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六年級成語故事【三篇】

六年級成語故事【三篇】1

反覆推敲

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有一天,他騎着毛驢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詩,其中有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反覆地吟誦這兩句詩,還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勢,是“推門”好呢,還是“敲門”好呢?他一時定不下來。

這時候,文學家韓愈經過這裏。按當時規定,官員來了,行人都要讓路。可是賈島仍然在低着頭吟詩,不覺一頭撞到了韓愈的儀仗隊裏。

公差馬上把賈島從驢背上拽下來,推到韓愈眼前。賈島只好把作詩的事講了。韓愈聽後不僅沒有責備賈島,反而笑着對賈島說:“還是‘敲’字好啊!”

這個故事後來形成了一個詞語,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反覆推敲”就是反覆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還有“斟酌”這個詞,和“字斟句酌”的成語。

六年級成語故事【三篇】2

外強中乾

秦國和晉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晉惠公要使用鄭國贈送的馬來駕車。大臣慶鄭勸告惠公說:“自古以來,打仗時都要用本國的好馬,因爲它土生土長,熟悉道路,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不好駕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強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能耐(原文是‘外強中乾’),怎麼能作戰呢?”但是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說。

戰鬥打響後,晉國的.車馬便亂跑一氣,很快陷入泥濘,進退不得。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了。

慶鄭所說的“外強中乾”這句話,後來就成了成語。“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間,內部;“幹”是乾枯、空虛。用來形容外表強大、實際上內部力量空虛。

六年級成語故事【三篇】3

蓴羹鱸膾

這個成語不簡單,短短四個字便囊括了兩道名菜——蓴菜羹和鱸魚膾。可要是因爲名字是兩道菜,便覺得這個成語“很好吃”的話,那就鬧笑話了!

“蓴羹鱸膾”要表達的感情是十分沉重的,它包含了遊子對遠方故鄉的思念。《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晉代有一個人叫張翰,字季鷹。他曾多年在洛陽任齊王司馬炯的屬官,官職不高,難以施展抱負。又因官府諸事繁雜,頗多不順心之處。加之他預見到司馬炯將要垮臺,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禍退隱。

他曾對同郡人顧榮說:天下戰亂紛紛,戰禍不斷。凡有名氣的人都想退隱。我本人是山林中人,對官場難以適應,對時局又很絕望。看來,也該防患於未然,考慮一下以後的事了。

然而要斷然放棄眼前的功名利祿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他遲遲未作出最後的決定。

一年秋天,季鷹在洛陽感受秋風陣陣,似乎帶來了泥土的芬芳,他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緒。接着,他又回憶起家鄉吳地蓴菜羹和鱸魚膾等佳餚美味,更覺得鄉情無法排遣。

於是,他自言自語地說:人生一世應當縱情適意。既然故鄉如此值得留戀,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幾千裏之外,去博取什麼名位呢?接着他毫不猶豫地辭了官,千里驅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後人用“蓴羹鱸膾”或“季鷹思歸”等來形容人不追求名利,凡事順乎自然,或用以形容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