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地域作文 > 揚州作文

【精選】揚州作文錦集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揚州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揚州作文錦集5篇

揚州作文 篇1

今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從徐州趕到了揚州,一下高鐵我們就趕往揚州五星級賓館凱莎華美達一進華美達我們就直接上了六樓在電梯裏,我看到了每一層都有什麼,負一樓有游泳池、乒乓球、健身房、檯球桌、下午我還去遊了泳、1樓是大廳,2樓是餐廳,2層以上是客房,放完了行李我們就到對面去吃揚州非常有名的普哈丁拉麪館。

這家面非常好吃,不一會兒就把面吃完了,吃完了面我就回賓館 ,我剛進房間,外面就下起了大雪,一瞬間就把揚州變白了。

揚州的錦春包子非常好吃,早晨有許多人都來吃還有人買了幾百個包子帶回家吃,我點了2個五丁包子一個蟹黃包一個蘿蔔絲包另外我們還點了一份燙乾絲,聽爸爸說:“這些乾絲都是用一刀一刀切出來的。”我用筷子夾了一小塊,真是太好吃了。

第二天一早,我和爸爸去了賓館邊的一座小橋那裏打雪仗,我們還堆了一個小雪人,那裏的雪非常多我和爸爸各畫了一條線誰過着條線誰就輸,我每一次攻擊都能攻擊到爸爸,打着打着爸爸就認輸了,回到酒店後,我們準備了一下行李,下午準備回合肥了。

揚州真的太美了,我下次一定還要來。

揚州作文 篇2

要問揚州人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揚州人把它稱爲“早茶”。

揚州人十分的講究,來玩過的旅客都知道,有一句俗話說得好:“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思也就是說:早上吃蒸餃,晚上去泡澡。今天呢,我就和大家來說說揚州的“皮包水”——蒸餃。

今天一大早,我來到我家附近,名叫“花園茶樓”的一家早茶店裏去品嚐正宗的“皮包水。剛進入店中,座位都快坐滿了,我費了千辛萬苦,才找到一個位置,點了兩個蒸餃和一碗雜糧粥,不一會兒,香噴噴的蒸餃和雜糧粥上桌了,我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撿起一個蒸餃,吃蒸餃也是有規矩的,先在蒸餃尖上咬出一個小洞,再把裏面的湯汁吸掉,然後皮連着肉一起吃掉,最後用舌尖舔一舔嘴角的湯,回味無窮。

吃着吃着,我便想起了爸爸說的話:“蒸餃中的湯是用了很長時間在肉中蒸出肉汁,這肉汁就是蒸餃裏的湯了。”

蒸餃真好吃,希望來揚州的旅客可以來品嚐一下揚州早茶中的“皮包水”。

揚州作文 篇3

我因參加了王叔文倡導的革新運動而被貶謫出京,在巴山楚水這本是一片苦寒荒涼之地居住,一擱就是二十三年,在這二十三年裏,我過着與世隔絕的日子,其間苦楚不言自如。

如今回到家中,雖然家鄉的風景依舊,然而許多親友都已去世,我只能徒然的吟誦《思舊賦》來表示悼念。由於我被貶謫的時間長久以及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降,在這廣大的朝廷,儼然已經沒有了我的一席之地。

我就宛如江上那即將沉沒的一艘小舟,後啓之輩就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似那已經病死的枯木,眼睜睜地看着前方蔥鬱的新枝,在春天裏孕育新綠,雖然自己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固然無不惆悵,但現在新人輩出,個個志得意滿,奔赴前程,這也令我感到欣慰。

今天聽到您爲我寫的這首詩,感受到了您爲我的打抱不平,讓我們暫時憑藉這一杯酒來振作精神吧。

揚州作文 篇4

上週六學校組織我們三年級的揚州報業傳媒小記者去揚州遊玩,這是我們以小記者的身份第一次走出高郵,心裏甭提多高興啦!我們按老師的囑咐輕裝上陣,筆和紙是必須帶的。早上7:20我從家裏出發,7:30準時到校, 7:40三輛大巴載着歡聲笑語的我們駛向了美麗的揚州……

第一站我們參觀的`是揚泰機場,它安靜地坐落在江都的丁溝鎮,佔地約600畝,遠遠地我被他那流線型的航站樓的屋頂給吸引住了,那流暢的線條既像波浪又像一條快速前行的海豚,我想這應該象徵着平安、前進與發展。不知不覺中我們已來到了航站樓,站在二樓的候機大廳,擡頭看屋頂,有很多菱形的天窗,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天窗好似鑲嵌在屋頂的“藍寶石”,煞是美麗。陽光透過天窗直射進來,白天不開燈也很明亮,綠色環保。聽說到了晚上,燈光又可從鏤空屋面反射出去,形成獨特的亮化效果,人們遠遠經過時都能看到,壯麗美觀。

進入機場內,許多人都感到迷惑,咦?機場內怎麼沒有飛機?老師告訴我們5月1日才正式通行呢!我們邊參觀邊不由自主地感到自豪與驕傲,有了揚泰機場我們就有與全國乃至世界溝通的視窗,我們揚州會越來越強大。

午飯後我們向下一站出發——文明遐邇瘦西湖!坐在車上許多讚美瘦西湖的詩句已在我腦海中一一呈現:“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一下車,哇!瘦西湖太美了,那湖水、楊柳、五亭橋還有畫舫船在奼紫嫣紅的春色中顯得優雅靜謐,那極具揚州特色的垂楊柳在春風的浮動中令你不由得在心底吟誦起賀知章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我閉上雙眼倒吸一口氣,幻想着老師同學們都換上了古裝我們要狠狠地來一次穿越!——老師介紹說瘦西湖園林羣景怡人,融南秀北雄爲一體,在清代康熙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所謂“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其名勝古蹟散步妖嬈曲折的一湖碧水儼然就像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瘦西湖的美主要在於蜿蜒曲折,湖面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築古樸多姿。行船其間,景色不斷變換,引人入勝。瘦西湖全長4.3公里,遊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 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五亭橋有15個橋洞,十五月圓之夜,每洞各銜一月,15個圓月倒懸 水中,爭相輝映,泛舟穿插洞間,別具情趣。

在我們的驚歎和歡樂中此行即將結束,瘦西湖真大,叫人流連忘返,我們還沒逛完在依依不捨中登上了大巴。坐在大巴上我再次閉上雙眼,小憩一會,順便回味一下今天的收穫,現代化的揚泰機場與歷史悠久的瘦西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無疑都在詮釋和體現了我們揚州要在保留古色古香的同時追求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有了知識和本領把家鄉建設得更美更有內涵,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揚州作文 篇5

要問中國哪一種吃食最爲有名,我想揚州炒飯當仁不讓。雖不敢說到了“凡有井水處便能歌柳詞”的境地,有華人的地方有揚州炒飯,也一定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小時候吃的炒飯不叫揚州炒飯,只被稱呼蛋炒飯。當然,揚州人做蛋炒飯還是有講究的。即便是在貧寒的日子,蛋炒飯是稀罕物兒,家裏如果做一碗到炒飯,還是要有小蔥花與雞蛋相配合。一碗米飯在鐵鍋裏被打鬆,中間扒開用蔥油爆鍋,打進攪好的雞蛋。待雞蛋將熟未熟時,與米飯等拌倒一起。一碗蛋炒飯,見飯不見蛋,專門的名字是金裹銀。那時候還沒有精鹽,碾碎的大籽鹽,均勻撒一點,鮮香的美味,一年難得有一次。而老輩們口中的蝦仁肉絲蛋炒飯,家裏沒做過,飯店裏也沒有吃到過。只是傳說。

後來,改革開放了,揚州炒飯不知爲何遍佈天下。我在全國很多地方看到過揚州炒飯,也品嚐過很多同名同姓不同味兒的揚州炒飯。就是在揚州,既有淮海路上的“三香碎玉”素炒飯,也有專門的揚州炒飯店。專門的店裏,炒飯有好幾種。相比普通的蛋炒飯,揚州炒飯中增加了蝦仁肉絲、青豆胡蘿蔔等食材,同等分量的揚州炒飯,比蛋炒飯貴了三倍以上。因爲,揚州炒飯有自己的行業標準,沒有那些配料,就不能稱爲揚州炒飯。而如果到富春等知名飯店,一份揚州炒飯的價格,不說了。

如今,尋常人家的炒飯,不過是處理剩飯的一種方式。剁得碎碎的青菜炒飯,同樣很好吃。用鹹肉、香腸等物,配點花頭,又是不同的花式味道。不想做菜想偷懶,弄點醬油炒飯,也是美味之一。但是,今年再一次修訂的揚州炒飯標準中,一定要有海蔘、乾貝、特等秈米飯、蝦仁等物,否則不能叫揚州炒飯。我們已經很奇怪了。揚州不在海邊,海蔘乾貝等不屬於揚州當地方便取用的食材,真的是揚州炒飯的必備嗎?至少在這個標準出來之前,我吃過的衆多揚州有名無名飯店的揚州炒飯裏,沒有這些配菜。

是爲了給新標準造勢,還是爲了揚州城的兩千五百年生日?揚州這一次的免費廣告,可謂是用心良苦。按造新標準做好的揚州炒飯,形態上要達到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色澤上要做到紅綠黃白橙;明快、和諧。口感上要鹹鮮、軟硬適度,還要香、潤、爽口;氣味上要具有炒飯特有的香味。於是,一份古今中外最大份量的揚州炒飯,出籠了。它號稱四噸多重,有多少廚師多少人工多少花費,加進了海蔘乾貝等我們從來沒有吃過的高檔品做了一份揚州炒飯,成功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證書。

正當揚州人民歡欣鼓舞,爲我們城市又有一個新的紀錄!媒體爆出來的新聞,差點讓我們的舌頭縮不回去。瞪大的雙眼閉不上。原來呀,揚州炒飯拿到吉尼斯證書後,迅速被工作人員裝上垃圾車拉走了!諸位沒有看錯,四噸多重的炒飯送進了垃圾場?有人出來闢謠了。聲稱有些原料放久了時間,所以送進養殖場。人不能吃,豬可以吃,沒有浪費!又說這次行動非官方所爲,就是一直沒有看到是哪一位商界大拿或者富豪站出來爲舉辦者分憂!

我的上帝,這不算浪費?怪不得現在的豬肉價格節節攀高,敢情人家二師兄是這樣的檔次!飲食是這樣的檔次!多少揚州人眼巴巴地想嘗一口而不得,說好了送給高校學子的承諾不過是一句空話。揚州人民情何以堪啊!在自媒體時代,網絡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了他們爲應付危機公關花費的時間。何況,這樣的公關能力,不敢恭維。

今天又看到一則消息,吉尼斯總部因爲揚州炒飯記錄是對糧食的浪費,取消了證書。忽然覺得大快人心。爲了證書而證書,爲了形式而形式,這樣的努力,不講究口味,不注重需求,暗自猜想可能還有質量問題,所以才匆匆忙忙送進垃圾場。被取消了證書,只能說活該。只是名滿天下的揚州炒飯,經過如此折騰,既進不了尋常人家,小飯店又難做到合乎標準,想吃一口,真的很難。而且,本來很有人緣的一道揚州小吃,被揚州有權有勢要政績的人們生生搞臭了。太可惜。

真擔心啊。一隻大蝦毀了好客山東的名聲。一份巨大的炒飯,會不會毀了揚州兩千五百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