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校訓指引我成長作文三篇

校訓,作爲一個標尺,激勵和勸勉在校的教師和學子們,即使是離開學校多年的人也會將校訓時刻銘記在心。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校訓指引我成長作文,歡迎閱讀。

校訓指引我成長作文三篇

校訓指引我成長作文1

我一般不喜歡查字典,總是望文生義。校訓,在詞典裏是如何解釋,我不清楚,從字面上“望”過去,大概是學校對全體學生,也許包括對教師吧,的訓誡勉勵的意思,一想到“訓”,彷彿很嚴厲的樣子,讓人陡生敬畏。當然,時代不同了,現在師長與學生的關係是民主、平等的,校訓應該可以理解爲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和期望吧。

我校校訓“明德、明事、明學”,作爲學校精神和靈魂的象徵,以精闢的字眼反映了我校辦學宗旨和方向,集中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這四個“明”裏面,明德,放在了第一位,其涵蓋內容其實也最廣。明德,則很好的發揚光大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一古老的大學精神,一個人無論他學再多東西,品德永遠是第一位的,有才無德往往是會被視爲小人,比無才無德的人給國家帶來更大的傷害;德才兼備者纔是真君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古人講立德、立功、立言,都是強調先強化自己內在的東西,到頭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孔子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成名的首要條件是要仁,思想品德要高。現在有些人削尖腦袋搶位子,跑官買官,不考慮自己在其位後能否謀好其政,想的是權力地位金錢美色;一些人信奉那種抽掉了道德基礎的成功學,爲上位、出位,不靠真本事,總想靠歪門邪道製造知名度,這些都是非常可恥的。

今天的人,如果想真正得到人們的認可,都應將孔子這句話銘記在心,否則很可能自己的才德沒提高,總去怪別人,怪環境,就很容易患得患失,到頭來更加無所成。所以,明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明事,談到這一點,其實我們的傳統文化很講究這個,“和”,在民族文化中佔了很重要的“席位”。“吾日三省吾身”中有兩“省”是講與人相處的:“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還有“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都是談如何對待別人。我們的文化,也曾受到西方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衝擊,所以,我們要構建和諧的社會,包括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明學,關於怎麼學習,可以說是中國提倡素質教育以來,教育界人士探討的最廣、最深、最持久的話題。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學習是明辨是非的前提。透過學習,可以用理論上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這種清醒的獲得,絕不是靠學習經典著作的隻言片語,就可立竿見影的。因而,黨員領導幹部要杜絕理論學習上簡單的對號入座,反對“急用先學”的實用主義。正確的態度是力求掌握其理論體系,在領會其立場、觀點、方法上下功夫;正確的途徑是刻苦鑽研,持之以恆,有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正確的方法是理論聯繫實際,聯繫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和社會熱點,充分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讓學生怎樣學,以怎樣的方式學,學者們不斷探尋,困惑過,彷徨過,也曾走過不少彎路,也在繼續深入地研究。當然,這還僅僅只是指狹義的課堂教學中的“學”。

我校校訓,短短六字,既從宏觀上指明瞭辦學方向,又具有實際的操作價值;氣度不凡而又深刻精闢,它寄予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對莘莘學子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厚意。“明德、明事、明學”,每位應技學子都應該深刻領悟這一校訓的微言大義,並將其化作學習和生活的動力,爲應用技術學院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校訓指引我成長作文2

餘漪老師說“人有人魂,師有師魂”。校訓乃一校之魂,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是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學校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新時段,校領導的英明決策,“讓教育上天入地,讓師生頂天立地”,引領着我們全體師生和學校在專業和教育教學方面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一、校訓緩解了我懶惰的壞毛病

從上幼兒園時,我就是個懶惰的孩子。不想起牀,不想上學,甚至不想穿衣、吃飯。每當看到別人風風火火地趕去哪裏時,我都會想:這麼匆忙幹什麼呀?爲什麼不慢一點兒呢!小心跑得太快會摔跤……這樣不積極的想法縱容了我懶惰的壞毛病。當踏進小學時,公告欄上的校訓讓我眼睛一亮:“讓教育上天入地,讓師生頂天立地”。從見到這條校訓開始,我就給自己規定:“不懶惰,用心做”這兩條“個人訓”。

每當我寫作業寫的不認真時,我就批評自己:“你這是怎麼寫的!剛給自己規定每一件事要用心去做,怎麼又犯老毛病了?你這樣還怎麼‘頂天立地’呀!”;每當我在體育課上對待老師佈置的運動作業懶得做時,我就會想:“你不是給自己規定過不懶惰嗎?想要‘頂天立地’,就得付出努力!你這樣怎麼……”我不容自己再想下去,跑到屋外,認真的複習起廣播操來……總之,如果自己再懶的話,我會不縱容自己,直到“懶惰鬼”從我身上徹底地離開。

二、校訓讓我變成了樂觀的孩子

又是期末考試的時候,因爲我上次考得還不錯,所以就有些飄飄然了。連最基本的“考試前要複習”都沒做好。考試的那天終於來了,我信心滿滿地答完試卷,滿懷希望地交上試卷。受過了幾天的“煎熬”後,我一蹦一跳地來到了學校,考試的成績卻——你懂的,慘不忍睹……我傷心極了。走出學校時,我無意地瞧了一眼公告欄,那條校訓又映入我的眼簾:“讓教育上天入地,讓師生頂天立地”。我想:“不能遇到這麼點小挫折就放棄啊!不就是考試沒考好嗎?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重新再來!你要做‘頂天立地’的學生啊!”在那次考試事件以後,我再沒有過像那次一樣傷心,因爲我不能太悲觀了,要把事情都往樂觀的方向去想!

校訓激勵我成長,也爲我指引了前途的方向。校訓,是你改變了我!

校訓指引我成長作文3

進入幼兒園已經有一個年頭了,我覺得現在的我已經真正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大集體中,同時也深愛這這所幼兒園以及園中的每一個人、事、物。如果你問我是怎麼從相識到相知直至現在的相愛的?那麼我會自豪而肯定地告訴你:是我園的校訓指引着我——“以美育德、以美啓智,以美健體”!這言簡意賅的十二個字卻涵蓋了我們合作幼兒園辦學宗旨、人文精神、教學理念。它是一盞明燈,給我們所有的合幼人指明瞭前行的方向,奏響着我們合幼人奮進的號角,使我們獲得進取的動力。

有人說:校訓乃一校之魂,它是一種規範,給師生以精神力量,它也體現了學校的文化、人文精神的底蘊,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是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而我倒認爲:校訓就是自己的工作格言、人生準則。作爲合作幼兒園的一名年輕教師,在工作中更需要用“以美育德、以美啓智,以美健體”這十二字校訓來嚴格要求自己。

從這校訓來看,不難發現我們幼兒園是以“美”爲切入口的,都說“這個世界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幼兒園是幼兒離開家庭融入集體、接觸社會的第一步,如何讓這凝練、經典的校訓真正融入到每一個孩子的生命裏呢?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在身體力行着。我從一名引導者的角度出發,引領幼兒去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美術是我園的特色,在課堂中,我以啓迪者的身份去諄諄教導幼兒用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美,用靈巧的雙手去創造美,用純潔的心靈去感受美。

校訓,指引我教學理念不斷進步,我們都知道幼兒階段接受審美教育對於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質和智商、情商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美的薰陶。而環境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爲他們創設美的生活環境,讓孩子經常感受環境中的美,可以透過薰陶和感染,喚起他們對美好的事物的情感和興趣。把對孩子進行的道德約束寓於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他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這種教育方式不像一般倫理教育那樣枯燥乏味,卻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從而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愛美雖是人的天性,但對美的欣賞能力並不是自發形成的。幼兒的欣賞能力還必須靠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來培養。美術課上,在幼兒動手畫畫,或做手工之前,我都先指導孩子欣賞一些有一定水平的繪畫、雕塑等手工藝製品、或好看的花、草、果之類的東西。在音樂教學中也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幼兒欣賞,放一些孩子喜歡的名歌、名曲,或教師彈奏、範唱一些歌曲讓他們聆聽等。此外,在戶外參觀和與孩子們一塊散步時,我也注重隨時隨地指導他們對美的事物的欣賞。

總言之,對孩子進行美育,就要不斷地培養孩子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使他們熱愛生活,樂觀自信,具有高尚的情感。在幫助他們欣賞美、表現美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讓他們用眼睛認真地觀察、用耳朵仔細地傾聽,要讓孩子透過動手、動腦表現出他的感受,表現出他的想象和思考。這樣的美育方式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知識面,還可以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情商。美的教育重在使孩子生活豐富多彩,性格更加活潑自信。讓孩子在美育的過程中從“旁聽者”轉變爲“參與者”,積極地調動他們的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康的強大源泉。”我想這與我們的校訓是不謀而合的,有了校訓的指引,我相信我在教學理念上會越來越成熟的。

校訓,讓我退去青春的浮躁,讓我不斷自覺、自省。她就似我教育事業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時刻指引着我前行。校訓,是我教師生涯起步和成長的舞臺,在這舞臺上,我演繹着屬於我自己的舞曲,吸引着很多的觀衆,我們配合默契,共同進步,共同放飛自己的理想。

校訓爲伴,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