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歷史典故

與巾幗英雄有關的歷史典故

巾幗英雄:因巾幗這類物品是古代婦女的高貴裝飾,人們便稱女中豪傑爲“巾幗英雄”,後人又把“巾幗”作爲婦女的尊稱。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與巾幗英雄有關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與巾幗英雄有關的歷史典故

與巾幗英雄有關的歷史典故

典故一

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攻打魏國。魏軍統領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渭南。由於諸葛亮遠道而來,利於急戰,司馬懿採取了相持戰術。諸葛亮深知,這樣相持下去,對蜀軍是極爲不利的,而發動強攻,魏軍深溝高壘,很難取勝,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於是諸葛亮想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魏營給司馬懿送了一份“厚禮”:一大堆婦女用的頭巾和髮飾,還寫了一封信,說司馬懿太膽小了,一個大英雄,掌握那麼多兵將,竟不敢來戰。如果他領兵出戰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來戰,乾脆就用婦女的頭巾包上頭,再用脂粉化妝,證明他是個一般婦女!司馬懿非常生氣,卻依然沒有中計。

典故二

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攻打魏國。魏軍統領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渭南。由於諸葛亮遠道而來,利於急戰,司馬懿採取了相持戰術。蜀軍多次挑戰,屢次辱罵,司馬懿都不肯出戰。諸葛亮深知,這樣相持下去,對蜀軍是極爲不利的,而發動強攻,北魏軍深溝高壘,很難取勝,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於是諸葛亮想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魏營給司馬懿送了一份“厚禮”:一大堆婦女用的頭巾和髮飾(釵、環、及脂粉等),還寫了一封信,說司馬懿太膽小了,一個大英雄,掌握那麼多兵將,竟然不敢前來應戰。如果他領兵出戰,就是男子漢、大英雄;如果不敢出戰,乾脆就用婦女的頭巾包上頭,再用脂粉化妝,證明他這個所謂的英雄只是個一般婦女!司馬懿非常生氣,卻依然沒有中計。所以後世說司馬懿不怕被人稱爲巾幗,不失其英雄本色。 司馬懿篡權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初爲曹操主簿,善於謀略,後任太子中庶子,爲曹丕所信任。曹丕死,遺命司馬懿輔政太子。司馬懿善用兵,屢次率兵抗擊蜀軍北伐,致使諸葛亮始終未能取勝。魏明帝死後,司馬懿又以太尉奉遺詔與曹爽共同輔政。曹爽欲奪其權,司馬懿機警應變,誅殺曹爽,史稱“高平陵事件”。嘉平元年任丞相,與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獨專朝政。

崇拜英雄的婦女

秋瑾愛穿男裝,是代表了當時中國最覺醒的女性的時裝潮流。當時女性覺醒的標誌,就是爭取有與男人一樣的權利。讀她的《對酒》,不知道的會以爲這是爺們寫的。其實中國的男性寫的東西,多數是女性化的。一千多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罵過:“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二十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九百年後,秋瑾又接着詰問:秋瑾“骯髒塵寰,問幾個男兒英哲?算只有蛾眉時聞傑出。”

秋瑾生活的時代,人們已經痛感中國的極度女性化,因此涌現出一批豪俠剛烈女士,以誇張的男性化生活姿態向傳統社會挑戰。秋瑾身爲女性,但她時時反抗命運加給自己的性別身份。她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她說,“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又宣稱“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杭州秋瑾墓對聯:

巾幗拜英雄求仁的仁又何怨

亭臺悲風雨雖死不死終自由

與巾幗英雄的歷史典故

花木蘭

花木蘭:流傳版本最廣爲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莊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爲尚書。後追封爲"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但《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民歌,不可能隋朝纔出現。最真實應是北朝人(由詩中“黑山”可知,黑山所處應是北朝)而北朝爲鮮卑人爲尊,初年士兵多是鮮卑人很少漢人,又因爲鮮卑女性地位較高(最初爲母系氏族),女子主母也可領兵。所以木蘭應該是鮮卑人姓賀賴,後音譯爲花。

花木蘭有首詩:“《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爲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ān)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yān)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萬里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xíng)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shuò),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ǎ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首詩讚頌了花木蘭的忠孝兩全、保家衛國的精神。讚揚了木蘭的聰明,勇敢,堅強的品質。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爲“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在後世影響深遠。其事蹟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花木蘭其人其事僅限《木蘭辭》中,縱觀南北朝、隋唐諸史並無記載,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爭議。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爲安定。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裏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爲她的功勞之大,認爲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爲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迪斯尼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