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詩與生活作文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與生活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與生活作文3篇

詩與生活作文1

詩歌,對我們今天來說,更多的是一種風格,一種衰落的風格。但實際上,無論古代,現代,還是前代,詩從來都沒有遠離過絲毫,只是因爲我們還懂得生活,生活,詩就一直在。

詩是生活中的詩。

沒有一首詩是凌駕於其詩人經歷甚至時代背景之上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南宋和北宋的詩歌風格有很大的差異。北宋詩人喜歡唱雪、月、風、花,這是建立在繁榮健康的生活基礎上的。我一直相信,成爲一個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能唱出詩詞歌賦的人,前提是他要活得像個個體。新千年給了那些有才華的人品味生活的時間和機會,用華麗的辭藻歌頌自然的魅力或江南的春光。南宋詩人大多放棄了這種華而不實的文風,看上去英氣逼人,愁容滿面。“山河破碎風飄,人生歷練飄雨。”靖康之恥特別近在咫尺,而中原政府面對外族侵略者節節敗退。在這樣動盪的年代裏,文人骨子裏沉默的完整性和血性,終於在生活的壓迫下爆發在紙筆之間。因爲這已經不是“肉食者”的“亡國”,而是“匹夫有責”的“亡國”!所謂“詩由情定,情由命定,命由時代背景定”的邏輯鏈條已經浮出水面。詩歌是靈魂的語調,是“志”的表達,是內心的呼喚。沒有生活,就沒有詩歌。

人生是詩意的人生。

衆所周知,讀詩的本質不是內容的措辭,而是詩意的情感。詩歌經久不衰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爲它用詩歌觀察生活的獨特視角。“世界上不缺美,缺的是能發現美的眼睛。”詩歌是詩人看世界的眼睛。我相信你聽過山水田園詩。它們並不侷限於精緻的山峯和壯麗的山河,最突出的是類似於普通農民家庭場景的田園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想必大家都聽到了。他的整首詩,無非是“老朋友,你在你的農場招待我,給我準備雞肉和米飯”這種日常瑣事。在大多數人眼裏,沒有明顯知識的題材是很難吸引人的。而孟浩然卻將其生活化、通俗化,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了最平凡的生活。語言、角度、內容融爲一體,成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可見,平凡的生活並不意味着無聊,更像是詩歌抹去世俗,迴歸自然,隨意寫生也是一種極大的巧合。生活之所以能被稱爲生活,大概是因爲它是一種詩意的生活,等待着來自詩人內心的挖掘和詩意的共鳴。沒有詩,我們能稱之爲生活嗎?我覺得只能叫生存了。

詩與生活,生活與詩歌反映了我們的思考與選擇。畢竟,美是主觀的,不可言說的美在生活中處處靈活地寄寓於時空之中。但恰好詩歌介於主觀和客觀之間,只是連接世界兩面的橋樑。橋肯定不止一座,但這一座一定是我們炎黃子孫用得最久,走得最習慣的那一座。

詩與生活作文2

一鮮花與花香

鮮花與花香,兩種美好的事物,我總愛把兩者放在一起。如果要進行比較,鮮花與花香我會選擇誰呢?所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我只得站在中立。

我想應該選擇芳香吧。它的力量似乎不可抗拒。只要我呼吸就可嗅到清香,淡雅……的'確是種享受。可是沒有鮮花又哪來的芳香,再說鮮花也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啊,試想如果站在一片花的海洋不陶醉纔怪呢?站在中立是無效的,還是看看後果吧,慢慢的我會變老,何況我還是一個射擊手視力會下降,甚至會變成瞎子,我還會看到鮮花嗎?最多統統的送給記憶,即使我沒有瞎在我離開人世前還有心情去賞花嗎?芳香則不然,它會伴我一輩子,直到我最後一次呼吸。

二我本平凡

我本平凡不是嗎?和衆多女生一樣,喜歡沉思,喜歡遐想,傻傻的佩服三毛寫作的靈感,把自己編織在一個無形的網裏卻總忘了留一個洞口出入,拼命的想守住自己的那點心事,最後是以失望告終。

或許我又太自負了吧,卻又不甘於平凡,這可能是我最大的優點或缺點,我們青年時代有上進心應該是積極的表現,可仔細一想,就像剛出殼的小鳥一樣,尚未得到真正的鍛造就要像海鷗一樣挑釁大海,說難聽點這的確是癡心妄想,同樣我本平凡不甘心又如何?往往一味的追求和嚮往就容易迷失方向。

三想留長髮

莫名其妙的想留長髮了,摸摸自己保持幾年短短的髮型,想想自己留髮的念頭,還真有點激動。

說實話早已厭透了去理髮店,浪費錢不說,看到理髮師拿着剪刀在自己的頭上揮舞着,心理就緊張,沒辦法短髮就要經常剪,每剪一次心跳就要加速一回,人長大了嘛,當然最注重的還是形象,萬一碰上個“二把刀”再黑再亮的頭髮也得成“雀巢”。

說到做到,我一定要把頭髮留起來,也算是開天闢地頭一回。當我把羊尾巴似的小辮子一紮,驚得好友大喊:“ohdear!”惟恐天下不亂,唉!可能平時太缺乏淑女氣質了吧,不過主意已定,誰都別想改變。其實留長髮是件極普通的事,普通的不值得一提,然而我隨便一紮頭髮竟有如此大的震撼。生活中有許多如此平凡的事,似乎沒有特殊的理由,像一杯白開水一樣平淡,然而它卻在人的唏噓中變了味,不管別人說是什麼味,只有自己親自品嚐才知道還是白開水的味道,正像我想留長髮一樣,等我留長了,也就和短髮沒什麼兩樣了。

別在生活中掩飾真實的表情,何必讓每件事都驚心動地呢?

詩與生活作文3

詩,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文體,一種逐漸消逝的文體。但其實,無論古代,近代或先代,詩從未遠離絲毫,僅因我們仍懂得去生活,而生活在,詩一直都在。

詩,就是生活中的詩。

沒有什麼詩是架空於其詩人經歷乃至時代背景之上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南宋與北宋的詩風就出現了極大的反差。北宋詩人多喜詠雪月風花,究其根本,是建立其生活富足安康百姓安居樂業的基礎上的。我一直是堅信着成爲一個能夠發現生活中美麗並賦詩吟唱讚頌的人的前提是他得生活得像個人。而太平盛世正是給了那些才子品位生活的時間與機會,用華麗的辭藻去讚頌着造化神韻或是江南春色。南宋詩人則多是放棄了這種浮華的文風,顯得壯烈且悲涼。“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靖康之恥尤在眼前,而中原政府面對外寇卻是一退再退。在這般動盪不安的歲月中,沉寂在文人骨子中的氣節與血性終於在生活的壓迫下爆發於紙筆之間。因爲這早已不是“肉食者謀之”的“亡國”,這是“匹夫有責”的“亡天下”啊!正所謂“詩是由情感決定的,情感是由生活決定的,生活是由時代背景決定的”的邏輯鏈也至此浮於水面。詩是性靈的吟詠,是“志”的抒發,是內心的呼告。沒有生活,就沒有詩。

生活,是詩意的生活。

衆所周知,讀詩品詩,精要之處亦非是那內容措辭,而是那一股寄寓着情感的詩意。詩之所以經久不衰,更多的是因其用詩意觀察生活的獨到的角度。“世間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能發現美的眼睛。”詩意就是詩人看世界的眼睛。山水田園詩想必諸位亦是有所耳聞,其非是拘泥於險峯秀水、壯闊河山,其中最爲傑出的反倒是那一首首類似於描繪極爲普通農家景象的田園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聞,其全詩無外乎記述了一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日常之事,在大多數人眼裏這樣毫無見微知著之點的題材說得難聽點就是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孟浩然卻是將其生活化,通俗化,以最樸素的語言描繪了最平凡的生活,語言、角度、內容融會貫通,成就了一篇流芳千古的詩篇。由此可見,平凡的生活不意味着乏味,它更像是等待着詩意爲其抹去那一抹凡性,返璞歸真,隨心隨性的白描亦是大巧不工。生活之所以能稱之爲生活,恐怕是因爲它是有詩意的生活,等待着發掘,等待着來自詩人內心詩意的共響。失去了詩意的生活還能稱之爲生活嗎,我看僅能呼之生存吧。

詩與生活,生活與詩,正是體現着我們的思考與抉擇。美終究是主觀的,無法言語的美靈活地寄宿於生活中的處處時空,但很巧,詩是介乎於主觀與客觀之間的,恰是一座橋樑,連接着這個世界的一體兩面。橋樑定不止這一座,但這一座一定是我們炎黃子孫用的最長久,走得最習慣的那一座。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