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合集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合集7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1

家鄉的新年雖不如老舍筆下北京新年那般隆重,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歷時一個多月,但對於人們來說也是極爲重要的,它不但是人們勞動一年後歡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願。

我家的新年差不多就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時候,很少有人閒着無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換牀單,以便在新的一年中顯示出新的氣象。當然了,對聯、窗花、日曆是必不可少的,理應在前幾天完成,所以這裏我不做描述。

三十這天,重要性僅次於洗衣服的應該算是做年夜飯了,大人在一邊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們蹦蹦跳跳,想盡辦法幫個忙,卻總插不上手,只有乾着急罷了。年夜飯的品種照例是很豐盛的,依舊是雞鴨魚肉之類,但小孩子白天中無事時吃盡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這些珍奇,只好隨便選幾樣來一品好壞,往往遺下一大堆剩菜,讓勞動一番的大人們目瞪口呆。但無論如何大人們是不會惱的,因爲剩菜剩飯此時此刻便成了年年有餘的象徵。

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來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飯,隨後便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了,桌上擺好糖果、水果和各類糕點,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氣洋洋,其中當屬孩子最歡喜,因爲可以靠幾句甜言蜜語換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壓歲錢。如果你問他們明天的願望,應該就是多來點拜年的了。

除夕對於我來說應該是快樂的,但是守歲這一着卻不是我能接受的,聽完倒計時的鐘聲,剛想閉上眼睛睡個好覺,窗外就“劈里啪啦”地響起了禮花聲,弄得人睡意全無,卻又筋疲力盡。

正月初一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升的老高才起牀,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爲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裏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初一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爲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裏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纔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爲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燈籠逛遊,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嘆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新年迎着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新年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歎!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2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九十年。”是啊,隨着時間的步伐,春節離咱們也越來越近了。小孩子們盼啊盼,爲的就是過年買一些平時買不到的玩意兒。大人們也忙得不亦樂乎,因爲這一天,家鄉在外地的人都要趕着回家過年,除非是萬不得已,必定在過年的前幾天趕回來。

過年的前幾天可真忙,因爲大家都要籌備過年的東西。等到過年的時候,店家都關門了,想買的東西也就買不到了。因此,在過年的前幾天,商店裏可是人擠人,好像在擠公交車一樣,一點縫隙都沒有。大人帶着小孩,小孩手裏捧着一大堆東西,真是隻有過年才能看到的景象啊。

“臘七臘八,凍死叫花。”這一句是我老家的俗語。這一天,是臘七臘八,家家都要和臘八粥,各種各樣的豆子,熬在一起,讓人直流口水。你想,這麼多五顏六色的豆子熬粥,哪有不香的道理啊!泡臘八蒜當然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把包好的蒜瓣放進醋裏,在封好,等到過年的時候,蒜瓣被泡的翠綠一般,使人忍不住多吃幾個餃子。晚上,大叫捧着熱熱的臘八粥,在一起看電視,感受着過年的熱鬧氣氛。

除夕,家家趕着殺豬宰雞,這樣的景象我可看多了。家家趕做年菜,走在大街上,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兒。小孩子們一手拿着鞭炮,一手拿着打火機,走哪放哪,滿村裏都是鞭炮的響聲。中午,該吃飯了,大家拿着火紅的鞭炮,小心翼翼的點着了就趕快跑。鞭炮“噼裏啪啦”的響了起來,小孩子們都捂住了耳朵,大人們端着餃子,臉上喜氣洋洋的。吃完飯,幾個長輩就端着“香”,拿着鞭炮,步行走到村頭,點燃香插到地上,刻了三個頭,嘴裏唸叨着什麼,不一會兒就放起了鞭炮,然後又走回自家門前,在地上畫了一個圈,走到屋裏把門關上了。這好像是把逝去的祖先接到家裏來,一起吃餃子。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大家又開始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然後坐在炕頭,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一直看到23點40分,把事先包好的餃子煮了,然後掐表,當鐘聲敲響的時候,鞭炮就響了起來。這時,誰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然後吃餃子。吃餃子可是小孩們盼望的事啊,因爲餃子裏有吉祥——錢,誰要是吃到了錢,就表明一年都有好運。像幕布一樣黑色的天空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光彩奪目。每家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金黃色的穗兒隨風輕輕飄蕩,微弱的金光照耀着大地……

大年初一,大家很早就起了牀。小孩長輩也都換上了嶄新的衣服,長輩給小孩紅包,裏面是壓歲錢,大家還都要給長輩磕頭,然後在午前拜訪親朋好友。

元宵節到了,各個店鋪又重新開張,大街上的紅色讓人目不暇接。店鋪裏擺着各種各樣的花燈,比如說:紗燈,彩燈,紙燈……這一天,大家都是要去看花燈的,不僅僅是個個有名的公園擺上了花燈,連大街小巷也擺上了花燈。來看花燈的人數不勝數,大街小巷上擠滿了人,人山人海、格外壯觀。街上的人指指點點,一會兒欣賞精美漂亮的紗燈,一會兒猜燈謎,一會看讓人感動落淚的傳說故事。咱們不得不說製作這花燈的人真是巧奪天宮、獨具匠心,讓人美不勝收啊!

啊!家鄉的春節,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鄉人的心。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3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潮州,那裏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爲熱鬧。 除夕前一兩天 除夕前一兩天,大人們忙得手忙腳亂,買雞呀,買魚呀,買鴨呀......家家戶戶必須大掃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乾淨,到處瀰漫着濃濃的年味。 除夕 除夕夜家家熱熱鬧鬧。主戶們準備着一年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團圓飯。煮好飯後,大大小小必須”祭祖宗”,然後用焚香禱祝。

最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能體現出家鄉人百善孝爲先的傳統美德。最快樂的時候,莫過於放鞭炮。一整夜,鞭炮聲連綿不絕。煙花”嘭”一聲,響徹雲宵,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人人臉上揚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詩這麼寫:”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覺,都要守歲,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沒有除夕那麼喜氣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講髒話,不能哭,不能打架……這一天還不能掃地,應把掃帚藏起來,讓垃圾積下,說是堆金積玉。到了晚上,長輩要給小輩錢,而且都是用一塊紅紙包着,這稱爲”壓肚腰:意味一年都富富裕裕。然後,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後輩先祝福長輩,長輩再給小輩期望。 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們都爭先恐後地向親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正月初二,三 到了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麼餅乾呀,什麼糖果呀,什麼瓜子呀……雖然禮物都頗薄,但禮輕情義重,表達了對家鄉的切切思念。 元宵節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綵,一個個精緻的小燈,照亮了大街的每個角落。幾百個燈,各有各色,各有各圖案,各有各形勢,讓人彷彿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每當“爆竹一聲除舊歲”時人們就開始了舞獅,舞獅由兩人合扮一頭大獅子,一人扮小獅子,另一個扮武士,獅子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搖頭擺舞,千姿百態, 妙趣橫生。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喜慶而熱鬧的節日裏又迎來新的一年,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在這裏,祝福家鄉越來越紅火,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裏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佔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爲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餚,享受着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

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爲什麼呢?原來,這是爲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12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4

我的家鄉,就在距離咱們濮陽市幾十公里遠的山東省聊城市。這個長時間受齊魯文化滋養的城市,一來到這裏,迎面就撲來一股股山東韻味。

在山東老家,有這麼一句諺語:“臘月二十三,竈王爺上參。”小年一大早,大家就把家裏門上的“福”字、對聯、神像什麼的撕下來,夾上些元寶、紙錢,堆在一起燒掉。這就讓看管了這個家一年的竈王爺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總結、彙報”這家人一年的表現和情況。表現好了呢,就可以得到玉皇大帝的恩賜:來年豐收或者大吉大利,在新的一年開一個好頭。可如果表現和情況都不好,懲罰是很殘酷的喲!

“二十八,貼窗花。”在臘月二十八,竈王爺從天上回來,而在這五天中,家裏要進行一次大掃除,把家裏收拾的乾乾淨淨的,一塵不染。而要再把竈王爺像重新貼上,從這天開始,新年一步一步地向我們邁來,離我們越來越近。

大年三十是除夕,大早上5點鐘,臥室裏早就沒有一個人影。大人們起來彎着腰,在廚房裏、屋外準備着迎接新年了。大家有的出門站在椅子細心地貼着對聯;有的在屋內給牀鋪、茶几換上嶄新的牀單、檯布;有的則在廚房準備晚上年夜飯吃的餃子、丸子、大饅頭、大棗等需要的東西。平常早上聽不到一絲鳥叫,可在除夕這一天卻充滿了歡笑和聊天的聲音。而小孩子在這一天哪裏還睡得着?他們從牀上跳下來打打鬧鬧、嘻嘻哈哈,極盡搗蛋之能事,爲這一天平添了些許生氣。

到了晚上,家家都燈火通明。那些丸子下油鍋、蒸饅頭的聲音早被一陣陣鞭炮和孩子們歡笑的聲響覆蓋了。這時大人們在院子裏灑滿了芝麻桿,踩在上面吱吱地響,別有風趣。在這黃燦燦的大地上,也點綴着紅紅的紙片。這是因爲,古代時有一種叫“年”的怪物,常常下山來人間搗亂,人們的生活一直不太穩定。直到有一天,“年”又來的時候,一個農夫將一些芝麻桿鋪在了地上。芝麻桿的口很像一排排鋒利的牙齒,彷彿可以咬斷一切事物。“年”見了又驚又嚇,馬上往回跑,跑回時又見到了有位老人在用紅紙剪紙,於是它逃回了老巢,再也不敢出來了。事後人們得知“年”害怕這兩種東西,便在院子裏鋪滿了芝麻桿和紅紙,以求平安吉祥。

年夜飯通常十分豐盛,各種山珍海味齊聚一堂,而且想一頓吃完也不可能。孩子們在使勁競爭,他們左邊咬着海鮮,右邊啃着雞腿,哪還有空閒說話?到了晚上,大家都要守歲,即便是小孩子,也要等新年鐘聲的敲響。

大年初一,人們都換上了嶄新的衣服,敲門聲更像一支支進行曲。這一天沒有平靜的時候,陣陣的炮響、匆匆的腳步聲。幾乎每一個人遇見另一個人都會打招呼、說着吉祥的話,互相拜年。

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鋪戶前都掛起了火紅的燈籠,少則一二三盞,多則四五十重。有紗燈、有宮燈。而些許夥計們也不由自主地放飛孔明燈。這一天,自然要吃湯圓啦!一顆顆光滑晶瑩的湯圓在沸水中滾動,熟透了盛入碗中,滑溜溜的讓人不知從何下口。

在這一個富有地方文化氣息的城市中過年,一定倍感快樂。明年的臘月二十三,竈王爺又要怎麼訴說我家鄉的快樂呢?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盼着,盼着,終於過年了,又可以回家看看了!

每年都會回老家過年,一大家子人圍坐一起,打牌的打牌,看電視的看電視,聊家常的聊家常,而我們小孩最喜歡的莫過於放煙火了……

整個廣場上燈火通明,點綴在樹上的彩燈閃閃發光,還未到12點,就聽到爆竹聲,我和妹妹們欣賞着一場場煙火表演,豔麗的煙火在空中綻放,散發出不同的顏色,等到12點後,我們迫不及待的跑到樓上,開啟煙花,點燃,只見它衝上天空,綻放,好不美麗,接着我們又點燃了拿在手上玩的煙火,它撲哧撲哧的閃爍着,我們拿着它到處跑動,可是不料一點火花落到了妹妹身上,她的衣服被燒了一個小洞,她很不高興,這場煙火遊戲就這樣結束了、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要回鄉下上墳,剛下車,這剛下過雨的鄉間小路就讓我咂舌,經過雨水的沖洗,變成一條泥濘的路,我小心翼翼的走着,深怕跌倒,而且我不敢走中間,必須沿着小路邊的雜草叢走,因爲只有這樣纔不會跌倒,妹妹覺得很新鮮,便在稀泥巴上走來走去,“東東,你幹什麼,小心點,莫拽到了。”好嘛,又聽見我媽在後面吼着,我不禁一笑,隨着拿出手機拍下這一切。

終於到了大婆婆家,每年我們上完墳都會回她家吃飯,今年也不例外。我們拿着鞭炮,紙錢,香燭來到墳前,撕好紙錢,點燃香燭後,磕個頭,鞠個躬,只見大人在念着“保佑xx,考個好大學”,正當我準備說這封建迷信時,姑爺把鞭炮放在墳堆上上時,點燃的紙錢不小心燃起來把鞭炮燃起來了,我們一羣人都跑開了,噼裏啪啦,炮竹聲響徹雲霄,鞭炮炸出來的紙屑到處亂飛,我們都在埋怨姑爺的不小心,這時候,爸爸告訴我們可以吃飯了,我很高興,急急忙忙的跑到大婆婆家裏去,她家是正宗的瓦房,用泥巴和乾草砌成,有木頭做頂樑柱,門也是木頭的,門兩邊貼上了對聯是街上叫人免費寫的,走進房內,地上沒有瓷磚,也是堅硬的泥土地,跨進廚房,只見大婆婆還在竈臺邊燒火,邊上擺滿了曬乾苞谷乾和稻草,看她熟練的夾起,送入竈臺,我覺得很好玩,便央求她讓我幫忙,她同意了。

“小心點哦,莫把衣服弄髒了。”他在一旁邊笑着,邊和藹可親的說,“我知道了。”我心想,在怎麼我也是在農村呆過幾年的怎麼會連燒火都不會呢。說着,我把稻草對着,用夾鉗送入竈臺中,正當我很滿意我的成績時,只聽見大婆婆說“還是我來吧,你這個速度,怕是明天也吃不上飯了,我笑了笑,還是走開了,看着大婆婆燒柴、

我們坐上了桌,8人一桌,長輩坐上席,菜到齊了,準備開動了,我一眼望過去,菜品很豐富,我夾起一塊糖粑粑送入嘴中,還是原來那個味道,甜而糯,讓人忍不住還想夾一塊,那是在烙好的湯圓耙上淋上濺好紅糖,童年的味道。還有藕,糯的很,咬下去,藕斷絲連,難怪爸爸一直很掛念老家的藕。來到農村,不僅要吃雞鴨魚,我更期待的是菜,自家種的,當你嘗過以後,你會感覺那不是現在超市中的才能比擬的,第一時間的採摘,在開水中下煮,配上一點豬油,那個味道才叫一個鮮。

我很珍惜每年回家過年,過年,一個傳統的節日,我很喜歡這種感覺,一家人在一起,大團圓,我家會在除夕夜守歲,一起包餃子,大年初一吃湯圓吃雞蛋,得壓歲錢,那時幸福的感覺,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常回家看看,他們在等待我們,團圓纔是過年真正的含義。有事沒事,回家過年~

“找點時間,找點空閒,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6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就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有一句口頭禪: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就是說,臘八飯一吃人們就迷了,只要是上街,見什麼東西都往家裏買。

我的家鄉有一句民謠:“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臘月二十三祭竈,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

過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雞,肉,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這是因爲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七關門,到正月初八纔開張。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民諺:“二十四,掃房子”。舉行過竈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我的家鄉還有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

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七的習俗。“宰年雞、趕大集。”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

臘月二十八的民謠,“二十八,把面發”,“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我的家鄉,每到春節前夕,一般的家庭都忙着製作糕餅等食品,既可當禮品,也可用來款待到訪的親友。年糕是一種象徵吉利的春節必備佳品。因名稱與“年高”諧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都要上墳去祖祭祖。這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重頭戲是貼春聯,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我在一旁看看熱鬧,有時還插嘴評論幾句,這時爺爺會用一句“童言無忌”趕走我。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吃晚飯,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包水餃了,包完水餃,就一起圍坐在電視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小孩子們都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領到了紅包之後才肯睡覺。

大年初一,放過“開門炮仗”後,人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

正月初二,是女兒回孃家,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女兒都必須在同一天歸來。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據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爲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稱爲「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這天,你會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旗子,這是護送“老爺”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爺”留下的,十分有價值。

正月初七,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民間以正月初八爲衆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爲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處處張燈結綵,整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這天月晚,大家會到廟裏去看別人演戲,燈火越亮,觀衆就越多。

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後,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爲新的一年忙碌起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的人家,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爲“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家鄉的春節作文1000字 篇7

家鄉的過年雖不如老舍筆下北京過年那般隆重,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歷時一個多月,但對於人們來說也是極爲重要的,它不但是人們勞動一年後歡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願。

我家的過年差不多就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時候,很少有人閒着無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換牀單,以便在新的一年中顯示出新的氣象。當然了,對聯、窗花、日曆是必不可少的,理應在前幾天完成,所以這裏我不做描述。

三十這天,重要性僅次於洗衣服的應該算是做年夜飯了,大人在一邊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們蹦蹦跳跳,想盡辦法幫個忙,卻總插不上手,只有乾着急罷了。年夜飯的品種照例是很豐盛的,依舊是雞鴨魚肉之類,但小孩子白天中無事時吃盡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這些珍奇,只好隨便選幾樣來一品好壞,往往遺下一大堆剩菜,讓勞動一番的大人們目瞪口呆。但無論如何大人們是不會惱的,因爲剩菜剩飯此時此刻便成了年年有餘的象徵。

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來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飯,隨後便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了,桌上擺好糖果、水果和各類糕點,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氣洋洋,其中當屬孩子最歡喜,因爲可以靠幾句甜言蜜語換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壓歲錢。如果你問他們明天的願望,應該就是多來點拜年的了。

除夕對於我來說應該是快樂的,但是守歲這一着卻不是我能接受的,聽完倒計時的鐘聲,剛想閉上眼睛睡個好覺,窗外就“劈里啪啦”地響起了禮花聲,弄得人睡意全無,卻又筋疲力盡。

正月初一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升的老高才起牀,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爲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裏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初一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爲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裏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纔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爲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燈籠逛遊,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嘆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過年迎着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過年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歎!

標籤:家鄉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