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華】春節的作文1000字合集五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000字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春節的作文1000字合集五篇

春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伴着紛紛揚揚的雪花,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聖誕節。側耳傾聽,新年已經邁着腳步走來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

春節,稱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其中,除夕和大年初一爲高潮。春節的活動內容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節日,據記載,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剪紙也是我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衆的美愛好,並蘊含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爲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但是看起來生動形象。

“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然後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

在南方,人們以年糕、元宵、鬆糕、糉子以及魚、肉、蛋、菜爲美味。除夕多吃年糕和元宵,“黏”字與“年”字諧音,而“年”字本來是穀物成熟的意思。元宵也叫“糰子”、“圓子”即湯圓,取“全家團圓”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產和生活“年年高”之意。正月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相互祝福,,吃黏糕寓意一年收成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高。

春節人們通常會貼春聯,增加喜慶,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春聯,起源於周代懸掛在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茶”、“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節裏的一些習俗可真有意思,最後,我祝大家新年快樂!

春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春,萬物復甦,一起都顯得生機勃勃;節,普天同慶,人們都變得喜氣洋洋。春節,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讓華夏大地披上了鳳裳錦衣。片片嫣紅點綴了家門前的那條小路,陣陣鳴響勾起了對家鄉的思念。歲月如一陣風,風乾了世俗的迷離撲朔,吹滅了距離的隔閡,好景只有片刻,留下了一些支離破碎的印象,還在執着,執着。

月亮偷偷地,偷偷地冒出頭來,看着院子裏的那戶人家,幾個孩子穿着新衣,你追我趕,大人們圍着圓桌坐下,酒杯裏的烈酒代替濃濃的思念,無需言表,無盡幸福。

在爺爺的印象裏,春節就是能吃上一頓飽飯,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米湯。在那個年代,戰爭,饑荒籠罩着村子,人們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剛一入年月,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走着去縣城,而那輛自行車的使命是載滿年貨和人們的快樂,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日落,全村的人擠在小院裏,收音機靠在村口的大樹下,分享各家的吃食,孩子們放着自制的鞭炮,陪他們入睡的是月亮的憂愁。可那時的春節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即使遠在千里,也要跋山涉水,不顧一切的回到那個溫暖的港灣,和最思念的人團聚,依偎在故鄉那堅實的臂膀。一杯甜而烈的烈酒,一盤白煮花生米,幾片晾曬已久的臘腸,就是最豐盛而又最溫暖的年夜飯,沒有電視機和電腦,也沒有咖啡館和餐廳。一家人的團聚,這就是春節。

在母親的印象裏,過年就是有壓歲錢拿,有新衣服穿。爺爺一早經商,經常出國給他帶一些衣物和吃食。其印象裏最深的是那件紫色長裙,那是二十多年前的除夕,爺爺打電話來說飛機晚點,有可能在機場過節。家裏的年貨早已備好,姥姥獨自一個人坐在窗邊的搖椅上,望着佈滿繁星的夜空,若有所念。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可回家的心卻像離了弦的箭,零時的鐘聲響起,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家門口,全然不顧路途的疲憊,快步走向妻子兒女,手裏提着精美的包裝袋,一條紫色長裙,一條粉色長裙,兩條珍珠項鍊,兩人踱着小碎步進屋換上,宛如一對姐妹花,於是有了這張照片,這個故事。照片裏的兩個人託着腮,對着鏡頭開心地笑。當時的大上海,有了咖啡館和西餐廳,但沒有磨滅對家人的思念和歸家的迫切。對家人的關心和眷戀,這就是春節。

現在,在我的印象裏,過年的前幾天,家家大掃除,“除夕”除去昔日的灰塵,更好地迎接下一年。寫對聯,貼窗花,集五福,搶紅包,聊微信,似乎新時代的春節被蒙上了高科技的面紗,遠在異鄉的親人透過視頻聊天相互祝福寒暄。但總覺得春節好像少了些什麼:團聚的飯桌上,大人們討論着各自的孩子,你爭我嚷;小孩子人手一部手機,沉迷於網絡世界,老人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子孫,只是笑,那個笑裏更多的不是幸福,而是無奈。是的,不得不承認,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我們長大了,但那些優良的傳統呢?那濃濃的年味呢?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溜走,從人們的指尖劃過,不留下一絲痕跡?

柏油路穿過了家鄉的那條小路,爬滿青藤的泥瓦房也變成了鋼筋水泥建成的高樓大廈,沉默的人也開始快活起來,脫掉了過去的寂寞。以往對春節的印象也如春風拂過的堅冰,慢慢出現了裂痕。

在晴朗的日空下,有一羣天真爛漫的笑臉,他們手拉手走在田間泥濘的小路上,跑向爬滿青藤的泥瓦房,也許生活不是多麼的富裕,但在他們的印象裏,我是快樂又是幸福的……

春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春節是舉國同慶的一個大節日,是一年裏最隆重盛大的節日!每個地方會有很多不同的習俗,我們的家鄉過春節會有很多的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裏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與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佔的比例更多吧。

一年結束了,在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的,慶祝一年平安結束,新的一年好的開始。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爲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餚,享受着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與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與鞭炮聲,這是爲什麼呢?原來,這是爲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麪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裏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爲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裏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裏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裏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爲大家現場書寫並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與與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鬆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裏,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着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與我們一起玩,但看着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

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那五彩繽紛的煙花映紅了大地,映紅了天空,這絢麗的色彩,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家鄉春節總是這麼的熱鬧多彩!你的家鄉過春節一定也很熱鬧快樂吧!

春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歲月匆匆,年又將至,在對過去的追憶與巷戀中,又有簿未來的夢想與希望。本期爲讀者安排了一組與“年”有關的文章,每篇文章角度不同。或從春節民俗中透見年的熱烈與喜慶,或從年的召喚彙總出遊子思鄉的深沉與纏綿,希望讀者朋友喜歡。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爲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裏,寺觀裏,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足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足粥,而足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裏,封起來,爲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都是隻在這一季節纔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衚衕裏,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纔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着板子,門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遊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雲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並不十分熱鬧,因爲人們還正忙着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爲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雲觀外的廣場上有賽驕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爭取準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衆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開用品的鋪子,大家並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着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裏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裏正是大家最閒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農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春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菲說她不喜歡過年就是因爲討厭漫天的爆竹聲,很吵。我說不會啊,蠻好的。

後來MONKEY看了這句話邪笑着說Cissy你當時明明什麼話都沒有說耶,我看啊,你應該改名字叫Silence纔對。

Monkey,你在笑?

因爲我一直在等待一個不是總沉默的Cissy,一個會說“不會啊,蠻好的”的Cissy。

Monkey的聲音從很遠的地方遊離過來,把窗外的爆竹聲碾的支離破碎。

寒假學校補了二十天的課,整二十天。中午在教室偷玩班裏的電腦,上創網看見那麼多人都在,只是我一個也不認識。我在Monkey的blog裏留言說你快來創網吧,不然我又要到卡夫卡那升級去了。

然後我繼續在創網上溜達,偶爾撞見一個人跟我說話已經可以使我吃驚不小了,但我又總會想那人應該對誰都一樣熱情吧,於是依然自己到處溜達,繼續碰見一個好像對誰都很熱情的人。

聽見爆竹聲從很遠的地方遊離過來,把我的思緒碾的支離破碎。

臘月廿六

臘月二十六是寒假的第一天,阿姣在我們的筆記本上寫:假期終於在我老死之前到來了。

放假第一天下午,我把15本課本30本資料和一沓試卷整整齊齊的擺在我面前的寫字檯上,無比悲壯的對自己說,這就是我在寒假所要做到的,在這十天裏所要做到的。

然而十天後我將會寫下這樣一段話:寒假就這樣在無所事事無所事事中過去了,好像我是在昨天從學校把一堆的書揹回家,晚上做了一個很長的夢,第二天醒來繼續把那一堆的書揹回學校。

臘月三十除夕

去年除夕,我們一家人一起熬夜,那時很奇怪的想起一句話,“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今年除夕,我們仍舊一起熬夜,而我卻想到,“生離死別都是別人的熱鬧,我有我自己的孤寂”。

窗外的爆竹聲比牆上的掛鐘還要準時,而我只能站在時間與時間的斷裂處,無助的接受一切。

正月初一新年

寒假補課的時候睿馨對我說小學同學在寒假會有個PARTY,正月初一。在哪裏都有誰?…其實我不是很感興趣的,所以到底沒有問。我說,啊,這樣啊。

可能現在才明白一直在懷念的過去是一件件事而非一個個人。而對於很多人每一秒鐘我們都在分道揚鑣,像在赤道上同時向南和北走的人,越來越遠,最終相隔着整個地球。

可即使是比較要好的朋友,在初二以後也無可避免的背對背站在赤道上,和睿馨就是這樣,兩個班之間只隔一堵牆,卻只有偶爾纔會遇到,那個PARTYD的消息也許是兩年來她對我說的唯一一句話吧。

初三的時候子琪轉學過來和我一班,若大的一個班裏終於有了一個小學和我同班的朋友。有天放學和子琪一起回家,我便問她是不是有個小學同學的PARTY,她說可能取消了吧,畢竟只是小學的同學,無所謂啦。

想想真是無所謂了。

無所謂了,像和子琪之間仍是小學那種不冷不熱的關係,像和睿馨偶爾遇見卻忘記了打招呼。

“那些原本要費盡心思忘掉的事情,原來真的就那麼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