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半途而廢成語故事

導語:半途而廢,中國古代典故之一,出自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半途而廢成語故事

【成語】半途而廢

【漢語注音】bàn tú ér fèi

【成語註釋】比喻事情沒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堅持到底。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即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慧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爲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捨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污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三聯閱讀轉載請保留

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着問他爲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纔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纔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

妻子接着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