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故事

每一個名人成功的路上都是經歷了很多坎坷的,但是他們堅持下來CIA會取得如此的成就。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故事,希望你會喜歡。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故事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故事篇一:把磨難當做人生的禮物

很不幸,他是個先天“脆骨症”患者,俗稱玻璃娃娃,連打個噴嚏都會震碎肋骨。他誕生時每根骨頭都被出生時的壓力給“碾碎”了,四肢軟塌塌地耷拉着,像一個被拆散了架的布娃娃。護士小姐們乾脆給他起了個外號“圖坦卡蒙”——一個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名字。

三四歲時,他才能坐立。但他的骨骼密度很低,完全無法支撐身體直立時帶來的壓力,加之腿骨嚴重、持久性地扭曲,這輩子他都無法行走。更不幸的是,他身高長到大約1米時就到了生長極限。到了上學的年齡,他每天一刻也不能和輪椅分離,只有晚上,才能躺在臥室的地板上放鬆一下早已疲憊不堪的軀體。隨着年齡的增長,他骨折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頻繁。這讓他不得不經常輟學,在家養病。對於他來說身體上的疼痛倒不那麼嚴重,最難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獨。童年時代的他嚐盡了孤獨的滋味。

小學四年級的那個萬聖節,所有的孩子都戴上猙獰的面具出門搞惡作劇,盡心玩耍。他躺在地板上,也開心地慢慢打起滾兒來。就在他忘乎所以之際,左腿突然卡在了門框和牆角之間,接着,聽到了一聲清脆的“咔嚓”聲,緊接着是撕心裂肺的疼痛讓他痛不欲生。由於他病情特殊,一旦意外發生骨折,就必須嚴格保證身體被固定在事發地點,然後一動不動地保持受傷時的姿勢達六個星期,讓骨骼慢慢地自動癒合。這就意味着,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他一出現骨折,就必須在原地一動不動地躺上或趴上整整42天之久。在此期間,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就地解決。他快被逼瘋了:“爲什麼?我究竟做錯了什麼?”

“孩子,你願意把這種磨難當做人生的禮物還是重擔?”母親看着他,聲音不大,但堅定而沉穩。

這句話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和鼓舞,猛然開啟了他黑暗人生中的一扇窗,智慧的靈感猶如明媚的陽光充滿着他的內心,讓他不再憤怒,不再抱怨。

隨後,媽媽又告訴他:“你要記住,痛苦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它早晚會降臨到每個人身上,但是,我們面對痛苦的態度卻是可以選擇的。”從此,他學會了永不放棄,那種時常縈繞心頭的絕望和無奈,早已煙消雲散。

讀高中時,學校的廣播站和電視臺成了他發揮想象力的重要場所。高中四年裏他製作過各種廣播節目,包括脫口秀、約會秀和時事評論等。他還製作過一個校內電視連續劇,在鎮上的有線電視臺播出時吸引了不少粉絲。後來,這部連續劇被選中參加哥倫比亞大學視頻作品大賽,獲得了劇情類作品銀獎。高中期間他還擔任了學生會副主席。作爲全美男生會成員,他有幸隨隊在白宮和克林頓總統會談,最後,克林頓總統還邀請他們全家到聯合中心體育館的總統包廂,參加當晚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大會。靠着永不放棄的信念,他順利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畢業典禮上,他的名字響起的那一刻,擁擠的禮堂裏頓時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聲。主席臺上,坐在輪椅中的他,高舉着自己的畢業證書,興奮無比。

他的生活經歷讓人感佩不已。從高中到大學,有很多公司、學校和教堂都慕名邀請他去作演講,但當時他並沒有考慮過把這作爲一個正式工作來做。有一天,爸爸對他說:“兒子,如果你想改變世界,完全可以試試做個職業演說家。很多人都喜歡聽你的故事,他們都很敬佩你,你也可以像安東尼·羅賓斯那樣成爲能夠影響全世界的人。”這番話一下子點亮了他。的確,做一個職業演說家不是也能讓自己實現改變他人的目的嗎?於是,他開始四處演講,苦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爲了應對演講中人們提出的各類棘手問題,他重返校園,學習心理治療和神經語言程式,並獲得了專業證書;後來又報考了大學臨牀催眠專業的博士。與此同時,他還辦了一傢俬人心理治療診所,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踐。後來他成了心理治療師和國際知名演說家,他曾到過美國47個州,還到世界各地巡迴演講,以自身奮鬥的經歷鼓舞成千上萬的聽衆。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斯、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都被他對生命的熱情所感動。

他就是美國的西恩·史蒂芬森。他的著作《拒絕失敗的人生》暢銷世界。

是的,人活一世總會遇到挫折、疾病和痛苦,但只要我們意志如鋼,百折不撓,把磨難當做禮物,就能走出窘境,創造有聲有色、五彩繽紛的人生,活出最真實的自我。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故事篇二:成功的真諦

2006年以前,郭德綱還是一名默默無聞的相聲演員。然而,幾乎是一夜之間,他就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在相聲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在郭德綱迅速走紅的同時,有人提出了質疑。有一次,一位記者問他:“不少人都說,你出名純粹是靠‘炒作’出來的,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面對記者提出的尖銳問題,郭德綱不急不惱,從容應對。他心平氣和地回答說:“大家知道我的名字,是一夜工夫。但這一夜之前我自己度過的漫長的十幾年,又有誰能說出一二?中國說相聲的人很多,大家可以任意挑選,我願意花100萬來捧他。甭說一夜,就一個月吧,看一個月時間內能不能把他炒成像我這樣的,如果成,我立刻走人;如果不成,大家又將如何賠付?”

郭德綱繼續說道:“打個比方吧。我經過十年磨鍊,溫度已經從0度升到999度了,再加上媒體的最後一把火,所以溫度一下子就達到1000度。可是,如果沒有前十年的努力和付出,沒有前面的999度的積累,媒體能把我從0度瞬間炒到1000度嗎?”聽了郭德綱這番生動形象的回答,在場的人都紛紛鼓掌表示肯定,那位記者也由衷地點頭表示讚許。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的真諦到底是什麼?郭德綱的回答,無疑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成功的真諦,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實力積累,加上百分之一的機遇垂青。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故事篇三:喬丹

邁克爾·喬丹是當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相信誰也不會反對這個說法。他能獲此殊榮,是他天生就比別人跑得更快、長得更壯,還是他天天都在進行魔鬼般的訓練?當然,喬丹的非凡成就與他的非凡天賦有關,但這絕不是全部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喬丹自述如何取得成功的祕訣吧。這些自述的內容,讓我們知道了喬丹登上職業巔峯的祕訣,也讓我們領略了喬丹不一般的人生感悟。

1。及時行動:“有些人想着要實現,有些人渴望去實現,而其他一些人去讓它實現。”

無論是成爲職業籃球運動員之前,還是成爲一名籃球巨星之後,喬丹都是一個以行動來說話的人。他似乎天生就擁有這種光榮品質,當其他人停下來去詢問這樣那樣的問題,還在收集更多資料,或者詢問專家的時候,喬丹已經採取行動。當然,並不是說喬丹沒有專業顧問,而是從根本上來說,他的顧問其實就是幫他完成絕殺一投的手腕而已。

2。勇於嘗試:“我可以接受失敗,每個人都曾遭遇失敗,但我無法接受放棄。”

喬丹最討厭做事拖沓,他認爲失敗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猶豫不決。“有時候,人們顧慮太多,往往會令他們無法邁出第一步,從而失去了使自己取得發展的機會。假如你想透過嘗試來證明你是一個優秀的籃球員,你想獲得觀衆的喜愛,那麼你就不要害怕被對手打敗。同樣,這個可以應用到烘焙蛋糕、約會或者其他任何可能困擾你的問題。”從喬丹的職業生涯來看,他一向都是勇往直前。

3。接受失敗:“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投失9000多球,輸掉了差不多300多場比賽,26次投丟被委以信任的絕殺一球。在職業生涯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敗。而這,正是爲什麼我成功的原因所在。”

你能相信喬丹投丟了這麼多球,輸掉這麼多比賽嗎?我以前一直以爲他是最棒的!事實也證明,他的確是最棒的。正是因爲他敢於接受失敗,並接着戰鬥,才讓他得以度過最困難的日子,並且堅持下去。在一次接受電視臺的採訪時,喬丹說了這番話:“畏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懷疑自己可能會失敗,然後我們便不敢去嘗試。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想象一下最壞的情況是怎麼樣的,記住,再怎麼壞也壞不過未知的恐懼。死並不是最壞的情況,像一個懦夫那樣苟且偷生纔可悲。”

4。向自己承諾:“比賽就像我的妻子,需要忠誠和責任,給予我安慰與平靜。”

喬丹曾說,只有到了死的那一天,他纔會與他的夢想目標分開。這就是他對自己的承諾。在他心中,他明白籃球運動員就是他所扮演的角色。正是這樣,喬丹能拋開一切雜念,全身心投入其中,最終獲得了一種對他所忠愛的籃球的非凡掌控能力。

5。享受比賽:“盡情施展,獲得樂趣,享受比賽。”

喬丹熱愛他的籃球事業,因而他把每一場比賽都當作是一次享受。在比賽中,他盡情施展他的才華,享受在衝鋒陷陣中帶給他的樂趣。觀衆因此也獲得了一次視覺的盛宴。誠然,喬丹在球場上的時間確實比花在做禮拜以及與家人在一起的要多。但爲了實現人生的藍圖,他知道,他需要並且願意做什麼樣的犧牲與付出。而事實證明,他的犧牲與付出得到了回報,他的家人從此擁有一份驕傲。

6。爲了勝利而打球:“無論是在練習中還是在真正的比賽中,我都是爲了勝利而戰鬥。沒有什麼能阻止我以及我對勝利的渴望。”

如果喬丹並沒有想着怎麼去贏,那麼他就不會去打籃球,去和對手較量,去繼續他的籃球職業生涯。他非常清楚,他所定義的“勝利”對於他到底是什麼,那就是在籃球場上勇往直前,與他的團隊一起打敗對手。爲了他渴望中的勝利,沒有什麼能阻止他。正是因爲給他的勝利下了一個具體的定義,併爲之而戰鬥到底,喬丹與他的隊友一次又一次分享着勝利的喜悅。

7。既自私又謙遜:“要取得成功,你不得不去自私,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成功。一旦你達到了你的頂峯,你又必須要無私。留以餘地,保持聯繫,不可孤立。”

從這句話,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喬丹:當他起步時他不得不自私,一直到他達到頂峯的時候爲止,而一旦他到達這樣的高度後又以謙虛的'態度對人。當他越過對手,在其面前扣籃的時候,他必須要自私,無論對手是老熟人還是新面孔都一樣。將自私定義在籃球場上,它就意味着你必須戰勝對手纔有資本在衆人(無論是對手還是隊友)面前謙卑。如果他謙讓了,對於他的球隊而言,就有可能輸掉整場球甚至整個賽季的賽事,他就成了球隊的罪人。這就是爲什麼在賽場上,我們始終都能看到一個霸氣十足的喬丹。而達到頂峯的喬丹,在衆人面前(無論是隊友還是對手或者球迷)面前絕不會擺出一副傲慢的面孔。他以他的謙遜和真誠與每一個人交朋友,從而爲他贏得了極好的人緣。

8。看準了路就走下去:“不要讓挫折停下你的腳步。如果你遭遇碰壁,不要轉身放棄。弄清楚如何翻越它,穿過它,或者來好好研究一下它。”

喬丹很珍惜他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因爲他在上面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當然,這都是爲了他的冠軍夢想,他的事業發展,還有最重要的是與他有關的人。因此從他的籃球職業生涯那天起,他就這樣告訴自己:首先,必須確定一路上有多少阻礙、困境要面對,要解決。下一次,再遇到阻礙、困境的時候,不要再讓它阻礙前進,爲了達到既定的目標,我要嘗試所有的努力,我相信結果會證明,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9。給自己一個期望:“如果你接受他人的期待,尤其是那些消極的,你將永遠都無法改變結果。”

作爲一個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的人,如果你生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中,這將會毀了你的人生。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對於什麼是最寶貴的,都有各自不同的觀點,這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人生目標。聽別人的聲音,取代自己的聲音,你實際上是在爲了完成別人的目標來委屈地過你的人生。制定自己的期望,滿足自己的目標,活出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喬丹就是這樣做的。

10。一次投一球:“我從來不去想那些我沒投進的關鍵球,當你想那些後果的時候,你往往會得到一些消極的結果。”

這樣的思考方式在喬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大多時候,他並不想得太遠,而是在執行某個具體任務的時候,馬上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喬丹非常清楚,顧及太遠會消耗他的注意力,從而使他無法正常展開行動,還很可能會使他失去做手頭上具體工作的樂趣。“在你的人生中,你可以一次投一個球,然後再投下一個,在這樣的過程中你所有的夢想都會實現。”喬丹這樣說,也是這麼做的。

經歷坎坷的名人勵志故事篇四:貝多芬的成長故事

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愷撒。可有誰知道,貝多芬25歲時患耳疾,45歲時失聰。貝多芬的音樂給後人帶來了無盡的享受,可他卻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創作的作品。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一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僕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受到熱情接待。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後興奮地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讚!”莫扎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可惜此後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志消沉,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後來,貝多芬透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爲音樂僕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聾。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着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幹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裏,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於事,他搬到維也那鄉下去療養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視窗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志要在餘生中從事音樂創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後,他終於創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崙的,但他聽到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塗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爲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1809年10月,法軍佔領維也那,趨炎附勢的奧地利貴族們爭向佔領者們獻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強迫貝多芬爲法軍軍官彈奏鋼琴聽,這使貝多芬忍無可忍,他操起一隻凳子向公爵扔去,並在當晚離開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張紙條,上書:“公爵,您所以成爲一個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卻是由於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另一次,當貝多芬與歌德一同散步時,迎面撞見了皇后,太子和一羣貴族們。面對他們,歌德立刻讓路,而貝多芬則坦然地說:“讓路的應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但歌德還是摘下禮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貝多芬則揹着雙手,闊步向前。結果太子認出是貝多芬,連忙脫下禮帽向他致意,其侍從們也畢恭畢敬地分列兩邊,目送貝多芬挺胸而過。那次,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嚴。

貝多芬54歲時,創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前後用了六年時間來創作、修改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絲毫的琴聲。他全憑自己的記憶來指揮這場演奏。結果聽衆們興奮若狂,不時爆發出熱烈的喝采聲,鼓掌次數多達五次!而皇族成員出場也不過鼓掌三次。 從心理學上講,貝多芬之所以會在極度困苦的狀況下,一再創作出輝煌無比的音樂篇章,這與他的自勵人格有極大關係。自勵人格的突出特點是能很快將生活中的壓力轉化爲自我勵志的動力,並在不斷的奮鬥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自勵人格的人還很善於昇華個人的精神痛苦,他們會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當成個人成長的契機,從而磨練個人的意志。

貝多芬的可貴在於他每每生活失意時,都會在音樂創作中尋求內心的平衡。例如,貝多芬因失戀而譜寫出《致愛麗絲》,因嚮往自由而譜寫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因失聰而譜寫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的音樂創作都飽含對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滿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證明他有這個能力!

貝多芬的可貴還在於他永遠傲視達官顯貴,不因自己出身卑賤就去刻意巴結他們。他在音樂創作當中也突出體現出他的傲骨,他譜寫的旋律可比驚濤駭浪,可如氣壯山河,充滿了個性特徵。

一個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