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高三端午節活動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三端午節活動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端午節活動作文

高三端午節活動作文1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清明、中秋等等,我印象深刻的是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大家就會想起最愛吃的糉子的。小時候,我總愛問個不停:我最愛吃的糉子是用什麼來包的?糉子裏都是些什麼?爲什麼糉子裏的豬肉比我平常吃的豬肉好吃呢?面對這些問題,媽媽總是耐心地告訴我。原來糉子是由糉葉包成的,裏面有紅豆、花生米、糯米、豬肉、香菇、板栗、蘿蔔乾和蝦米。豬肉裏面還放了五香粉,怪不得比我平時吃的豬肉好吃。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很早就起了牀,提前把糉子的材料準備好。首先,把蘑菇和糯米分別放在盆子裏,倒入水浸泡大約兩鐘頭。在浸泡的過程中,媽媽讓我和妹妹一起把草繩和糉葉洗乾淨,讓弟弟把蝦米放在盆子裏,倒入溫水,把裏面的雜質洗出來。弟弟雖然手忙腳亂,但也很認真地洗。

媽媽也讓爸爸把紅豆洗乾淨,並準備好爐竈。媽媽自己把適量的五香粉和其它配料加在豬肉裏,準備醃製豬肉。我們全家人齊心協力,把這些材料準備好後便開始包糉子了。其實,包糉子並的沒有那麼容易,一不小心就會把糉葉弄破或者撐破。當然,對於爸爸媽媽這些老手來說都是小菜一碟。我坐在一旁,靜靜地看着他們熟練包糉子。好像變戲法似的,不一會兒,一個個大小相似的糉子就呈現在眼前,我從心底裏佩服爸爸媽媽。過了一會兒,爸爸準備煮糉子了。大約過了一個鐘頭,我就聞到糉子的香味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嚐嚐剛出鍋的糉子是什麼味道,嚐了一口,真好吃!於是,我也拿幾個給忙碌了大半天的家人嚐嚐。爸爸媽媽趁着休息時跟我們姐弟幾個講述關於糉子的習俗。講到精彩處,我們姐弟幾個都全神貫注地聽;說到激動時,我們姐弟幾個也跟着手舞足蹈;提到疑問時,我們姐弟幾個便七嘴八舌討論起來。經過爸媽對端午習俗的介紹,我們姐弟幾個對家鄉端午節習俗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年年歲歲花相似,可今年端午卻不與往年同。因爲,今年的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香菇的香味和蝦米的鮮味,還深入瞭解了端午習俗,同時又享受到與家人共聚歡樂的幸福味道,這必定會令我終生難忘。

高三端午節活動作文2

我的家鄉在鶴山,賽龍舟是家鄉的傳統文化。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帶我去看龍舟賽。

今年也不例外,適逢端午節放假,媽媽又帶我來到沙坪河三峽橋去看龍舟賽,我興奮極了。只見三峽橋兩岸插滿鮮豔的'彩旗,人們如潮水般地涌向三峽橋兩岸,到處人聲鼎沸,彩旗飄揚,呈現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來到賽龍舟現場,一條條龍舟已經停泊在起點,準備隨時出賽。只見每條龍舟顏色各異,龍頭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好像一條條真龍在戲水。它們都張着犄角,睜着眼睛,顯得神采奕奕。龍舟上的水手們個個整裝待發,精神抖擻,好像就要上場的戰士。

最激烈的時刻到了,“七星隊”對“白頸隊”即將比賽了。我想:這兩隊實力相當,到底誰贏呢?”“預備,開始!”隨着裁判員的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鼓聲響起,兩條龍舟就像兩支離弦的箭在水面上飛行,順流而下,欲爭羣龍之首,隨着節奏鮮明的鑼鼓聲,水手們使盡全力,木漿上下飛舞,動作是那樣整齊劃一。

兩條龍船像兩條發怒的蛟龍在水面上飛騰,它們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誰也不甘落後,那激動人心的場面,催人振奮。敲鑼打鼓的,一邊打鼓,一邊吶喊助威。頓時,鼓聲咚咚,鑼聲噹噹,龍船上的健兒們如同出征奮戰的勇士一樣,他們狠勁地猛劃,奮力衝刺,水面上不時飛躍起一些燦爛的水花,晶瑩的水珠和汗珠浸透了他們的衣裳、臉頰,但他們並沒有停下,反而更有力划槳,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個動作。

差不多到終點了,我還看見“白頸隊”,我不禁大喊:“七星隊,加油!七星隊,加油啊!”這時,“七星隊”好像聽到我的喊聲,速度加快了,他們拼命地划着,木漿大起大落,口號更是聲如洪鐘。不一會兒,就超過了“白頸隊”,我繼續喊道“七星隊,繼續加油啊!”就快到終點的一剎那,“七星隊”的出頭衝過了終點,成了冠軍。瞬間,歡呼聲、喝彩聲、爆竹聲像遍了三峽橋兩岸。

賽龍舟多麼激烈、精彩啊!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迴盪,那拼搏向上的情景常在我眼前閃現。朋友,有空請到我的家鄉來,看看這富有民族特色的賽龍舟吧!

高三端午節活動作文3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之說了。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據歷史記載,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從那以後,人們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糉子的類型有很多種,有鮮肉糉子、八寶糉子、紅棗糉子、豆沙糉子、棗泥糉子、鹹蛋黃糉子、臘肉糉子、雪菜肉糉子、魚頭肉糉子、宮保雞丁糉子、魚香肉絲糉子、鮑魚糉子、榨菜糉子、五香肉糉子。這麼多的糉子中,我最喜歡五香肉糉子。因爲它吃起來軟軟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糉子,還要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賽龍舟的賽手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年輕力壯的叔叔,有對賽龍舟很有興趣的小孩,。比賽開始了,參賽的人都做在了龍舟上,只聽見”嘭”的一聲槍響,龍舟上的人都迅速劃了起來。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劃,惟恐落後。據說這也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除了吃糉子、賽龍舟,人們還要掛艾草,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我聽媽媽說,端午節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避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爲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牀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爲蒲劍,以驅邪卻鬼]之說。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