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新課標①卷滿分作文賞析:不被理解的愛

  我們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氣,可以在一小時內又狂暴又平靜。下面小編整理的不被理解的愛滿分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標①卷滿分作文賞析:不被理解的愛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於無奈,更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透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衆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爲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資訊。

【滿分作文】

致小陳的一封信:一封特別的“家書”

你好!

小時候我們受過很多有關“家書”的教育,有詩詞有電影有書報有歌曲,形式各異,深入人心大抵是因爲愛在其間。今天借小陳你舉報老陳的事給你寫信,並非爲了抒發親情,也不是探討“坑爹”,反而是想深入“傳遞”,即“互聯網+”時代,愛的傳播、溝通和表達。

你是個大學生,父親總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迫於無奈,更是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你透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

這讓我想起童年的電影《雞毛信》。海娃與鬼子鬥智鬥勇終於透過羊羣完成了任務。當然,小陳你和老陳不是“敵我矛盾”,但都是“命懸一線”。目前“互聯網+”的時代,溝通介質和維度也是最受惠的紅利之一,公開的私下的世界的中國的,QQ微信微博私信……你採取了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卻也達到了勸阻父親的目的。你的這一封特別的“家書”,的確是“95後”的另闢蹊徑。

據稱此事贏得衆多網友點贊,但不可避免的,就方式方法也引發一些質疑,尤其是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於親情,我們都不是局外人和旁觀者,尤其是瑣碎日常中的菜籃子、米缸油缸醬缸醋缸……如何在傳統的溝通中重構表達,抵達愛的路徑,確實是一門藝術

日本著名家庭倫理導演是枝裕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父親去世前從未與父親有過深入溝通,反倒在父親去世後才更多地能繼續發展和生長父子之間的默契。但在他的電影中,家庭始終是陽光撒進窗櫺那一刻最溫柔的'出口。無獨有偶,臺灣已經過世的著名導演,被譽爲“臺灣社會的手術刀”的楊德昌,在他的最後一部電影《一一》開播受訪時說:“這個電影是以家庭爲單位出發,家庭具有很複雜的、互相交錯的、層次感很豐富的厚度。《一一》代表簡單自然,其實就是指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不僅是言語的互相溝通,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

馬克思幾百年前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沒什麼大事卻比什麼都重要。”到了當下,愛的教育並不缺乏,但切莫將愛的傳承和表達侷限於“局域網”的一隅。愛的“雞毛信”當用則用,畢竟雞飛蛋打一地雞毛的家庭生活真的不符合現代社會組織的和諧發展。譬如小陳你可以給老陳買個藍牙耳機,或者陪老陳看場主題思想爲“聽人勸吃飽飯”的電影,說不定效果也不亞於“雞毛信”。

致陳先生的一封信:陳先生,您說呢

陳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網上略有了解。我想說,如果是我,也會如您女兒一般對您進行舉報。我這樣做,不僅是因爲您的所作所爲違反了交規,更是因爲當您開車載着家人時,那個接通的電話已經將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懸崖之上。下面請允許我和您談一談:生命關天,我們必須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無悔。《古詩十九首》雲: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每個人都只是這天地逆旅中的暫住之客,我們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暫,無法重新來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對自我的生命心懷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對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個“職業是是生病,業餘是寫作”的殘疾作家史鐵生,當他而說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謠”時,當他窮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後的殘存時間寫下《病隙碎筆》時,當他在《命若琴絃》中塑造了千弦彈斷希望不滅的盲人琴師時,陳先生,希望您能夠懂得,正像當代詩人郭小川所說,“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讓我們無悔此生。

敬畏與自己相關的生命,此生有責。我們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無數生命緊密相連,而這些與我們相關的生命,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需要對它們心懷敬畏。看,那爲了讓獨居的母親頤養天年而辭官奉母的潘岳掛起的官印,在提醒我們,敬畏親人的生命;觸,那落在爲了給發燒的妻子降溫而只穿單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訴我們,敬畏愛人的生命;聽,那重病在牀的元稹在聽到摯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吟出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詩句,在教導我們,敬畏友人的生命。陳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當我們因敬畏而爲與自己相關的生命負起責任時,我們纔可以俯仰無愧,坦然前行。

敬畏與自己無關的生命,此生崇高。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想,如果我們還可以對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存敬畏,則我們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說的那樣:“我的靈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羣山。”如韓愈一般,爲了天下蒼生不受蠱惑,上《論佛骨表》,被貶潮州仍“肯將衰朽惜殘年”;如東林學派一般,爲了黎元百姓樂於樵蘇,發出正直呼喊,慘遭屠戮卻成爲“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如新東方學校一般,爲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費巨大終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陳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們敬佩,正是因爲他們都能對那些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懷敬畏,方能普施大愛,讓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陳先生,您可以看到,當今時代,食品安全隱患多多、醫患矛盾逐漸升級、老人跌倒無人攙扶,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似乎越來越淡漠。然而,越是在這時,我們越應該不斷自省:對自我的、與自己相關或無關的生命,我們都要心懷敬畏。大儒張載說:“爲生民立命。”我真誠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將對生命的敬畏放在心頭,畢竟,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畢竟,這是我們等過了無盡黑暗才睜開的雙眼;畢竟,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