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範文300字(通用1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範文300字(通用1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範文300字(通用16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一年的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戴五股線,划龍舟,割艾,插艾……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爺爺拿着鐮刀去河邊割艾。割完後回來,爺爺就讓爸爸把艾插在門上,說艾能驅蚊子。

端午節早晨,媽媽找來紅、白、黃、黑、綠五種顏色的線,說是要給我與弟弟綁五股線。媽媽讓我那着這一頭,而她拿着那一頭,往一個方向一個勁兒地搓,我不解得問:“媽媽,爲什麼要這樣搓呢?”媽媽笑着告訴我:“這是上勁的,上完勁之後戴着好看。”“哦”我說。媽媽還告訴我:五股線的五色代表五行,漢代信仰無行陰陽之說,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剋,能夠驅邪迎吉。

人們在五月初五這天划龍舟,是爲了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古代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之洞庭湖時不見蹤影。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龍舟紀念屈原。接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家鄉的端午令我難忘!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與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衆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衆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衆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爲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糉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溼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嘢,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糉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糉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糉子都不如家鄉糉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糉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糉子嘛,哪裏有家鄉糉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糉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天裏,人們有包糉子、吃糉子、炸糕的習俗。

端午節的早晨,我來到奶奶家,看見井邊放着許多糉葉,綠綠的,兩頭尖,中間胖胖的。糯米白白的,已經被奶奶洗乾淨了。只見奶奶先取兩張葉子,把葉子捲成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和餡放進裏面,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包好後,放進鍋裏煮個透,使其入味,就能吃了!我剝開糉葉,啊!真是香氣撲鼻。咬一口,回味無窮,讓人永遠忘不了!糉子軟軟的,糯糯的,一會兒工夫,三個糉子被我“消滅”了!我砸砸嘴說:“可真好吃”

端午節的大街上,小孩子們都戴着很漂亮的香袋:有的是愛心形的,還有的是五角星形的……顏色鮮豔,香氣迷人。

我在電視上看見了賽龍舟,幾個選手奮力地划着船。“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了雷鳴般的喊聲。

端午節這一天真快樂,真希望天天都可以過端午節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爲屈原,不是因爲什麼。就因爲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在我們那裏也不是什麼重要的節日。在我的記憶中,我們那裏沒有慶祝過所謂的端午節。沒有其他地方舉行的什麼賽龍舟等活動!只不過到那一天的時候,家家都忙着包糉子,其他的都沒有什麼了。

小時候,對端午節沒有太多的記憶。也不知道怎麼跟大家說。只不過在最近幾年我們村有不少人開始重視端午節。

到那一天,家家都以掛艾葉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刀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當然吃糉子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大多家庭都自己包糉子。一家人忙忙糊糊的,忙着過節,感覺很幸福。

自從出來上學工作之後就很少回家了,也沒有在家過過端午節,所以現在我們家裏有什麼風俗習慣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不過總之賽龍舟和吃糉子及插艾,是絕對不可能少的。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

我的家鄉在海門,海門的端午節特別有意思。

我記得每一年端午節快到的時候,外婆就會來到小河邊採摘蘆葉。她踮着腳,仔細觀察哪片蘆葉是最合適的,然後輕輕地摘下。她告訴我不能採那些太老或者太嫩的蘆葉,我總覺得外婆的眼光特好,每次採摘的蘆葉總是恰到好處地包裹住糉子。

蘆葉採摘回家,還要剪去兩端,放在水裏浸一夜,洗乾淨之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外婆的手就這麼輕巧地翻騰幾下,一隻糉子就包裹好了,每次和外婆學包糉子,總是來不及看,要外婆手把手教才能包裹出一隻糉子。

包好糉子就放鍋裏煮了,我總是在鍋邊眼巴巴地等着,好不容易熟了,也顧不得燙,立刻拿了一隻剝開,墨綠色的蘆葉包裹着乳白的糯米和紅色的棗子,彷彿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好看極了。忍不住咬一口,糯米、紅棗的香味混合着蘆葉的清香直往心肺裏鑽。

今年的端午節馬上到了,我期盼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的端午節,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不同的風俗,而我的家鄉開了一場非常隆重的包糉子大賽,今年包糉子大賽是奶奶去參加,因爲奶奶包的糉子很好吃,而且動作也很快。

比賽開始了,我拼了命的爲奶奶加油,可是當時我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那就是我看見了一位年輕人,她包的比奶奶還要快,但是我還是在爲奶奶加油,比賽結束了,奶奶拿到了第二名,不過,奶奶在賽場上包了很多糉子,我非常開心,在路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唱起了歌,彷彿讓我想起了一首兒歌,那就是我們這學期學的一首《傳統節日》中的`一句,過端午,賽龍舟,糉香艾香滿堂飄。我把這一句讀了出來,這時奶奶說,我的孫女真棒!這時,我心裏甜滋滋的。

回到家後,我吃了非常多的糉子,今天晚上我們出去吃飯,在吃飯時,我對奶奶說,奶奶,你今天真棒!今天我在老家過了一個非常,開心的端午節!收穫滿滿哦!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媽媽說,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着糯米,投到汨羅看江裏,我們家鄉端午節的主要風俗就是包糉子和插艾葉。

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糉子。到了端午節,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糉葉,把糉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媽媽包的糉子可好看了,有各種形狀的。糉子包好後,放進鍋裏煮,一鍋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我和爸爸忙着把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這樣可以辟邪。艾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可以治療面板病。

我喜歡我媽媽包的糉子,我喜歡我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1

時光飛速,新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忙個不停,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

我們這裏每逢節日,親人都要團聚一起。所以我們一家三口驅車到爺爺奶奶的家,過個團圓的端午節。一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家家門前掛着串串碧綠的艾葉,處處充滿着濃濃的端午氣息。

開飯了, 端午這天,少不了的是雄黃酒。這味道鮮美,帶着一絲絲涼意的雄黃酒,喝一口就會讓你感覺心曠神怡!再有就是味道鮮美的糉子了, 奶奶做得糉子更是好吃,有各種各樣的口味,真是讓我大飽口福!

吃完了糉子,奶奶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香袋,大家都喜歡極了!聽說他還有辟邪、防蚊等作用呢!

當然,最讓我們開心的還是激動人心的賽龍舟了,龍舟在河裏疾馳,我們在岸上奔跑。鑼鼓聲、吶喊聲響徹雲霄,那氣勢真是動人心絃呀!

在這充滿歡樂祥和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端午節過完了。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和爺爺爬到山上去踏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早上晶瑩的露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聽了這一傳說,我也學着老人的樣子,認認真真地捧起晶瑩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爺爺告訴我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也爲了喚起當地百姓的愛國之心,他跳進大江裏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對於這位愛國詩人敬愛有佳,他們擔心江裏的大魚會把屈原給吃了,於是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糉子,以餵養這些大魚們,讓屈原少受肌肉之苦。從那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今天,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心中涌起無限的感慨:爲屈原的死感到惋惜,更爲他因爲愛國而死的精神感到欽佩。我要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還要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五月五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五月五日的第五天是紀念屈原殉難並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肉,人們把糯米包在糉子葉裏,扔進汨羅江。我們家鄉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包糉子和插艾葉。

在端午節,餃子開始被包起來。我媽媽拿了幾片預浸過的葉子,把葉子捲成一個圓錐,把糯米放在圓錐裏,中間放了幾個蜜棗。過了一會兒,餃子被包好了。我媽媽把它們包裝得很漂亮。三角形和菱形包好後,餃子被放進鍋裏煮熟。一鍋美味的餃子從鍋裏出來,聞起來很香。

當媽媽包糉子的時候,我和爸爸也很忙,也就是插艾葉。我用紅羊毛把艾葉綁起來,父親把綁好的艾葉插在房子的門上。傳說這可以驅除邪惡和幸福。艾葉也可以用作藥材。奶奶每年夏天都會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然後用熱水給我洗澡來治療面板病。

我喜歡我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南陽,家鄉有獨特的端午習俗,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包、喝雄黃酒,還有熱鬧的龍舟比賽。

每到端午節,最有意思的是包糉子。媽媽會提前準備好糉葉和材料,我們自己動手包糉子,包糉子也不容易,看着媽媽熟練地包着糉子,我也想動手包一個,我拿了一個糉葉,放點米和紅棗,拿着繩子綁呀綁,費了好大勁才包好一個,雖然沒媽媽包的好看,但是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還是非常高興。

每到端午節的早上,我會早早的起牀,用媽媽提前準備的水洗洗臉,據說這水頭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藥,洗過臉之後一年都不會得病。

餐桌上早已擺滿了熱氣騰騰的糉子、雞蛋、鴨蛋、大蒜等,我趕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給我帶來了很多喜悅和歡樂,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早上,我和媽媽來到街上,不知怎的,發現大街上多了好多人,他們手裏都拿着幾枝小樹枝,我很奇怪,就問媽媽:“媽媽,他們今天拿樹枝幹什麼?”,媽媽笑着說:“傻孩子,那不是樹枝,是艾枝,他們把艾枝拿回家裏掛在自己家裏的門上,窗戶上,可以驅蒼蠅和蚊子,還可以避邪。”我點點頭對媽媽說:“我明白了,我們也去採幾支艾枝掛在我們家的門上吧!”媽媽答應了我的請求,我們便去河邊採艾枝……

中午,我們家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除了我們平時過節時吃的家常菜外,還多了許多漂亮的三角糉子,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的沾着白糖吃着白嫩嫩的糯米,好吃極了。我問爸爸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爸爸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我終於明白過端午節的真正原因了。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既可以吃到好東西,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節真好!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6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午日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習俗大同小異。

我的家鄉位於安徽省舒城縣,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葉……

每年端午節一到,美麗的萬佛湖上就會擠滿了前來比賽的龍舟。只聽裁判員發令槍一響,一艘艘龍舟如萬箭齊發,一名名水手奮力划動雙槳,周圍的觀衆也在爲自己喜歡的船隊加油、助威!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會準備香噴噴的糉子。所謂的糉子,就是把自己喜歡吃的餡和糯米攪拌均勻,再用糉葉把一個糯米糰包成一個三角體,這樣,一個美味可口的糉子就做好啦!

端午節那天早上,大家都早早地起牀到菜市場購買艾葉,據說把艾葉插在門框上可以驅邪呢!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可熱鬧啦,還有吃綠豆糕、外婆送外孫禮物等習俗。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