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經典哲理小故事推薦

從一個民間故事個體來折射現代社會中這個特殊羣體的生存狀態。因此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經典哲理小故事,以供各位參考。

經典哲理小故事推薦

經典哲理故事篇1

清潔婦人

舍衛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勞。她的衣服很骯髒,市民都討厭她,見到她,總是掩着鼻子走過。佛陀叫她來聽佛法,鼓勵他精進、城內的人不贊成,跑來責問道:佛陀啊!你常說清潔的話,教人做清淨的行爲,爲什麼要和骯髒的女人談話呢?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

佛陀嚴肅地看他一眼,回答:"這婦人保持城市清潔,對社會貢獻極大,而且她謙卑、勤力,做事負責,爲什麼討厭她呢?"這時,那婦人洗過澡,換了衣服,容光煥發,出來和大家見面。佛陀繼續說:"你們外表雖然清潔,但是驕傲、無禮,心靈污穢。要知道:她外表的骯髒容易洗淨,你們內心的骯髒才難於改善呀!"城內的人知道錯了,再也不敢譏笑別人。

經典哲理故事篇2

壞脾氣的害處

佛說:水池裏,住着一隻壞脾氣的烏龜。天旱了,池水乾涸,烏龜要搬家,兩隻雁兒用一枝樹枝,叫烏龜咬着中間,雁兒各執一端,吩咐烏龜不要說話,就動身高飛。孩子們看見,覺得很有趣,拍手笑起來。烏龜大怒,開口責罵。口一張開,就趺下來,碰着石頭死去了。雁兒嘆氣說:"壞脾氣多麼不好呵!"

經典哲理故事篇3

愚笨的彌多

彌多喜歡說別人的閒話,大家都討厭他,看見他來了,總是避開,或者趕他走,沒有人愛和他在一起。彌多覺得很難過。佛陀對大衆說:"說人家閒話,是不好的行爲,既使人受害,又使自己難過,多麼愚笨呀。"

經典哲理故事篇4

口渴見了水卻不喝

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來,以解除這個苦痛,看到遠處熱霧,當作是水,可是走過去一看,卻又不是。後來東找西尋,終於給他找到一條河流,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而且很是清潔;然而,這個人卻只是呆望著,並不下去喝水。別人看也很奇怪,問道∶『你口渴找水喝,現在找到了,爲什麼又不喝呢?』這人的回答非常奇特,他說∶『你喝得完這麼多的水嗎?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我不去喝了。』大家聽了,都笑他。

這個故事說明有些人強訶奪理地堅持著怪僻的見解,不近情理,以爲佛教戒律很廣泛嚴格,一時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捨棄不受,仍舊流轉生死,終沒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憐也是很可笑的!

經典哲理故事篇5

裝死騙夫的婦人  從前有一個人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他對妻子十分恩愛,可是他的妻子卻並不愛他,因爲她另外有了情人,她常想拋棄丈夫,去嫁給她所喜歡的男人,於是這個婦人,就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找來一個老婆婆,祕密對她說∶『我走了以後,請您去弄一個女屍放在我家裏,我丈夫回來,您就對他說,我已經死了。』那老婆婆果然去弄了一個女屍放在她家裏。後來她丈夫回來了,果然相信了不疑,很是悲痛,還在屍旁哭了好久,然後把這女屍火葬,把骨灰盛在一個袋子裏,並且日日夜夜隨身帶著,以紀念他們過去的愛情。至於那個婦人,當時就和她的情人結了婚,但是日子久了,又覺得這個男子討厭,腦袋又想起原來的丈夫,就跑回來,對她丈夫說∶『我是你的妻子,現在回來了。』丈夫回答說∶『我的妻子早已死了!你是誰呢?爲什麼來騙我,說是我的妻子呢?』妻子雖然再三說明,要求他承認,但是丈夫始終相信他的妻子已死了,總是不肯承認下來。

這個故事說明先入爲主的成見,是很難變更的。一個人不能給別人留下任何壞印象,更不能輕信邪說;那個婦人的自食其果的惡果,和那個丈夫的死執成見,同樣是愚癡可憐的。

經典哲理故事篇6

認人作哥哥

有一個人,家裏很富有,而且舉止大方又很聰明,所以遠近的人,對他都很稱讚、羨慕。那時有一個人看他這樣,就認他作哥哥,來來往往,很是親熱。他爲什麼認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目的`是爲了要想這人的錢用。後來,那個富有的人變爲貧窮的人了,而且還欠人很多的債,他就對這人冷淡下來,還對人家說∶『他並不是我的哥哥。

這個故事說明有一類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法的一部分語言、方法和儀式,作爲是他們的教法,完全不是真心信奉,只是想遮蓋他們罪惡的陰謀,不可被他們矇混欺騙。

經典哲理故事篇7

舍衛城的北面,有一條河流,沿岸有一個村莊。佛陀特地跑到對岸去弘法。佛陀的威儀,令村民肅然起敬,但他們卻不信佛法。後來佛離開舍衛城,舍利弗想親近他,就遠遠地跑來,但是佛陀已經過河去了。

河流湍急地流着。舍利弗看着佛陀的背影,充滿信心,涉水而行。在中流,河水很深,波流動盪,但是舍利弗專心一意,提起精神,一步一步的走着。波浪嚇不倒他,最後,竟走到對岸。

舍利佛來到佛陀面前,佛陀祥地望着他,眼光充滿讚美、鼓舞的神色。佛陀對他說:"你是一個智慧者,有信心,肯精進,可以學佛、成佛,普度衆生。"舍利弗贍仰佛陀,歡喜極了。村民聽了佛陀的話,看見舍利弗的異跡,都對佛法生起信心。

經典哲理故事篇8

信心

佛說:一隊商人,在沙漠迷途,水又喝完了,他們十分焦急。他們動手挖掘地下的泉水,挖了幾尺,因爲沒有信心,便不願掘下去,只是嘆氣和流淚。只有一個孩子,他有信心、有毅力繼續下去,結果,沙石搬開後泉水就噴出來了。大家都覺得很慚愧。有信心、有毅力,做甚麼事都會成功。

經典哲理故事篇9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着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 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擡頭一望,牀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爲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着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牀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啓示: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瞭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爲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對別人有所決定與判斷之前,首先,請想想這是否是一個“誤會”。

經典哲理故事篇10

分核桃

一位師父雲遊回來,帶回一包核桃,師父先拿出一顆給小徒弟。當小徒弟正要敲開來吃的時候,師父就攔住了他,因爲師父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啓發弟子的好機會。只見師父又從包裏數了十七顆核桃擺在桌面上,他要小徒弟把這十七顆核桃分成三份。

要求小徒弟的一份是桌面上數量的二分之一,他師兄的一份是桌面上數量的三分之一,師父的一份則是桌面上核桃的九分之一。不能把核桃敲開,也不能剩下。這下可把小和尚急壞了。十七不能被二、三和九整除,怎麼也不可能按師父的要求分開的呀?他急得抓耳撓腮,還是無計可施。

正在他茫然無措的時候,聽到師父在一旁嘆道:“要是有十八顆核桃就好辦了!”小和尚是一個非常機靈的孩子,一聽這話,頓悟了師父的點化,趕緊把手裏那顆還沒來得及吃的核桃拿出來,湊成了十八顆。這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更令他高興的是,最後,他先得到的那顆核桃剩了下來,還屬於他。

這時,師父對徒弟說道:“這下你該知道了吧,解這道題的關鍵是你必須豁達捨得,你要是不能灑脫地把自己手裏的核桃拿出來,你就永遠都解不開這道題;你要是捨得,你就能很容易地解開這道題。而且,一旦你捨得了你已經有的東西,你往往什麼都不會損失。解題是如此,與人相處何嘗不是如此呢?孩子,你要記住,人生也是一道題,時時處處你都必須保持超然豁達的心志,有舍纔有得。”

標籤: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