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熱門】春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春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7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過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個時期。爲了“年”,人們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共同渲染那種期冀已久的年味:“二十三祭竈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打磁粑,二十九炸和滷。”一切都是按着傳統的程序進行,所以這些日子鄉鄰們是家家飄香,戶戶歡騰,看見你從家門口過,大都會熱情地叫你進去嚐嚐新炸的丸子,孩子們則會拿着竹籤串着肉丸魚丸紅薯丸子等等互相嚐鮮,同時還會掰着手指頭算,還有幾天就過年了。

大年三十終於來了。家裏的大大小小都早早起了牀,連雞、狗都比往常歡快,他們同主人們一起準備着過年。

按風俗,女人們都走進廚房準備年飯,熬漿子貼對聯是男人們乾的事。貼對聯要先貼正屋,對聯的內容雖然年年都在變,但年年總是那些字,先把橫批貼個“福星高照”,還要注意上聯和下聯,右爲上左爲下聯,不然別人會笑話。再接着貼各房門,然後還要貼些豎條的“小籤”:“出方大利、開門見喜”那是貼正屋門上的,“百無禁忌、萬事如意”要貼正屋正牆上,“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那是貼穀倉和牛豬雞圈的,“小心火燭”貼廚房。大門或院門最後貼,過路人一看,大門都貼了新聯,就知道這家要準備吃年飯了。

家鄉的年飯一般是中午吃的,講的是辭舊歲,看誰先吃年飯,過早年,預示着“一年之計在於春,勤勞換來好收成”。在十一點左右,村裏的鞭炮聲就陸續響起,此起彼伏,要持續2個多小時,農村吃年飯放炮仗也有講究,寓意是趕起災難去除邪惡(事實上鞭炮產生的硝煙在農村陰溼的天氣中能起到殺菌作用),所以一掛鞭炮中間不能熄火短響,炮聲越急越密越響,來年就越興旺。放了辭歲的鞭炮,還要奏上歡快的音樂,一家老小就開始吃團圓的年飯了。

但吃年飯的風俗也不盡相同,鄰居有一家是從湖北搬來的,我們都叫他“尖蠻子”,大抵意思是不厚道,太懶,年飯和年夜飯一塊吃。他們每年都是晚上過年,噼哩啪啦一通炮響,老遠人都笑說:“蠻子家過‘晚年’了”。

吃完年飯,依然有分工。女人們仍然是要進廚房,和麪、剁餃子餡、包餃子。男人們則要帶上斧頭、鋸子、鋤頭上山收“財”,他們要砍一棵大樹,並連根挖起,當做守歲的“材火”,用這棵樹點燃的火塘要一直燒到初一早上,那便是“火大財大”。辭歲後迎新前的這段時間便是小孩子們的開下,他們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充裕的鞭炮,把整個村子炸的熱熱鬧鬧。

晚上吃年夜飯講的是守歲迎新年,這個程序從晚上的第一鍋餃子出鍋開始,全家老少仍然是團座一起邊吃團圓水餃,吃完水餃還要包餃子,那是準備着初一吃的,大家或看看電視,或打打小牌(麻將),耐心地等着12點鐘聲敲響。

離12點還有10多分鐘的時候,村鄰們就開始放些短鞭或者單響炮仗,預熱氣氛。男人們將各自準備接年的長鞭盤在竹杆上,等候點火信號,中央電視臺每到這個時候會搞倒計時,大家就一起站起來大聲和着:“5、4、3、2,點火!”這時整個村除了鞭炮聲再聽不到別的聲音,大家比誰家的炮聲長、炮聲響。放完接年的長鞭,煙花和炮仗就開始登場了。這家放個“九珠團圓”,那家放個“大地春雷”,這家象流星一樣的彩珠煙花斜斜的飛到別人家小院,那家也不甘示弱,立即回敬幾個帶響的沖天炮,鬥起狠了,對射花炮要對上一個多小時,炮放完了的小孩子就爬上院子的牆頭,隔院觀火。

鬧到快夜一點鐘,炮聲纔會漸漸淡去。按當地的風俗,這大年三十的夜可不能黑,家家都得徹夜亮燈,並且所用房屋包括臥室都得亮着,要爲過年仍在外面奔波的人照亮回家的路,同樣也預示着來年前途光明,所以無論家裏多麼窮,這一晚上的電費可不能省。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程序中、在燈火通明的夜裏、在人們興奮和疲憊的鼾夢中漸行漸遠。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生活在這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中的人,彷彿心也被那一層層的鋼筋混泥所包裹住了,有時一個個顯得冷漠且難以近人,連親人手足之間的關係也顯得淡漠了。過春節,這以前在人們心中那麼重要的節日,那個泛着柔和的紅光的甚至還有些神聖意味的節日彷彿只是世界在思考的一瞬間,就顯得淡漠了。怎樣過春節?大概也只是在門楣上倒貼福字,貼副對聯。一家人到開着暖氣的酒店裏吃頓分歲酒和親戚朋友敘敘舊。對孩子來說,(聽同學的口氣),大概也只是多了幾天可以玩電腦,看書,寫作業的時間罷了。我不敢說是否有意義,只是無端地覺得這樣的春節過得太不熱鬧了。在我的記憶之中,我似乎從來沒有在這富裕的地方過過春節。每當日曆即將翻到盡頭,總是開始打算將帶什麼什麼去外婆家,一天過去,我能做的只有在那日曆上塗了又塗。。。。。。。

總是懷揣着激動和一種難以名狀的心情踏上外婆故鄉那歪歪斜斜的石子路,拘一把早春的水,冷冷的,有種能讓人放心飲下的甘甜,深呼吸總是彷彿帶給人一種清新甜美的泥土味。感傷除夕不能在這裏度過,因爲看到家家戶戶門前都是一片紅,可以想象除夕夜之熱鬧,我曾經寫過一篇《禮花》,心裏很清楚大年初三的煙花是萬萬不能和除夕夜的煙花相比的。那地上的紅紙就是從鞭炮上剝落下來的,一路走去,紅僕僕的,就像是在地上鋪了紅地毯。空氣中總還有些硝煙味,很好聞。踩在上面,總有種噗噗的聲音,很柔軟,有點像秋天睬在那些詩情畫意的葉子上,一路走進等待着我們的外婆家。

在外婆家過年總是很熱鬧的,因爲外婆多子嗣,所有的兒女都得在過年時回來,無論是在哪兒的,上海,新疆,雲南。。。。。。大家聚在一起很熱鬧-。有我好久不見的好友:婷婷,冷雲,春蕭。大家年歲相差不大,故很談得來。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幹不盡的傻事。

我們喜歡探險,而那起伏的山林就是最具神祕感的遊樂場;我們喜歡追逐,那山林中的祕密,那鶯鶯啼叫的山雀。。。。。。每當在傍晚,雲霞與天空嘶磨之時,我們一行人穿着新鞋,如蜻蜓點水般在池塘的石頭上越過,踏上泥濘的且雜草叢生的田間小路,我的心就有些砰砰直跳,彷彿等待神祕豔遇的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走得歪歪斜斜,滿鼻子都是山村特有的泥土和剛冒出苗的植物的清香。在我的眼裏,似乎這裏只有三季,並沒有冬季出沒的跡象,這裏永遠是涌動着綠意。恐怕來這裏的人都會深信不疑。我們在田路上饒圈,只是想接近那一片現已荒蕪的鵝卵石灘,然後尋找水源。鵝卵石灘上總是有些漂亮別緻的石頭,我們會中途停下來,尋找石頭,然後一年年地儲存起來。鵝卵石灘上寂寞空曠,可以想象在洪水沒襲擊之前這裏本是溪水淺淺漫過的區域,現在想來,真是有些遺憾。我們一直是沿着灘走,走了20多分鐘時,周圍沒有一個人了,四周萬籟俱靜,看到了一眼眼細細的泉眼,清澈甘甜。待走到小石潭就戛然而止再往深處走是萬萬不感了。要是碰上晴朗的天氣,我們一夥人揹着鍋,帶着油鹽醬醋,到山上拔些枯萎的雜草和斷裂的樹木,在鵝卵石灘上架起鍋,倒上油,開始我們的“春節野炊”。結果呢?還是一個個搞得灰頭土臉,但吃着那一堆類似焦碳的雞蛋和雞肉,還好意思露出一臉的幸福和滿足。當然,我們也極具環保觀念的,在“犯案”地點,用水澆了又澆,臨了,還不忘踩上幾腳。

同時,難以忘懷的還有那吃春酒,放百子炮。。。。。。

就此擱筆,春節有太多令人留戀之處,想寫得也太多太多。。。。。。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春聯"變臉"短信博客農耕春節向現代春節轉變

隨着煙花爆竹由禁改限、各地老街廟會浮出水面,20xx年的春節開始呈現出“迴歸傳統”的氣息。20xx年春節期間不少民俗學家和大衆傳媒“保衛春節”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如今已經成爲學者、商家、民衆共同“經營”春節的自覺行動,而春節的精髓也隨着時代變遷延續到現代文明中。

與送竈王、貼門神、寫春聯等這些傳統春節密切聯繫的形式相比,手機短信、QQ拜年、博客祝福和網絡遊戲幾乎成爲城市春節必不可少的內容。

不少專家學者認爲,傳統春節中貼春聯、挨家挨戶送拜年帖的方式,可以從手機短信、QQ拜年中折射出來。手機短信就不妨視爲傳統春聯的延伸;網絡遊戲也完全可以看作春節期間放鞭炮、打陀螺等遊戲的變種。

除夕晚8點到12點,全國手機短信發送總量超過3億條,再創歷史新高。最高峯時刻平均每秒發送量超過6500條,比去年增長40%。記者收到的不少祝福短信均強調:“反對垃圾羣發短信,強調原創性。”

與此同時,網絡QQ祝福,博客時空中,也不斷收到來自各方的祝福。不少網絡遊戲運營商在遊戲中紛紛打出“春節專區”的旗號,吸引衆多玩家網上“過”春節。《大話西遊》就號稱同時在線人數突破60萬人,並開闢出“驅趕年獸”等一系列與傳統年俗密切相關的春節遊戲。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彭富春認爲,春節源於農耕文化,農耕時代的特點過年意味着能大吃一餐,能“勞農以休息之”;到了工業文明時期,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在城市社會中祭竈神、貼桃符等形式也就逐漸淡漠。而以網絡、電話、電信爲主要傳播載體的祝福方式還將進一步多樣化,這也是春節多元化、娛樂化的重要體現。

民間市場悄然啓動“經營春節”潛力巨大

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重視農村市場的挖掘,不少企業正在重新評估農村市場。

常年從事節慶文化經營的營銷專家張世高認爲,當前中國商家比較看重城市以網絡、電信、商鋪爲主要載體的春節消費市場;與此同時卻忽略了以窗花年畫、門神春聯、舞龍舞獅、秧歌鑼鼓、元宵燈謎爲代表,極富民族氣息的“傳統”市場,這部分市場潛力非常巨大。

張世高說:“隨着中國人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大衆化的春節肯定將向個性化、家族式的春節轉變,在未來10年-20年間,農村市場潛在的春節市場將超過上千億元。”

愛心“QQ”凸現溫馨春節傳統精神代代延續

不少專家學者表示,“保衛春節”的核心啓示在於對傳統文化的守護,對中國人固有尊老愛幼、勤儉質樸、自強不息精神的一種捍衛。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我國各地城市、社區悄然興起的社區愛心“QQ”、社區愛心服務春節活動,恰恰表現出這種傳統美德在城市中的延續。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愛心“QQ”羣成員之一、網名爲“小蟲蟲”的熱心人士告訴記者,春節前夕,南寧愛心QQ羣就開始行動,清掃社區垃圾,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購買年貨,甚至請他們到家中過年。“做的事情不大,可參與活動的人內心滿足感很強。”

復旦大學博士鄭維寬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來肯定這種傳統精神的延續。他說:“春節其實是一種尋找快樂感和迴歸感的過程,快樂感與賺錢多少並不成正比,快樂感來自於對自己喜歡事物的投入程度,經營春節實質在於營造一種家族和家庭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氛圍。年輕人的積極主動,長輩老成持重,孩子的活潑好動……透過奉獻自己的愛心,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家庭成員間、左鄰右舍之間、社區團體之間的感情溝通,恰恰能在更深意義上捍衛我們固有的傳統文化。”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了,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着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最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很小的時候,家裏面還沒有電燈,平日裏點一盞小油燈。春節了,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很大的、帶有玻璃燈罩和白玻璃燈傘的能掛起來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節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和燈傘擦的鋥明瓦亮,掛在屋天棚的中間。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的標誌。

童年的春節,還有一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幾支秸杆做成了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了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裏,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人提着一隻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豔,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製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緻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了些什麼。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牆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牆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着大魚咧嘴笑,有身着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了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着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畫中的人在做什麼。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着兩條黑亮的辮子,穿着花衣裳藍褲子,坐在那裏神情專注的剪着窗花,旁邊一隻小花貓在耍弄着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裏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悅。常常盯着那幅畫兒出神,想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裏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爲小夥伴。

再大一點兒了,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麼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裏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除夕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牆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個大的蠟燭臺,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後,把一面牆都照亮了;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裏面插上香點燃,香菸嫋嫋升騰起來。蠟燭臺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着出神,想不出這麼多好吃的放在這裏,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了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着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着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着堂哥們來家裏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跪拜磕頭是家裏男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說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過春節,慶新春,年拜完了,親串遍了,肉吃過了,酒喝足了,還要盡情地玩一玩、樂一樂。人們對春節的興致一般要從正月初一延續到正月十五夜晚,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潮。既然是夜晚,就要有光亮,必然要張燈。

小時候,過完大年初一,便翹盼正月半。一俟到晚上,吃了圓子,便吵鬧着點上傳統的兔子燈,或在大人的陪伴下,或與小夥伴們三五一羣、四個一黨地上街玩燈、觀燈去了。

那時不像現在的燈,五花八門,高檔得很。記得佔據我整個童年的,是那隻爸爸做的裝有四個小木輪的紅彤彤的五角星燈,恰恰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時髦和取向。因每年僅有四五天玩的機會,所以五角星燈儲存得較好,偶有破損,父親就用紅紙重新糊一下,又成新的了。如此年復一年的,從我三四歲起一直到小學畢業,這一"紅星"成了我的"唯一",但我卻感到非常滿足、自豪和威風。因爲那時不是每家的小孩都能擁有一盞屬於自己的燈的,大多隻是用河蚌殼做的"歪歪燈",或學着冰心文章中做的"小桔燈",更多的是空着兩手跟着有燈的孩子後面奔跑、吆喝了。

那時的我,每每拉着紅星燈,昂首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頭,總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在跟着我走。於是便很神氣,彷彿天與地、人與星已經融合在一起了。那神祕的氛圍至今還銘刻在腦海裏。

歲月在風雨中穿行。後來,當我也成了父親,一雙兒女蹣跚學走路的時候,每到正月,都要帶兄妹倆去買燈,但心境已經與我小時候有些不同。看兒子玩着"金猴",見女兒挑起"荷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燈嬉戲,心中涌起一股濃濃的欣慰。節日是永遠屬於孩子們的呀。

置身於元宵節街頭、廣場那燈火輝煌的海洋,觀賞着花樣繁多的花燈,不免感慨。民俗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有意義也有情趣。試想,正月初一十三億人都說吉利話,都穿漂亮衣,舉止都講文明,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嗎?千燈競放,遊人如織,鑼鼓喧鬧,火樹銀花,令人疑是走進童話世界。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騷客所作的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等詩句

民俗文化的沿襲與變更,也會刻上一個國家物質文明進程的年輪。譬如這元宵燈節,"十三上燈,十八落燈",爲亙古的傳統;"上燈圓子落燈面",是久遠的食俗。我們小時候傳唱的"高燈圓子落燈面,今年吃了望明年"的童謠,放到現在,孩子們就很不以爲然。圓子和麪條,有什麼望頭?是啊,生活困窘的時代,一年能有幾次吃到圓子和麪條呀?那就只能藉助節日來滿足生存的慾望了!

又如,在古人信念中燈星互代,放燈即爲迎來諸星,求得豐收太平。現在,大街小巷、商店門樓霓虹閃爍、張燈結綵,文化外延大大豐富了,它昭示着現代文明和社會穩定。至於人們扶老攜幼,上大街玩燈、觀燈,歡歌笑語從內心深處飛出,則彰顯出社會的繁榮與祥和。

元宵街頭觀燈,尋找童年的歡樂,追憶似水年華。現今的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小點的孩童也許不再會癡迷於那些傳統的手工製做的燈了,長大的孩子也許正迷戀於電腦網遊……然而,在天下父母心中,孩子永遠是最明亮、最好看的一盞燈。所以,現在看滿街的兒童挑燈嬉戲,看店面彩燈如火龍歡騰,看孩子們手中各種異彩紛呈的燈,感到極其親切,心中似乎也點燃了那盞最明亮、最好看的暖暖的燈。

於是,我彷彿又回到童年,拉着紅星燈,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又在跟着我走……

作者介紹 倪道輝,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已出版散文、詩歌等文學專著9部。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走在大街上,忙忙碌碌的人們正忙着準備過節,穿上了節日的盛裝,看起來神采奕奕,。煙花爆炸聲響徹在耳邊!夜空一片湛藍,星星正地眨着光芒,月亮倒掛在夜空中,又像片會發光的柳葉。只聽轟隆隆一聲聲巨響,打破了原來寧靜。一枚枚煙花向天空噴去。天空開放出一朵朵美麗的菊花,把夜空裝點得無比美麗。到處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萬家爆竹喜氣濃,一路風塵蹄花碎”我扯下舊對聯,在門上貼上嶄新的對聯,看着那一點一點在我們手中脫落的歲月的紅紙,感嘆時間的匆匆,快得讓人恍如夢一般,10年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辛酸事和甜蜜事。他們來得快,去的又如此匆匆。貼上了新桃,望着那一張一張在我們眼裏未來的祝福,我們振奮,那撕去的是過去的酸甜苦辣的足跡和身影,“千般月色硯邊過,無限春光筆下生”“五千年輝煌文化喜填新頁,九萬里錦繡河山大展宏圖”“正月抒懷萬首新詩歌大治,春風得意一杯美酒壯長征”那貼上的是對未來的熱情如火……

聽爺爺說起春節的來歷,相傳在商朝的時候,有一個叫萬年的人,他受到日光下樹影移動規律的啓發,設計了測日影,計天時長短的“日晷儀”。經過長期的精心觀測,萬年終於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功成之時,他以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人們爲了紀念萬年,就把過春節叫做過“年”。

在電視上看到,幾千萬海外華人共同慶祝華人兒女共同度過盛大的節日,藝術團獻上了別開生面的文藝盛典,點亮了海外的璀璨之夜。《舞彩繽紛——中華情》的大型歌舞晚會,在中國民俗文化基礎上又融合了西方元素,富有傳統的文化內涵,體現出清新現代的藝術氣息。《海外遊子吟》都說那海水又苦又鹹,誰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遍體的傷痕,滿腔的仇冤,遊子的`腳印血淚斑斑.流浪流浪,流浪流浪,遊子的腳印,血淚斑斑.歷盡了人間的風暴雨寒,踏遍了世上的溝溝坎坎.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艱難,遊子的心中,盼望春天.流浪流浪,流浪流浪,遊子的心中,盼望春天.這首歌將海外華人苦難的歷史,艱苦的創業,那思念祖國的情懷,讓人聽後爲之震撼。它真實記錄了華人移民走過昨天、走進今天、走向明天的心路歷程,並留下一份具有震撼力的見證。海外華人我們心連心,風雨同舟一起走過歷史的雲煙。

過節人們都在和家人團聚,一起過着溫馨幸福的生活,但是忘不了那些還在辛苦工作的叔叔阿姨。最辛苦的人莫過與邊防戰士了,他們一年365天都守衛在祖國的邊疆,多年來,邊防隊伍官兵恪盡職守,紮根邊疆,不辱使命,取得了驕人戰績,爲保衛國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爲人民的幸福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還有列車,飛機上的服務員,還有國家大型工程的建設者……他們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沒有時間休息,也沒有時間和家人團聚,他們好辛苦,我想向他們說一聲:“你們幸苦了,祝你們春節快樂!”

啊!還有我的姨父,他長期在雲南工作,國家水電三局,修大型水電站。還要供養哥哥上大學,春節也不回家,真想念他啊!我和姨夫都有好幾年沒有見面啦!真希望姨夫早點忙完工作,回來後相聚在一起。姨夫,我在遠方祝福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10,9…。。1”看着春節晚會上觀衆和演員送08迎09的倒計時的響起,無數的煙花在天空綻放,似花還似非花。辛酸早已被這種憧憬掩蓋而去,激動和欣喜油然而生,新的一年是否能考一個好的成績作爲爸媽辛苦的一點回報呢……

“三春暉靄門庭暖,寸草心長雨露深”“萬家爆竹喜氣濃,一路風塵蹄花碎”我送上兩幅對聯,祝福一路風塵上的所有人。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今天是除夕,我一大早就起了牀,便和爸爸貼起對聯來。我們先貼了右聯:新年納餘慶;接着貼左聯:佳節號長春;最後貼橫聯:歡度春節。貼完對聯後,我拿出我精心挑選的“福”字倒貼在門上,爸爸笑呵呵地問我:“你爲什麼要把‘福’倒過來貼呀?”我仰着頭看着爸爸,笑着說:“我們老師講過倒過來貼,表示福到家了。”我和爸爸便聊起貼對聯的風俗來,此時樓下的爆竹聲不絕於耳,讓我不由想起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三年級春節作文 過年300字。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晚上,我們全家來到飯店吃年夜飯,我看見桌上有魚,便問爸爸:“魚在年夜飯中代表什麼?”爸爸摸着我的頭,笑眯眯地說:“魚代表‘年年有餘’的意思。”他指着桌上的餃子對我說:“餃子代表全家團團圓圓。”聽我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我又懂得了一些過年的風俗。

讓我感到最開心的是放煙花了文章三年級春節作文 過年300字。我拿着煙花來到樓下玩。我先放了一種叫“歡樂傘”的煙花,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導火線,只聽“砰”的一聲,一個降落傘從煙花裏直衝天空,漂亮極了,隨後降落傘慢悠悠地飄落下來。接着我放了一個名叫“下蛋公雞”的煙花,我點燃導火線後,像離弦的箭一樣跑到旁邊,只聽“公雞”發出了幾聲清脆的叫聲後,煙花的尾部冒出一個七彩的圓球,像雞蛋一樣圓,有趣極了。

我又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個“大禮包”的煙花,我小心地點燃導火線後,便站在一旁觀看,只見“大禮包”噴出了許多煙火,有紅的、黃的、紫的、藍的、粉紅的……五彩繽紛。“大禮包”噴出來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像一條火龍衝向雲霄,有的像一羣小精靈在跳舞,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兩個好朋友在互相擁抱,有的像蝴蝶在翩翩起舞,還有的像……異常美麗。我高興地在一旁又蹦又跳,開心極了。

這個年我過得豐富多彩,過年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我喜歡過年。

春節的作文範文四

盼啊,盼啊,春節終於來臨了,伴隨着時鐘的敲響,我們又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我滿懷激動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麼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

當我跑到陽臺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天上禮花朵朵。有的像銀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兒,有的像橙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美不勝收!

過年前,家家戶戶門前張燈結綵,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門窗、地板,屋子的裏裏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最值得驚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沒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布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的。站在旁邊的我,看着爸爸媽媽的舉動都傻了眼。不一會兒,家裏就煥然一新。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年飯,代表歲歲團圓。家人的團聚往往令家裏的長輩們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吃完年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家家燈火通明,處處禮花朵朵,鞭炮聲聲。大家一起守歲,告別如水似已逝去的歲月,憧憬對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還要放一掛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腳步。

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訪親戚,四處問好,拜年,串門子。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代表歲歲平安。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願的一種方式。在初一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這是掛開門炮,是個開門爆竹,爲了祈求竹報平安,圖個吉利,代表開門紅。

啊,春節!美好的春節,快樂的春節,人人喜愛的春節,我眼中的春節,我愛你啊!你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