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通用15篇

三字經1.0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讀後感通用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小時候,媽媽拿這本書給我背誦,我只知道死記硬背,不曉得裏面的含義,等我慢慢長大了,拿來再看看,剛讀了一句就深有感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說明了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後來因爲個人的學習環境不同,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如果幼小時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麼他的性情便會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恆而專心一致的去教導。我們現在雖然有了良好的教育,但性情還有點不好,讓我們一起改正吧!

《三字經》裏還有許多故事,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有一個故事,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裏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他把玉石呈現給楚厲王。沒想到,玉匠說這玉石,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了武王,可是,仍遭到了定罪的命運。卞和失望的抱着玉石,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後,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現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於是將它命名爲“和氏璧”。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人類也需要磨鍊,才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2

自宋朝開始,《三字經》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大約一千一百多個字,已算得上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極易成誦。其內容,包括我國的傳統教育,農業、地理、天文以及道德,還有一些民間傳說等受到歷代世人們所傳承。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講的是西漢人路溫舒用蒲草編成席子用來抄書;公孫弘自己製作竹簡用來抄書。他們的生活都很貧苦,沒有錢來買書,但是自己卻能做到勤奮自勉、刻苦學習。“頭懸樑,錐刺股。彼不練,自勤奮。”講的是漢代時期的孫敬爲了防止自己讀書時打瞌睡,把頭髮吊在了房樑上;戰國時的蘇秦讀書犯困的時候,就會用錐子來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學習時,懶惰便是最大的敵人,好學之心,便可使你在學習之路上所向無敵。

你望天上繁星點點,一顆星星有它不同的意義,獨一無二,可能它們的形狀會相同,可每顆星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不是嗎?正如《三字經》一般,每一句,都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代表了不同的道理,彰顯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學好《三字經》,不僅能在學習上給予自己莫大的幫助,更是對古人們智慧結晶的尊重。

三字經讀後感3

《低碳生活三字經》裏面的內容裏有十二大類,分別是:源起、飲食、衣着、居家、出行、購物、休閒、交往、辦公、上學、醫療和結語。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有所感。

其中“盤中餐,來不易,古有訓,須銘記”這句話給了我深刻的啓示。我想到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兩者有共通之處。農民伯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種出糧食,我們要好好珍惜。想到這裏,我就覺得慚愧,因爲我吃飯經常沒吃乾淨,還弄得桌面和地面到處都是飯粒,就好像下巴那兒有個洞一樣。以後我要珍惜糧食,改掉壞習慣。

有關出行的“短路途,健步走,中程路,騎車遊”也同樣的給了我深刻啓示。我想到了出行路途比較短的時候,可以用步行的方式替代其他的交通工具,既可鍛鍊身體又不用塞車,騎自行車既節能又環保又可以鍛鍊身體。騎自行車和步行都可以鍛鍊身體,想到這裏我也覺得慚愧,因爲我和爸爸出去玩的時候都是坐汽車去的`而且那裏離我們家非常近。我要告訴爸爸以後出行要環保儘量騎自行車和坐公交車,改掉浪費資源的壞習慣。

《低碳生活三字經》給了我很多啓示,你們也去看看吧,想來多半會喜歡的。

三字經讀後感4

寒假,我有幸讀了老師推薦的《三字經》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孟母教子》

孟子長大了,上學了,可她常常逃課,母親知道了,沒罵她,把她的布剪斷了。孟子問母親爲什麼,母親告訴他:"學習像織布,不是一天織成的。"小孟子從此努力學習刻苦,專心致志。我覺得,孟母很會教育孟子,同時也教育到了我,讓我明白了學習不能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還有一個故事令我佩服

趙中令,讀魯論。

彼既壯,學且勤。

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

西漢時期,有兩個勤奮學習的孩子,叫溫舒和公孫弘,都是放羊,牛,雞,豬的。沒書,溫舒就用蘆葦抄書,公孫弘用竹子削成簡抄書。後來當了大官。

我明白了什麼叫環境不好,但他不影響你,但成績要好,所以,不能把困難當藉口。

老師給我推薦的《三字經》真是無價之寶,我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字經讀後感5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認真的讀了這本書。

“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溫席”、“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現在我們的爸爸媽媽都爲我們的學習成長安排了好的環境和物質條件,我們應該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建議同學們都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三字經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使我很感悟。

《三字經》是一本以三個字爲文的教育古書。《三字經》自宋朝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等,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此書作者是宋代人王應麟。初着傳說爲宋朝王應麟,明、清兩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間王相與清末大學問家章太炎)多認定作者是王應麟。

《三字經》這書精確講到如何尊重他人、熱愛學習和勞動、尊老愛幼等良好行爲,能使我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拿什麼來說,就說我家樓下的小峯吧!以前他並不愛好學習,調皮、任性……可在一年級的一天,我發覺他改變了許多。我聽他媽媽講,原來是那本《三字經》的功勞呀!就在前幾天,小峯媽媽給小峯買了一本《字經》,小峯可愛看極了。天天捧着那書,看呀、讀呀。他不光看,還學裏面的內容呢!小峯媽媽下班回來,小峯就倒來了熱茶,還給媽媽拿來了拖鞋。由此,我肯定的認爲《三字經》這書是個“大功臣”。

我讀了這書,深深地感覺到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很值得我們傳授給下一代的子子孫孫。讓我們好好的學習這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吧。讓我們成爲講禮貌、愛學習、愛勞動、尊老愛幼的好學生,讓我們這中華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閃閃發光吧!

三字經讀後感7

我對《三字經》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以前,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的“出名”,可其中也蘊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8

時候,爸爸媽媽爲我買了一冊《三字經》。那時,我喜歡看漫畫,這樣的書我一拿起就頭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開啟書,哎...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愛看《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經》,老闆着個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實,爸爸的真實目的並不是一味地讓我讀。果不出所料,當我念的三字經出口成章時,爸爸便開始誘導地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氣也很接近…….在這些經中原來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種生動的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當我真對《三字經》產生濃厚興趣時,爸爸又用實驗和實踐讓我知道它的含義;一步一步地深入瞭解。

好書不厭百回讀。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意義。《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

三字經讀後感9

前幾天,我讀了《三字經》中的這幾句“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對我感受頗深。這幾句話主要講了東漢晉代時孫敬學習十分刻苦,爲了防止晚上讀書打瞌睡,將自己的頭髮扎住,用繩子懸吊在屋粱上;而戰國人蘇秦在讀書睏倦時,則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們都沒有老師督促管教,卻能夠自覺地勤奮學習。看了這些,我想到了自己沒有老師和父母的督促下,根本不學習。每次做作業的時候媽媽坐在我的旁邊,監督我做完作業。

記得有一次,做試卷的時候,媽媽像往常一樣坐在我旁邊,看着我寫。剛做到一半時,有朋友打電話來,叫媽媽有事出去一下。我心中暗喜:這下我自由了。媽媽前腳出門,我後腳開啟了電腦,玩起了遊戲。不知過了多久,我聽見了腳步聲,趕緊把電腦關了,認認真真地趴在桌子上寫作業。跟媽媽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媽媽看見我還沒寫完作業,就知道我又玩電腦了。她非常生氣,罵了我一頓。看了這些古人這樣自覺地學習,我覺得自己很不應該。學習不是爲了別人,而是爲了自己,以後我要像古人一樣,在沒有別人的督促下自覺地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心裏深有感悟。

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我彷彿看見在大熱天裏才九歲的小黃香顧不了擦汗,正用扇子使勁地扇着枕蓆,想讓勞累了一天的爸爸睡得涼快點;我彷彿看見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冬天,小黃香沒有媽媽,家裏又沒有火爐,所以只能用自己的身體暖被窩,讓爸爸暖和地入睡。

“孝於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今年10歲的我比黃香還大1歲,竟然沒好好孝敬過媽媽,心想不行,我得給媽媽放一次假!

今天,忙了一天的媽媽又回到家準備給家人做飯,“媽媽今天就讓我來爲您幫大家煮一次飯吧,您好好休息一下。”我高興地說。媽媽欣慰地笑笑,就在一旁坐看我做飯。一會兒,媽媽看我手忙腳亂、滿頭大汗,心疼地說:“你去休息,還是我來做飯吧!”我勸了媽媽許久終於答應讓我來,但是媽媽看見我笨手笨腳還是不放心,所以在一旁邊看邊教我,不一會兒飯菜就出爐了,媽媽直誇我長大了。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天天爲我忙東忙西,不辭辛苦,我們也應該爲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也放個假!

《三字經》不僅讓我學會了怎麼樣孝敬父母,而且學會了許多其他的人生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11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三字經》,這是一本我國古代的啓蒙教育讀本,我看了很受啓發。

大家熟悉的“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尊敬和友愛兄長,這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比起孔融,我十分慚愧,有一次,外公想吃香榧,我想了想:香榧三年才能成熟,要省着吃,就給了外公三顆,把剩餘的都放了起來,這樣做太不應該了,等外公再到我家來,我要全部拿出來給他吃。平時在生活中,我要尊老愛幼,主動把好東西讓給別人。

文中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告訴我們:勤奮上進一定會有收穫,只顧貪玩沒有什麼好處,希望大家引以爲戒,奮發努力。我要在今後的學習中,認真、努力、主動,遇到難題不退縮,多東腦筋,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向家長、老師和同學請教。多閱讀,多實踐,如果學習不勤奮,再聰明也沒有用。

《三字經》中的一字一句都講述了一個個人生的哲理,讓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到來和意義。

三字經讀後感12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三字經了,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黃香九歲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窩,;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孝悌爲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種品性中最可愛的。

烏鴉長大了,還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爲小朋友的我們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首孝悌,次見聞!”古老的文字已一語道破做人的輕重之處啊!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三字經了,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黃香九歲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窩,;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孝悌爲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種品性中最可愛的。

烏鴉長大了,還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爲小朋友的我們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首孝悌,次見聞!”古老的文字已一語道破做人的輕重之處啊!孝悌爲人之本

三字經讀後感13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蒙學著作,自問世以來,一向是中國兒童啓蒙的必讀書,影響極其深遠。《三字經》篇幅雖然短小,資料卻十分豐富,被譽爲“袖裏通鑑綱目”。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資料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適宜什麼是不適宜。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個性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我十分喜愛“孟母教子”的故事。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市鎮上,孟子便整天學着模仿商人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最後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三字經》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要好好學習,友愛兄弟姐妹,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覺得我們就應要好好地學以致用,並且還要好好的傳承下去。

三字經讀後感14

春假在家休息的日子,回味着三字經帶給我的無窮快樂,讓我受益無窮

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孔融四歲時就學會了尊敬長輩,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吃,把小的留給自己吃。孔融就是我們的榜樣,有些人會和長輩搶東西,而有些人則會尊敬長輩。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樑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而我們卻一定要父母監督纔會讀書。孫敬和蘇秦爲了讀書竟會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樑上、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孫敬和蘇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晉朝的車胤,沒有燈,就捉螢火蟲裝在紗袋裏,照明讀書;晉朝的孫康,沒有燈,就藉着大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雖然家境貧寒,但都沒有停止學習。而我們卻時常不想學習,不想讀書。車胤和孫康那裏沒有燈,還是那麼努力學習。

三字經,你只要去細細體會它,就能懂得許多道理。不僅是三字經,還有論語、孟子、後漢書、禮記都很值得你一看哦!讓我們一起在國學的道路上行走吧!

三字經讀後感15

作爲一部啓蒙讀物,對我們今天的啓蒙教育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是對兒童最基本的啓蒙教育,也對我們當今社會教育兒童有着最重要的意義。

一個人從小要學習做人講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恭敬師長,友愛姐妹,這也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其次,要學習各種文化知識,要透過對知識的學習,增加自己的閱歷,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三字經》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仍然保留着它最初的活力,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給我們當今的社會提供了更爲原始、更爲傳統的教育理念。

當代社會的啓蒙教育很大程度上已經喪失了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更多的兒童奔走於各種藝術特長班,家長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拼命的督促兒童學習各種藝術特長,以求自己的孩子更加優秀。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在兒童最開始接觸人類社會的時候,學習一些更爲接地氣的傳統知識不是更好嗎?我們不批判那些從小帶孩子去特長班的家長,我們只是呼籲家長們更多的把孩子們的時間留出一點來,讓孩子們多學習一些傳統知識和文化,這樣對孩子的內在氣質不是具有更好的補充嗎?俗話說,腹中有書氣自華,這不正是我們樂意看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