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歷史典故

有關傢俱的歷史典故

在兩千年漫長的傢俱歷史長河中,無論在史料中,或是在民間,都曾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傢俱故事、傳說和趣聞,反映出時代、民族、地域的情感和脈絡相連的文化背景,直抒着社會的興衰,見證歲月的滄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些在民間廣爲流傳的典故傳說。今天就給大傢俱體分享一下有關傢俱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1、榻的典故

歷史上關於榻有很多故事,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因爲我們都知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後他心裏老是忐忑不安的,所以他對身邊的事,尤其經過五代十國以後,五代十國我們都知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殘酷的時期,不停地在換君主,所以他非常擔心,他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好像是一種擔心。這個榻呢,顯然是睡覺來用的。

跟榻相關的有一個詞是我們今天還在使用的,叫“下榻”。就是出差,說您在哪兒下榻呀?榻是睡覺的,牀也是睡覺的,可是睡覺卻說“上牀”,那麼它爲什麼叫“下榻”,不叫“上榻”呢?

這就有個歷史故事,東漢有一個名臣陳蕃,他性情耿直,是一個非常廉政的官,他喜歡結交有氣節的人,他專門設專榻。就是他分人嘛,看不上的人,你愛怎麼着怎麼着了,我看上的人,我就專門有一個榻。他這榻平時是掛在牆上的。一來了重要的客人,就是他喜歡,他看得中的人,他就把這個榻從牆上拿下來,讓你睡覺,所以叫“下榻”。如果當時他要掛一牀在牆上,那就叫“下牀”了。所以“下榻”是這麼來的,是非常古的一個詞。

2、八仙桌的傳說

八仙桌的起源已經無從追究,但是民間有很多關於八仙桌的美好傳說。八仙桌,凝聚了很多文化;八仙桌,造福了炎黃子孫;八仙桌,閃耀着五千年文化。懷着對八仙桌的崇高敬意,我們來欣賞此文。

相傳,以前布依人家辦喜事,沒有桌子,吃飯時只能用木頭或石板擺在外面吃,大熱天,曬得滿頭大汗;雨天,淋得周身溼。

一天,有一家娶媳婦,中午擺飯時太陽變得火熱起來,蹲在地上吃飯的親戚朋友們個個被曬得滿頭大汗,但剛擺了兩輪,天上烏雲滾滾,下起瓢潑大雨來,地上的飯菜被雨淋得吃不成。大雨剛過,來了一幫人,自稱是這家遠方親戚,一人騎驢,一人拄拐共八人,見地上的飯菜被雨淋得吃不成,來吃酒的親戚們也被淋得不成樣子,便問主人家,爲何不擺在屋裏吃,主人說,石板太重,不便搬動,木頭在屋裏又順不轉,只能在外面將就些。幾位遠方的“親戚”問明原由後,一合計,決定爲好客的布依人家創造一個好的辦酒環境,讓親戚們能舒舒服服地坐在屋裏吃飯,不遭日曬雨淋。

於是幾位“親戚”叫主人把地下的飯菜收進竈房,又叫親戚們把淋溼的衣服換掉,暫時不要到堂屋來。等親戚們換好乾衣服再來到堂屋時,只見幾位遠方來的“親戚”已在堂屋擺上了一大排整齊的木方桌,四周還放上木條凳,請親戚們按每桌八人坐下吃飯。主人見狀後,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只是一個勁地請幾位“親戚”到加神腳的那一張桌坐下吃飯,嘴裏不停地念:“我的天哪,你們真是神仙哪!”嘴裏念着,手邊擺酒菜,等將酒菜擺齊後,幾位“親戚”突然不見了。這時所有的親戚都感到奇怪,說他們可能就是仙人,有心來幫我們布依人家辦好事的。據說這幾位“親戚”確實是天上的張果老、鐵柺李等八位仙人。

後來布依人家就稱這種桌子叫“八仙桌”,凡是辦酒或親戚朋友來,都用這種桌子擺飯吃酒。爲了紀念八仙的功德,平時有好酒、好吃的東西,布依人家都要擺在家神腳的八仙桌上,表示對八仙的祭祀。

還有的傳說爲,八仙結伴雲遊天下。有一天,路過杭州,聽人說杭州有個畫聖吳道子,就一齊來拜訪。

吳道子正在家中作畫,忽見八仙來拜訪,忙上前把他們迎進房內,海闊天空的談論起來,不知不覺天已暗了下來。吳道子想:難得八仙光臨,要招待他們吃飯,吩咐下人準備酒菜。可是這麼多人沒有一張大桌。吳道子靈機一動,大筆一揮,畫出一張四角方方的桌子。正好夠坐八個人。高高興興地吃喝起來。呂洞賓問吳道子:“吳先生這張桌子倒很實惠,叫啥名字?”吳道子想了想說:“我爲你們而作,就乾脆叫八仙桌吧!”

到了明代,八仙桌的造型已基本完善,分爲有束腰與無束腰兩種形式,有束腰的工藝是,在桌面下部有一圈是收縮進去的,而無束腰的即四腿直接連着桌面。至清代時,八仙桌大部分改成帶束腰的,腿有的也改成了三彎腿,牙板加了很多如柺子龍、浮雕吉祥圖案等裝飾性的部件,美觀性很強,做工很精巧。

3、關於太師椅的典故

在中國古典傢俱中,有一種以官銜命名的傢俱十分特別,這就是“太師椅”。太師椅興於北宋,以後在宋元明清的'史書、名人筆記以及現今流行的幾部有影響的辭書中均有記載和描述。到底什麼樣的椅子才叫太師椅?太師椅的名稱又從何而來呢?

有關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張端義的《貴耳集》。書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牀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宰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託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用之。遂號太師樣。”

文中提到的秦師垣,即當時任太師的大奸臣秦檜。這段記載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秦檜坐在那裏一仰頭,無意中頭巾墜落,當時有個官員叫吳淵,很有眼力見兒,喜歡拍馬屁,趕緊把頭巾撿起來給秦檜戴上。隨後便命人制做了一種荷葉託首,由工匠安在秦檜等人的椅圈上。太師椅由此產生,太師椅這一名稱也由此傳開。這段文字除了告訴我們太師椅的名稱由來以外,還清楚地說明,當時的太師椅就是帶有荷葉託首的圈椅。這種拖首的功用類似於現代汽車、飛機靠背椅上的頭枕。一個大奸臣,一個馬屁精,無意中爲中國傢俱史留下了一筆遺產。

有趣的是,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檜與太師椅的種種瓜葛,並將帶有荷葉託首的交椅明確稱爲“荷葉交椅”、“太師交椅”,爲張瑞義的說法提供一個佐證。

宋人王明清在《揮塵三錄》中記載了當時其他朝臣用太師椅“仰首而寢”的情形,並說“達宦者皆用之”。可見“太師椅”之名流傳頗快。宋代名畫《春遊晚歸圖》中將太師椅描繪得十分清晰。圖中一個官員遊春歸來,鞍前馬後簇擁十餘侍從。其中一個肩扛的就是這種帶荷葉託首的太師椅,用以供主人隨時休息。

明代時,“太師椅”之名仍很流行。到清代,就把屏背式扶手椅稱爲太師椅,除了對使用這種椅子的官宦、長輩們表示尊敬外,還因爲這種椅子多用獅子紋作裝飾,稱其爲太師椅也就不足爲奇了。

標籤:傢俱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