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中考素材

三思三觀心得體會範文

“以三思正三觀”就是在認真思考“與百姓的感情深不深、與百姓的距離遠不遠、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羣衆觀,一切以民衆、民生爲出發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人爲本,人民至上;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民生意識。必須保持清醒頭腦,自覺增強羣衆意識,以羣衆的需求爲導向,以人民滿意不滿意爲工作標準,牢固樹立正確的“三觀”;切實找準“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做到以“三思”促“三觀”。

三思三觀心得體會範文

範文一:

堅持羣衆路線是“三個必然要求”

要透過“三思、三觀”學習討論,進一步明確,羣衆路線是在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創造性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並不斷髮展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條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國內外的複雜形勢,重新強調黨的羣衆路線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黨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的這“三個必然要求”,進一步詮釋了黨的羣衆路線的重要性。

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面臨着長期、複雜、嚴峻的執政考驗和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以及外部環境的考驗,同時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羣衆、消極腐敗“四種危險”,其中脫離羣衆是最大危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先後開展了整黨、“三講”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等,有效地促進了黨風的好轉,但黨內脫離羣衆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還相當嚴重,特別是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領導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有的黨員幹部不瞭解羣衆情緒,不關心羣衆疾苦,以權謀私、貪污腐化、違法違紀的案件時有發生,等等。“四風”問題嚴重違揹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是當前羣衆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羣幹羣關係的重要根源。爲此,必須直面問題,“對作風之弊、行爲之垢必須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不斷鞏固和加強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只有我們把羣衆放在心上,羣衆纔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羣衆當親人,羣衆纔會把我們當親人”。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堅持羣衆路線必須清除“四風”

要透過“三思、三觀”學習討論,進一步明確清除“四風”的緊迫感。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四風”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自我黨執政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發生重大利益調整和社會轉型的新時期,一些黨員幹部的私慾膨脹,羣衆觀點淡漠,出現了脫離羣衆的傾向,“身”、“心”離羣衆越來越遠。一些幹部下基層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更有甚者考察事先安排好一切、層層陪同,身在基層心在上,名爲下基層,實爲擾民安;一些幹部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作講話、髮指示空話連篇,譁衆取寵,文牘主義嚴重,很少與基層羣衆接觸;即便是鄉村幹部,很多也都搬進城市居住了,按老百姓的話說“平常要照個面都不容易”。一些幹部唯利是圖,只願錦上添花的事,不願雪中送炭的事,心裏想的`是如何造政績,如何做好表面文章,如何拉關係、找門路提拔,對羣衆關心的問題繞、躲、拖,對上鏡頭、出風頭圍、追、捧,而不是想羣衆所想、急羣衆所急,更不能與羣衆同呼吸、共命運;一些幹部更願意與有錢人交朋友,而不是與普通羣衆交朋友,更不願意與底層的民衆交朋友;一些幹部對待羣衆高高在上,不尊重甚至損害羣衆權益。凡此種種,成爲損害幹羣關係、引發民怨和激化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原因。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羣衆路線是密切黨羣、幹羣關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途徑,羣衆工作就是黨聯繫羣衆的工作,其本質是密切幹羣關係,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當前,部分黨員幹部身上出現了“四風”問題及其他種種脫離羣衆的現象,任其發展下去,黨就會漸漸失去羣衆的信任和支援。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四風”問題的解決務必下大力氣,甚至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反對形式主義要着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反對官僚主義要着重解決在人民羣衆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爲的問題,反對享樂主義要着重克服及時行樂思想和特權現象,反對奢靡之風要着重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 “四風”問題解決好了,黨內其他一些問題解決起來也就有了更好條件。

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要透過“三思、三觀”學習討論,進一步明確,與時俱進地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才能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第一,堅持羣衆路線,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羣衆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其精髓在於以人爲本、正視人的主體地位,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說話辦事,以人民的需要確定發展目標,依靠人民推動發展,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堅持羣衆路線,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着力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社會轉型是極其艱難而複雜的,各級黨委、政府應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思想,真情關心羣衆疾苦。要把更加尊重羣衆意願作爲加強和創新羣衆工作的首要條件,用羣衆標準評價工作成效,依法保障人民羣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及時糾正各種漠視和損害羣衆利益的不良現象。

第三,堅持羣衆路線,必須正視和協調不同社會階層及各羣體的利益。利益是人的活動的根本動力,在不斷實現和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同時,要理性地認識各種利益之間的發展演進規律,正視問題,積極協調和處理好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以及社會各階層、各領域間的利益關係,完善利益分配和調處機制,特別是要認真迴應社會弱勢羣體的利益訴求,提高社會救助能力和社會公平程度。

第四,堅持羣衆路線,必須以制度化來保障羣衆路線的貫徹執行。長期以來,貫徹羣衆路線大多停留在思想教育和組織要求的層面上,保證領導幹部自覺有效地走羣衆路線必須建立健全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羣衆的制度體系。比如,建立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考覈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羣衆利益表達制度及各種聽證制度等,用制度切實保障羣衆路線的貫徹執行,同時應當特別注重在實踐中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堅持羣衆路線,必須創新羣衆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善於運用說服教育、示範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激勵和凝聚羣衆,要秉持平等立場,堅持事理結合、情理交融,增強羣衆工作話語的說服力和解釋力,幫助廣大羣衆正確認識改革中出現的暫時困難,引導羣衆自覺地與黨和政府同心同德,爲實現社會和諧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形成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的強大合力。同時,要努力擴大羣衆工作覆蓋面,將社會流動人口、社會閒散人員和新階層人員等幾類社會成員納入羣衆工作對象的範圍,合理設定教育內容,選擇工作方法,創建工作載體,拓展教育渠道,克服工作中的盲點和死角。

第六,堅持羣衆路線,必須積極培育和規範引導社會組織。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做好羣衆工作,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的過程中,還應當重視發揮好社會組織的作用,並在制度上保障和規範社會組織的職責與權利,有效引導各類社會組織良性發展,搭建民衆和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樑,不斷完善社會安全閥機制,促進社會和諧。

範文二:

自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監察室支部堅持把學習教育擺在首要位置,組織開展“三思三觀”學習討論,引導監察室同志認真思考與百姓的感情深不深、與百姓的距離遠不遠、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以人爲本、人民至上的價值觀,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觀,切實增強了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打牢了反“四風”的思想根基。

一、以“三思”樹“三觀”,要認真學習,解決好認識問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擺在第一位的任務就是要搞好學習教育,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和羣衆觀點。

(一)以“三思”樹“三觀”,首先要突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理想。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代表的是全體人民大衆的利益,任何一個黨員、一個領導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理想,這些,作爲共產黨員,是需要時刻記在心頭上的。“三思”羣衆在心中的地位、與羣衆的距離,可以讓我們更加珍惜作爲人民羣衆政黨的理想信念,時刻端正宗旨觀念。我們是人民的政黨,我黨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這是息息相關的,不可分割的。

(二)以“三思”樹“三觀”,其次要認識到人民羣衆與我黨事業的關係。回想革命戰爭年代,是人民羣衆把自己的子弟送上戰場,作爲革命力量的不竭源泉;是人民羣衆爲了掩護共產黨員,不惜挺身面對敵人的刺刀;是人民羣衆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傷病戰士的生命。社會主義建設階段,更離不開人民羣衆的力量。要實現我們社會偉大復興的力量,必定來自人民大衆,因爲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是少數人的事業,而是整個中華民族、千百萬人民的事業。離開廣大人民羣衆,整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將毀於一旦。

(三)以“三思”樹“三觀”,要明白實現“中國夢”,最終取得共產主義事業勝利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羣衆。我黨的羣衆路線,就是要對人民大衆以無限的信任,併爲人民大衆謀利益。人民羣衆是創造歷史的重要力量,共產黨人只有堅持對信仰的執著堅守和不懈努力,並以此來贏得人民羣衆對黨的信任和擁護,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只有凝聚中國力量,凝聚來自於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才能最終取得共產主義事業的勝利。

二、以“三觀”掃“四風”,要處理好思想和行動的關係

思想上認識到位,是我們事業能否成功的第一步。認識到了,還需要做到。而知行合一,是最難的,也是必須的。

(一)從自己做起。我們正處在一個鉅變的時代,一個轉折的時代,一個充滿誘惑、機會良多、又使我們感到無可奈何的年代,這是英國作家狄更斯《雙城記》的開篇,比較準確地描述了我這個時代、我們這些人的心情。很多事情,我們感到着急、感到憤恨、感到無奈,如環境污染、如資源爭奪、如誠信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坐等,更不能只是指手劃腳。每個共產黨員、每個領導幹部都應該有一種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能做個旁觀者,要把自己擺進去,做自己應做的事,儘自己應盡的義務。每個共產黨員、每個領導幹部有比一般羣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去改變現狀中存在的不合理問題,更有機會和可能去爲祖國、爲人民多做一些實事,爲實現中國夢盡一份力量。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會黑暗。

(二)從現在做起。習總書記講了,我們抓作風建設,發佈八項規定只是開端、只是破題,還需要下很大功夫。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自今年七月份,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告一個段落。但是羣衆觀念卻要永遠地貫穿在我們的工作中,羣衆路線是要我們永遠走下去的。平時多到羣衆中走一走,聽一聽,聊一聊,儘可能地多瞭解羣衆所思所想所望;政策制度出臺前,多徵求徵求意見,以公開求公正是最好的辦法;多聽聽羣衆對我們工作的意見,政府內部自娛自樂的活動少搞搞,自我表揚自我陶醉的舉動少出現;權爲民所用,要以情爲民所繫爲前提,心繫羣衆不能是官樣文章,而應該落實到我們的每一件工作中去。

(三)從小事做起。慎微,告訴我們的是一種態度,面對小事不馬虎,走羣衆路線,要從小事着手、從小事着眼。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黨員幹部對“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的羣衆觀點的理解不同,而人民羣衆所能體會到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是落實到具體的一件一樁小事上的。羣衆路線不能只停留在活動中,而應該是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基層羣衆是最單純、最善良、最感恩的,只要真心實意的爲他們做一點點小事,他們就會無比的感動,就會當你是親人。把羣衆最急、最想、最盼的每件小事辦好,哪怕是蓋個章、辦個證、指個路的小事,就是最生動、最具體的踐行羣衆路線,就會得到羣衆真心實意的擁護和讚揚。

範文三:

開展“三思三觀”學習活動,爲民是目的,務實是關鍵,行動是根本。貫徹落實“三思三觀”,強化服務意識,增強責任感;強化宗旨意識,樹立羣衆觀點,踐行羣衆路線,爭做爲民務實清廉的模範。我認爲做到以下幾點: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正確的思想武裝頭腦,堅定政治信念,自覺地築起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確保在政治上不迷路。

樹立爲基層服務的理想志向,忠誠於事業,兢兢業業,踏實工作,樂於奉獻,把做好每項工作、每件事情作爲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風向標,不斷奮發,不斷進步,全心全意。“爲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舉,在於察其疾苦”,要用自己的努力和艱辛,換取人民羣衆生活的甜美和幸福。以誠心誠意的態度、孜孜不倦的熱情、求真務實的作風爲羣衆排憂解難;要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多行惠民之舉,多辦利民之事,切實把爲羣衆反映的工作落到實處。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奉獻精神和利益原則、黨的事業和個人價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係,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崗位上爲廣大人民謀利造福。

樹立立黨爲公的事業心和勤政爲民的責任心,辛勤工作,樂於奉獻,做好本職工作。時刻牢記肩負的職責,盡最大努力去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保持奮進不息的精神,爲開發區事業發展多盡一份責任,多貢獻一份力量。

樹立高尚的道德人格,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保持高尚的情操,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尊嚴與人格力量,帶動和影響社會風氣。注重從點滴小事做起,從小節着眼,以反面的典型警示自己,以肩負的責任鞭策自己,緊把“關口”,堅守“底線”,堂堂正正做人,自覺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始終做到一塵不染、一身正氣。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把責任和理想加在一起,動力則是無窮的。能否在工作實踐中自覺踐行黨的羣衆路線,真正做到爲民、務實、清廉,衣冠正、行爲端、工作實、形象好,在於我們每個人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

範文四:

開展好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之“三思三觀”活動,爲民是目的,務實是關鍵,行動是根本。貫徹落實“三思三觀”,關鍵是要強化服務意識,增強責任感;要強化宗旨意識,踐行羣衆路線,爭做爲民務實清廉的模範;要強化實幹意識,由說多做少向苦幹實幹轉變,做任何事情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強化清廉意識,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李總理的一句“羣衆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標準”,再次將羣衆觀點、羣衆觀念擺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也是對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的提醒。“以三思正三觀”就是在認真思考“與百姓的感情深不深、與百姓的距離遠不遠、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羣衆觀,一切以民衆、民生爲出發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人爲本,人民至上;樹立正確的執政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民生意識。必須保持清醒頭腦,自覺增強羣衆意識,以羣衆的需求爲導向,以人民滿意不滿意爲工作標準,牢固樹立正確的“三觀”,切實找準“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做到以“三思”促“三觀”。

一、堅持“三思三觀”精神,必須堅持“羣衆至上,羣衆第一”。

羣衆說好,纔是真的好,羣衆滿意纔是最高目標。制定政策時必須將民意、民情真正吸納、充實到方案的制定中,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廣泛徵求民意,將評判的標準和標尺交給羣衆,讓羣衆說話,讓羣衆說得上話,讓羣衆說話管用。羣衆滿意、高興、答應的唯一標準,不是放在嘴上說說而已的,它必須落實到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項工作上。做好一切工作、做出有關決策,都要廣泛、全面、真實地聽取羣衆意見,並將結果交給羣衆評判、讓羣衆打分,只要羣衆不滿意、不高興、不答應的,就堅決不做。

二、堅持“三思三觀”精神,必須要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爲民。

做好本職工作,服務人民羣衆。羣衆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層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務羣衆,要弄清楚羣衆要我們做什麼,能爲羣衆做什麼,認識清楚,堅持羣衆路線,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想羣衆所想,急羣衆所急,才能多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在具體工作中,堅決克服對當事人態度生冷的現象,努力爲羣衆排憂解難,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從提高和樹立政府部門良好形象出發。在工作中自覺地服從、服務於大局,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局聯繫起來,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三、如何深化“三思”、踐行“三觀”。

開展“三思”,一要在增強思想自覺上求深化,要以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爲鏡、以黨史爲鏡、以羣衆期盼和意見爲鏡、以先進典型爲鏡,加強學習和交流,做到自覺學習、自我淨化、自我提高。

開展“三思”,二是要在改造世界觀上求深化,要對照“三觀”檢討思想上是否背離了黨的性質、宗旨,是否擺正了同人民羣衆的關係,是否淡化了同人民羣衆的感情,是否真正認識到人民羣衆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三思”促“三觀”。

開展“三思”,三是要找準問題上求深化,對照“三觀”和“四風”,主動查擺問題,把問題找具體、找實在,不能燈下黑,更不能只照別人不照自己。要透過“三思”深刻反省自己在考慮問題、作重大決策、具體工作部署安排上,有沒有羣衆放在心上,是不是首先考慮羣衆利益。

踐行“三觀”,體現在即知即改上,透過“三思”發現的問題,要能改的抓緊改、馬上改,不能思想歸思想、行動歸行動;不能問題歸問題、知錯不改,仍舊橋歸橋、路歸路。要以整改的態度、力度和效果,檢驗“三思、三觀”學習討論效果。

踐行“三觀”體現在精神狀態上。開展“三思、三觀” 學習討論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靈魂上的昇華,要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奮發有爲的風貌,不斷激發爲民服務、履職盡責的熱情,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心身投入工作。

踐行“三觀”體現在建章立制上。要使“三思、三觀”學習教育成果成爲黨員幹部的長期自覺和行爲習慣,制度最可靠最根本。要把整改的內容體現在制度、辦法中,保障整改效果長期有效,防止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