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大家知道怎麼樣瞭解成語的意思嗎?知道成語背後的故事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大全,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大全

磨杵成針【1】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據說他年輕的時候,讀書進步得很慢,他心裏就不耐煩起來。有一天,他出門去玩兒,看見一個老婆婆蹲在小溪旁邊,拿着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李白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婆婆,你這是幹什麼?”老婆婆頭也不回,一邊磨她的鐵棒,一邊回答說:“我在磨繡花針!”李白更奇怪了,又問:“這麼粗的鐵棒,能磨成繡花針嗎?”老婆婆說:“我今天磨,明天磨,鐵棒只會越磨越細,哪怕它磨不成繡花針!”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心裏像開了竅。他從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個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針”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這個成語說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揠苗助長【2】

有一個人種水稻。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沒長高,明天看看,秧苗還是沒長高。這個人着急起來,他想:“讓我把秧苗拔高一點兒吧。”主意打定,他就動起手來。

秧苗多得數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回到家裏,喘着氣對家裏人說:“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總算幫秧苗長高一點兒了。”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跑到田裏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爲了急於要把一件事情辦好,可是採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結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說他是“揠苗助長”。

胸有成竹【3】

北宋有個大畫家叫文與可先生,他首創了畫竹葉時以深墨爲面,淡墨爲背的寫意墨竹,開創了墨竹畫派,對後世的畫壇影響深遠。

文與可先生畫竹可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爲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記錄竹子在不同季節的生長情況,一有靈感就鋪紙研墨,把竹子的印象畫在紙上。時間一天天過去,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各種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裏了,只要凝神提筆,在畫案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形態各異的竹子就好像在眼前晃動一樣。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栩栩如生。可每當人們誇獎他的時候,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詩人晁(cháo)補之對文與可先生的畫很有研究,他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現在人們用“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畫蛇添足【4】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買了一瓶好酒,於是請了很多朋友到家裏來做客,準備把這瓶好酒喝掉。這瓶酒非常好喝,大家都喝得很開心,喝到剩最後一杯的時候,大家都還想喝,可是讓誰喝呢?

於是,有人想了個辦法,對大家說:“這樣吧,咱們來比賽畫蛇。誰先畫好,最後一杯酒就讓給誰喝。”大家都同意了,就在地上畫起蛇來。有一個人很快就畫好了,他看到大家都還在畫,就說:“你們還沒畫好呀,看吧,我還來得及給蛇添上四隻腳哩!”於是他端起酒杯,一邊喝一邊又在地上畫起來。他還沒把四隻腳畫完,有個人也把蛇畫好了,就搶過他手裏的酒杯,幾口就把酒喝乾了,對他說:“蛇本來沒有腳,你爲什麼要給他畫四隻腳呢?你現在畫的不是蛇了,所以你不能喝這杯酒!”

“畫蛇添足”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這個成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跟“弄巧成拙”一個樣;想賣弄一下本領,反而把事情搞壞了。故事中的那個人就是這樣,他已經把蛇畫好了,爲了添四隻腳,反而沒喝到酒。另一個意思跟“無中生有”相仿,蛇本來沒有腳,硬要給他添上四隻腳,這不是多餘的嗎?因此還有人用“蛇足”來比喻沒有必要的多餘的事情。

曹衝稱象【5】

從前,有一個聰明的`小孩,名叫曹衝,曹衝的爸爸是個大官。

有一天,外國人送給他一隻大象,他很想知道這隻大象有多重,於是就對手下的官員說:”你們想辦法把大象稱一稱,我想知道它有多重。”這可是一件難事,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怎麼稱它?手下的官員開始使勁想,沒有那麼大的秤,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把大象擡起來,這可怎麼辦啊!大家都圍着大象發愁,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

這個時候,跑出來一個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說:“我有辦法,我有辦法!”官員們一看,原來是曹衝,大家心裏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辦法來,一個五歲的小孩子,會有什麼辦法!而且大象這麼重,他怎麼可能想到辦法稱它呢!

可是千萬別瞧不起小孩子,這小小的曹衝就是有辦法。他想的辦法,就連大人也想不出來。

他爸爸就說:“你有辦法快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曹衝說:“我稱給你們看,你們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牽了過來,跟着他到河邊去。他的爸爸,還有那些官員們都很奇怪,曹衝去河邊幹什麼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怎麼稱大象,就一起跟着來到河邊。河邊正好有隻空着的大船,曹衝說:“把大象牽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曹衝說:“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畫一條線做記號。”記號劃好了以後,曹衝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來。這時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來很多。

大家看着,一會兒把大象牽上船,一會兒又把大象牽下船,心裏想:“這孩子在玩什麼把戲呀,他這樣怎麼能稱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來曹衝叫人搬了很多石塊過來,裝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衝看見船上的記號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塊一塊塊搬下船來。這時候,大家明白了:石頭裝上船和大象裝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個記號的地方,這時候,石頭和大象是一樣重的;再把這些石塊稱一稱,把所有石塊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說,這辦法看起來簡單,可是要不是曹衝做給大家看,大人還真想不出來呢。所有的官員還有曹衝的爸爸都豎起大拇指說:“曹衝真聰明!”

畫餅充飢【6】

在從前,有個聰明的小男孩,他只有十歲。一天他一個人出去玩,結果他走進了一個森林裏迷路了,他走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傍晚的時候,小男孩很餓很餓了,他很想吃媽媽做的餅,可這時候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麼能吃到媽媽做的餅呢?於是聰明的小男孩就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大的餅,還在餅上點上芝麻。小男孩看着看着,好像就聞到了餅的香味,他想着自己平時吃到的香噴噴的餅,想着想着小男孩就覺得自己不是特別餓了,他又沿着一條小路走。很快小男孩的爸媽就找到了他,於是聰明的小男孩回了家,還吃到了真正香噴噴的餅。

"畫餅充飢"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殺雞取蛋【7】

有個老婆婆,養着一隻母雞。這母雞可是個寶貝,他每天下一個黃燦燦的金蛋。老婆婆每天能撿到這麼一大砣金子,什麼事兒也不用幹,日子還過得挺闊氣。她閒得沒法兒,就天天守着她的寶貝雞,只盼望他早點下蛋。

有一天,母雞照例又下了一個金蛋。老婆婆把金蛋託在手上,心裏想:“這寶貝雞一天只下一個金蛋,真叫人等得悶氣。不如宰了他,把他肚子裏的蛋一古腦兒取了出來吧。”老婆婆拿定主意,真把這寶貝雞宰了。沒想到開啟肚子一看,一個金蛋也沒找着——長成的金蛋已經下完了,新的金蛋可還沒長成。

“殺雞取蛋”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爲了急於得到某種利益,毀壞了產生這種利益的根本,可以說是“殺雞取蛋”。

揠苗助長【8】

有一個人種水稻。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沒長高,明天看看,秧苗還是沒長高。這個人着急起來,他想:“讓我把秧苗拔高一點兒吧。”主意打定,他就動起手來。

秧苗多得數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回到家裏,喘着氣對家裏人說:“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總算幫秧苗長高一點兒了。”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跑到田裏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爲了急於要把一件事情辦好,可是採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結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說他是“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