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小學生常見四字成語故事

下面語文迷網整理了一些小學常見的成語故事及啓示,大家來看看吧。

小學生常見四字成語故事

1、拔苗助長

在宋國有個擔心自己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對家人說:“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幫助禾苗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裏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啓發】

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規則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2、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着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非常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着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只守着那棵大樹,等着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着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啓發】

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3、刻舟求劍

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着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啓發】

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5、聞雞起舞

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爲了報效國家,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牀,拔劍練武,刻苦鍛鍊。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源了。

【啓發】

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同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6、亡羊補牢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啓發】

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7、南轅北轍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傻子想到南方的楚國去遊玩。剛開始,他的親人都不准他去,怕他被別人騙了。後來看他主意已定,沒法勸阻,只好讓他出發了。

沒過幾天,這個傻子就把方向弄反了。到南方去,就應該朝南方駕車,可這個傻子卻將車子朝着北方趕。這時,有個認識他的好心人看到了,就跟他打招呼:

“你到哪兒去?”

“我要到楚國去玩。”傻子答道。

“楚國在南方,你怎麼把馬車往北趕呀?”

“不要緊,我的馬非常好,跑得快,肯定能跑到的。”

“好馬也沒有用呀,你的方向不對,什麼時候能跑到呢?”

“沒關係,我帶的錢很多,我的路費多得花不完,我能跑到的。”傻子自信地拍了拍他的腰包說。

“錢再多也沒用,你的方向錯了,一定跑不到楚國的。”好心人又提醒他說。

“你放心吧,我的車伕是個好車伕,他趕車很快,我會趕到楚國的。”傻子笑着答道。

那個好心人見他太糊塗了,實在勸不住,只好搖搖頭,嘆了口氣,看着他的馬車越走越遠。

【啓發】

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8、驚弓之鳥

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臺下,他們擡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爲大王表演一個拉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魏王搖頭笑笑:“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嗎?”更贏說:“能。” 過了沒有多久,一隻孤雁從東方徐徐飛來,更羸擺好姿式,拉滿弓弦,虛射一箭,雁應聲而落。魏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驚歎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於下弓解釋說:“這是一隻有隱傷的鳥,聽見絃聲驚悖而下落的,並非我的技術高明!”魏王更納悶了:“大雁在天空中飛,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隱傷?”更羸回答:“它飛得慢,是因爲舊傷疼痛,鳴聲又淒厲,是因爲長久失羣,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到絃聲,就猛一下子搧動翅膀往高處飛,瞬間就牽動舊的創傷,疼得使它跌落下來。”

【啓發】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9、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樑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俱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繡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啓發】

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

10、畫龍點睛

張僧繇(yóu ),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名畫家,擅作人物故事畫及宗教畫,時人稱爲超越前人的畫家。梁武帝好佛,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所繪佛像,自成樣式,被稱爲“張家樣”,爲雕塑者所楷模。張僧繇他的畫活靈活現,畫的東西跟真的一模一樣。甚至有人說他畫的動物真的能活起來。有一次,他到一個地方去遊覽,他興趣來了,就在金陵安樂寺廟的牆壁上面畫了四條龍,可是沒有畫眼睛。有人問:“你爲什麼不畫龍的眼睛呢?”。他說:“眼睛是龍的精髓,只要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起來,認爲他是個瘋子。沒想到他提起畫筆,運足了氣力,剛給兩條龍點上眼睛,立刻烏雲滾滾而來,突然電閃雷鳴,兩條蛟龍騰空而起,人們驚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於是後來“畫龍點睛”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講話或寫文章畫畫時,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它們立刻生動起來。

【啓發】

這則故事原來是說南北朝著名的畫家張僧繇繪畫技藝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詞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