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2016年中國教師報專題徵文

一本好的書,猶如一盞指明燈,可以給迷茫的讀者指明方向。小編收集了中國教師報徵文,歡迎閱讀。
 

2016年中國教師報專題徵文

  第一篇:中國教師報

第一次見到《中國教師報》,是在2006年的春天。那年,學校第一次訂閱了這份報紙,我在圖書室裏偶然發現了她,並且“一見鍾情”。那天,我在圖書室裏,看得忘記了上課,是查課的領導把我從字裏行間揪出來,我的人進了課堂,心卻留在了圖書室……

從此,報紙一來,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搶在校長前頭,成爲當之無愧的“首席讀者”。

我的“處女作”

讀得多了,寫的慾望便蠢蠢而動。我默默地提醒自己——“這樣全國性的報紙,豈是你這樣的癩蛤蟆能吃到的天鵝肉?”可是,那一個個靈感的火花卻執拗地閃爍着,越來越強。直到我把醞釀已久的東西付諸筆端,封進信封,投進郵箱,那顆心才稍稍平靜下來,卻又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之中……

讓我難以置信的是,這個等待並不漫長。也就兩三天的工夫,我便收到了擬用通知。2006年7月5日,我的處女作發表在第166期的《中國教師報》上。這讓我賺足了同事的羨慕和嫉妒,也讓我塵封的寫作激情再一次被點燃。

我的“處女博”

學校拉了網線以後,網絡給我開啟了另一扇門,讓我接觸到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也是一次偶然,我闖進了“中國教師報讀者論壇”(“香山會館·讀者俱樂部”的前身)。2006年3月14日,我在論壇以“秋楓”爲名註冊,開始了我的網絡教育生活,並結識了許多朋友。沒課的時候,我就泡在論壇裏,和幾位前輩互相溝通。也就是在他們的鼓勵下,我在中國教師報的網站“中國教育博客”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博客,撰寫博文、回覆評論、分享感悟,這給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我的生活因此變得忙碌而充實,勞累而幸福。可惜的是,因爲服務器變更,許多數據丟失,“中國教育博客”成了我心裏最美的回憶……

我的“處女秀”

盼盼編輯是我在QQ上認識的第一個編輯,當她讀了我的日記《走進龍灣的日子》,就約我寫篇文章,在網上就此話題組織了討論,並於2011年1月26日在“教育家週刊”全版刊出。我,一個偏遠農村小學的“麻雀校長”,能在國家級的報刊上獨佔一版,何其幸哉?雖然我的“處女秀”不是那麼陽光燦爛,關於我的.話題也太過沉重,但我堅信自己的思考能夠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偏遠山區的學校、老師和孩子們。不知道,我們市的“教學點改造工程”和這個話題有沒有關係,如果有,那就是中國教師報給我市的農村小學帶來的福音。

我的“處女行”

2011年5月份,中國教師報組織了一次網友的線下活動——新教師走進杜郎口中學。我和報社的6位編輯,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二十多位網友,一起開始了探尋杜郎口中學的教育密碼之旅。兩天多的時間裏,我們不知疲倦地穿行尋覓,我們激情澎湃地討論交流,我們凝神屏息地細心聆聽,深夜的“臥談會”往往要開到凌晨時分。這是我參加工作十幾年來,第一次走進全國知名的學校參觀學習——而且,是主動地、真心實意地想學一點東西。這次“處女行”,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對我的觸動極深。回來後,我積極地向周圍的人宣傳杜郎口中學,並且努力地改變自我,改變我們的學校。雖然,我無法像崔其升校長做得那樣好,但我相信,每一個點滴的改變都是給學校、給老師、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我不知道,以後的路會有多長,會有多寬,但我知道有中國教師報的引領,我會走得更堅定,更執著,也會給自己更多的驚喜!

  第二篇:中國教師報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做的是小學生的教育工作。最近我總是在想,如何才能更深入地瞭解我們的孩子們?現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老師?如何才能讓他們在學校裏學到更多的東西,讓他們在天真爛漫的童年過得更加快樂。在教育孩子的實踐過程中,如果不能觸及小孩子的心靈,不能感化他們,教學效果則會大打折扣。一名老師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上課、備課、做遊戲,留給自己學習的時間不多。最近我利用休息時間,在認真仔細地閱讀了多期《中國教師報》後,我感觸很深。從聽說到走近再到走進她,時間雖短,但她卻很快成爲了我的良師益友。她有豐富的內涵,以鮮明的時代性、前瞻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時性的內容供我學習、吸收,爲我更好從事教育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幫助。

《中國教師報》讓我更加熱愛孩子們。如果把一個班比作一個小花園,孩子們就是那朵朵各具特色的鮮花,芬芳的玫瑰,淡雅的蘭花,華貴的牡丹,無畏的臘梅……朵朵花朵爭奇鬥豔,盡顯獨特魅力。而我們教師就是小花園的園丁,除草、施肥、剪枝……只有因“花”施教,纔會百花齊放。《中國教師報》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只真正愛上孩子,纔會有“百花齊放”的收穫。愛是一種信任,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地教育過程。熱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必須遵循的基本職業道德規範,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愛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細節,因爲細節可以決定成敗”。愛在很多時候並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點點滴滴的細節。有時候一個微小的細節,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是愛的語言,愛的表達。《中國教師報》使我真正意識到,教育必須具備對孩子要有“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注視孩子的眼睛,撫摸孩子的腦袋”、“給孩子一個擁抱”、“給孩子出錯的權力”等一系列細節教育。

《中國教師報》讓我更寬容每位孩子們。她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愛是一門藝術,而寬容就是愛的精髓,作爲一名老師,對孩子要多寬容。她一篇篇很有指導性的文章告訴我,教師必須主動地走下“師道尊嚴”的“神壇”,以寬容的態度來善待每個孩子,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長、不是以現在而是以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的過失不管多麼嚴重,如果不是出於惡意,就不應該責罰他。”陶行知告誡:“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不是因勢利導,而是進行叱罵甚至體罰,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因爲這樣的做法有損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嚴重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

以上只是我讀《中國教師報》一點點收穫,我相信因爲有了她的幫助,我今後的工作會更加出色,生活會更加充實。

  第三篇:中國教師報

一本好的書,猶如一盞指明燈,可以給迷茫的讀者指明方向。同樣,一份好的報紙也可以爲迷茫的讀者撥開雲霧,重見光明。我是《中國教師報》的忠實讀者,在拜讀《中國教師報》的同時我收穫了很多。也許一期《教研新舉措》就爲我解開了心中多年的教學困惑,使我豁然開朗;也許一期《決策者說》就爲我指明瞭深化課改的方向,使我事半功倍;也許一期《教師生活》就使我明確了自身的發展方向,使我與時俱進。

每當我在教學中有了困惑時,我習慣翻開《中國教師報》尋找答案。現在我區正處在深化課堂改革的探索時期,深化課堂改革該怎麼“深化”?課堂的結構該怎樣變化?課堂中的老師該幹些什麼?課堂中的學生又該幹些什麼?一連串的問題壓的我喘不過氣來。《課改研究週刊》連載了多篇關於推動《第三代課改》的文章,透過仔細閱讀、認真品味《教室的明天》、《遇見未知的教室》、《走向第三代課改》、《教育實驗室圖景》等一系列有關第三代課改的文章,使我收穫頗豐。《課改筆記》裏的一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深化課堂改革的心靈,正是這段話不斷激勵我努力踐行課堂改革。每當我在課堂改革中遇到挫折,我就會拿這段話激勵自己:往灰色的地帶看教育總覺得朦朧一片,很難改變;向綠色原野看教育總覺得生機一片,正在改變。改天換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改變一點點,卻可立竿見影。

我是一名擦邊的80後,到如今已工作16個年頭了,已經過了愛做夢的年齡,更注重現實的成長。因爲我知道:無論現實多麼世俗,多麼殘酷,我們都不應該放棄自身素質的提高。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我們深化課改的資本,是我們不被別人超越的資本,是我們贏得掌聲的資本。我爲了不使自己與時代脫節,我把《中國教師報》當成自己的輔導老師,跟她學藝,確保自己與時俱進。在跟輔導老師的對話中,我知道了自己該朝哪個方向努力;該以什麼樣的教師爲榜樣;該怎樣提升自己的素質。透過長期拜《中國教師報》爲師,不僅我感覺到了自身的變化,身邊的同事也發現了我的變化:全區深化課改的討論有了我的身影;年度論文獲獎明顯增多;所教班級的成績大幅提升……

長期的閱讀,使我對《中國教師報》有了深深的依賴,好品茶的人,一日無茶則滯,因爲他對茶產生了依賴。我感覺自己就和好品茶的人一樣,我是一日不讀《中國教師報》則滯。這不是誇張,這是事實。因爲我從《中國教師報》身上汲取了精神養料,她幫助我不斷進步,不斷提升,不斷超越。她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想這樣的良師益友你也不捨得拋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