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內經

內經素問序

內經1.83W

一部《內經》成了壓在中醫創新者頭上的大山,一部《內經》成了守舊者擊打中醫創新者手中的大棒。一部《內經》是中醫“博大精深”的籮筐。下面是內經素問序,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贏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消書》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淑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乃其數焉。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蹟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機迅發,妙識玄通,成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治訓,未嘗有行不由送,出不由產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真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而命世奇傑,時時間出焉。則周有秦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鹹田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蓋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真經,式爲龜鏡。而世雄比纓,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是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併吞,而都爲一目;或問答本已,別樹篇題;或脫簡不書,而云世閥。重“合經”而冠“針服”,並“方宜”而爲“效篇”,隔“虛實’而爲“逆從”,合“經絡”而爲“論要”,節“皮部”爲“經絡”,退“至教”以“先針”,諸如此流,不可勝數。

且將升岱嶽,非運奚爲,欲詣扶桑,無舟莫適。乃精勤博訪,而並有其人,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時於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祕本,文字昭晰,義理環周,一以參詳,羣疑冰釋。恐散於求學,絕彼師資,因而撰注,用傳不朽。兼舊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平究尾明首,尋注會經,開發童蒙,宣揚至理而已。其中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吞併,義不相涉,閻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君臣請問,禮儀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錯簡碎文,前後重疊者,詳其指趣,削去繁雜,以存其要。辭理祕密,難粗論述者,別撰(玄珠),以陳其道。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讀。龐厥昭彰聖旨,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高懸,奎張不亂,深泉淨送,鱗介鹹分,君臣無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齡之望,仰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後,方知大聖之慈惠無窮。

時大唐寶應元年歲農壬寅序。

拓展閱讀:《內經》養生:未病先防 預防疾病

問:“治未病”是中醫預防保健的觀點,也是現代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那“治未病”和《內經》有關係嗎?

答:“治未病”源於《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是說:高明的醫生不主張發生疾病之後再講求治療,而主張在未得病之前即講求預防措施。如同治理國家一樣,不要等到出了動亂再研究治亂之法,而是在動亂之前就設法預防動亂的發生,這就是預防疾病。如果疾病已經形成才用方藥治療,動亂已經形成才讓軍隊平定,這就好比是口渴了纔去掘井,發生戰爭之後纔去鑄造兵器,不是已經很晚了嗎!

問:“治未病”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古人真是太偉大了。請問“治未病”有什麼作用和意義呢?

答:“治未病”是《內經》養生保健的最高原則,而且還貫穿於疾病的治療之中。國家於2007年即啓動了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目前,全國各級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普遍開展了體質辨識體檢、健康調養諮詢和傳統療法養生等“治未病”服務,受到了人民羣衆的歡迎和認可,爲提高國人的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問:剛纔提到了治未病服務的“體質辨識”。那什麼是體質?體質和我們健康以及養生保健又有什麼關係?

答:體質,是指人體稟賦於先天父母,受後天出生後多種因素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所形成的形態及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由於體質往往決定着不同個體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產生病變類型的傾向性。因此不同體質的人養生保健、疾病治療、病後康復,都要依據不同體質,採用個體化的養生、治病和康復的方法和措施,這是中醫的特色和優勢。所以說,體質和健康以及養生、治病、康復都有密切關係。

問:體質有哪些分類?常見體質又有哪些類型?

答:《內經》中,運用“陰陽五行”、“陰陽太少”、“稟性勇怯”和“體型肥瘦”等分類方法,對體質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內容非常豐富。目前,中醫界大多都按照“體質九分法”來分類。“體質九分法”所確定的中國人大致的基本體質類型,約有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等九種。當然這只是對人體體質的大致分類,實際情況比較複雜,常以兩種或兩種以上體質相兼出現。

問:“體質九分法”對常見體質是怎樣辨識的?

答:常見體質有以下五種:

一是氣虛質,即疲乏派:這類人羣氣虛、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汗多、易患感冒、病後康復緩慢等爲主要特徵。

二是陽虛質,即怕冷派:這類人羣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身體虛胖、易患痰飲和泄瀉、耐夏不耐冬等爲主要特徵。

三是痰溼質,即肥胖派:這類人羣痰溼偏盛。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面部面板油脂較多,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風(腦卒中)、胸痹(冠心病)等病,對梅雨季節及溼重環境適應能力差等表現爲主要特徵。

四是溼熱質,即痘痘派:這類人羣溼熱內蘊。以面垢油光、易生痤瘡、身重睏倦,對夏末秋初溼熱氣候,溼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等表現爲主要特徵。

五是氣鬱質,即鬱悶派:這類人羣氣機鬱滯。以精神抑鬱、性格內向,易患身心疾病如潰瘍病、高血壓病、神經官能症等,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等表現爲主要特徵。

問:請給氣虛質、痰溼質、溼熱質的朋友介紹一些食療、藥膳的調理方法。

答:氣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臨牀較爲多見,氣虛質常見於體弱或患胃腸道疾病的人羣,痰溼質常見於肥胖的中年男性,溼熱質常見於經常長痘痘的青年女性。

氣虛體質的飲食調養原則是健脾益氣。飲食上應以少量多餐並易於消化爲主,可常食米粥以及黨蔘、黃芪、淮山藥等藥材或藥食兩用物品,少食檳榔、空心菜、生蘿蔔等耗氣的食物;藥膳如黃芪粥(黃芪與粳米煮粥)、薏苡紅棗粥(薏苡仁、紅棗與粳米煮粥)、黃芪母雞湯(母雞與黃芪燉湯)等。

痰溼體質的飲食調養原則是化痰利溼。飲食上應少食肥膩、甘甜、寒涼的食物,且勿過飽,可適當食用扁豆、薏苡仁、紅小豆、冬瓜、金針菜、鯉魚、鯽魚等藥食兩用物品或食材;藥膳如蓮子薏仁粥(去芯蓮子、薏苡仁與粳米煮粥)、鯽魚冬瓜湯(鯽魚與冬瓜燉湯)等

溼熱體質的飲食調養原則是清熱利溼。飲食上應以清淡爲主,可多食綠豆、紅小豆、黃瓜、青菜、芹菜、蓮藕等藥食兩用物品或食材,少吃羊肉、韭菜、生薑、辣椒及火鍋、烹炸、燒烤等助熱的食物;藥膳如百合薏苡仁粥(百合與薏苡仁煮粥,蜂蜜調味)、土茯苓烏龜湯(烏龜與土茯苓、陳皮燉湯)等。

標籤:內經 素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