了一年,這樣周而復始,不知過了幾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麼呢?是那頭傳說中的吃人怪獸,還是穀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個代名詞,成爲了一種符號,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個標記。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漸漸地消隱,或是消逝!連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在記憶裏,依稀還記得年長的姐姐說她不喜歡過年。那時,真的隱隱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覺。在回憶裏,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種痛,不知爲什麼。

而現在呢?人們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還聽到過有的孩子說不喜歡過年。啊!原來不只姐呀!年究竟是什麼?我無法解釋,但就我個人的理解,我認爲年是一種迴歸的象徵。每個人無論到得何地,過年時總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靈的一種迴歸的渴望。家,可是一個多麼溫暖的詞呀!

現在,姐在北方的一個城市裏工作,據說北方的年味兒很濃。那兒的人們都很樸實、和善,特別重視這樣一個重大的特殊的節日。因而她纔可以早早地回來與家人團聚。又不必擔心歸期過急了。還好不在南方,據說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們中國人又這麼重視家;家,不僅只是我們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託,一份溫馨,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靈魂的休憩處。任憑風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如果過年了,家人還不能團聚,真的難以想象!而年味的消逝,在我們這個小城裏卻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孩提時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記憶裏,我還可以看到一些過年的歡樂景象。夥伴們爭着放鞭炮,嬉戲玩鬧,最高興的是領到紅包,不論壓歲錢有多少。火熱的大紅色就是過年的顏色,中國的紅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而現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聲顯得單調而刺耳,全無熱鬧歡騰的景象,孩子們似乎也不大在乎壓歲錢了。壓“祟”,保一年平安,這層意義,我現在才明白,孩子們應是不知道的。現在的過年,就好象是一個卸了紅衣濃妝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還記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鄉下朋友問我:“你們城裏是怎樣過年的?”我竟一時愣住了,答不上來。“是啊!我們現在究竟是怎樣過年的?我應該好好想想了。”便隨口告訴他一些時下正時興的過年方式。例如:團年飯去賓館吃,全家一起外出旅遊等。他感到很吃驚,也很不解,說:“那是哪來什麼年味啊!我們村裏的過年,那才叫熱鬧呢!只有回家的,沒有向外跑的,團年飯都自己做,那纔有年味兒嘛,就像吃年糕那樣。”

我又向他解釋,“現在城裏人們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像‘五一’、‘十一’這樣的法定假期纔能有些休息時間。一到過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時間,便趁隙旅遊了,偷個閒;上飯店吃團年飯,那樣也方便,省時一些。”

其實,我也同他想的一樣啊!小城裏的年過的單調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這兒消逝了。只記憶裏還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這樣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無法替別人下定論。但至少我還不習慣這樣的趨於冷淡的春節,我還不適應。我倒寧願看到一個熱鬧的春節氛圍。即使是那熱鬧不屬於我也好啊。

這個節日本該是如一位活潑俏麗的紅妝少女那樣盛裝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樣,把喜慶傳到每一個角落。

幾千年來的辭舊迎新史當如何延續?

我想,我們這一代應該做些什麼,不要讓中華文化裏最爲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我們手中漸次消逝。到以後的孩子問我們時,不要只說“那只是一段陳舊的歷史。”

現代社會進步飛速,但還是留下一些古樸的風俗要好一些。傳統的節日風俗都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新年贈橘(吉),壓歲(祟)錢……還記得蘇轍有:“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那又是怎樣的一派閤家融融、一派祥和。我想,我們都不希望中國的紅變淡、年味消逝吧!

年味高中作文3

呀呀學語的小娃娃,專注學業的大孩子,鶴髮童顏的老孩子,提到吃餃子,誰不是立刻想起那幾種餡兒嗎?白菜豬肉的,豆角豬肉的,蝦仁的,牛肉的……各式各樣的,五花八門,一應俱全。老一輩兒的會綻開雛菊般的笑容,小一輩兒的專注吃,玩兒,把一顆晶瑩的蝦仁餃子大卸八塊,咯咯地笑,那是我侄女侄子乾的事兒。

但那餃子在鍋裏沸騰旋轉,聞聞那久違的香味,那濃濃的年味兒,孩子們嚥着口水,憧憬着那一盤盤亮晶晶的餃子。

我的侄女然然早就按捺不住了,激動得又叫又跳,硬生生把盛醋的碟子打翻了,口裏直嚷嚷着:“去小姨家,去小姨家吃餃餃。”他媽沒法子,一路又哄又騙地帶到我家。

我怎麼可能會做餃子?連和麪都不會的我只好求助於媽,她爽快的同意了。

此時然然還在鬧呢。不知什麼時候,她把鄰居家的“小胖墩”浩浩也叫來了。他倆面對面坐在高腳的桌上,一邊踢蹬着小腿,一邊喋喋不休。我好奇的扭過頭,盯着他們的舉動,靜靜地傾聽着。

“你知道餃子是啥樣的嗎?”然然仰着她圓圓的小腦袋,煞有介事的問。正在轉皮球的小胖墩,立刻丟下球,一隻手拍着胸脯,一隻指着自己的大腦袋,驕傲地說:“我知道!是長長的像竹竿的樣子!因爲大人們吃餃子時經常會說,祝您節節高升。那不就是竹子嗎?”他得意的眯起了眼,邊說邊模仿工人給領導敬酒時謙卑的樣子,逗得我哈哈大笑。小胖墩似乎對自己的推理十分滿意,情不自禁的哼起了小曲。然然不服氣地說:“可是我沒有見過‘竹竿餃子’,但我知道有種叫‘金元寶’的餃子。”看着她一本正經的樣子,我笑得合不攏嘴。

“小姨,小姨,到底是元寶餃子?還是竹竿餃子呢?求求你了。”我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但看着然然天真可愛的樣子,我想逗逗她。“ 你們在這兒乖乖的等着,一會兒餃子就出鍋了,你們親自去看看。”他倆顯然不大樂意,嘟嘟囔囔地跑去玩了。

我跑到廚房。哇,好濃郁的香氣呀!餃子已經下鍋。水裏的餃子似乎更加有了靈性,它們一個個鼓起白白胖胖的大肚皮,旋轉着帶褶子的花紋裙,在鍋裏“咕咚咕咚”地打着圈起起伏伏,不時還有氣泡濺起來,濃濃的蒸汽在鍋的上方圍成一個圓圈。“是韭菜餡兒的花邊餃,”我在心裏暗想,哈哈,她倆都沒答對。我把鍋蓋掀開,用小漏勺挨個舀到小盤裏,一盤足足十餘個胖胖的餃子。

“然然,浩浩吃餃子嘍!”他倆“嗖”一下飛快地跑了出來,想一探個究竟。小胖墩偷偷塞給我一顆水果糖。賄賂我?嘻嘻,我拍了拍他,催他趕緊同然然一起吃餃子。然然盯着盤子裏的餃子,又悲又喜,悲的是自己沒說對,喜的是旁人也沒說對。小胖墩兒呢,早等不及了,管他三七二十一,一口就咬了下去。看着他滿足的樣子,似乎早已經忘記了和然然的爭論。

而此時的然然眉頭緊鎖,盯着擺在她面前的餃子一動不動。我夾了一個餃子給她。“然然,快嚐嚐,已經不熱了。”然然得到餃子後,一改她的“淑女”形象,成了一名“解剖專家”,給餃子做起了人工分離。不一會兒,湯汁,餃子皮和肉餡被分成了好幾部分,接着像揉橡皮泥似的,把它們揉搓了起來。她媽媽哭笑不得,點着她的頭說:“你到底是吃餃子呢?還是玩餃子呢?”她笑着說:“我這是探索餃子呢!”說完,又專心投入到這項“大工程”中。

晚飯桌邊,小胖墩已經吃飽喝足,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而然然正在水池旁洗自己手上粘兮兮的餃子汁。不知外面誰家率先燃放起煙花,五彩斑斕,照亮了夜晚的天空。

“過年嘍!”我朝裏屋一喊,拿起早準備好的燈籠,朝熱鬧的街上跑去,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親情和喜慶的年味兒。

年味高中作文4

每到過年,平時不怎麼過問家中家務的父親,卻總是最忙的一個,也是最快樂的一個,少了平時的許多威嚴與煩燥,多了許多的親近與微笑,常常會在這時候,我們這些還不怎麼懂事的孩子,感覺平時很威嚴的父親,到了過年這段時光,象換了一個人似的,是這麼的親切和藹。

做糰子的前一兩天,他就得忙起來。先得把兩把菜刀磨快了,平時的這菜刀快不快、亮不亮無所謂,用的時候老看見母親順手在陶瓷水缸的沿口上磣兩下就好用了,可到了垛餡心的時候,刀是越快越好,七八斤豬肉,現在用搖肉機是一會的事情,但過去用人工垛得好幾個小時,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過去江南小鎮窯工家裏的刀蹬板,全是陶瓷單位做坯用的木板盤,什麼時候看見做大缸的工場進了新板盤,看看是全松木的,挑一個好的就順手藏了起來,到沒人的時候再帶回家。過年拿出來垛餡心,兩張長凳一拼,刀蹬板放在長凳頭上,人就騎馬誇坐在長凳的另一端,一個垛餡的舞臺就準備好了,在垛餡的過程中,兩把菜刀一起一落,發出很有節奏的聲響,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聽見,鄰里會根據這聲音,知道那家要做糰子了,其實這年也就開始過上了。

在做糰子的過程中,父親負責竈臺燒火是最累的,既要注意火勢,還要當心上籠下屜的時間,特別是糰子蒸好後,把鹹豬頭、鹹雞、鹹鴨上竈燉,時間火候一點不能馬虎,特別是豬頭,是要做豬頭羔的,父親做的豬頭羔既好看又好吃,是周邊鄰居公認的,常常會有人請他去幫忙做。做豬頭羔的要領,首先豬頭不能燉得過爛,燒爛了做出來的豬頭羔不香,其次拆豬頭骨頭的時候,不能把豬頭肉拆散,把骨頭拆好後,父親會把豬鼻子(宜興老話叫豬蠢盤)切下,是另一道美味,可以單獨裝盤待客的。然後把兩半清理好的豬頭肉合起來,用一塊洗淨的沙布把肉全部包裹好,放在一個平底的容器裏,上面用事先準備好的重物,把它壓實。這一天,父親會忙到很晚,我們幾個小孩常常會爲了等拆豬頭時,等拆下的骨頭來啃肉,會堅持等豬頭燒好,時間晚了,稍不注意就靠在邊上睡着了,等第二天一睜眼,發現門口一隻破籃裏光光的骨頭,就會哭鬧,骨頭上的美味,一年的希望就這樣錯過,那能不哭呢。這時父親總會笑着說,“醜不醜,骨頭沒啃到,眼淚鼻涕搗糊漿”。然後告訴我們肉在碗廚裏,吃飯的時候吃。雖然有些遺憾,沒有空口吃肉的享受,但吃飯就有肉吃,也就不哭了。

小年夜,父親總是要忙整整一天。看着應該要買回的年貨準備的差不多了,父親就忙開了。先把幾隻豬腳爪,放在沙鍋裏燉,要燉到皮肉脫骨,把所有的骨頭撈出來,再加入大蝦仁,黑木耳,燉好後倒入一個平底的容器,讓它自然冷卻,到第二天,就是一道很美味的豬腳羔,吃在嘴裏肥而不膩,美味可口,成爲我們家的.專利美食;到下午會開油鍋,炸獅子頭、炸爆魚,做扣肉的五花肉也會下油鍋走一走;開清湯白鍋,做魚圓、肉圓;開醬湯紅鍋,燒醬牛肉、豬舌頭、豬尾巴、豬心等;以上這些菜是要在新年待客人的。自己家裏人過年的主要菜是一大盆茨菰紅燒肉;把做魚圓乘下的魚頭、魚尾、魚硬排等做一大盆蘿蔔絲紅燒魚,吃的時候就是蘿蔔絲魚凍了;塞幾十個菜肉餡的油麪筋紅燒,吃的時候在飯鍋上一蒸;再就是一大盆瓜幾菜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也是最溫煦的味道是大年初一的早上,父親會早早的起牀,放好開門鞭炮後,親自上竈臺爲全家做新年第一頓早飯。幾十個水蒲雞蛋,一碗三個、放一把炒米、幾顆紅棗,一勺紅糖,第一碗送到奶奶牀前,讓奶奶吃早點,會祝老人家長壽;第二碗送到母親牀前,父親會對母親說:“拜年了,祝您新年身體健康!”,母親趕緊接過碗來,還禮道:“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恭喜發財!”,在那個物質與精神極度貧乏的年代,常常會爲了生計而拌嘴的父母,父親大年初一的舉動,是對母親一年辛勞的肯定。這時候,我看見,母親笑的最好看,也是母親最幸福的時候,新的一年、就這樣在這幸福滿滿的滋味中開始了。

年味高中作文5

春節,這對於億萬華人而言最爲濃墨重彩的節日終於到來,似乎是讓人們期盼一年。這樣周而復始,不知過幾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麼呢?是那頭傳說中的吃人怪獸,還是穀穗下垂的形象?到今天,恐怕都不是。年成一個代名詞,成爲一種符號,成我們中國人的一個標記。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漸漸地消隱,或是消逝!連我自己都感到可怖。

在記憶裏,依稀還記得年長的姐姐說她不喜過年。那時,真的隱隱地刺痛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覺。在回憶裏,我又真的感受到那種痛,不知爲什麼。

而現在呢?人們真的似乎都淡漠,我甚至還聽到過有的孩子說不喜歡過年。啊!原來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麼?我無法解釋,但就我個人的理解,我認爲年是一種迴歸的象徵。每個人無論到得何地,過年時總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是心靈的一種迴歸的渴望。家,可是一個多麼溫暖的詞呀!

現在,姐在北方的一個城市裏工作,據說北方的年味兒很濃,那兒的人們都很樸實、和善,特別重視這樣一個重大的特殊的節日。因而她纔可以早早地回來與家人團聚,又不必擔心歸期過急。還好不在南方,據說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

而我們中國人又這麼重視家。家,不僅只是我們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託,一份溫馨,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靈魂的休憩處。任憑風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過年,家人還不能團聚,真的難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們這個小城裏卻成一個不爭的事實。

孩提時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記憶裏,我還可以看到一些過年的歡樂景象。夥伴們爭着放鞭炮,嬉戲玩鬧,最高興的是領到紅包,不論壓歲錢有多少。火熱的大紅色就是過年的顏色。中國的紅真的包含太多、太多。

而現在似乎都已不再,鞭炮聲顯得單調而刺耳,全無熱鬧歡騰的景象,孩子們似乎也不大在乎壓歲錢。

壓“祟”,保一年平安,這層意義,我現在才明白,孩子們應是不知道的。

現在的過年,就好象是一個卸紅衣妝的老成持重的姑娘。

還記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鄉下朋友問我:“你們城裏是怎樣過年的?”我竟一時愣住,答不上來。“是啊!我們現在究竟是怎樣過年的?我應該好好想想。”便隨口告訴他一些時下正時興的過年方式。例如:團年飯去賓館吃,全家一起外出旅遊等。

他感到很吃驚,也很不解,說:“那是哪來什麼年味啊!我們村裏的過年,那才叫熱鬧呢!只有回家的,沒有向外跑的,團年飯都自己做,那纔有年味兒嘛,就像吃年糕那樣。”

我又向他解釋,“現在城裏人們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像‘五·一’、‘十·一’這樣的法定假期纔能有些休息時間。一到過年,恰好一家人有時間,便趁隙旅遊,偷個閒;上飯店吃團年飯,那樣也方便,省時一些。”

其實,我也同他想的一樣啊!小城裏的年過的單調而乏味,年味似乎在這兒消逝。只記憶裏還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這樣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無法替別人下定論。但至少我還不習慣這樣的趨於冷淡的春節,我還不適應。我倒寧願看到一個熱鬧的春節氛圍。即使是那熱鬧不屬於我也好啊。

這個節日本該是如一位活潑俏麗的紅妝少女那樣盛裝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樣,把喜慶傳到每一個角落。

幾千年來的辭舊迎新史當如何延續?

我想,我們一代應該做些什麼,不要讓中華文化裏最爲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我們手中漸次消逝。到以後的孩子問我們時,不要只說“那只是一段陳舊的歷史。”

現代社會進步飛速,但還是留下一些古樸的風俗要好一些。

傳統的節日風俗都寄託人們的美好願望。新年贈橘(吉),壓歲(祟)錢……

還記得蘇轍有:“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那又是怎樣的一派閤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們都不希望中國的紅變淡、年味消逝吧!

標籤:高中 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