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2017年重慶高考作文題目專家解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小編收集了2017年重慶高考作文題目專家解析,歡迎閱讀。

2017年重慶高考作文題目專家解析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須敢於正視,這纔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

(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爲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2017全國Ⅱ卷繼續採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試題材料由精心選擇的六個中華名句組成,試題命制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試題既讓每個考生有話可寫,又讓優秀考生能夠脫穎而出。六個名句言淺理明,貫穿其中的思想主線清晰,具有很好的親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沒有難度;而在審題立意、文體選擇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便於考生髮揮;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爲命題加大了空間縱深,也爲優秀作文提示了明確指向。

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有詩詞有隨感,或豪邁或溫婉,有的抒懷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強奮發、家國情懷、堅持自我、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提升境界、敢於正視問題、勇於面對困難、勇於實踐、敢於擔當等豐富內涵,涉及個人“小我”與家國、社會“大我”等不同層面;既各自獨立,言簡意賅,又彼此關聯,聲氣相通。將六句並列齊觀,從《周易》到毛澤東,本身就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有自、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

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爲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鑑今,古爲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論述兩三個名句的相通內涵,如以①⑤爲基礎探討自強奮發、敢作敢爲;也可以辯證思考由兩三個名句組合生髮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爲基礎,討論自信與正視問題、開放進取之間的關係;考生還可以深入研析個人、國家、社會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以①③④⑤爲基礎,探究如何全面提升個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爲基礎,表現個人對家國情懷、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索,或以③⑤⑥爲基礎,論說堅持自我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關係,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帶給他的感觸與思考,而由此出發立意行文,對名句作者及其時代進行歷史分析,個性化地闡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或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講述中華名句化育後世的精彩故事,論說名言警句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命題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應了中國詩詞大會引發的詩詞記誦熱,更隱含了“文化傳承不應只是靜態記憶”的認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義的簡單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語言表達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和說服力;將名句自然融入文章、與全文渾然一體,對考生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寫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傳承與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豐富期待。同時,這一任務型材料作文的創新,也爲辨識考生水平高下、強化區分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