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西部走筆散文範文

短短的九天西部行程,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到了返程途中。

西部走筆散文範文

在這之中我們先是沿着連霍高速,後又過黃河大橋,朝天水——平涼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沿匝道行駛30米,過黃河大橋約530米後,直行進入青蘭高速,直到晚上近七點鐘才從咸陽進入西安,來到前幾天我們在這兒住過的酒店住宿一晚。

第二天一清早,我們吃過早飯就匆匆地上路了,我們先進入滬陝高速,而後又進入福銀高速、滬蓉高速。

我坐在副駕座上,望着沿途的山水田林感慨萬分。

我想,如果是九天前有人問起,你見過大西北的山嗎?我肯定會茫然的搖頭,趕緊回答,不知道,不知道!但是,此時的我已經不僅親眼見過大西北的山,而且被西北的山給折服了,大西北的山,那纔是山中的偉丈夫!肌腱與線條的組合,力量與雄心的凝鑄。鐵骨銅膚,結隊成羣,似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滾滾鐵流,似腰寬背圓擂戰鼓的隊隊方陣。沒有黃山那遺世獨立的仙風道骨,沒有泰山那孤傲聳峙的帝王霸氣。

我曾經到國外去旅遊,乘坐國外航班飛機,在九霄雲天見識過大西北的雪山、雪峯。啊,雪峯!你是位驚世駭俗的公主,難怪守衛你的有那麼多赳赳武夫;你是位鶴髮童顏的老人,俯視芸芸衆生關注人間疾苦;你是翩翩飛翔的少女,爲美好天國載歌載舞。

這時夕陽西下,雪峯披着金黃的盛裝,羣山變得模糊而蒼黃。連綿起伏的古長城垛口,吻着鮮紅而又橙黃的夕陽。夕陽彷彿是顆圓蚌,酷暑的蒸煮,風沙的打磨,終於孕育而成一顆精神之珠。

雪峯,羣山,戈壁,夕陽,組合成一幅壯美的畫卷。視野與胸懷一起開闊,激情與壯思一同馳騁,思想與詩情一道圓舞。人在歷史與世界的廣袤中,發現了自身的莊嚴與美麗。

機翼下連綿起伏的羣山,開始是黃黃的,黃得像一塊塊玉;後來是青青的,青得像一匹匹緞。不,更確切地說,黃與青的山脈,竟給人一種天鵝絨般的質感,潤若處子的肌膚,更像薄如蟬翼的琉璃。

莽莽羣山,爲什麼我們面對時巍峨高峻、不可一世?俯瞰時卻那麼光滑圓潤、柔情萬種?

當機翼下掠過一座雪峯,不,是一片雪峯的時候,彷彿思想之刺觸痛了心靈深處最敏感的褶皺,靈魂之翼掃過精神海洋最深邃的峽谷——它們,是一羣慈祥和藹的白髮老人;它們,是一羣風姿翩翩的天外仙鶴;它們,是一羣超凡脫俗的綻放芭蕾!陽光下的雪峯閃動着聖潔的光芒,烏雲下的雪峯又是驚人的冷豔。彩霞常在風雨後,勝景總在險遠處,美景如斯,人生何嘗不如此!

雪峯逐漸遠去直至消失,但內心的雪峯漸漸升起:人格的莊嚴,精神的壯麗,思想的壯闊,恪守自己的信仰亙古而不變,立足自己的準則寸步而不移。

這時的山依舊雄壯,但多姿多彩,山的顏色有赭紅,有灰褐,有的紅成帶狀,有的灰成一片,有的黃成敦煌飛天的衣褶,有的黑成八大山人的寫意。

羣山退卻,沙海洶涌,單調的戈壁中呈現着生命的靈動。那是一條帶狀的河流。它是那樣的柔腸百結,它是那樣的纏綿悱惻,一步三回頭,欲去還留,以致把自己繾綣成舞女的裙帶,變幻成魔術師的抖綢。大河或穿行於五彩丹霞之間,或翔舞於茫茫大漠之上,那是何等的超然,何等的豪邁。

這時飄過無數白雲,如蔚藍湖面盛開的萬朵白蓮。不一會雲的帷幕把大地蓋得嚴嚴實實,這裏已變成雲的故鄉,棉的海洋。潔白的雲朵使人浮想聯翩,這裏的萬里長空是否揮舞過嫦娥的寂寞廣袖?不遠的地方是否就是玉宇瓊樓?

而此時此刻,我乘坐的小車,正在福銀高速途中藍田段。路過這裏使我想起了陳忠實老師,想起了他的《白鹿原》

透過車窗,望那右邊高高的原上巨幅廣告牌“白鹿原影視拍攝基地”,給我的眼球以巨大的衝擊力。這裏是以茅盾文學獎《白鹿原》爲依託,是陝西首座集影視拍攝與體驗、文化休閒、兒童遊樂、精彩演藝於一體的大型影視城。

透過展示關中建築、歷史、宗法文化民俗,讓遊客一日走過武關蕭關潼關金鎖關大散五大關,體驗古原、瞭解古事穿越周秦漢唐。

著名作家陳忠實以白鹿原20世紀前半葉爲背景創作的小說《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將白鹿原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推向了世界,勾勒出一幅白鹿原雄奇史詩,描繪出一軸波瀾壯闊的白鹿原畫卷,奠定了白鹿原民俗風情旅遊的基礎。

從窗玻璃遠遠望去,這時的白鹿原上正是草長鶯飛、樹木茂盛、鮮花怒放的時節,藍天白雲下,蔥蘢的綠樹掩映着一座座安詳的村莊,空氣中瀰漫着洋槐花和綠草的清香,古老的白鹿原一派生機勃勃、鬱鬱蔥蔥的景象。

這裏自然環境獨特,東南依山,三面環水,風成黃土堆積臺塬面積263平方公里,海拔高於西安300米,虎視十三代古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王朝長治久安的天然屏障:土層厚達百米,土壤肥沃,農業發達;地下水蘊藏豐富,鯨魚溝水萬古長流,水質甘冽甜潤;空氣清新,天空湛藍,四季分明。白鹿原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是古代金、元、羌等少數民族雜居及其與漢文化融匯之所,民風淳厚,傳奇色彩濃烈。

陳忠實老師的一生與白鹿原有着解不開的淵源。他出生在白鹿原下的蔣村,“我家住在白鹿原北坡根下,出門便上原。”1962年高中畢業,陳忠實做鄉村小學、中學教師和區、鄉幹部20年,1982年才調至陝西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常年在農村的生活,使他對農村、農民和他生活的這片沃土有着深刻的理解,飽有深情。

據陳忠實老師透露:“在我之前的兩代或三代人,在這個原上以怎樣的社會秩序生活着?他們和他們的子孫經歷過怎樣的生活變化中的喜悅和災難……以這樣的'心理和眼光重新閱讀這座古原的時候,我發現這沉寂的原坡不單在我心裏發生響動,而且瀰漫着神祕的詩意。”於是他撲下身子在廣大農村中去尋找民族文化之根,尋找這個民族的精神和心靈演變的祕史。

《白鹿原》的時代背景設在清末民初至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最變化多端、複雜多樣的年代;同時,作者把故事的空間放在了“京畿之地的關中”大地的白鹿原上。這片土地正如作者自己所描述的那樣,“封建文化封建文明與皇族貴妃們的胭脂水洗腳水一起排到宮牆外的土地上,這塊土地既接受文明也容納污濁。在緩慢的歷史演進中,封建思想文化封建道德衍化成爲鄉約、族規和家法、民俗,滲透到每一個鄉社每一個村莊和每一個家族,滲透進一代又一代平民的血液,形成這一地域上的人的特有的文化心理結構”。

他歷經六年,蟄伏於白鹿原下傾盡全力、嘔心瀝血寫就的鴻篇鉅製《白鹿原》終於完成了。作者將白鹿原上以白、鹿兩個大家族爲軸心的整個鄉土社會搬到了我們面前。厚重而又極具表現力的語言,細緻而又洗練到讓人難以忘懷的細節,一個個命運獨特個性突出的人物,整體的渾厚、蒼涼而又頗帶神祕感的地域文化特色,還有那血淚交流、悲劇交疊的沉重的歷史氛圍等等使其在文學上達到的高度不言而喻,成爲中國當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文學鉅著。

今日白鹿原,巨大的面貌改變和發展變遷,我們不能忘記一個人,那就是陳忠實。

因爲他的一本書,白鹿原變了。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位令人敬仰的著名作家,卻因爲長期勞累,而病倒了在他鐘愛的文學事業上。

我們的車早已閃過了白鹿原塬上,但是在我的心裏還想着陳老師,想着他生前創作鴻篇鉅著《白鹿原》的點點滴滴。

就這樣昏昏沉沉的進入到了夢鄉,夢中與文學前輩陳忠實老師促膝攀談。

“到了,快到宜昌啦!”我被一陣陣欣喜聲驚醒,看西天燒起了一片片紅霞,時間又已經是下午五點多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