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歷史典故

枕邊風不敵張良計的歷史典故

楚漢戰爭時,呂后與劉邦之父曾爲項羽所擒,知道項羽與劉邦講和時才被釋放。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立呂雉爲皇后。呂雉很有謀慮,但性情非常殘酷。她在未央宮害死了韓信,又使人誣告彭越謀反,滅其宗族。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枕邊風不敵張良計的歷史典故,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枕邊風不敵張良計的歷史典故

枕邊風不敵張良計的歷史典故

兩漢歷史上最震撼人心、也最令人傷痛的一幕,莫過於“人彘”事件。那位曾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柔腰嫋娜兮的戚夫人被摧殘成了怪物,任誰見了都會難過!但是分析悲劇的成因,似乎不能埋怨其中任何一方。自高祖發出“如意類我”的興嘆,這個悲劇的種子便已悄然種下,悄然生根成長

十六歲,女人如花的季節,十六歲的戚夫人出落得比花兒還美。這一年,劉邦大軍路過定陶,見之“愛幸”,從此常伴左右;這一年,對於呂雉來說,戲雖沒有完,新的演員卻已代替了自己。有史爲證,楚漢和約之後,“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失寵的諸般苦澀,向誰訴?

天依然湛藍,路依然寬闊,隨着劉如意呱呱墜地,呂雉的世界裏似乎再沒了路,天地間揮之不去的霧霾,團團籠罩了她。“孝惠爲人仁弱,高祖以爲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史記》)太子劉盈有些女兒氣,劉邦萌生廢立的想法倒也正常,然而戚夫人靠“啼哭”求上位,就顯得不怎麼明智了,儘管我們不能責備她,畢竟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中理所當然。

一個是見不到皇帝的面,一個是跟皇帝形影不離,所謂近水樓臺,勝負幾乎沒有懸念。但是,得志後常失意,順境中有逆流,纔是人生的寫照!呂雉明白其中道理,不衝動、不放棄,想辦法,使用了“張良計”。按說,處於甘甜中的戚夫人該用“過牆梯”應對,可是她除了啼哭,吹枕邊風,沒有任何作爲,這也註定了她的戲份必將秋風瑟瑟。

皇帝家事,張良本不想參與,“今天下安定,(皇帝)以愛慾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他的使命已然完成,已然垂入丹青,棄官雲遊只是遲早的事兒,所以玩了太極。可是呂后不接招,“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直接劫持,不幫這個忙,你張大人休想脫身。張良無奈只好獻計:“口舌之爭沒用,得玩心理戰。皇帝陛下最想要卻又得不到的是什麼?是隱居在商山的四位賢人呀,把他們請來輔佐太子,讓陛下看見,這事兒準成。”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劉邦這話可不是謙虛,張良的計謀在當時無人可比。之後發生的事情一如其所料,劉邦看見四位白鬍子老頭(商山四皓)天天畢恭畢敬地跟在太子身後,十分好奇,問明緣由,才知自己妄談廢立是多麼任性。他指着四位老者的背影對戚夫人說:親愛的,現在沒轍了,太子羽翼已成,動不了啦。然後高歌一曲:“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真不知他是咋想的,戚夫人在一旁噓唏流涕,他也不安慰一番,直接離開。

前195年,劉邦病逝,太子繼位,是爲漢惠帝,呂雉升爲太后,開始掌權,數年來的恐懼、苦澀和壓抑,使她的報復心如暴風雨一般來得異常猛烈,毫不留情地囚禁戚夫人,並讓她幹着低賤的舂米活兒。

戚夫人在煎熬中艱難度日,邊幹活邊唱歌抒發怨恨:“子爲王,母爲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爲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丈夫死了,指望兒子,這是當時女人之常情。但是呂后聽了卻很不舒服,怎麼着,怨我虐待你呀?想想當初,你是怎麼折磨我的,我容易嗎我?戚夫人的歌聲徹底激怒了呂雉,她命人斷其手足,挖掉雙眼,燒灼雙耳,喝下啞藥,住在廁所中,起名曰“人彘”,也就是長得像人的豬,確乎慘不忍睹!

呂后固然狠毒,誰能說不是因爲積怨太深呢?戚夫人固然可憫,誰能說不是因爲恃寵而驕使然呢?她的路原本並非只有覬覦後位這個華山一條道,也並非只有枕邊風才能達到目的,她有許多“過牆梯”的。“沒路了,左右看看,其實路有千萬條”。這是微博裏的一句雞湯,雞湯有時候也並非一無是處,戚夫人如果喝了,也許不會慘死。

譬如爭取劉邦的老哥們,衆人拾柴火焰高嘛,此類例子,史書裏常見,也有成功的,如果她讀書的話,不會不知道,那麼,劉邦提出廢太子,“大臣多諫爭”的局面應該不會出現,至少不會太激烈;當朝野喧囂着反對的聲音時,她若能退一步,反過來勸諫劉邦別犯渾,打消呂后的恐懼,求自保大概不成問題;另外,她還可以學學薄夫人,收斂鋒芒,設法取悅呂后,或者主動要求去趙國陪兒子,換個環境,也能躲開。辦法很多,單靠枕邊風,用處不會太大。皇帝的粗腿抱一時可以,別期望抱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