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中考素材

關於趣味的作文素材

 一、名人小故事

1.顏回“不改其樂”

顏回(前521年4月25日辰時-前481年),字子淵,春秋末魯國曲阜人。十四歲拜孔子爲師,此後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讚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歷代文人學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爲七十二賢之首,孔廟四配之首,此後歷代帝王亦封贈有加,被封爲“復聖”。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他爲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可惜他不幸早死,爲孔子所深惋惜。

《論語》中《雍也》一篇裏,孔子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正是對顏回在身處陋巷,生活無比艱辛,連外人都爲他擔憂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學習學問,追求真理的樂趣的偉大精神。或許這也正是孔門七十二賢,個個不同凡響,卻最終爲首的緣故吧!

 2.劉禹錫“何陋之有”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這樣寫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文中,劉禹錫表達了他身處陋室卻無怨懟的達觀精神,他善於苦中作樂,在壓抑暗淡的氛圍裏尋覓人生的樂趣,即使是一間陋室,也能從中找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樂趣,同時這也更是他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反抗政治上不公的遭遇和追求理想的體現。

 3.居里夫人的科學之樂

居里夫人一生獻身於科學事業,她和她的丈夫不顧研究條件的艱苦和對身體的傷害,長期關注於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雖然這種工作對他們的生活產生樂極大的影響,使得他們經常處於困頓之中,但是他們始終認爲這纔是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人生樂趣,居里夫人後來在回憶她的過往時說那段時間是“過着他們夫婦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年代”。

居里夫人雖然面對着極大的困難,但是始終不忘追求科學的真諦,最終成功的發現樂鐳和釙,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對於她來說,科學纔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趣味。

4.陶淵明“採菊東籬下”

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他拋離塵雜,返歸自然,沉浸於“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自然生活中,時常在不經意中感受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旨趣,閒暇時“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感受讀書帶來的欣然樂趣。他的這種隱逸之趣千古之後仍爲人所追思,成爲中國人隱逸思想的一個象徵。

 5.范仲淹天下之樂

范仲淹少時窮苦,家貧無依。但卻胸懷大志,每以天下爲己任。他讀書時,十分刻苦認真,由於家貧,冬天裏他經常晚上煮好一些粥,放到外面凍上,第二天講凍好的粥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來吃。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仍然認真讀書,且每每沉浸於讀書所帶來的樂趣之中,最終學有所成,後來他做官,仍然記得少年時的志向,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寫出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千古名句。

 6.康德的道德與“星空”

康德曾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對於康德來說,對於道德的思考和宇宙的真理的追尋就是他一生最大的樂趣。作爲一個哲學家,康德的一生足跡僅限於柯尼斯堡一個小城之中,他一生未曾走出這裏,但他的思想卻走出了他所生活的地方,他的國家,甚至延伸到了宇宙星空之間。有人覺得哲學是枯燥無味的苦冥,有人覺得道德是無聊乾癟的說教,有人覺得天上的星空遠離人世,沒有意義。可這些對於康德來說,纔是真正具有無限的趣味的東西,正是對這些東西無比的熱愛與敬畏,才使得他成爲了古典哲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偉大人物。那麼,朋友,你找到自己的道德律令與頭頂上的星空所帶來的人生樂趣了嗎?

 7.法布爾的昆蟲之樂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是著名的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爲學家、作家。他被世人稱爲“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聖萊昂的一戶農家。此後的幾年間,他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等可愛的昆蟲所吸引。他是個好奇心重,記憶力強的孩子,曾自我證實光是由眼睛看到的,並追查出樹葉裏的鳴蟲是露螽。諸如此類的事例在他的童年屢見不鮮,而正是這種對昆蟲世界的無比好奇,使得他衆生以此爲樂,熱衷於研究昆蟲的習性、生活等,最終寫成樂《昆蟲記》這樣的名篇鉅著,成爲昆蟲學界當之無愧的執牛耳者。

 8.林和靖“梅妻鶴子”

林逋,字君復,又稱和靖先生,北宋著名詞人。他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史載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當時有很多朋友勸他出仕,均被他婉言謝絕同,他說:“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可見雖然生活並不富裕,甚至有些貧困,但他卻能始終淡然於此,寄情于山水之間,體味自然的趣味。林逋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爲妻,以鶴爲子”,人稱“梅妻鶴子”。

 9.張春圃以琴爲樂

北京琉璃廠有位張春圃,爲人戇直而樸野,狷介有志節。他因家貧而爲傭,卻精於操琴,名動公卿。他曾爲慈禧操琴,慈禧聽後大加讚賞,下旨給他官做,但他卻不願應召入宮。有人問起,便說:“此等齷齪富貴,吾不羨也。”他一生以琴爲樂,雖然生活艱辛,卻衆生不改其樂,最終貧病交加而死,在近世古琴史上留下一曲悲歌,其樂其志皆爲人所追想。

10.童第周苦中爲學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教育家。他少年時即刻骨學習,經常深夜還在校園昏黃的路燈下讀書學習,考試經常名列前茅,他對生物學深感興趣,後來他出國留學就選擇了生物學這門當時中國很少有人會選擇的學科。抗戰時期,童第周隨校西遷,在西南聯大教書做學問,他時常和夫人、兒女以及學生,攜帶大盆小盆,興致勃勃地到野外捕捉青蛙並收集蛙卵做實驗,在李莊的田野溝渠間,人跑蛙跳,你追我趕,泥水四濺。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堅持着學術研究,沉浸在生物學的樂趣之中,全然將生活的不如意忘於九霄雲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了他所熱愛的生物學上,爲中國的生物學科學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受到後人景仰。

 二、範文欣賞

參考範文一:趣味

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我卻獨愛看書,它給了我無盡的趣味。

古人云;“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對於我來說,書雖然算不上“乾坤”,但賦予了我無盡的樂趣,可以讓我享受一番。我深信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突然有了這愛書如命的嗜好。每當我翻開一本好書,就會被裏面那環環相扣的情節所吸引,有時連飯都忘了吃。當看到一些催人淚下的場面時,我也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當看到一些讓人大笑不止的場面時,我也會禁不住捧腹大笑:當看到一些緊張的場面時,我也不禁爲主人公捏了一把冷汗'''''

我又隨手捧起一本嚮往已久的武俠小說,不等翻開,我已陶醉在其中,書未看,心已醉。實施想到:那刀光劍影中的驚心動魄。

我放下武俠小說,捧起一本校園小說,它帶着一縷縷青春的氣息,是一種青春的萌動。它總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彷彿與同齡人低聲訴說。更多的時候,它鼓舞了我,給我帶來一份理解與感動。面對徘徊,猶豫的三岔口,它總是隱隱給我指明方向。

書是一根無形的線,放飛着我那對它如癡如醉的思緒,在知識的藍天上翱翔,它教會了我許多許多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柏。”留下的是我終身受用的財富。

我的生活有兩個世界――一個現實世界,一個“趣味”世界。前者讓我看到了現實。後者教我如何高興地面對現實。

我愛看書,書給了我趣味和無盡的知識。

 參考範文二:趣味

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我也不例外。爸爸,媽媽無時不給我們關愛,讓我們的生湖變的充實,快樂。遙望天空,見那滿天的繁星,不停的閃着自己的亮麗的身子,彷彿對我說:“有事情要發生了~~有事情要發生了~~”

暑假裏,老媽爲我抱辦了一個國畫班,我也在那裏學的不錯,從原來的一竅不通,現在已經可以畫一些簡單的動植物,這不,國畫班快要結束了,老師說讓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畫一幅畫送給自己的家人,我對此非常感興趣。我認真的用小毛筆勾勒好了大圖,再細心的往裏添加事物,略圖已經完成,我拿起了染料盤,一絲不苟的爲事物上起了顏色,只要涼幹就完成了。

這幅畫主要是爲出差外的爸爸畫的,因爲我聽說他這幾天就要回來了。高興的不得了,就在前天一放學,我忍不住拿出了那幅畫給媽媽看,她嘴角帶着一絲微笑耐心的注視着我的畫,看了後對我說:“兒子,你這畫畫的不錯,很好”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我非常得意,認爲自己的畫技已經很好了。第二天,爸爸出差回來了,我急忙拿出了自己畫,可爸爸卻說飯後再看,我也沒在要求,午飯過後,我拿出了畫,爸爸接過了畫,認真,嚴肅的看了起來,眼珠不時的轉來轉去,仔細看着。過了一會爸爸對我說:“兒子,你這幅畫畫的很糟糕,一:畫技問題,這裏,還有那裏,這些地方的線條疑點也不直,這直接影響畫的整體視覺,二:這幅畫沒有包含什麼含義,讓人感覺枯燥乏味。我做夢也沒想到爸爸居然會這樣說,我接過爸爸手中的畫,認真的思考。

畫畫的樂趣在於要明白畫畫包含的含義。現在我每天都會認真畫線條,我相信,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這就是繪畫的趣味所在~!

標籤:趣味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