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五年級孟母三遷的啓示作文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不一樣的啓示呢?

孟母三遷的啓示【第1篇】

孟母三遷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今天又重新聽過很是發人深省。孟母爲了讓孩子有個好的薰陶,從辦白事的鄰居搬走,又從殺豬的鄰居遷出,最後搬到了學堂旁,讓朗朗的讀書聲伴隨着孩子成長。這個故事雖然不是要求我們,做家長的要把家都搬到學堂旁,但是確實給我們一個啓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我家門前有個收廢品集中點,他們的孩子就在一堆一堆的廢品中成長着,我在想這個孩子學到的是什麼呢?我家門前有個買舊自行車的點,他們的孩子看到的、聽到的又是什麼?賣菜的、買黃盤的等等這些農民工的孩子,他們應該有什麼樣教育和生活環境? 誰來管理這樣的生活環境?

我周圍的同事和朋友,他們孩子的教育和環境,也十分另人擔憂。現在的父母還有“三遷”的能力嗎?這可能會被大家認爲是杞人憂天。難道真的是杞人憂天嗎?茫然。

孟母三遷的啓示【第2篇】

孟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小的時候很貪玩,喜歡模仿別人。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孟子就學着別人哭泣和跪拜的樣子做遊戲。孟子的母親認爲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旁邊,孟子又學着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樣子做遊戲。孟子的母親覺得這個環境也不好,就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孟子就跟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子的母親覺得這纔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裏很高興,說:“真可以居吾子矣。”於是就沒有再搬家。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爲孟子找到了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且很注意對孟子的教育。後來,孟子成爲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如果不是孟母高瞻遠矚,執着地進行地第三次搬遷,也許中國歷史上會多一個精明的商賈,卻損失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錚錚人格,更損失了“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仁政思想。

由此可見,外因即外部環境對個人的成長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現代心理學家認爲,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作用決定兒童的心理髮展。這兩者不是簡單地疊加在一起,而是透過日常生活瑣事點點滴滴的滲透纔會形成一個孩子獨特的個性。父母的言傳身教,鄰里的待人接物,同伴的嬉笑怒罵,遊戲的成敗得失,電影電視的樂此不疲,都會對兒童人格的形成起到重大的作用。

當前,有些父母熱衷於硬逼着孩子學這學那,不顧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以爲這就是給孩子創造了優良的學習環境了,殊不知在逼着孩子學習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的同時,正扼殺了孩子天真活潑的天性和爛漫愉快的童年。孩子在默默抗議的同時與父母的關係急劇惡化,甚至發生了孩子用刀斷指抗議學鋼琴的慘烈情節。這就不是教育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孩子本來是對世界充滿着好奇和探索精神的,我們要做的是利用一切環境資源更好地引導他們的興趣和探索。如果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作一些換位思考,也許我們會重新定位自己的某些教育方法。

爲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無論對於一個家庭,一所學校,還是這個社會,這點特別重要。寬容大度、幽默瀟灑、善解人意等品質的培養需要榜樣、需要氛圍、需要這麼一個強大的心理磁場!

一個母親用愛心爲自己的孩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中華民族奉獻了一個千古聖人,這不值得我們崇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