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9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9篇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1

一眨眼,20xx年已經過去了,20xx年已經來了。過年了,年前的大雪凍不住大街小巷裏熱鬧的鞭炮聲,人們的臉上都盪漾着愉快的笑容。

說起過年,免不了提到吃。對於吃,杭州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杭州人家裏一般都備有幾隻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爲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並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話藕的諧音爲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於有富。

吃完年夜飯,來看看杭州人過年的活動吧:

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4種。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爲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爲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爲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絃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爲亂劈柴。

所謂紙鳶就是“鷂兒”。鷂兒用細竹爲骨,製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杭州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還有以竹爲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類型的鷂兒纔是風箏。另外,過去杭州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線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和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杭州人稱作燈鷂。

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爲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原先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爲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爲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製的風車,四邊掛着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

花爆就是煙花和爆竹的總稱。最大的稱煙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爲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後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爲少兒所喜,燃放後只爲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爲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

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杭州的過年習俗,反映了杭州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杭州人的福氣。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2

伴着紛紛揚揚的雪花,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聖誕節。側耳傾聽,新年已經邁着腳步走來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

春節,稱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其中,除夕和大年初一爲高潮。春節的活動內容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節日,據記載,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剪紙也是我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衆的美愛好,並蘊含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爲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但是看起來生動形象。

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然後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

在南方,人們以年糕、元宵、鬆糕、糉子以及魚、肉、蛋、菜爲美味。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黏”字與“年”字諧音,而“年”字本來是穀物成熟的意思。元宵也叫“糰子”、“圓子”即湯圓,取“全家團圓”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產和生活“年年高”之意。正月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相互祝福,吃黏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

春節人們通常會貼春聯,增加喜慶,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起源於周代懸掛在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茶”、“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節裏的一些習俗可真有意思,最後,我祝大家新年快樂!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3

春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裏是最熱鬧的了。春節是閤家團聚的的曰子,它象徵着團結、興旺。然而,潮汕的春節卻有着與別的地區不同的習俗,那是真是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呀!

潮汕地區的春節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開始了,據說臘月二十四這天是“神明上天述職“的日子。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在這一天對家裏進行一次“掃舍“,這不是像平時一樣擦擦桌子,掃掃地那樣。而是對家裏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這樣做預示着一個“辭舊迎新“的好兆頭

接下來的幾天,大人們開始忙着購置年貨了。街上出現了花市,這個時候的花要比平時的鮮豔,花盆也比平時的更精緻、漂亮。但是價格也會上升,人們不爲此而吝嗇,購置新的年貨也好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除此之外,大人們還得趕着購買年糕、紅桃果、鼠殼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

除夕是最熱鬧的一天了!早上,媽媽跑去市場買食物,以備晚上的年夜飯所用。家家戶戶都要貼上新對聯。午後,每家每戶都要祭天地、拜祖宗,是爲了緬懷逝去的先人,並且弘揚了中華民族孝敬的傳統美德。祭桌的祭品各式各樣,有年糕、雞、鴨、豬、魚、酒、煙……家裏的長輩先嗑頭跪拜,晚輩們才能隨之拜之。祭祖後,家人們沐浴更衣,換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一家人坐在一起談着新鮮事。

除夕這一天晚上還要吃年夜飯,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年夜飯。全家人歡聚一堂,圍坐在一起吃火鍋,這就是“圍爐“。年夜飯上準備了許多寓意深刻的食物,吃魚象徵着“年年有餘“、年糕代表“步步高昇“……除此之外,年夜飯桌上還擺上了平時媽媽捨不得買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鮑魚、鰻魚、海蔘、龍蝦……這真是一場美食盛宴啊!吃過年夜飯,家人們便坐在一起守歲了。我們會泡上一壺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大人們會給小孩子發豐厚的“利是“,以驅除新一年的邪氣。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放煙花,噼裏啪啦好不熱鬧!新年的鐘聲在零點敲響,但人們絲毫不覺得疲倦。就這樣,大家其樂融融地度過了除夕夜。此時此刻,大街小巷樂火通宵、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春節的喜氣!

俗話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初一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裏接待客人,我們和家長一起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見面,不免說上一兩句吉利話,每家每戶的茶几都會擺上糖果,到親戚家還能拿紅包。臨走時,雙方還得互贈一對大桔以示兩方“大吉大利“。這幾天,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不時拿出口袋裏的幾個零花錢買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錯了什麼事,家長也不會責備我們,因爲這一天不能罵人,不然這一整年都會倒黴。所以家長也不會追究。

到了正月初七。潮汕地區的人都得吃上一頓“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種不同的蔬菜熬成一鍋的。由於之前吃了太多的大魚大肉,所以這一天得吃七樣羹,目的是爲了調理腸胃。常吃七樣羹還可以延年益壽呢!過了正月十五,我們這兒的春節便漸漸拉下帷幕了。這就是我們潮汕地區的春節,你喜歡嗎?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4

我們家鄉每逢到春節都是熱鬧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可是非常心動的。

我們的除夕習俗其實全國都一樣,大家都要一起團聚吃飯,開開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輩都去給長輩拜年,而我們呢?可說是大豐收,紅包滿了自己的口袋,裝滿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時,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上掛滿了新異的燈籠,街上的人個個臉上掛滿了笑容,可見得春節多麼熱鬧啊,我的家鄉就是這麼熱鬧,這麼喜慶,這麼歡喜。

客家人過年風俗

過年

“百節年爲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爲一年中最爲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竈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竈,二十三日晚飯後要把竈臺刷乾淨,把舊的竈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竈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

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淨淨過年。

過大年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淨淨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佈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

吃罷團圓飯,竈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

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後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

吃歲飯,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啓程了。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餚,喝酒過年。要鬧元宵,新春遊樂活動到達高潮。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遊樂活動不斷,以游龍燈、舞獅爲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後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逢到春節後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5

幸福的日子過得總是那麼快,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春節眨眼間就過去了,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嗎?那就和我一起重溫那美好的時光吧!

臘八,似乎就是春節的前奏曲,一到臘八,媽媽就會用大米、糯米、麥仁、小棗、豆子、小米、白蓮子、葡萄乾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喝了臘八粥,人們就會知道年就快要來到了。

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家鄉是祭竈的日子。在這一天,大人們會拿着麻糖來到廚房的'竈臺前祭祀竈王爺,據說這是請他回到天庭後,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祭祀過後,我們就會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臘月二十三彷彿吹響了春節開始的號角,臘月二十三過後,家家戶戶都會忙碌起來,在除夕之前,我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然後購年貨、蒸花糕、貼花花……

到了除夕,年貨都準備得停停當當,家家戶戶的門上和窗上都貼上來紅紅的對聯和窗花。這一天會十分得熱鬧,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紙錢來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請”他們“回”到家裏一同過年,而媽媽和大娘就會在家裏熱火朝天地準備豐盛的午餐。午飯後,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在一起,一邊看着電視,一邊包着餃子。最有趣兒的是,媽媽還會在餃子裏包入一枚硬幣,看誰能吃到這個硬幣,它寓意着吃到硬幣的人在下一年裏福氣多多。在這一天,不管你是什麼時候吃的午飯,餃子包好後,人們就會早早地把鞭炮掛在樹上,餃子一入鍋,就開始放鞭炮。這在我的老家這叫做搶福,誰家放鞭炮越早,誰家吃餃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誰家的福氣就越多。餃子煮熟後,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習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餃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畢後,把餃子重新放入鍋裏煮一下,重新撈出後,全家人才圍在一起,一邊談論着一年中遇到的開心事,一邊品嚐這餃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愜意地吃着瓜子,其樂融融地等待着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覺,這叫做守歲。

新年終於來到了,正月初一,雖說新年,卻不如除夕的熱鬧。早上,人們要早早地起牀,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跟在大人的身後,來到長輩家磕頭拜年。在這一天,最開心的就要數我們小孩兒了,我們會收到很多的壓歲錢,拿着壓歲錢的我們,盡情地去購買鞭炮和零食。

眨眼間,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來了。早上,人們早早地涌上街頭,興高采烈地觀看着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賞花燈,看禮花。街道上,各個商店的門口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每個招牌上都圍着五顏六色的彩燈,就連樹上都掛滿了一個個小彩燈,頭頂上紅色、黃色、紫色……的禮花一個連着一個在空中綻放,這樣的禮花,這樣的花燈連在一起,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呀!

怎麼樣?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很有趣兒吧!明年的春節,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感受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6

幸福的日子過得總是那麼快,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春節眨眼間就過去了,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嗎?那就和我一起重溫那美好的時光吧!

臘八,似乎就是春節的前奏曲,一到臘八,媽媽就會用大米、糯米、麥仁、小棗、豆子、小米、白蓮子、葡萄乾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喝了臘八粥,人們就會知道年就快要來到了。

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家鄉是祭竈的日子。在這一天,大人們會拿着麻糖來到廚房的竈臺前祭祀竈王爺,據說這是請他回到天庭後,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祭祀過後,我們就會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臘月二十三彷彿吹響了春節開始的號角,臘月二十三過後,家家戶戶都會忙碌起來,在除夕之前,我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然後購年貨、蒸花糕、貼花花……

到了除夕,年貨都準備得停停當當,家家戶戶的門上和窗上都貼上來紅紅的對聯和窗花。這一天會十分得熱鬧,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紙錢來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請”他們“回”到家裏一同過年,而媽媽和大娘就會在家裏熱火朝天地準備豐盛的午餐。午飯後,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在一起,一邊看着電視,一邊包着餃子。最有趣兒的是,媽媽還會在餃子裏包入一枚硬幣,看誰能吃到這個硬幣,它寓意着吃到硬幣的人在下一年裏福氣多多。在這一天,不管你是什麼時候吃的午飯,餃子包好後,人們就會早早地把鞭炮掛在樹上,餃子一入鍋,就開始放鞭炮。這在我的老家這叫做搶福,誰家放鞭炮越早,誰家吃餃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誰家的福氣就越多。餃子煮熟後,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習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餃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畢後,把餃子重新放入鍋裏煮一下,重新撈出後,全家人才圍在一起,一邊談論着一年中遇到的開心事,一邊品嚐這餃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愜意地吃着瓜子,其樂融融地等待着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覺,這叫做守歲。

新年終於來到了,正月初一,雖說新年,卻不如除夕的熱鬧。早上,人們要早早地起牀,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跟在大人的身後,來到長輩家磕頭拜年。在這一天,最開心的就要數我們小孩兒了,我們會收到很多的壓歲錢,拿着壓歲錢的我們,盡情地去購買鞭炮和零食。

眨眼間,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來了。早上,人們早早地涌上街頭,興高采烈地觀看着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賞花燈,看禮花。街道上,各個商店的門口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每個招牌上都圍着五顏六色的彩燈,就連樹上都掛滿了一個個小彩燈,頭頂上紅色、黃色、紫色……的禮花一個連着一個在空中綻放,這樣的禮花,這樣的花燈連在一起,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呀!

怎麼樣?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很有趣兒吧!明年的春節,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感受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7

春節到了,大家都回家過年了,我們坐時光機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爲什麼過年不叫“過日”或是“過喜”?也許,大家頭上都滿頭問號。

這也是由一個故事引起的,不,應該說是一個傳說。從前,天庭有一隻怪物,有鹿角、蝦鬚、鷹爪、蛇身、魚鰭,這隻怪物到處興風作怪,吃人、吃獸,人見人怕,獸見獸躲,天庭把它鎖在囚房,除夕之夜可以放它出來,神仙們叫它“年”。每除夕之夜“年”就出去吃人吃獸,誰見了它就倒。終於有一天,人們發明了煙花,紅對聯,紅紙。除夕之夜,人們放着煙花點着火把,把房子添上了紅傢俱,紅對聯。這時,“年”來了。可是,紅色刺的它睜不開眼睛,火把烤着了它的尾巴,對聯搞的它滿身都是,人們見它怕紅色,使用紅傢俱扔它,小孩子用火在它身上點菸花,搞的它頭咬尾巴轉圈。年氣憤的回到了天庭,人們就叫這一天過年,有時也叫春節。

春節大家都會包餃子,吃年飯,有時,一些較有錢的人家裏,還會回老家。

我現在在湖南過春,湖南都是一些唱戲的人來表演的。湖南人都是去賣對聯,對聯也是象徵幸福美好。春節大家都去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家也會去包餃子。

東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上了首,晚輩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飯後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最後全家吃餃子,百十個餃子中,只有一個餃子有硬幣,吃到的諸事順遂。

河北: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家裏小狗過生日;初三初四,走親訪友,媳婦回孃家;初五,“破五”祭財神;年初六,百無禁忌,出門活動筋骨;年初七,吃麪條;年初八祭玉皇大帝;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年初十四,準備鬧元宵;年初十五,吃元宵,看燈火;年初十六,迴歸清淡;年初十七,春節落幕。

我們湖南人,先是去先輩墳上祭祖。除夕,一定會吃雞魚肉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公雞,燉到後,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到後,上面撒滿紅辣椒,而且,三十晚的魚千萬千萬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吃,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是紅紅火火了,初一早上吃點東西后,就可以做米酒了,也叫甜酒。

對了,春節父母親朋友家人都會給小孩子紅包,壓歲錢,傳說是除夕絡繹年的,年就不吃小孩子了。

除夕家宴菜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人一般人家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爲: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爲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爲主。安徽南部僅肉類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豬肝,豬心,豬肚製品,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爲三蒸,三糕,三丸。

佔歲。舊時民間進入新日初幾日的天氣佔本年年成。謂歲後八日,一日爲雞日,二日爲犬,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八日爲谷,當日晴,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陽,所主之物不昌。

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花生,蘋果,瓜子,糖爲主。

春節,你快樂嗎?總之我很快樂。我們要把春節傳下來,它是我們的驕傲!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8

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不同,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不同”,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

春節: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瀋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賞賜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互相贈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後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門神約分爲“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今瀋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杆,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於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稱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賀新春,謂之“拜年”。

吃餃子叫“揣元寶”滿族春節擷趣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爲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於全國各地滿族地區。

滿族春節源於漢族習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進入遼陽、瀋陽地區,在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發展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皇太極即位後,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居民遷移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經濟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關係密切。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爲滿族與漢族共俗的傳統節日。

節前,人們積極地置辦年貨,清掃庭院,張貼對聯、掛箋(亦稱掛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時,家家戶戶鳴放鞭炮,辭舊迎新。同時,在自家西牆祖宗板下襬設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萬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這天晚輩要向長輩叩頭拜年(舊時女性行跪拜撫鬢禮)家長要給小孩守歲錢。宗族近親也要互相拜年,親朋好友則筵宴相邀,一起敘舊話新。男孩子成羣結隊鳴放煙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興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婦們則身着盛裝,玩耍嘎拉哈(用豬或牛膝關節骨製成的玩具)。

歌舞是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據《渤海國記》記載: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迴旋婉轉,號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蹺。至今,此俗仍沿襲不衰。初一至初五,人們都相聚一處,唱歌、跳舞、踩高蹺、盡情娛樂,有的地方,年輕人還自發組織演出隊,走村串屯進行表演,祝賀新年,節日氣氛更加濃郁。

滿族過年,習慣用精粉、雞蛋、糖、芝麻、青紅和瓜仁等原料製做“薩其瑪”,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們喜愛的具有獨特民族風味的節日佳品。

春節習俗的作文1000字 篇9

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裏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早晨,家家戶戶忙開了。人們在門上貼春聯。 “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 福 字還要倒貼,就是 福 到的諧音,。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貼完了春聯,人們紛紛在大門口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這紅燈籠不就代表着我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孩子們便跑到大街上看陸陸續續來往的行人,這些人可不是走着玩的,他們有的手裏拿着穀子秸稈,有的拿着鞭炮,還有的手裏拿着香和蠟燭,他們是要去祖墳上放炮,把老爺爺奶奶請回家過年,這只是一種形式,用來表示對逝去老人的哀思,放完炮後拿着燒着的香便回家了,到家後把香插好就開始上供了。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嚐她爲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着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吃完飯後,一家人齊聚一堂開始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了,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開啟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

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客廳上空。孩子們和大人們都要看到很晚纔去睡覺,那是在守歲。

第二天,天沒亮,人們就要起牀包餃子,聽老人們說,還不能鬧出大的動靜,不能大聲說話,我也不知道那是爲什麼,挺神祕的。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 “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你看,那些年輕的叔叔、阿姨,還有哥哥、弟弟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着走着,他們來到老奶奶家。叔叔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說你磕什麼頭呀!來塊吃點瓜子,抽根菸!”“不用不用,我不抽菸!”。拜完老奶奶家,他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

迎來送往十幾天,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點花燈、放煙火、玩龍燈、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盡情宣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衝雲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着。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雲散;那邊,一股衝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着,噴着。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xx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着什麼,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xx的新氣象!

一眨眼到了年正月十七,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標籤:春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