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徵文

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小編收集了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徵文,歡迎閱讀。
 

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徵文

  第一篇: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

“富裕並不帶來文明,而文明產生財富。”比徹的這句名言也許正激勵着我們時時刻刻把文明禮儀記在心中。

中華民族是文明禮儀之邦,古代禮儀的第一條就是謙讓。朱熹曾說:“讓者,禮之始也。”“孔融讓梨”的事例我們早就聽說,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把大梨子讓給哥哥和大人吃,而自己年紀小,就吃小梨子。這讓我們學會了孔融那種謙讓的品質。

我們當今社會,也宣傳文明禮儀,但要做到人人文明,還得從我做起。

現在新加坡等國家公共場所使用的“禁止隨地吐痰”、“禁止隨地扔垃圾”等標識都是用中文書寫的,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據當地人反映,這是因爲在公共場所地上的一些口香糖、痰跡、垃圾雜物等大多都是中國遊客在遊玩時不注意小節、不講衛生造成的,所以,這些標識都使用中文書寫。作爲一箇中國人,難道不爲自己的行爲羞恥嗎?

在德國的'街道旁通常設有2個形狀相同的公用電話亭,分別標註着“女士專用電話亭”和“男士專用電話亭”。一次打電話的人都爲男士,只見男士專用電話亭旁有序地站着一排男士,卻沒有一個男士到女士專用電話亭去打電話。也許,我們會認爲這些男士太傻,但這就是德國人的文明素質。

而我們常常遇到的一些事情反差太大。如公共汽車上並不擁擠,但仍然有些不自覺的乘客會把車上的“殘疾人專座”、“孕婦兒童專座”等座位搶佔一空。願這種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爲越來越少。

有人曾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所以,文明還要從我做起,文明就是素質的前沿,誰擁有了文明,誰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財富。

  第二篇: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禮儀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着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乾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衆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擡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着裝要乾淨、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譁。升旗儀式,最爲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着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第三,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還有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多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以和爲善”“平易近人”“舉案齊眉”“讓棗推梨”“賓至如歸”都說明了禮貌原則。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爲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爲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爲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著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爲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2.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

說起文明,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文明禮貌的風尚源遠流長。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開始,我們的祖先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文明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的位置。文明是什麼?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是路上相遇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和睦,是見到師長時的一聲親切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今天的我們要做優秀文明的傳承人,讓文明伴隨着我們的成長,也讓文明伴隨着我們的社會。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學校是一個育人的搖籃,是一方純淨的沃土,校園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會的文明。那我們做到了文明瞭嗎?我們是家之學子,國之棟樑。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是我們的歷史使命。退一步海闊天空,學會忍讓、謙讓。在車上給有需要人士讓位,不要爲小小的事情斤斤計較,同學間互相謙讓,家裏互相謙讓,那麼煩惱會少很多,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會加深很多,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小小年紀的孔融就懂得了謙讓,我們是中學生,還會比一位小孩子更差嗎?

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每一個人要是都丟下一份垃圾而不屑撿起,那麼垃圾箱將會淪爲單純的擺設。

在教室裏,可以看見的垃圾不只是垃圾桶裏的,桌腳下、凳子下甚至講臺上也有一點點紙屑,每一天的值日生都很認真的搞好衛生,可是就是有些人管不住自己的手??????

讓我們手挽手,讓家更美好。內宿的同學在學校住宿,宿舍就好像是自己的家,舍友之間互相關懷,舍友之間互相提醒。搞好宿舍衛生,當每一位同學上完課後,回到宿舍時已經很勞累了,回到宿舍就像回到了一個溫馨的家,舒適溫馨的家,充滿了真摯的愛。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重視勞動者的勞動成果。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經濟好轉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爲。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惜水、愛水、節水,從我做起。水的浪費是驚人的: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要流掉3至25立方米水;一個城市如果有60萬個水龍頭關不緊、20萬個馬桶漏水,一年可損失上億立方米的水。有些內宿的同學用水洗飯具時,已經浪費了不少水;洗澡時,過長時間不間斷放水衝淋,使大量水源流失。也許一點一滴的水對你來說並不重要,但是在某些嚴重缺水的地方,一點點水卻是他們的命根,他們從來不會浪費一點一滴水。

從以上種種事例說明,同學們還沒有做到文明。其實,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爲所致。當我們身爲遊客的時候,總是依着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爲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爲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這都是因爲自己沒做好帶隊作用,先管好自己再管別人,在家裏,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視窗單位,視窗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