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2015廣東高考滿分作文範文:親近自然

  品味自然的滋味,親近自然,投身明麗山水,如畫風光盡享生命清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親近自然優秀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2015廣東高考滿分作文範文:親近自然

【作文真題】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看天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開啟電視,可知全球天氣,缺少了靜觀雲捲雲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

3,不少於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優秀範文

  盡賞自然,盡得歡顏

蘇軾有言:“人間有味是清歡。”漫賞春光,流連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何必侷促一室之內?品味自然的滋味,親近自然,投身明麗山水,如畫風光盡享生命清歡。

怡情自然之樂,遍賞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淵源。東晉謝公隱於東山而不仕,會稽秀麗山水中,留下他瀟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迴響於林間。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與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總有牽掛心中的山水情懷,山水爲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鳴與深長情誼。

親近自然,感悟自然,從中獲得的是心靈的洗禮與靈魂的豐盈。王摩詰隱居終南,行到水窮處便坐看雲起,偶遇林叟便談笑無期。與清風明月共修煉,與花草蟲鳥悟菩提。他在自然界的花開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獲得人生的徹悟,再無煩惱困頓,靈魂純粹而明淨。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無法滲透,實則身處其中,便能獲益無窮。喜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國,一塊藏傳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們深信自然有靈,皆與自然和睦而居,在這裏只有純淨的山水滋養人心,人們接受明媚陽光最無私的饋贈,臉上洋溢着安寧的笑容。自然,其實觸手可及,每個人都能夠對話自然,感悟自然的無限生機與平靜安寧,靈魂自然受到洗禮,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饋贈。

投身於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觸摸,身處其中,這本身更是一種積極的生命姿態,一種高致的精神美學。福樓拜曾寫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時看日出……”惜時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將晨曦之降視若盛世,按時靜賞。原來,當那晨光穿過天幕,彷彿朦朧如蛋殼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鮮純淨的時刻。靜坐窗前,那是自然對生命的致禮。正如王開玲曾說:“做精神明亮的`人。”親近自然,每一縷晨光的意義,代表着自然的張力與生機。感悟品味,生命接收自然的贈予,豈不是一種積極的生命姿態,一種明亮樂觀的精神美學?

現代社會的紛擾喧鬧中,人們更應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讓自然之美洗去浮華與疲憊,詩意地棲居。王國維曾說:“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華,擺脫生活的煩惱與疲憊,投身自然,尋覓生命最純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調,盡享塵世清歡。

春風飛揚,春意浩蕩,又是一年春光明媚,歲月在春色中甦醒。願親近大自然,遍賞春光爛漫,生命芳香瀰漫,清歡相伴。

  仰觀宇宙,俯察萬物

伴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得以藉助電視、網絡等手段以認識自然。但若把科技當做感知自然的真正途徑,在我看來,不免可悲。

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親身走進大自然中,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才能夠真正感知自然的美與力量。

何謂“感知”?“感”即感受,“知”爲相知。明白了這一點,便可知爲何科技手段無法讓我們真正地親近自然,感知自然。

電視可讓我們知曉全球天氣,網絡可讓我們將生物知識盡收眼底,科技的確爲我們提供了了解自然萬物的一種極便利的途徑。然而,這頂多可算作對與自然相關的科學知識的學習與認知。科技歸根到底只是一種工具,它始終無法讓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們從來不會爲屏幕上的紅花綠葉而歡呼雀躍,畫家們從來不會面對電視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揮毫;同樣,天氣預報不會讓詩人詩興大發,生物綱目種屬也無法讓作家文思泉涌。作家遲子建曾說過:“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顆心臟。”既然如此,我們必須放下鼠標,離開電視,親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與大自然相感相知,相親相近,讓心靈得到美的洗滌。

以親身走進自然的方式,其意義還不止於對美的感知,更在於透過與萬物的接觸,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從而對自然長存一顆敬畏之心。

人本爲自然的一個部分,然而,工業文明的興起,斬斷了人與自然間的紐帶。人們得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這便使人類對自然失卻了敬畏之情,卻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試想,若只從天氣預報中認知自然,又何談對藍天白雲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識概括自然,又何來對花草樹木的珍視與保護?過分依賴科技,卻失卻了對自然的親身感觸,使人類忘記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於是我們肆無忌憚的破壞自然,製造出霧霾封城,河水重金屬含量超標這樣種種的荒謬事情。科技並沒有讓人與自然更近,相反,它疏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讓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讓我們重返自然,親身感受自然,我們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靜坐蓮池旁,與蓮花久久對視,莫奈才能創作出傳世佳作《蓮花》;走進馬羣中,與奔馬朝夕相處,徐悲鴻才能在畫中淋漓盡致地展現馬的健美與力量。此二者,皆以親身接觸的方式,走進自然,想必這便是他們得以與自然相感相知,並從其中獲取心靈的力量的原因。

讓我們走進自然,於天朗氣清之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與大自然真正相感相知,相依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