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三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三篇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咚鏘……咚鏘……咚鏘…… 不是敲門聲,也不是鞭炮聲把我從夢中驚醒,驚醒我的是魂牽夢縈家鄉的龍舟鑼鼓聲。原來今天是端午節。可是街上卻冷冷清清。行人無精打采,小河裏只是飄零着 幾片寂寞的枯葉。我該去哪兒尋覓你——家鄉的龍舟,以及那雄渾響亮整齊劃一的“嗨嗬、嗨嗬……”的龍舟號子聲?!曾幾何時,萬人空巷;曾幾何時,人山人 海;曾幾何時,龍騰虎躍;曾時何時,倒海翻江……一切的一切,曾經的曾經,而今卻只能在夢中追憶了嗎?!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糉子香,包五糧,剝個糉子裹上糖;龍舟賽,賽龍舟,看看哪個好兒郎。”這是家鄉端午傳唱的兒謠,賽龍舟成了兒時端午節最重要的一項看點。

“噼裏啪啦”的一陣鞭炮響,我們一羣小孩飛速衝上了圍堤,展眼望向河的對岸,只見對河的x家、x家在一羣小伢子的簇擁下,他們兩村的龍舟下水了。對 岸的小伢們見着我們站在圍堤上看他們的熱鬧,都得意的朝我們叫喊:我們的龍舟先下水就一定贏哦!我們一羣小伢也不甘示弱,朝着對河一陣亂喊,就下了圍堤, 大家都說去報告週四叔。週四叔是我們周家村賽龍舟的權威人士,掌龍舟的舵手。我們小伢子奔跳着來到週四叔家,只見那兒已經圍滿了不少人呢,大家正在七嘴八 舌的討論着今年賽龍舟的具體事宜。

正端着碗吃午飯,一陣“鏘鏘”鑼鼓聲、“噼啪”鞭炮聲猛然響起,我丟下手中的飯碗顧不得母親的責罵往外衝。果然見大人肩扛龍首、划槳雄赳赳的朝河邊 走去。xx叔照例是扛着尾舵。他們臉色微酡着,一副興奮的樣子。週四叔安頓好龍首、尾舵,又仔細檢查一番,接着調整好槳手的位置。對河的龍舟早已劃得了河 心,等得不耐煩了,一聲緊似一聲的催促着。週四叔的龍舟這才緩緩劃入河心。

這時圍堤兩岸站滿了人,男一女老少傾家而出。老人們嘴裏叼着香菸指畫着;女人們手裏拿着,頭上戴着潔白芳一香撲鼻的梔子花說笑着;我們小伢子個個脖子上 掛着裝有鹹蛋絲袋,連同地上的小狗東遛西竄,追逐打鬧,一副噪噪雜雜,鬧哄哄的樣子。比賽就要開始,原來噪雜的聲音倏的停頓了。我們的心也跳到了嗓子眼, “噹噹噹”一聲急急的銅鐘敲響,頓時鼓聲響起,隨之節奏愈來愈快。如悶雷,如疾蹄。槳手們卯足了幹勁,身體前仰後合的,勁往一處使。而週四叔略傾着身一子, 全神貫注的凝視着前方。只見那龍舟捲起白白的水花好似離弦之箭向前衝去。兩岸的圍觀羣衆隨着龍舟蠕一動着、奔走着,吶喊着,一時踩掉了鞋子,擠下了小伢。喊 聲、叫一聲、車鈴聲人聲鼎沸。經過一個時段,距離逐漸產生了,也有使壞的,尾舵一擺,龍舟橫了過來,把前面的船往河邊擠,兩船遭遇,竟纏在了一起。半天才得 以脫身,接着又奮起猛追,岸上的唏噓一片。

最終,比賽結束了,賽手們咧着嘴溼一漉一漉上了岸,比賽的成績已經不是很重要,一陣陣“噼裏啪啦”的鞭炮,都在爲自己的隊伍喝彩。硝煙逐漸散去,圍堤上的人亦逐漸離去,而那首傳唱的兒謠和着空氣中陣陣糉子的香味,這些,竟是那麼的親切和濃郁了……

午後,暖陽明媚着觀看龍舟競賽人們,我攜帶喜悅的笑容,沿着石橋扶攔一直步履向前行的人羣裏邊靠近,水東江位於茂名市的永久橋與涫渡橋之間,一域滔 滔的江水奔向東流。石橋的扶攔與江水大道兩岸被從四面八方趕來水東江觀看龍舟競賽的男一女老少匯成|人山人海。幾乎站滿了十里長堤,有部分羣衆則舒舒服服坐在 競賽組委會早已搭建好帳篷裏的觀衆席上。遼闊的水東灣,撐傘的、帶太陽帽的、歡呼的、探頭的……江水海堤,彩旗飄飄,花傘如雲,熱鬧非凡的一片。寬闊的水 面上,風平浪靜,波瀾不驚,似昨日一樣的平靜,卻彼有帶幾分開朗,緩緩細流的江水,隨微風嘩啦嘩啦地歡笑,抒迎接龍舟競渡賽的到來。在水面兩岸的中央,高 高地架起拍攝影柵,一位攝影師與幾位指導演就位,緊接着就是,工作人員在廣播,隨喧揚龍的傳奇與輝煌歷史象徵,以及宣佈來自哪八個市與縣的參賽小組簡介。 幾十艘從江的東灣頭划過來的參賽船整齊地浮列在水東灣兩旁,船上擠滿了參賽的成員。離觀禮臺大約200米之處,一條條舟身狹長、前飾龍頭、後裝龍尾、彩旗 飄飄的龍舟在海面上穿梭如鯽。舟上的橈手們一律穿着規格的運動服,有紅色,黃|色,藍色……等,男的精神抖擻,女的英姿颯爽。他們在不緊不慢地划着龍舟,互 相致尊,正在做着決賽前的最後訓練。各市各縣的參寒成員各就各位,各位觀衆與成員請準備好一切,將拉開比賽的序幕!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當然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們知道這個節日是怎樣來的嗎?讓我來給你們講爺爺告訴的故事:從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國人。當國家受到侵略危險時,向朝廷獻計,卻被趕出朝廷。屈原心裏很悲傷,就含恨跳入汨羅江身亡。當地人得知此事,漁民立刻駕船打撈屍體。有的向河裏撒米,讓魚吃飽肚,不去咬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人們過節是讓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這一天,有的賽龍舟,有的吃糉子,有的在家門上插艾葉,有的開紀念大會。紀念活動豐富多采。

我們一家人吃着糉子,聽着爺爺講故事,開心極了。去立志一定熱愛偉大的祖國。長大了一定報效祖國。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 奏摺呈給皇帝。 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 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 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 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 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糉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 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糉子,丟進河裏,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 吃屈原的屍體… 爲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糉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晶瑩 的淚水…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 初四下午,媽媽和奶奶就開始包糉子了。糉子是四角形的,綠色的糉葉,給糉子包上了美麗又漂亮的衣服。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品嚐了媽媽和奶奶的勞動成果,糉子裏包着白白的米,紅彤彤的棗,看得我直流口水,於是,我張開大嘴咬了一口,啊!真好吃。多麼希望每天都能吃到這又香又甜的糉子埃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爲我們開啟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透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端午節到了,媽媽從超市裏買來了艾草掛在門上,等幹了給我洗澡。據老人說可以去除百病哦!媽媽的好朋友阿姨還送給我們一些糉子,有白米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

下午還要自己動手包糉子哦,我開心極了,全家聚在一起,圍着一個大盆包起了糉子,看似很容的事,我折騰了半天也沒有包成功一個,媽媽鼓勵我說,多練習就好了,糉子包好下鍋,幾個小時過去了,我迫不及待地去開啟鍋蓋,熱氣騰騰的煙從鍋裏冒出來,我一看哇!糉子們一個個都變了顏色,看上去非常可愛,媽媽幫我剝開一個,我急忙咬了一口,軟軟的,糯糥的,真好吃,連隔壁的小狗看見了,都流下了口水!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外婆一早就包了香香的糉子,還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的一些故事,很有趣。可惜的是我沒學會包糉子,覺得太難包了,外婆安慰我說,等到明年再認真學習一下,一定能學會的。

一家人吃着外婆包的糉子,有說有笑,度過了一個有趣、快樂的節日!

今天吃過早飯,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和表姐來到中山公園玩,到了中山公園,看到了好多人呀!

首先,我們去了人工湖那裏去坐船了,到了那裏,我爸爸就去買了可以做4個人的小船的票,上了小船,爸爸和媽媽滑船,我和表姐坐在旁邊看風景,到了湖中央,我們看到了一位叔叔拉了一小船氣球,正在湖上面撒氣球。大家看到了氣球,都去搶了起來,我們也把船開了過去,跟大家一起搶了起來,到最後,我們搶了很多很多的氣球,搶完氣球,我們就回去還船了。

然後,爸爸又帶我們去了遊樂場,到了遊樂場,看到了很多的小朋友都在拍着隊玩自己喜歡的遊戲,我們就找我們喜歡的遊戲,找呀找,終於找到了我最喜歡的迪斯科轉盤,還好,那裏的人不是很多,排了一會兒就輪到我們了,我坐在轉盤上,轉盤搖來搖去的,真爽呀!不知不覺的這一盤就結束了,玩過以後,也到了中午該吃放的時間了,爸爸就帶着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傳統節日,那就是端午節。端午節裏面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比如: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河等。這些都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

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戰國時期,屈原是楚國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是一個身心愛國的人,他想了各種辦法來治理自己的國家,抵抗外族的侵略。而那時的皇帝卻好吃懶做沒有接納屈原的建議,使得楚國越來越弱,最終被別的國家打敗了。

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打敗了心裏時常傷心,可又不想拋棄自己的國家成爲別國的奴隸。就在五月初五的那天,抱了塊大石頭跳進汩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老百姓們聽說這件事後非常傷心,都紛紛地趕到江邊祈禱屈大夫平安。有幾個漁夫開着自己的小船在汩羅江裏來來回回地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一邊打撈一邊拿出幾個糉子“撲通”“撲通”地扔進汩羅江裏。嘴裏還大聲地喊道:“大魚,大魚你去吃糉子吧,千萬不要把屈大夫當食物吃掉。”又有個老醫生捧來了一大壇的雄黃酒把它倒進了汩羅江希望把那些蛟龍水獸藥暈了,不要去傷害屈大夫。由於沒有打撈到屈大夫的屍體,汩羅江裏的小船越來越多,漁夫們遲遲不肯離去。這就形成了後來的划龍舟比賽。

從此,端午節的風俗就流傳了下來。每年的這天,人們就會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河,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還有許多傳統節日。有中秋節,重陽節,七夕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它是爲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吃糉子,還掛菖蒲蒿草,艾葉,薰倉術,據說是爲了避邪。

每到端午節我都會到東門看賽龍舟,每到這時,九龍淵公園就人山人海,鑼鼓喧天人們盡情慶賀這一傳統節日,懷念屈原。

我們還會吃糉子,有時買,有時媽媽也會買棕葉自己包。

這就是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每次端午節,我和媽媽都要到外婆家吃糉子,看賽龍舟。

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原來是這樣: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叫屈原。他因爲國家滅亡,所以投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往江裏扔糉子,讓魚兒不吃他的屍體,吃糉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也是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在外婆家,外婆去買糉子,我就想起了賽龍舟。於是,我開啟電視機,看起了賽龍舟。

看着看着,外婆把糉子買回來了。煮好後,那香味撲鼻。我口水也“飛流直下三千尺”。我連忙拿一個糉子吃起來,看見碧綠的糉葉包着晶瑩透亮的糯米,吃在嘴裏,軟綿綿的,好吃極了!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