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熱】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1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

每當大年初一來到,我們中國人最喜愛的節日“春節”就來到了。

到了除夕那天晚上,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吃年夜飯。到了7點半,春節晚會開始了。我們全家人就在一起看春節晚會,而且還換上了新的春聯。當我們全家聚在一起的時候,重視有說有笑的。

當我看電視正看着入迷的時候,爸爸給我講起了春節放鞭炮的一個故事,叫“年”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頭上長着兩隻觸角,樣子非常兇猛。每年除夕的時候,它就出來危害百姓。有一年除夕,村裏來了一位乞討的老人,老人看見鄉親們正在慌慌張張地收拾着行李,一位婆婆走過他身旁,老人就問:“婆婆,你們怎麼了?”婆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告訴了他,並告訴他,快到深山去吧!年獸快要來了。老人說:“您若給我在這兒住一晚上,我就把年獸趕走。”婆婆說:“別說大話了,趕緊逃吧。”“我沒說大話,請婆婆相信我。”

老人非常忠誠地說。婆婆半信半疑,只好答應了。半夜時分,年獸來了,年獸看見家家戶戶門貼大紅紙,屋內一片亮光。老人村趁年獸不注意的時候,點起了鞭炮,啪啪啪,啪啪啪,年獸大叫了一聲,就逃走了。第二天是大年初一,鄉親們回到了村子裏,恍然大悟,他們看見村子裏安然無恙,就問那位老人,老人講給了鄉親們聽,並告訴鄉親們對付年獸的辦法。從此以後,鄉親們每年除夕的時候,就家家戶戶門貼大紅紙,屋內一片亮光,放鞭炮。從此,年獸就再也不敢來了。”我聽完了故事之後,就睡着了。

我愛春節的風俗習慣,我喜歡過春節!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2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期待最喜歡的節日。

每年春節,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裏面是人山人海,在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媽媽在準備豐盛的食物,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爸爸還會帶我去逛花街,深圳是禁止放煙花炮竹的城市,但是偶爾也會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爲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吃完年夜飯後,我們一家人就會坐在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表演常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每年春節,讓我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去拜年了,因爲我又可以去外婆家了,每年我都是在焦急又興奮中等待爸爸媽媽帶我去外婆家,我最喜歡去外婆家拜年了,因爲在那裏我可以自由的走動,還可以跟很多表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那裏的過年氣氛濃厚,大街小巷都是非常熱鬧,到處都能聽到陣陣的鞭炮聲,還有五光十色的煙花在空中飛舞,看着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離外婆家門口不遠的地方,還搭有戲臺,整天整夜都在唱大戲,聽說是做給某位神仙看的,我們天天在戲臺前後跑來鑽去的,玩的真是廢寢忘食,流連忘返。戲臺的周圍還有很多小賣部,有賣各種小吃的;有賣玩具的;還有賣煙花炮竹的……我們那時可神氣了,拿着大人們給的壓歲錢,盡情的享受了一把購物的樂趣。

我喜歡春節,更喜歡外婆家的春節,它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期待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3

嗨,大家好,今天我來和你們談一談中嶽廟的傳統文化!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二舅、二姨、妹妹到中嶽廟參觀,哇!好多人呀,原來這裏是我們登封的傳統廟會,附近的人們都來到這裏敢廟會,我隨着擁擠的人流進到中嶽廟裏,我看到裏邊有四座鐵人、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越嵩山,還有很多建築物,建築物可壯觀了!我和妹妹一邊玩一邊看。中嶽廟裏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廟,小廟裏各有一個和尚,在那用木棍敲打着鐵盆或者鐵碗,在走的路上,我自言自語的說:“太好了!這下終於有東西可寫日記了!”我們走了很久就不知不覺的走到了中嶽廟的盡頭了,我記得中嶽苗的盡頭好像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小通道,那裏面的神像的樣子長得可奇怪了!有的甚至都穿上了虎皮鞋和虎皮巾了,樣子真滑稽!我和妹妹都快被他們的樣子笑傻了!高興的不得了。最後,我們走到了一個很高、很大的一個建築物那,我和妹妹立馬跑了上去,我們在那玩了一會,爸爸媽媽喊着:“走吧!”“再玩一會再走!”我們又玩了一會,他們等得不耐煩了,我爸就上來催我們走,我們偏不走,而且還和他玩起了捉迷藏!最後,我們終於肯走了!我們坐上車,就各自回各自的家了!

今天,我們玩的可真開心呀!不但玩的很開心,而且我還認識了中嶽廟的傳統文化,我好高興呀!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4

中華民族有很多很多的傳統文化和,如:剪紙藝術、陶瓷藝術,傳統節日和國畫等。

我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因爲春節可以放鞭炮、貼對聯、吃年夜飯、發壓歲錢、辭舊迎新。但你知道嗎?過年爲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裏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裏,住着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襲擊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它每年到人間,都要吃一個人,所以,百姓們經常爲“年”愁眉苦臉。村民知道會來怪物,就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獸都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有無能爲力。

第二年,人們紛紛收拾東西準備去城裏過完年在回來,這是,一位仙人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獸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賣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獸又來了它一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就逃跑了。從此村子又過上了太平的生活。以後每當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想知道更多的傳統知識嗎?如果想的話,就和我一起去探索吧!願這棵枝繁葉茂的傳統文化大樹可以繼續被我們的後代發揚光大!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5

聽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老師說,春節是這樣由來的: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就到岸上的村子吞食牲畜。傷人性命。因此,每到除夕那天,人們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一位老婆婆給了一個乞丐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有辦法把那個怪獸趕走。“年”獸闖進了村子,發現大門上貼着紅紙,屋內蠟光通明。院內突然傳來“噼裏啪啦”的響聲,“年”大驚失色。落荒而逃。於是老人向人們傳授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家家貼對聯。燃放煙花爆竹。

有句俗話說:“二十三祭竈。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每年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準備過新年,家家戶戶要打掃打掃以前沒有打掃過的死角,家家戶戶現拖樓上再拖樓下。然後,再蒸饅頭,新鮮的饅頭出爐了:花捲。豆饃。饅頭……奶奶蒸完饅頭。就開始洗菜,做餃子餡。

大年初一早晨,我迫不及待的從牀上起來,穿上衣服。去廚房學做餃子,我包的前幾個餃子像老鼠一樣。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學會了包餃子。包餃子時,看見奶奶在餃子裏放了一元錢。“奶奶,在餃子裏放錢幹什麼?”我問。“誰吃到這個餃子誰就有福氣。”我們一家爭着搶着,最後,是爺爺吃到了。吃完餃子,我們全家人一起去拜年。我得到了很多壓歲錢。

我喜歡過年。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6

在xxxx年的元旦,厚街鎮富民商業步行街舉行了厚街鎮首屆美食節。

在富民商業街裏,擺了很多檔位。厚街有許多傳統美食,如:南瓜餅、馬蹄糕、客家糖環、鬆糕、糉子、糖不甩、壽司、香蕉芋角、笑口棗等等。在這些傳統美食中,有些食品五顏六色形狀各異,如南瓜餅是黃澄澄的,上面還印了一些圖案;馬蹄糕是透明的,裏面有一些“馬蹄”;壽司的顏色有綠的、紅的、黃的、紫的等等。它們的配料和味道也各不相同:馬蹄糕是冰涼的;糖環由白糖、糯米、雞蛋混合做成的;鬆糕由白糖、糯米、花生等混合做成的;糉子是由艾葉、豬肉、糖(鹽)、草、糯米等混合一起做成的;糖不甩裏面有糯米粉和片糖;壽司裏面有黃瓜、香腸、肉絲、雞蛋、紫菜;香蕉芋角里則有香蕉和芋頭……。

一位做馬蹄糕的阿姨向我們介紹了馬蹄糕的做法:第一步:把馬蹄去皮洗乾淨並切成小粒。第二步:把水和糖以10?9放進鍋裏,煮成濃的糖水,再用水和馬蹄粉以重量2?1混合成生漿糊。第三步:倒生漿糊到糖水裏,邊倒邊攪均勻,做成半生半熟漿糊。第四步:把馬蹄粒倒進半生半熟漿糊,並攪均勻,然後用盆裝好,大火蒸三十分鐘即可。

在談到舉辦美食節的意義時,鎮教辦王劍雄主任說:“我很贊同舉辦美食節,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瞭解厚街的美食,有利於保留厚街的傳統美食,也利於發揚厚街傳統的文化,在生產、製作這些美食的傳統工藝過程中,也體現了厚街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幹,同時希望年輕一代能繼續發揚厚街人民的優良傳統美德,爲厚街乃至全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是的,舉辦美食節,既能保留傳統的美食,又能發揚傳統的文化!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把厚街建設得更美好!(厚街中心小學小記者:鄧昱)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7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

如果說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那對我而言,一年中最有趣的節日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們不僅要吃團圓飯,還要守歲。

記得在那天吃好團圓飯後,大人們開始打牌、聊天、打麻將,我們小孩子呢,就開始玩起了有趣的鞭炮,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雷王”、“飛毛腿”、“三角雷”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我還時不時跑到屋裏去看看電視中“春晚”表演的好笑的相聲和小品,我和我的小夥伴都笑的前仰後合,看到魔術表演中那些大魔術師們表演的神奇的魔術節目,我們都驚歎不已。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就到11:45分了,突然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我們也興奮地加入其中,剛開啟門,只見五顏六色的煙花正在爲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們迫不及待的把剛包好的餃子倒入煮沸的開水中,爸爸媽媽把鍋蓋蓋上,煮了一會兒,12點整,終於開鍋了,爺爺奶奶把餃子一個個盛出來,我從老遠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直奔廚房,當嚐到那幾個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心裏樂開了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過了除夕,意味着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8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傳統文化,像傳統節日、戲曲、柳編、國畫、書法和剪紙,這裏面,我最喜歡的是傳統節日了.

我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因爲春節可以放鞭炮、貼對聯、吃年夜飯、發壓歲錢、辭舊迎新.但你知道嗎?過年爲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裏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裏,住着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襲擊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它每年到人間,都要吃一個人,所以,百姓們經常爲“年”愁眉苦臉.村民知道會來怪物,就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獸都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有無能爲力.

第二年,人們紛紛收拾東西準備去城裏過完年在回來,這是,一位仙人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獸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賣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獸又來了它一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就逃跑了.從此村子又過上了太平的生活.以後每當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阿!一到過年,就是小夥伴最開心的時候了,掛春聯、放鞭炮,笑聲傳遍了每個角落.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9

現在的毛筆有很多種,它們的“毛”主要是由狼毛或羊毛做的。

關於毛筆由來的傳說故事也五花八門,衆說紛紜。流傳最廣的是秦將蒙恬造筆的.傳說。

說的是從前沒有毛筆,人們就用一種用竹子做的“筆”在絹帛上寫字,但是這種竹筆寫起字來很難得心應手。沾墨沾多了很容易把絹帛弄髒,沾少了又容易寫不清,或只能寫三、四個字,很麻煩。

有一天,一個叫蒙恬的武將出門打獵。不一會兒,就拖着一隻兔子回來了。不經意間,他發現兔子的尾巴在他身後拖出了長長的血跡,突發奇想:用兔子尾巴代替堅硬的竹子做筆會怎麼樣呢?他試了試,寫出的字卻斷斷續續,一點兒也不像樣。好好的一塊絹布也白白浪費了。他一氣之下,把這條兔子尾巴扔到了一個山溝裏。

時光飛逝。一天,他從山溝旁走過,發現他以前扔在這裏的“兔子尾巴”變得溼嗒嗒的。他靈機一動,趕緊撿起“兔子尾巴”跑回家,插在竹竿上,這時這個“兔尾筆”卻變得十分聽話,寫起字來非常順暢,寫出的字也十分圓潤、流暢。這就是歷史上“秦筆”的由來。這種筆跟今天我們使用的毛筆已經很像了。

原來這個山溝裏有鹼,鹼把“兔尾”上的油脂分解了,使“兔尾”的吸水性變得很強。世界上第一支毛筆就在大自然的造化和好動腦筋的蒙恬手下這樣誕生了。

想不到我們平日裏寫書法字、畫文人畫的毛筆竟是一名武將和一個“兔尾”的“傑作”。

點評: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將蒙恬發明毛筆的過程記敘得很清楚、具體。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0

又到了金秋送爽,丹桂飄香的時節,我們又將迎來傳統佳節——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的思緒也飛到了去年重陽登高時……

那天,爸爸提議去登家鄉的鳳凰山,我一聽到這消息,欣喜若狂,並和爸爸媽媽約定,不登上山頂誓不罷休。來到山腳,我鼓足勁,飛快地爬石階,把爸爸媽媽甩在了後面。可是,還不到半山腰,我已經氣喘吁吁,四肢無力,癱坐在地上。我上氣不接下氣地對迎頭趕上的爸爸媽媽說:“我腰痠背痛,一點力氣都沒有了。”媽媽笑着說:“傻丫頭,你一開始爬得那麼快,現在當然沒力氣了。”爸爸也說:“來,堅持就是勝利,山頂的風景獨好,加油!”我心想,如果我現在半途而廢,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了?於是,我使出吃奶的力氣,和爸爸媽媽手拉手一步一步向山頂前進。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到達了山頂。哇,金色的田野簡直像一幅幅美麗的油畫,錯落有致的農舍點綴其中,蜿蜒的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家鄉的風景真美啊!習習涼風迎面吹來,我感到神清氣爽,爬山的疲憊一掃而光。我想古人重陽登高,就是讓我們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秋天的美好吧。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是啊,如果我不能堅持不懈爬到山頂,哪能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只有勇往直前,不斷攀登,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1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陶瓷

陶瓷在生活中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房頂的瓦片啊,吃飯用的瓷碗啊,這些東西可都是用傳統的工藝品—陶瓷做的喲。

中國陶器距今已有一碗多年的歷史,在國外,許多人是先認識陶器再認識中國的。

因爲對陶瓷的喜愛,媽媽專門帶我去“陶吧”做陶器體會。

那天,我和媽媽漫無目的的在街上瞎逛,忽然看見一個人手持着陶器歡快地從一家陶瓷店“蹦”出來。我拉拉媽媽,媽媽似乎是我肚子裏的“蛔蟲”,拉着我進了店。

第一次做陶,沒有經驗,陶器做得歪歪扭扭的,難看極了。我使勁把杯子往上捧,想把杯子捧高些,沒想到把杯子捧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做,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最後我沒有耐心了,就勉強做了一個很難看的“花瓶”。

“花瓶”的口只能裝一支鉛筆,經過烤瓷後“花瓶”又小了一圈,口連根樹枝也插不進去了,看着這個作品我哭笑不得。

這個“花瓶”是我第一次的傑作,從那以後我又去了幾次,積攢了一些經驗,還做過“雙層碗”、杯子、水碗、茶杯等一系列陶瓷器,它們雖然不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可它們是我做出來的。

透過自己的實踐後,再去欣賞那些櫥窗裏精美的陶瓷作品,不由得對那些製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陶瓷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

評語:小作者透過描寫自己做陶瓷的不易來展現陶瓷製作工藝的複雜,從而體現了陶瓷的魅力,全文語句通順,條例清楚,表達了自己對陶瓷的喜愛之情,且情感真摯!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