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成長作文 > 反思作文

生活反思作文四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生活反思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生活反思作文四篇

生活反思作文 篇1

錯誤是正確的開始。

爲什麼經常一聽到鈴聲,就誤以爲是自己的手機? 因爲人只要一有了期待,就會開始幻想。

永遠不要質疑別人信仰,因爲那等於毀了他的希望。

我常常在洗澡時哭泣

這樣

我就可以假裝那不是淚水

種子掉落在地上,爲了重生,犧牲被踐踏的尊嚴。

對於“思考”,我們大部分人只學會了思,而不會考。

有時只要你換個方向,就可以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詩——靈魂淨化後飄向空中的青煙。

人類想要世界和平只有一個可能性——有人打了你的左臉,你把右臉也給他打。

勇敢和愚蠢的區別僅僅在於,一個做成了,一個失敗了。但一個勇敢的人,願意冒愚蠢的結果。而一個愚蠢的人,不敢冒勇敢的險。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身體的囚禁,而是思想的禁錮。

死可能是種意外,活着有千萬種理由。

愛情,先有愛,後有情。

這個世界,聊天的很多,談心的很少。

魚看似自由,但你又何嘗知道它嚮往的是陸地還是天空。

“你在哪,我就在哪”,這是聽過最動人的情話。

在生命面前,任何的規則都應爲善意的目的而改變。

生存是一場無止境的鬥爭,偶然間的美好,是清晨張開眼後,發現自己還活着。

我們在虛擬的世界裏,豪邁的喊着:“不要慫,就是幹”。我們在現實的世界裏,怯懦的慫恿着:“不要慫,你先上”。

不要歌頌人性的光輝,那只是在證實人性的陰暗。

地球是方的,不是圓的,否則我們怎麼會四處碰壁。

人生中每一次的新體驗,都是對有限認知的突破。

生活中的每一次堅持,都是對自己的挑戰。

雨水拍打在你臉上是爲了提醒你,跑得快點。

只有付出過的,才值得被珍惜。

旅行,說到底是一種讓心靜下來的過程,只有當你的心徹底寧靜了,你才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柔軟。

時間模糊了記憶,記憶卻拉長了時間。

生活反思作文 篇2

與孩子們一同成長,亦或聆聽專家新理念,還是觀摩名師授課,都讓我們享受到教育的喜悅,體會到教育的溫馨,我們的心靈在三尺講臺上得到淨化。在聆聽、交流、探索中我反思自已的教學實踐,深深感悟到: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應讓經驗成爲進一步研究的起點。三年級的學生作文才由段到篇,怎樣讓學生將文章內容寫具體,不讓學生在習作中出現畏懼情緒?我認爲習作教學應走向生活。

一、生活中積累——觀察。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說明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我們只有從觀察生活入手,只有積累好寫作素材,學生纔會有內容可寫。

如:第一單元習作“介紹家鄉的景物”,我帶學生走出校園,觀察了家鄉的桃園、梨園、田野。。。。。。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家鄉的美。觀察後,馬上讓學生將看到的美說一說,在學生口述過程中,我再指導學生先整體(遠)再部分(近)的順序有條理地描繪,於是我又引導孩子們看成看春天想其它季節中給自己留下和深刻印象。如:果園中果實成熟後的景象,田野裏的秋收,夏日裏農村孩子們的嬉戲。。。。。。不同的孩子生活片斷各不相同,家鄉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學生們能不愛自己的家鄉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大多同學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按一定順序介紹自己的家鄉。

又如:第二單元和習作。我首先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對周圍的環境展開調查。學生從多渠道瞭解到自己身邊的環境情況,讓學生說自己看到的現象,也可說清楚你是怎樣獲得這些資料的:有聽到的,有看到的。。。。。。生活素材積累好了,我們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針對身邊環境污染,我們該怎麼辦?任期發展下去,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學生因材料齊全,感受到環境被污染的害處,都想爲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出一點力。我見時機成熟,就鼓勵學生編一個童話故事,寫出自己在調查中瞭解到的情況,或將自己調查過程寫出來,學生能將自己和真實感受和想法寫出來,寫完後同桌交流,這樣不僅讓學生增強了環保意識,還提升了習作的趣味性,讓學生增加傾吐的慾望。

只有在活動中積累了素材,孩子們才能在習作中充滿熱情,寫出自已的新發現,新感受。

二、提煉生活------積累

“在工作中起作用的常常不是材料,而常常是技巧”。在習作教學中,我領悟到高樂基這名言的內涵:當學生在生活中收集了一定材料後,僅僅只與教師交流是不全面的,怎樣讓學生獲得一些技能使自已的文章更深動有趣呢?我們教學中應學會開放評價空間,突現活動的過程性,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相結合,在閱讀中積累寫作技能。

教材第三次習作“向別人介紹自已”,第四次習作寫一寫自已的本領,第五次習作寫一寫父母對自已的愛。這三次習作都與“我”有密切關係。在習作前,我引導學生觀察,抓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典型事例,以便積累寫作的材料。爲了使學生的作文生動有趣,不趨於流水帳,我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想一想,我們學習了生活中積累的哪些好詞佳句能更準確地反映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在文字中體會積累,在體會積累中習文。

如在教習作之前,學習《畫楊桃》一文時,我有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老師”及其它同學的動作神態描寫。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學生在評價交流中能感悟到怎樣將句子意思寫得深刻,怎樣使句子更深動。上完文章後,我設計了一次活動——老鷹抓小雞,指導學生觀察整體活動的氣氛,再抓住一個人的動作,神態進行觀察,最後說一說人羣中自己的內心想法。這樣的場面描寫對三年級學生來說似乎難了一些,但孩子們寫的是他們自己的生活,也別有韻味。獲得了一些基本技能,在後面的單元訓練中,要求學生在介紹自己時,學生都能很好地用一兩件事來反映自己的特點,這樣才能反映出童真與童趣。

這樣將閱讀教學有效地參與到學生的習作活動中來,從而轉變以往的教授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合作與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在文字中吸取長處,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並提高他們寫作質量。

三、夢幻生活——想象。

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得好“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點燃的火把。”我們老師就是要做點燃火把的火種,才能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

第六次習作是寫“未來的。。。。。。”,第七次習作寫自己的特長,第八習作寫清楚假如我會變,你想變什麼?由此可看出編輯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們的世界更神奇,讓孩子們的夢想更炫爛。在指導寫此類習作時,我先讓學生展開想象,再將自己和想法在全班交流,最後鼓勵大家大膽想象,以不同方面寫一寫自己的夢想,不要讓別人幫自己想。不想別人所,而是要自信地說:“我的想法更神奇!”最後,學生對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及玩具、兵器等都展開想象,想象各異,課後我們又在全班彙編,給大家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學生有興趣,有自己的想法,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這不正是成功的完成了我們的習作教學目的麼?

四、美化生活——修改。

在習作教學中,我始終教育學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次習作後,我都堅持給時間讓學生三改:

(一)自主修改,此環節分兩步,第一步是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指在將自己的意圖梳理清楚;第二步再讓同桌共同修改,在這一步生生互動,能很有效地減少三年級學生的錯別字,理清文章的條理。這樣修改後的習作,語句是基本通順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修改的重要性。

(二)評點後修改。教師評改學生的習作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實情,肯定文中的亮點,並堅特在每一篇習作中只提一、二點有針性的修改建議,這樣中年級的孩子樂於修改,並且修改的目的更明確一些。在肯定中孩子的習作興趣得以膨脹,修改的興趣也強烈了,學生可結合教師的評語自主修改了。然後我們集中點評全班中有代表性的習作,教師可直接給評講文潤色,告訴學生修改的方法,用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結合點評體會,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也結文章潤潤色。

(三)欣賞中提高。學生的作文一步步在修改中完善,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我們還需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讓學生盡情地將自己本次習作中最滿意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一聽,大家評一評。在欣賞展示中取長補短,在修改中提高寫作質量。

這樣,讓學生在回顧中收穫,體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快樂,品嚐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習作中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與自強心,能很好地激發他們創新的慾望,讓他們樂於和別人分享快樂,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美好!

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髮現素材,獲得寫作技能,展開多姿的想象,激起他們傾吐的慾望,讓學生的習作來源於生活,口述心聲,就不會害怕寫作了。

生活反思作文 篇3

“富二代”、“文藝青年”、“白富美”、“土豪”……當我們周邊頻繁地出現網絡新詞時,其正面價值和負面效應隨之而來。爲此,我們需要用理性的思維去正視這些標籤所帶來的後果。

幾年前的“扶老人被訛”事件在社會上引發廣泛的爭論,這起道德風波平息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也在人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所謂的標籤。

而在今天,這一“標籤”所帶來的後遺症仍不可忽視。去年的一個配圖帖子,就是講述北京當地的一個大媽經過騎車老外身邊時突然摔倒,老外下車攙扶卻被大媽一口咬定是他撞倒的`事件,說是外國小夥還給了一千多的醫藥費才讓自己暫時得以脫身。這個帖子非常具有傾向性,純粹把大媽塑造成一個碰瓷者,而外國小夥顯然成了“扶老人”事件的又一犧牲品。一時間,“外國小夥扶中國大媽反被訛詐”的話題見諸各大媒體,當事的大媽也遭到了外界的憤怒聲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後又有目擊者證明是外國小夥爲奪回摩托車對大媽大吼大叫,這才使兩人起了爭執,隨後大媽也被小夥撞倒在人行道上。至於“老外流淚”、“交通堵塞一小時”等,純屬無稽之談。

“標籤”能夠讓這類劇情在時隔幾年後重新上演,同時也能夠帶來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曾有心理學家和醫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運動員分爲兩組,讓一組人每天無所事事地閒逛,另一組人每天有意地想象自己進行鍛鍊,進而獲得名次的場景。一個月以後,他們分別對兩組運動員進行體能測驗,卻意外發現那些每天閒逛的運動員體能明顯下降了,而那些每天在頭腦中“鍛鍊”,卻並未進行實踐的運動員的體能反而提高了。

當一個人被貼上特定的標籤時,就會對自己的形象重新管理,使自己與“標籤”一致。多給別人貼一些有積極意義的標籤,就能多給人以好的心理暗示,催化人朝着設定的方向發展、進取。有這樣一個實例:在二戰期間,美國的兵力不足,於是政府就決定派遣心理學家訓練牢獄中的犯人。訓練期間,專家要求犯人們每週給自己的親人寫信,內容統一擬好,大致就是犯人在牢獄中表現得如何好,如何服從指揮。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毫不遜色於正規軍隊。

辯證地看待“貼標籤”,並理性分析,利用“標籤”中的積極因素,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去做的事情。

生活反思作文 篇4

《我的課餘生活》是三年級孩子的第一個習作課。作爲剛剛正式接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我發現有許多孩子已經對於寫作文這件事情產生了畏懼、甚至是排斥的心理。怎樣才能使學生由不會寫作文、怕寫作文到愛寫作文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以“我”入手,想一想課餘我做了些什麼,給我感觸最深的又是什麼。想一想自己在課外,在節假日,在寒暑假裏都參與了哪些活動,做了一些什麼事情?這樣孩子們就會發現,值得我們寫的課餘生活是非常多的,只要選擇自己喜歡寫的就可以了。它可能是遊戲娛樂,如跳皮筋、踢毽子、跳繩……也可能是家務勞動,如洗衣服、擦地、收拾屋子……還也可能是個人愛好,如小製作、彈琴唱歌……經過這樣的回憶過程,孩子們的頭腦中就會浮現出一串串相關的事情來。

二、按照一定順序把自己想說的內容較爲完整地寫下來。確定好自己要寫的課餘生活,怎樣把它寫下來呢?同學們可以回憶一下曾經學過的課文,如《金色的草地》一課,課文先講兄弟兩個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寫了“我”(哥哥)無意中發現了草地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恢復了綠色;再仔細觀察,又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最後作者寫了自己對草地的感情。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經過——自己的感受”這一順序來安排材料的。還有《爬天都峯》是按遊覽的順序寫的。

三、注意用上恰當的詞句,反映出課餘生活的情趣。寫自己的課餘生活,要能讓別人從中體會到快樂。如《金色的草地》,因爲我和弟弟發現“有趣”的蒲公英的開放使草地變色的祕密,就把蒲公英成了我最喜愛的花的理由交代清楚了。習作時,還可以運用從其它課文學習到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總之,希望在今後的作文教學中,我會努力地讓學生喜歡錶達,喜歡寫作,喜歡用寫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標籤:反思 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