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易經

《易經》告訴你陰陽消長的祕密

易經7.49K

《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爲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易經》告訴你陰陽消長的祕密

“順乎天而應乎人”,推崇天人合一的養生智慧;強調“一陰一陽之謂道”,指出陰陽平衡,健康一生……這些都是《易經》告訴我們的養生之道。

陰陽調和 百病不擾

《易經》的“易”字本身就是一個“日”字和一個“月”字所組成的。上邊是“日”,就是太陽;下邊是“月”,就是月亮。《易經》告訴我們大自然陰陽消長的祕密,這可以引入到我們的養生方法中。合理順應大自然的陰陽消長,爲我們人體所用,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極圖是講陰陽氣化最簡單卻又是最實用的圖示了。它濃縮了《易經》最高深的陰陽哲理。太極圖的含義其實就是一句話:陰陽平分天下。說具體一點,天下萬事萬物都是陰陽的運動,都是陰與陽的合抱體,它們互相轉化,互相制約,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人的養生也要隨着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而變化。

那麼,陰陽消長的規律是什麼呢?具體說來,一天之中的子時(夜晚23至1點)、一年之中的冬至是陰極;而一天之中的午時(11至13點)、一年之中的夏至是陽極。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長。就是說:陰到了極點就會開始向陽轉化,陽到了極點就會開始向陰轉化。陰極之後,進入陽長陰消階段;陽極之後,則又進入陰長陽消時期。卯時是一天中的5至7時,是一年之中的春分;酉時是一天中的17至19時,是一年之中的秋分。簡要言之,從子到午爲陽時,從午到子爲陰時。

陰陽失衡 導致疾病

陰陽平衡,表現在大自然就是陰陽氣化的平衡,表現在人體,就是陽氣和陰精的平衡。如果陰陽能夠平衡,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氣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臟安康。所以我們說,人的'容顏,也就是臉,如果是紅潤的,明亮的,發光的,那就說明他的五臟一定是安康的。

反過來,陰陽失衡就會導致疾病、導致早衰。“陽虛則寒”,寒的表現一個是怕冷,一個是手腳發涼,少氣、乏力、疲倦,脈搏很弱,這都屬於陽虛。

陰虛也是陰陽失衡一個很重要的情況,陰虛是人體的經血精液發生了虧耗、虧損,功能呈現虛性的亢進。“陰不制陽”,就會出現虛性的內熱,表現爲五心煩熱即手心兩個,足心兩個,再加上胸前的心,就是“五心”。五心煩熱的典型表現有以下三個:首先晚上掀被子,自己覺得手燙腳燙,還有骨蒸潮熱,一燙一燙地發熱,骨頭就像有蒸汽在蒸。最後是盜汗,盜汗就是睡醒一覺就出汗,消瘦,口乾舌紅,脈細無力。

在天地間採吸日月精華

陽虛的人和陰虛的人,都可以利用大自然的陰陽氣化規律來進行養陽和養陰。怎麼補充陽氣呢?正午的時候,日頭當頂,我們移到戶外庭院裏邊可以脫掉帽子,讓太陽的日精從頭頂的百會穴,進入我們的人體。

除了正午,一天我們有很多時段可以採補陽氣。早上日出的時候,我們面向東方做深呼吸,那麼陽氣可以從鼻孔還有從人體的各個面板腠理、毛孔進入人體。如果我們住在高樓裏,可以面向南方開啟窗戶讓陽氣進到屋裏,進到我們的身體。傍晚的時候吃過晚飯,在日落紅霞起的時候,我們可以到戶外去散步,儘量地享受和採吸太陽給我們這一天中最後的一次機遇,最後一次的關照。

另外,晴天的時候,我們在藍天白雲下,在曠野裏,做深呼吸,可以讓陽氣充分地營養我們的人體。

除了採吸陽氣,我們還要吃養陽的食品,比如說雞肉湯、牛羊肉湯、豬肉湯,還有黃鱔、韭菜、冬蟲夏草等。藥物,我們可以用人蔘泡水喝,如果我們陽氣實在虛,還可以吃金匱腎氣丸。

我們怎麼採氣補陰呢?首先要知道偏陰的氣在哪些地方最多。在海邊,在山林,在河畔,在湖邊,我們可以到這些地方去接地氣,用地氣的精華爲人體補陰。接地氣就可以給我們的身體補陰,這是給我們陰離子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因爲天爲陽、地爲陰,地是陰氣的礦藏,我們可以經常赤足,脫了鞋子,讓地氣從腳底板的一個穴位,叫做涌泉穴,上升到人體。

除了採氣補陰,還有養陰的飲食。一個是長在水裏邊的東西,比如說水稻、藕,還有竹筍、荸薺、菱角等。還有生在向北背陰的食物,比如黑木耳、蘑菇。另外還有越冬的冬小麥,生長在地裏的地瓜,因爲地爲陰,天爲陽,這些都是很好的養陰食品。

標籤:陰陽 消長 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