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與劉秀有關的成語故事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由於劉秀勤於農事,而其兄劉縯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新朝天鳳年間(公元14年―公元19年),劉秀到長安,學習《尚書》,略通大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與劉秀有關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敝帚千金(敝帚自珍)

1、出處《東觀漢記·世祖光武皇帝》。

2、原文:(吳漢)縱兵大掠,舉火燔燒。上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尚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爲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尚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仰望天,俯視地,觀於放麂啜羹之義,二者孰仁矣?失斬將弔民之義。”

3、譯文:(吳漢)放縱士兵搶劫,放火燒燬宮殿民房。光武帝聽說後,下詔怒斥吳漢及副將劉尚:“全城已經投降,老人孩子,數以萬計,一旦縱兵燒殺百姓,聽了就讓人心酸流淚。家裏有把破掃帚,也是千金難買。劉尚你是劉氏宗室的子孫,更應該知道自己的職責,難道也忍心這樣幹嗎?擡頭望天,低頭看地,捫心自問,捉住小鹿放歸山林與喝用自己兒子的肉熬的羹湯,兩者中哪個更仁慈呢?你們實在不理解斬殺將軍而憐憫百姓的真正含義呀。”

4、釋義:敝帚:破掃帚。謂自己家裏的破掃帚,也被視作寶貝比喻對自己東西的珍視和愛惜(見《中國成語大詞典》)。

5、簡評:吳漢在攻下成都後,“縱兵大掠,舉火燔燒。”一把火,燒焦了公孫述的宮殿;一把火,也燒碎了光武帝的心。因爲光武帝要實施的是“柔治天下”,光武帝的要求是“天地之性人爲貴。”而你吳漢“縱兵大掠”是什麼?是暴虐;你吳漢“舉火燔燒”是什麼?是殘忍。可以想見,光武帝斥責吳漢、劉尚的詔書,是含着眼淚寫的.:“聞之可爲酸鼻”,是對臣民損失的頓足捶胸、痛心疾首;是帶着深情寫的:“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何況“嬰兒老母,口以萬數”!

疾風知勁草

1、出處:《後漢書·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2、原文:及光武爲司隸校尉,道過潁陽,……霸從至洛陽。及光武爲大司馬,以霸爲功曹令史,從度河北。賓客從霸者數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3、譯文:等到光武帝擔任司隸校尉,經過潁陽縣時,……王霸跟隨他到了洛陽。等光武帝擔任大司馬,讓王霸擔任功曹令史,一起到黃河以北地區去(鎮慰州縣)。當時跟隨主霸的賓客有數十人,後來因爲處境艱難,都慢慢都離去了。光武帝對王霸說:“潁川跟從我的人都走了,只有你獨自留了下來。繼續努力吧,大風颳來才知道誰是強勁的草啊。

4、釋義:疾風:迅急的風。只有經過大風的吹迫,纔看得出堅韌的草挺立不倒。比喻危難時才顯出人的意志堅強,經得起考驗(見《中國成語大辭典》)。

5、簡評:河北時期,是光武帝創業最艱難的時期,也是最能考驗忠臣良將的時期。當時,光武帝有名無權,兵少將缺,前途不說是絕對無望,起碼是比較渺茫。因此,跟隨他的人,陸陸續續跑掉了不少。而王霸經受住了考驗,成爲光武帝開創東漢帝國的得力干將。這留給後人啓示是深刻的;其一,只有經得住血與火的洗禮,受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鍊,人才能愈加堅強,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其二,只有經過大浪淘沙,才能選得到真金,只有經得起艱苦考驗的人,纔是真人才、真忠臣。

狂奴故態

1、出處:《後漢書·逸民列傳》。

2、原文: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餘兆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三反而後至。……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光不答,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其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領絕。”霸得書,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也。”車駕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邪?”光又眠而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於是升輿嘆息而去。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3、譯文:嚴光,字子陵,又名嚴遵,是會稽餘兆縣人氏。少年時名聲響亮,與光武帝同過學。光武帝即位後,他改名變姓,隱匿起來,不見光武帝。光武帝想到他的賢明,下令畫出他的相貌四處尋找。……(發現之後)使者三番五次拜請,他纔來到皇宮。……司徒侯霸與嚴光是故交,派人送信給他。(使者讓嚴光回信)嚴光不回答,而是把信箋紙擲給使者,口授讓使者記。他說:“君房(侯霸名字)你現在官作到三公之位,非常好呀。心懷仁義輔佐朝廷,天下人都爲你高興;而阿諛逢迎順承皇帝旨意,則綱紀就將斷絕。”侯霸得到書札,密封上奏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說:“這是狂妄的書生的老樣子呀!”當天,光武帝就驅車到了嚴光下榻的賓館。嚴光睡在那裏不起來,光武帝走進他的臥室,摸着他的肚皮說:“子陵啊,你就不可以幫助我治理天下嗎?”嚴光假裝睡着了不答應光武帝的問話,過了很長時間才睜開眼仔細看着光武帝說:“……讀書人本來就是各有其志,你爲何要這樣逼迫我呢?”……光武帝非常失望地嘆息乘車而去。後來,光武帝又召嚴光入宮,談論故人舊事,在一起過了很多天。……因爲兩個人抵足而眠,嚴光睡着後把腳伸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官奏報說,一顆客星非常嚴重地進犯皇帝的星座。光武帝大笑說:“沒什麼,不過是我與故人嚴子陵共睡一牀罷了。”

4、釋義:謂狂放不羈者的老脾氣(見《六用成語詞典》)。

5、簡評:儘管光武帝“思其賢”,但嚴光依然“隱身不見”、“三反而後至”,其架子可謂大也;儘管光武帝低聲下氣地求其“相助爲理”,仍以“士故有志”爲由,堅辭不應,其態度可謂狂也;與帝王同榻而臥,“足加帝腹上”,其作派可謂放肆也。而光武帝居然屈駕“幸其館”,被嚴光拒絕後至是“嘆息而去”。爲什麼?因爲光武帝要廣求賢才爲建設國家所用。統一戰爭結束後,光武帝立即實施了退武進文的重大戰略調整,廣羅人才,讓文官治國。光武帝對嚴子陵的厚待和容忍,就是對全國人才最有效的吸引。光武帝尚能如此,各級官員就更該如此。於是就有了“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後漢書·儒林列傳》),求賢訪才、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摧枯折磨(摧枯拉朽)

1、出處:《後漢書·耿弇列傳》。

2、原文:會王郎詐稱成帝子子集,起兵邯鄲,弇從吏孫倉、衛包於道共謀曰:“劉子輿成帝正統,舍此不歸,遠行安之?”弇按劍曰:“子輿弊賊,卒爲降虜耳。我至長安,與國家陳漁陽、上谷兵馬之用,還出太原、代郡,反覆數十日,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衆,如摧枯折腐耳。””

3、譯文:當時正趕上王郎詐稱自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在邯鄲起兵。耿弇的隨從孫倉、衛包在路上一起謀劃說:“劉子輿是成帝的兒子,如果捨棄他不歸附,到很遠的地方又去投靠誰呢?”耿弇用手按住劍柄說:“劉子輿不過是個欺世盜名的作弊之賊,最終必將淪爲投降別人的俘虜。我到長安,向更始帝說明漁陽、上谷兵馬可用,再說服太原、代郡守將,只需要往來數十天,歸來時就可發動精銳的騎兵用車輪輾壓這些烏合之衆,如同推倒枯樹折斷腐枝一樣。”

4、釋義:摧:推倒。枯:枯樹。腐:腐爛的樹木。比喻毫不費力地摧毀腐朽勢力或打垮對方(見《中國成語大詞典》)。

5、簡評:耿弇是光武帝的二十八宿將之一,爲東漢政權的建立曾立下赫赫戰功。但說這話時,更始才建都洛陽,光武帝也剛到河北,還立足未穩,更不知後來的兇吉禍福。耿弇如此說,表達出他對反莽復漢的真心,也流露出他對更始、光武新的漢政權的信心。後來,耿弇在邯鄲勸勉光武帝壯大勢力,自立門戶;再後來,耿弇跟隨光武帝屢建功勳,“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後漢書·耿弇列傳》)。耿弇之所以能如此,當時的那份真心、信心,就是其思想基礎。

鼓旗相當(旗鼓相當)

1、出處:《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

2、原文:帝報以手寫曰:“慕樂德義,思相結納。……今關東寇賊,往往屯聚,志務廣遠,多所不暇,未能觀兵成都,與子陽角力。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倘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計功割地之秋也。”

3、譯文:光武帝親自回信給隗囂說:“我仰慕你的品德和道義,很想結交你這個朋友。……現在關東地區的賊寇,經常聚集在一起,而且志向遠大。因此,我沒有閒暇,顧不上出兵成都,與公孫一決高下。如果公孫述的軍隊打到漢中和三輔地區,我願意依靠你隗囂將軍的兵馬,與公孫述形成不相上下之勢。倘若你肯像我以上說的那樣做,承蒙上天的賜福,那就是(打敗公孫述而統一天下)仁人志士計算功勞、分封土地的時候到了。”

4、釋義:鼓旗:古時候作戰以鼓、旗號令進軍、退軍,後喻作戰的軍隊。比喻雙方勢均力敵,不分上下(見《六用成語詞典》)。

5、簡評:爲了貫徹統一中國由近及遠的戰略方針,對盤踞在蜀地的公孫述和隴地的隗囂,光武帝採取了暫時“置之度外”的措施。而且具體到公孫述和隗囂,光武帝又採取不同的辦法。公孫述,已自己爲帝,對其當然是孤立和內部瓦解的辦法;對於隗囂,因其接受了東漢政府“徵西大將軍”的封號,光武帝就極力想透過說服的辦法,予以籠絡。光武帝在給隗囂的信中,不僅有對他重要性的肯定和歸依朝廷的讚揚,而且有對他明白利害關係、支援統一戰爭的渴望,甚至有“計功割地”的許諾,可謂誠實、誠懇、誠邀。只可惜隗囂認不清天下形式,盲目跟隨公孫述,以區區兩郡妄想與大漢王朝“鼓旗相當”,最後只落得人亡城破的下場。

標籤:劉秀 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