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民俗作文彙總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民俗作文彙總10篇

民俗作文 篇1

中國的節日有很多,而且,每一個節日都有着自己的動人傳說。從各種節日的由來與風俗中,我們不難看出,貫穿這些節日的正是:樹正氣,揚美德,顯智慧,懲邪惡的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的內容。而其中最熱鬧、隆重的怕要數春節和元宵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蘇軾的《守歲》中的詩句。談起這首詩,人們腦海中浮現的必定是春節那喜氣洋洋的幸福場景。春節,是我國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春節要貼春聯、貼年畫和窗花,放爆竹煙花,拜年祝賀,拿壓歲錢,還有吃餃子、吃年糕等,這些時刻都很有趣。在春節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其間談笑風生,其樂融融。有時還會進行各種遊戲,然後一起看春晚、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零點的鐘聲敲響時,煙花爆竹便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聲聲炮鳴久久盪漾於空中,不絕於耳,無數煙花競相綻放於空中。

在春節,家家戶戶都會置辦年貨,準備一大堆好吃的。在擺放節日的供品中,必須準備一大盤蘋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平平安安”。還有些地方準備的糕點食品富有討吉利的諧音:吃棗子表示春來的早,吃柿餅表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生,吃長生果表示長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等等。所有的這一切是多麼有趣而又富有意義。這些習俗展示了中國人的智慧,代表着我們淵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我也爲這些習俗的誕生而自豪,我特喜愛我們中國的春節。

而元宵節,是我國另一個民間傳統節日。正月十五鬧元宵,把從除夕開始的慶祝活動延續一個又一個高潮。元宵節要吃元宵,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因此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買元宵,有的人家則是自己做的。今年的元宵,我就過了一把做元宵的癮。元宵看起來蠻好做的,似乎只要把陷放進去,然後搓圓即可,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先要將元宵皮搓圓並“挖洞”那“小洞”是放餡用的,然後放餡,最後搓圓,雖是簡簡單單三步驟,但要往那小小的“洞”裏放餡,還得搓圓可真不是易事。元宵節除了吃元宵外,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會、猜燈謎,好不熱鬧!

作爲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悠久歷史、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廣的羣衆基礎。他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着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

一個節日就像一故事,情節美妙動人;一個節日就像一種文化,內容絢麗多彩。在當今很多洋化了的節日文化當中,願我們更多的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歡度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節日。

民俗作文 篇2

木製的隋圓型的窗戶,高高胖胖的門檻,長方條的琴桌,八仙方桌兩邊擺着太師椅,琴桌上的木質燈架,燈架上圓圓的燈窩,點亮了漫長的鄉村歲月,燈下母親納鞋底發出的“嗤啦”聲依然在腦海裏閃過。熟悉的場景勾起對兒時鄉村生活的追憶。這是我最初走進河西民俗村最初的體驗,彷彿時空倒轉,我又走進那溫馨的鄉村歲月裏。穿過長長的丹霞大道,走進紅山口,感悟臨澤鄉村千百年來濃濃的民間民俗文化氛圍,就從河西民俗村起始。

催人的鑼鼓點子從雲霧裏落下來,從曠野隨山風穿越樹林飄了過來,密集的鑼鼓聲催得我們還在丹霞大道上就腳步匆忙起來。車輪飛轉,眼前飛檐翹角掛着大紅燈籠的民俗村彩門映入眼簾,彩門口不是很大的小廣場,滿溢的人潮已經漫到周圍的渠旁和裸露的土地上。

歡騰的鑼鼓打着激越的節奏,從外地趕來的攝影愛好者已經讓航拍器騰空升起,退休的民俗學者黨校老校長正在人羣裏宣佈驚牛表演的次序。

我剛找到一個高處作爲拍攝的視角,驚牛的前奏表演就拉開了序幕。三支舞獅的社火隊從紅山口丹霞大道開始先來的接後來的,直到三支社火隊到齊匯合在一起,迎接驚牛。驚牛在前,社火隊在後,在驚牛的帶領下一路敲鑼打鼓來到民俗村前的小廣場,掀開民間民俗活動驚牛的高潮,迎蒸牛娃子,兩個穿着漢唐服飾一紅一黑的宮廷衛士,高舉高杆燈籠編制的福結杆在前引路,九個穿着牛頭服飾的青年,拉起三輛河西鄉村常見的大軲轆牛車裝扮的花車前往路口迎接臨澤鄉村十二戶家庭婦女蒸好的牛娃子。車把式檢查了車轂,拿起膏油瓶往車轂上鎬了些油,拿起釘錘敲打了敲打,圓車的議程也已完結。車隊在前,驚牛其次,社火隊敲鑼打鼓緊隨其後,緊接着民間獻牛娃子儀式把活動推向新的浪潮。戲劇驚牛的演出燃爆了觀衆的激情,臺上表演,臺下歡聲雷動,演出廣場記着無處下腳,直好把飛行航拍器放飛在空中。丹霞大道紅山口段人山人海,交通一度中斷。臺上緊鑼密鼓的節奏像是驚醒了七彩丹霞,也驚動了祁連羣山,驚醒了沉睡的梨園河,驚醒了河西的雲天,整個表演場上開始沸騰。那是一個能讓時間靜止的晴朗的天氣,驚牛表演着把自身放置於歡聲雷動的海洋裏,讓曾經農家的生活細節演繹成民俗藝術的氣場,撼動千萬莊稼人喜悅的心靈。 民俗村四合院,院落瓦房飛檐翹角,全是明清的古宅,沒有摻雜一絲現代建築。燈籠和春聯紅得耀眼,映紅了街門也映紅了宅院翹翹的屋檐。念寶卷活動正在這裏舉行,念者聲情並茂,聽者鴉雀無聲。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把人引入無我兩忘的境界。四合院門外的大院裏石碾石磨古香古色,白玉珠一般的元宵在十幾口大鐵鍋翻滾,熱氣騰騰的元宵沽熬得蜜一樣香甜,六千多人圍到大鐵鍋前竟然井然有序,啖元宵,看驚牛、聽寶卷、觀秦腔,整個紅山口,不,應該是整個梨園堡、七彩鎮一帶沸騰起來。夜晚,華燈綻放,幾千條謎語引來了無數猜謎愛好者,猜燈謎成了臨澤民間文化人一年一度歡度元宵佳節的盛大聚會……從一踏進民俗村開始,隨便你擡腳走進哪座古老的宅院,你都會感受到濃得化不開的過年氣氛。

在紅山口,在梨園堡,在七彩鎮元宵節是過年的收尾,元宵節是一種鄉村的希望,是一種鄉村的信仰,是一種鄉村的習俗,是一種鄉村的情感,更是一面鄉村生活照古照今的鏡子。對着這面鄉村民俗生活的鏡子,你可以在臨澤人的臉上真切地讀到今天這個有夢的日子。

民俗作文 篇3

春節是一個很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慶祝這歡樂而又漂亮的春節呢?

臘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認的掃房日,掃房日就是打掃我們的房間,這一天大家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間。

臘月三十一日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節的前一天,大家都在貼春聯、掛燈籠。到了夜裏,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而大大家有的和小孩子們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節晚會。大家還要吃團圓飯,團圓飯裏有餃子,餃子裏面包着硬幣,吃到硬幣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氣,不會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大家都去拜年,小孩子們只要叫一聲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會有人給他們發紅包。到了下午,就沒事幹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對了,拜年還要送餃子,雖然我們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餃子有什麼含義。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戶戶都開始營業了。很少有大人在家裏,而小孩子們大部分會聚在一起玩遊戲。

到了元旦那天,大家都跑到街上去看龍燈,街上非常熱鬧。街上有耍龍燈的、有敲鼓的、還有打鑼的。不管幹什麼的都有,而在買東西的人家,都會在店門口放上一掛鞭炮,讓耍龍燈的去他們家門口耍,還給他們買糖、買菸,爲的就是讓生意更紅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家該上班的上班,該幹什麼的幹什麼;小孩子們都去上學,慢慢就恢復到原來寧靜的樣子。

民俗作文 篇4

“一步邁進歷史,一日遊遍中國”這句華麗的標語不僅點出了錦繡中華。民俗村的好玩吸引人,更增添它的了神祕。其實錦繡中華。民俗村是反映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的主題公園,深圳因爲有了它的點綴而顯得更有文化氣息。

今天,我來到了這個歷史聖地—錦繡中華。民俗村。進入錦繡中華·民俗村後,一條筆直的樓梯出現在我的眼前,樓梯上還有着兩條可愛的金黃色長龍,我順着樓梯走了下去,迎接我們的是一個開闊的廣場,我被各種形形色色造型奇特的房子驚呆了。

首先,我們看了大型原創實景歷史劇《金戈王朝》,雄渾的鐘聲帶我們回到四百多年前的萬曆年間,因倍受慘孽統治,遼東地區滿族英雄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建州,以區區四萬軍隊和無畏氣概迎戰數倍於他的朝廷四十七萬大軍,在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裏,在兵臨城下的緊要關頭,在鐵背山前的薩爾滸河畔,打響了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壯烈之爭。。。。。。看了這部這麼震撼的大型原創實景歷史劇《金戈王朝》,不禁被那馬背上民族的豪邁與雄風感染了,好像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一場驚心動魄,逼真壯闊的歷史戰爭!

然後,我們看到了西藏的布達拉宮,走進去,又依次看到了:廣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宮,頤和園,雲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馬俑……,看得我眼花繚亂,每一個景色都栩栩如生,淋漓盡致。看了這麼多,我彷彿在全國各地都走了一遍。

看完了許多名勝古蹟後,弟弟突然說:“我剛剛看見有潑水玩,我也想去。”姨媽聽了,立馬帶我們來到了舉行傣族潑水節的地方,潑水節是傣族的節日,用來潑去各自的黴運,在這個地方,只要你不怕弄溼衣服,就可以和傣族人民一起感受傣族風情。弟弟迫不及待的想去玩,可我們又沒帶換洗的衣服,這可怎麼辦啊?弟弟好像看出了我心裏所想的,說“姐姐,那邊有賣雨衣和水盆的,只要六十元,雨衣45,水盆15。有了雨衣就不怕弄溼衣服了,有了水盆,就可以盡情地潑他們了。”一邊是昂貴的潑水必需品,一邊是弟弟苦苦哀求的眼神,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便把目光投向了姨媽,姨媽說:“沒關係,買吧!”於是他們在噴水處裝滿一盆水,就開始潑了.大家潑完了一盆又一盆.不一會兒,弟弟就變成了穿着雨衣的落湯雞,當然,誰也不例外.大家都玩得興高采烈的!

天漸漸地黑了,我們也該回家了,我感到這一天的旅程太棒了!錦繡中華·民俗村讓我見識許多東西,瞭解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走遍了中國的名山大村。朋友,如果你來到深圳,可千萬別錯過這麼好的地方!

民俗作文 篇5

早就聽說廈門是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城市,又被人們譽爲“海上花園”,這個假期,我們便來到了廈門。

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由廈門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其中,最美的,非鼓浪嶼莫屬。鼓浪嶼面積1.91平方公里,島上常住人口只有兩萬人。島上除了電動警車、救護車外,沒有其他機動車。人們都是靠人力板車作爲運輸工具。

9月30日上午,我們坐輪渡來到了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鼓浪嶼。

一下船,我便看到了以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建成的優雅別緻的紅白兩色小洋房,每一座小洋房內都有一座一年四季百花盛開、花團錦簇的小花園,這些五顏六色的花朵襯托着紅色的牆,形成了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再加上房前屋後那掛滿棕色氣根的巨大榕樹,給人一副歲月滄桑的感覺。

縱橫交錯的步行街上繁華昌盛,人頭攢動,馬路兩旁的底層住宅都改造成了商店,每家商店的裝修風格別具特色,別出心裁。

另外,鼓浪嶼上還有13個領事館,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廈門就是一個“公共租界”的城市。在當年廈門被佔領時,步行街上可不像如今這樣繁華昌盛,當時的步行街可謂是蕭條。

鼓浪嶼上最有名的,非港仔後浴場莫屬。那柔軟的沙灘呈淡**,就像紅糖一般。站在沙灘上,朝遠處望去,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大海微波盪漾,可以看見海底那**的細沙。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偶爾有幾隻展翅高飛的海鷗。

披着圍巾,在微風的拂動下,在那海水和沙灘交界的地方跑上幾步,再加上撲上沙灘的海水,好飄逸!

靜下心來,聆聽海的聲音,也是別有一番風趣。

民俗作文 篇6

衆所周知,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既然是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難免會聚集在這裏。其中,有和我們膚色不同的,有和我們國籍不同的,也有和我們居住在同一片華夏土地上,只是信仰不同、習俗不同的56個民族的朋友們。

深圳的習俗可以說,是聚集了各個民族的精華部分,主要由廣府民俗、沿海民俗和客家民俗這三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蘊含着千年文化的精髓,比如說廣府民俗的:鞭打土牛催春耕,集市貿易有墟期,敬祖睦宗大宗祠,金獅獻瑞鬧新春,初入學堂拜孔子。客家民俗的:迎神驅鬼打大醮,祥瑞麒麟舞鵬城,龍騰四海慶太平,涼帽遮顏唱山歌。還有沿海民俗奇特的:天后廟前“辭沙”祭,浮家泛宅水上人,沙頭角街舞魚燈。

這些民風民俗可謂是各具特色,但有些人會忍不住發問:“深圳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前沿的高科技城市,這些看似有趣但質樸古老的東西,對於我們深圳來說,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在現在這樣的時代,我們還要不要將這些習俗延續下去呢?”

其實,任何一個古老的東西,都是由厚重的歷史疊加而來的,一個沒有歷史的地方則是可怕的。而這些民風民俗不但歷史厚重,還結合了許許多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比如說,廣府民俗的“初入學堂拜孔子”,就是這樣一個儀式“廣府人八百多年來演繹出多姿多彩的廣府民俗。由於有重教崇文的優良傳統,當地初入學堂的學生,都要先舉行“進孔門”的祭孔子儀式。”這個儀式恰恰體現出了廣府人注重修養和學問,而這樣的修養和學問,在以後的發展中而起到了重大作用;還有沿海民俗的“沙頭角街舞魚燈”,舞魚燈是一項傳統的民俗,早操清朝就已經廣爲流傳,魚燈不僅僅樣式美觀,還蘊含着人民美好的祝願,慢慢地,就從莊重的祭祀活動演變成了輕鬆的娛樂。別忘了“金獅獻瑞鬧新春”,這就是最早起源的舞獅的本體,可以說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突破。

“民俗的,纔是世界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像一個值得紀念的民風民俗那樣長久地存在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我們的民風民俗已經成了深圳的另一個閃光點。

民俗作文 篇7

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家戶戶都會去請年菩薩,用來請求來年平安、順心、如意。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在那個時候拜上幾拜。而且都會買好煙花爆竹,請完菩薩就放。那場面可了,煙花的燈光映着人們歡樂的臉龐,照着人們內心的喜悅。

在請年菩薩之前,當然是最繁忙的準備福利了。福利的要求很多:豬頭1個;豬尾巴1條、公雞1只、連1條,這樣可以象徵連年有餘,還要有酒、茶等,放福利的桌子最好是要八仙桌。注意,福利放完了,一定不能放椅子或其他坐的東西,做這些事情的必須都是男的,女的不能參加。參加請年菩薩的人最好淨身,再把水果等放在牀上,放上蠟燭臺和香爐,同時放鞭炮和煙火,燒元寶。等這些全部都結束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豬頭肉,其樂融融。 過年時參加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剪春花,舞獅子,祭祖,還有這裏的請年菩薩都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五千年的習俗,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讓中國的傳統習俗傳播得更久更遠,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文化歷史。

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將以前的民俗發揚出去。我們作爲中國新時代的領航者,應該做好傳統文化傳播人的職責。

民俗作文 篇8

說到民俗,人們都會說:民俗就是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答對了!民俗其實就是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東北人認爲春節是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節日。

在我們這兒,年的氣氛可不是隻有到了除夕才能體會得到。過了小年,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這時,你到集市上,那景象可謂是壯觀啊!集市可以說是人山人海,。大人們忙着籌備年貨,而小孩子便是左蹦右跳地跟在大人們身旁,臉上充滿着幸福的笑容。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人們: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

過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老人就開始有講究了,不準大家說不吉利的話,打碎了東西,要趕緊說歲歲平安。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每家更忙碌了,首先是貼春聯,春聯是紅色的,春聯的內容很多,都是吉利的話,預祝新的一年要迎福接財。紅紅火火。

最熱鬧的莫過於除夕夜,東北民間有守歲的習慣,要做好多好吃的,雞鴨魚肉樣樣不可缺。吃魚很講究,魚要大個的,還不能全吃完,要留點到初一早上吃,象徵着年年有餘。最重要的是除夕夜要吃餃子,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時,要在衆多餃子中包幾個裏面帶硬幣或糖果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着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另外,在過年時,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放鞭炮,鞭炮聲越響越好,越長越好,注意中間一定避免中斷現象出現,那樣表示新的一年會順順利利。

吃過午夜飯,還有一樣好東西要吃,是凍梨和凍柿子,在冷水中解凍後的凍梨和凍柿子,果汁充足,酸甜可口,有解酒解油膩的功效。

到了初一,大夥要穿着新衣服,走街串巷地拜年,大人都會給來拜年的小孩一些糖果,祝小朋友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

在東北上年紀的老人講究很多,在初一初二這兩天不可以把垃圾掃出門外,怕把好運氣,財氣掃走。

怎麼樣?東北過年的風俗有意思吧!這些可不是沒有依據的,這些可都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都是先輩們說的,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說法的,我也不太明白,其他地區的小朋友們,聽到我說的這些,你們感到好奇嗎?那就快來東北過一次年吧!來品嚐這兒的美食,享受東北風俗吧!

民俗作文 篇9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我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歡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爲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裏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後,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後,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裏裝着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裏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裏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爲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囉!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裏快歡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民俗作文 篇10

古往今來,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中國人在春節的時候,總是那麼期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談論着一年的收穫,對新的一年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孩子們享受着假期帶來的放鬆與歡樂。

眼看春節就快要到了,今年的對聯,媽媽可是早就說過讓我包下了,幾家人的,這也是個不小的“工程”呀,呵呵。春節的前兩天,我開始忙碌起來,小小“書法家”要着手工程了,經過我的揮毫潑墨,不到半天的功夫,家裏鋪滿了大紅的對聯,“借得山川秀,迎來氣象新”;“春降千門福,花開萬戶歡”,行書的,楷書的,一幅幅作品誕生了,看着滿屋的對聯,媽媽連連讚不絕口。

在三十的的上午,我和媽媽貼對聯貼窗花羅,看着我的作品貼在大門上,紅通通的,喜氣洋洋; 我們又帶着對聯去媽媽老家的新房子上貼上我的大作,看的二公公,連連說不錯不錯,有阿公當年的風範了。原來我的阿公書法也是很了得的,那個時候,家裏所有親戚過年的對聯全是阿公給寫的。最後來到阿婆家,給阿婆家也貼上,看到我的作品有了用武之地,我心裏真是美滋滋的。

今年的春節,二姨小姨,我們三家人陪着阿婆共同度過; 今年的春節,我們共同舉起了酒杯,沒有了爆竹的響亮,沒有了煙花的閃耀,但在美好的祝福聲中,除夕的夜晚是那麼的寧靜與祥和,xx年我度過了一個別樣的春節。

標籤:精品 彙總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