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天才的哲理故事

他一直被人稱爲標準的“天才”。父親是教授,母親是副教授,這讓他的遺傳基因得天獨厚。

天才的哲理故事

2歲時,他能口齒伶俐地背誦不少唐詩宋詞,《大學》和《論語》的相當一部分也能背得像模像樣。

4歲,他能準確無誤地認清1000餘個漢字。

小學,他僅僅花了3年;別人要學6年的中學課程,他用4年時間全部消化。12歲那年,他成爲了某所大學的少年班學生。接下來,讀大學,出國留學,等到他揣着碩士文憑從海外歸國時,還不滿19歲。

一位民營企業高薪聘請了這位青年英才。可不到半年,他憤然辭職了。作爲一名“海歸精英”,一直被人稱讚爲“天才”的他,實在忍受不了連小學也差一年纔讀完的民企老闆的指手劃腳。很快,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遺憾的是,上帝不因他是一名人人知曉的天才就給他創業伊始必遇的艱辛和挫折大打折扣。他仍被人視爲“天才”,但他在公司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上卻是糊塗漢。結果,他的公司在垂死掙扎一段時間之後不得不接受最終的失敗。

一所大學當即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去學校任教。但,當他看到數年前自己的一位年少同窗,當年成績比他差很遠,腦瓜比他笨很多,卻已經成爲副教授,而作爲天才的他,竟然只是位講師時,他的心裏很不舒坦,甚至可以說極不平衡。心理的失衡使他對教學始終無法提起更多興趣,也導致了第二年沒有接到學校的續聘書。

禍不單行,再次遭受失敗打擊的`他因爲心情鬱悶致使脾氣日漸暴躁,戀人選擇了離開。

在父母的鼓勵下,他信心百倍地去衆多人才市場應聘過各類工作,卻總因這樣那樣的緣故,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荒廢了一年又兩個月的時光後,他的父親因病逝世,這不僅給他帶來深深的痛苦,更帶來了急切的責任感——他,必須馬上找到工作排遣痛苦,也讓年邁的母親放心。

偶然的機會,讀到一則新聞,北京大學某高才生在賣豬肉。新聞使他豁然開朗,他壓低腦袋走進了菜市場。他瘦弱的手臂舉不起笨重的豬骨砍刀,他唯有選擇販賣蘿蔔青菜。

依舊有許多人喊他“天才”,並非譏笑,而是習慣。當記者聞風而來採訪他時,他的話語有點冷漠也有些無奈。他說,天才的稱號有時是一種累贅,並不是誇耀,更不是優勢。

標籤:哲理 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