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之文學體裁常識

Ⅰ散文

這裏的散文是指同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專指那些以寫真事物爲基礎來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學作品。

按表達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爲敘事散文(以寫人敘事爲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發作者情感爲主)和議論散文(以說理爲主)。

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聯想豐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藝術手法有:寓情於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於事,因事見情(如魯迅的《爲了忘卻的紀念》),寓情於物,託物言志(如巴金的《燈》)。

Ⅱ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和環境。

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四部分,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主要交代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場景,或用以烘托氣氛,或表現人物感情,或推動人物情節發展等。

按照不同的標準,小說可分爲不同的種類:

按篇幅及容量分爲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小小說)。

按內容分爲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學幻想小說、公案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等。

按寫作體制分爲章回小說、日記體、書信體、自傳體等。

按語言形式分爲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我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階段:

⑴寓言(先秦兩漢),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

⑵筆記小說(魏晉南北朝),如干寶的《搜神記》(又成志怪、志人小說)。

⑶傳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傳》。

⑷話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蓮》。

⑸擬話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⑹章回小說(明、清),如《紅樓夢》。

Ⅲ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這裏講的戲劇實際上就是劇本,它是文學體裁的一種。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即臺詞)和舞臺說明。舞臺說明是寫在劇本每一幕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的說明行文字,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佈景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它具有增強舞臺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展開等多種作用。

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分爲不同種類:

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爲話劇、歌劇、舞劇。

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爲獨幕劇和多幕劇。

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爲歷史劇(如《屈原》)、現代劇(如《竇娥冤》)。

按矛盾衝突的性質分爲悲劇、喜劇、正劇。

Ⅳ詩歌

⑴詩歌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要求以高度凝鍊的語言,形象的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並有一定的節奏韻律。

⑵詩歌的特點

①詩歌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③詩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爲單位,而是以行爲單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爲主。

⑶詩歌的分類:

詩歌按時代可分爲現代詩歌和古典詩歌(舊體詩)兩大部分。

現代詩歌按形式又可分爲新詩和以舊體詩形式反映現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詩歌(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新詩按內容有無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可分爲抒情詩和敘事詩。

抒情詩又可以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借人、事的描寫抒情等幾種形式。

新詩按形式分爲格律詩(如聞一多的《死水》)、自由式、散文詩。

新詩按來源分爲羣衆創作的民歌(歌謠)和文人詩作。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古詩、古風)、近體詩(今體詩)、詞(又名“詩餘”“長短句”“曲詞”“曲子詞”“倚聲”“填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常常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於《詩經》)、五言古詩(成熟於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於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

近體詩就是古典格律詩,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一般又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形式的絕句和七言律詩、五言律詩、排律等多種形式的律詩。

按字的多少,詞一般又有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⑷詩、詞、曲的有關知識。

①新詩舊體詩

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用白話寫的自由體詩,如《再別康橋》《我愛這土地》都是新詩。用文言寫的格律詩稱爲舊體詩,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陳毅的《梅嶺三章》。這些都是現代詩歌。

②信天游

又稱“順天遊”,陝北民歌形式,其特點是:形式自由靈活;兩句一節,可以換韻,也可一韻到底;多用比興手法;句子以七言爲主,靈活多變。如: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③古體詩?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古體詩多指唐代以前的詩歌,近體詩是指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等。

④律詩?絕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爲首聯,三四兩句爲頷聯,五六兩句爲頸聯,七八兩句爲尾聯;首聯和尾聯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成爲排律。

⑤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別。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語文作爲小學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學好其它課程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整理了童話寓言和神話的區別,希望大家能夠合理的使用!

一、概念不同。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透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採用對自然物作擬人化描寫的手法,情節曲折神奇、生動淺顯,以適應兒童心理愛好和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用簡單的事實表現較深刻的道理的帶有勸喻、諷刺意義的小故事。它大多以簡短的結構、鮮明的形象、誇張和想象的藝術手法,闡明某種道理或諷刺某種社會現象。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創作,是幻想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馬克思說神話是“透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它反映出的是遠古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產生的時間、起源不同。

童話最初也是羣衆集體創作,在民間流傳。而成爲文學的童話,中國始於辛亥革命時期。其時有孫毓修等編纂的童話集多種。當時對於童話的概念還是模糊的,認爲它無非“兒童的話”。真正賦予童話新的內容,培植、鼓勵童話創作使它成爲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的是現代作家鄭振鐸。西方童話比中國略早。十九世紀中期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頗受讀者的青睞。

寓言的產生比神話略晚。它是在歷史不斷向前發展,人類對社會的認識已逐漸深化時產生的。它是人類自覺的以自己的認識對社會種種形態進行藝術加工。最初它來自於羣衆的集體創作,後經過文人收集,提煉形成優美的文學作品。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寓言發展最爲興盛,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著名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話是“歷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的產物”。它的創作與遠古時代人民爭取生存、向自然力抗爭的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的解釋世界、自然現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他們認爲這些變化莫測的現象都有一個神在指揮、控制着。於是在他們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們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隨後又在生產勞動中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創造出許多神的故事,在口頭流傳,這就是最早的神話。它是遠古人民對自然界的不自覺的藝術加工,反映人們對自然界的虛幻而有趣的認識。在中國古書中,如《山海經》、《淮南子》儲存了不少神話故事,外國神話較有名的如《荷馬史詩》等。

三、特點不同。

童話常常賦予無生命的東西以生命,大多涉及超自然因素的神怪鬼靈。童話中的形象時從生活中來的,但是,並不是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性和極大的誇張性。

寓言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往往用虛構的手法將動物或其他自然物擬人化。

神話中充滿神奇的幻想,它把遠古人民的認識和世界萬物的生長變化都蒙上了一層奇異的色彩,是透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它們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神話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據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產狀況和對自然力的理解與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來的。一般說,神話的創作基礎是現實的,神話的創作方法是浪漫的。

標籤:文學 常識 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