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地域作文 > 西安作文

小學關於暑假西安旅遊爲話題的寫事作文400字

篇一:智取西安華山之旅[400字]

8月22日,我和爸爸媽媽去了西安附件的華山遊玩。據說那裏是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華山是五嶽李最奇險的山,最高峯海拔2154。9米。

我們乘纜車先上了西峯。剛從纜車行下來,就感覺到涼風習習。我們先登上了西峯——海拔2092。3米的山峯。那裏有一塊“斧劈石”,傳說當年沉香就是在這裏找到母親的。然後我們又出發去了南峯——海拔2154。9米的華山最高峯。那裏有一個景點叫“南天門”,它的後面有一個挑戰極限的地方叫“長空棧道”,就是貼着陡峭的懸崖壁橫着腳下有兩塊木板,行走的人用保險帶串着鐵鏈才能通行的地方。我們在那裏沒有多做停留,一方面沒有時間一方面我沒膽兒去玩。接着我們去了東峯,東峯有個可以玩的景點叫“鷂子翻身”,就是山峯當中很筆直的一條道延伸到“下棋亭”,也必須藉助保險帶過去。最後我們去了北峯,途中經過了“金鎖關”,那裏有很多很多的鎖鎖在鐵鏈上。最終我們抵達了北峯,又名雲臺峯,海拔1643。5米,我還在峯頂上牌照留念。

華山之旅結束了,真是意猶未盡。雖然我的腳很痠痛,但是還是覺得很值得。它鍛鍊了我的意志和毅力

篇二:參觀西安市自弘中學[400字]

今天天氣非常晴朗,我們高新二小三年級一年的全體老師和同學來到了西安市自弘中學,聽老師說:“自弘中學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這裏有鳳翔泥塑、剪紙藝術、草編藝術、版畫藝術等四個非遺工作室。”

當看到各位大師的作品的時候,我們驚奇極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草呀、繩子呀、泥土呀,到了大師的手中,彷彿變魔術一般,變成了一件件的藝術品。

接下來就到了我們體驗的時間了,我選擇了“繩藝”。繩藝老師今天教我們的叫做“平結”,一開始繩藝老師讓我們把已經結好頭的繩子套在有釘子的木板上,然後讓我們用左邊的繩子壓住中間的兩條繩子,再用右邊的繩子壓住左邊的繩子,接下來把右邊的繩子從中間形成的環中穿過去,最後拉緊,就形成了一個結。這個看似簡單的結,卻讓我手忙腳亂,怎麼都打不好,這時,走過來一個大哥哥,他說:“別急,我來教你,慢慢來。”在他的指導下,我慢慢學會了打平結,最後編好了,哥哥幫我套在我的手上,我高興極了,這可是我自己新手編織的呀。聽哥哥說他們在這裏每週都會有半天的'手工課,現在他已經能夠用繩子編織小鹿了,真讓我羨慕呀!

今天的體驗讓我大開了眼界,不僅瞭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學會了編織平結,真是大有收穫的一天啊!

篇三:西安之旅[400字]

7月20日早上,我們乘火車來到了著名旅遊城市——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城市。

第一天,我們來到大雁塔,參觀大雁塔和玄奘三藏堂。大雁塔足有 七層樓那麼高。第一層只看見一些古老的城牆,第二層刻有唐三藏經書的一些內容,第三層有一個純金做的大雁塔模擬像,中間有一顆舍利,是白色的,旁邊伸出兩隻如來佛的大腳。上面的幾層都是一些唐三藏經書的內容。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兵馬俑。我們參觀了一號坑,二號坑和三號坑。一號坑的兵馬俑最多。導遊說,兵馬俑是這樣做的,先用泥土把兵馬俑的外形做出來,再放到太陽下曬乾。到二號坑,那只有一小塊被挖掘。導遊說,如果另一部分被挖掘,那一部分的兵馬俑就會氧化,等到科技更加發達時,就可以動工挖掘了。

這次旅行既玩的開心,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篇四:中國傳統文化——西安碑林遊記[400字]

暑假裏,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西安玩。雖然兵馬俑、乾陵,都很壯觀,但令我記憶最深刻的卻是碑林。因爲碑林裏有很多有趣的東西。

剛進門,我就看見一個很大很大的鐘,這個鍾叫雲景鍾,重就有6噸,共用了5000多公斤鐵。鐘面上雕刻有唐代一個皇帝自己寫的文章,雲景鍾是我見過的最精美、年代最久遠的鐘。

在碑林裏,我還發現拓碑文很有趣。首先,工作人員把薄薄的宣紙輕輕的貼在石碑上,接着用力在紙上拍打,直到紙和石碑緊緊地貼在一起,最後再把黑墨汁拓在紙上,一張碑帖就完成了。

在碑林博物館前面,有很多拴馬樁,多的我數都數不清,每個拴馬樁都像一個四方形的柱子,上面雕刻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有獅子、猴子、人、蛇、鷹……咦?爲什麼每個拴馬樁上都有猴子?我去問爸爸,爸爸跟我說:“因爲孫悟空從前當過”避馬瘟“,所以古人就認爲猴子是馬的保護神。”

參觀完後,我想嚇媽媽一跳,就躲到草從後面,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雲,我不禁沒嚇到媽媽,反而讓我摔了一跤,屁股上,背上都佈滿、“青苔”,媽媽開玩笑的說:“別人在拓碑文,你在拓青苔”。

這次旅行,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國古代的歷史真偉大!

篇五:西安--兵馬俑[400字]

我、媽媽、朋友我們一起乘飛機來到世界第八大奇蹟之一的西安兵馬俑博物館。

導遊帶着我們看秦始王的陪葬品——兵馬俑。我們來到一號坑內,一號坑的面積比二號坑和三號坑都大,而二號坑和三號坑就在一號坑的旁邊,二號坑內的兵馬俑還沒出土,原因是二號坑是秦始王最喜歡的混合軍隊,從牆上當時搶拍下來照片來看兵馬俑身上的顏色相當漂亮,我們國家還沒研究出,能夠保護這麼顏色的藥水。三號坑面積最小,但是等極最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指揮部,因此地上鋪的是秦朝的磚頭。這所有的兵馬俑面容都不一樣,有的面帶微笑,目視前方,好像打了場勝仗似的,有的低頭思考,有的目視遠方,像在思念家鄉。將軍俑身穿戰袍,寬鬆的長靴,又緊又長的褲子,頭戴燕尾帽,腰帶金玉帶,一看就是大官。其中最著名的射跪俑是這麼多兵馬俑中保護最完好的一個俑。因爲他是跪着的,所以他的身高比站着的俑矮,很多人都在買俑,我也買了一個作爲紀念。導遊告訴我們,有一部分兵馬俑在出土前有鮮豔的色彩,可一出土就氧化了,顏色自然退了,成了現在的陶俑,最高的兵馬俑有1、96米,最矮的也有1、72米。

啊!古人用自己的雙手把一堆泥土給做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真叫人不可思議,我從心底裏讚歎古人的智慧,同時也感到無比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