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8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8篇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時間似飛箭,一去不復返。現在回頭想想,爺爺逝世距今已有四年了。今天,當我跪在爺爺碑前燒紙時,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事,或許正如胡歌所作“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我獨自走在寂寞的長街,回憶一幕幕重演……”當聽到這句歌詞時,我不由得想起了爺爺那清晰的臉,想起了他那純真的笑,想起了他那舊時的模樣,想起了他的好,想起了他的壞,想起了他……

爺爺是一名懂醫術的人,是一名正宗的土醫生,爺爺醫治了很多的病人,可是他卻無法醫治我心中的傷疤。爺爺給我的印象一直不好,他始終在我心裏留下了陰影,我無法忘記他們的迂腐,無法放下心中堆積多年的怨,無法原諒他們所做的一切。

事隔多年,回憶往事依然歷歷在目,我多想忘記曾經的事情,去勇敢的生活,可是它卻像噩夢一樣的時時纏着我。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腦海裏,爺爺一家人除了和媽媽爭吵與不和之外,沒有其他的。或許一直就是冤家吧!記得以前他們曾經爭論不休,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媽媽好幾次做了走的打算。與此同時,我想起父親,想起了他的迂腐,想起了他的殘忍,想起了他的絕情,想起了……這一件件事情,清清楚楚地烙在了我的心裏,腦海裏,從來不曾模糊過,現在回想起來就彷彿發生在昨天一般。往事一件接一件,一環扣一環,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

一陣冷風吹過,我不禁打了個哆嗦,頓時感覺好冷,好淒涼。一陣風把我吹出了回憶,吹回了現實,一陣風吹乾了我臉頰的心酸淚,卻無法吹走我心中堆積多年的怨,無法吹走那噩夢般的記憶。

回憶往事是多麼令人心酸,回憶往事多麼令我心痛,我多麼希望爺爺的走能帶走所有噩夢,可是轉眼凝視着他的墓碑,他卻什麼也帶不走。最後只能高歌一句“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

對於我家鄉的人們來說,清明節是個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家鄉的清明節有很多講究,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道回老家祭祖掃墓,深切地感受到家鄉清明節的與衆不同又節味十足。...

清明節的前一天,爸爸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彷彿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xx月5日,第一個成爲法定假日的清明節到來了。呵呵,老天似乎很賞臉,清明節一改以往“雨紛紛”,變得晴朗,而路上行人呢,不再是“欲斷魂”,都懷着喜悅去踏青,懷着崇敬的心情去祭奠。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爲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前夕,我們全校師生來到岱山公園門前,開展了“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清明節主題大隊會活動。主題大隊會開始了,經過出旗後,一位大哥哥向我們講述了陳岱山同志的事蹟。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又是一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春到了,清明節也就來臨了。每每這時,人們又會匆匆地趕着去祭拜自己身邊那些死去的親人、朋友和先烈了。每當到了這一天,我就會想起我的太公、太婆;每當到了這一天,爸爸、媽媽都會帶着我到他們的墓前去清掃墓塵、去祭奠,這是從我約摸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如今已有六七個年頭了。

今年清明節,我早早就做好了準備,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太公、太婆那裏掃墓,準備想把自己即將畢業的事情和考試成績告訴“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剛好學校放假三天,正遂了我心願。

今天一早,我就和爸爸到街上買了倆籃子的香菊花,昨晚我還特意讓媽媽爲我做了幾朵紙的白花,準備戴着,顯得更有誠意和敬意。今天天氣不算好,沒有那麼陽光燦爛,幸好沒下雨,不會像詩人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那樣纏綿惆悵。但是天空灰濛濛的,倒更增添了幾分我對太公、太婆的懷念和哀思之情。

一路上,我們全家十二口人共同驅車,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靈峯山山腳下。在路上,我看見了許許多多的叔叔、阿姨、大伯、大媽、哥哥,妹妹等,她們懷着無限虔誠,也紛紛地向自己親人的墓碑走去,絡繹不絕。我想:清明節這個祭日,真是有凝聚力,每個人都要去朝拜自己的祖先。邊想邊下車,隨着人流,我們慢慢拾級登上了靈峯山。來到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太公太婆的墓地很寬敞,澆上水泥,比較平坦。爸爸媽媽和奶奶拿出紙錢用小石頭壓在墓前,並在墳墓的四周插上紙標,我也過來幫忙,把菊花籃擱在太公、太婆墓碑面前。接着奶奶拿出了一些水果、餅乾、糕點等祭品,擺在墳前,這是慣例。以前我認爲這是一種迷信,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才意識到這是對一種傳統模式的繼承和發揚,還蘊涵着對死者的尊敬的習俗。隨後奶奶拿出了一把香,點燃了分給爸爸媽媽、大伯大媽等人,我也拿了一枝,媽媽還把事先準備好的白花佩在我們身上,然後我們排成一行,朝着太公、太婆行禮祭拜。在行禮時,我還聽到奶奶嘴裏在念叨着:“爸、媽,我把兒孫們都帶來一起看您們了,請您們看看她們吧,您的小曾孫都已經上五年級了,成績很棒,知道嗎?請您們好好安息吧......”聽着奶奶的默禱,我似乎又看到了太公、太婆那熟悉的面孔,尤其是太婆,她是在我剛剛滿六歲的時候去世,記憶很深。

那時侯,爸媽上班忙,經常不在家,爺爺奶奶也上班,我就經常跟着太婆,她給我餵飯,穿衣服,還帶着我到鄰居小店去玩。別看太婆年紀大,八十多歲,還挺有力氣,我一不乖,她就揹着我,等我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她就想辦法哄着我睡覺,還給我買東西吃,直到爸媽回來,才放心地離開。還有一件事情我記憶特別深,就是太婆很勤勞,那時候,我們住在老家,沒有礦泉水,太婆就經常爲我們燒開水,記得我泡奶粉的開水,都是她燒的。聽阿爸講,太婆直到去逝那一天的上午,還在燒開水給我們吃。因爲腦溢血,一下子就走了,而且永遠的離開我們了。想到這裏,我不由得鼻子一酸,嗚咽地說:“太婆,我真的好想您了!”。是啊,這麼多年來,太婆對我的疼愛和關心,我始終不會忘記,尤其是她勤儉樸素的身影更讓我久久揮之不去。正是她的這種勤勞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在學習上不斷奮進,考取了好成績。我想:她的勤儉不正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的一種龍族精神嗎?不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嗎?往上追朔,一代一代延續,我們不能棄根,應該發揚下去。

想着想着,不知不覺在山上過去了一個多小時。將近中午,又到了即將告別太公、太婆的時候了,我有些不捨,但又無奈,只能在心頭默默地祝禱:“太公、太婆,您們好好安息吧!讓這裏的青山和碧水永遠伴着您們長眠;讓這裏的綠樹紅花永遠爲您們遮風避雨。”

再見了,讓明年的清明我們再來看望您們。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也許是小時受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句的影響,每到清明節,就會習慣性的看看天上有沒有雨,如果下了雨,不管是大雨還是小雨,就有了一絲預期應和般的竊喜。在心裏,不下雨的清明節,總是殘缺不圓滿的。

這樣的節日,我該寫點什麼吧,自責的內疚,或者是回憶的心痛。要不,虔誠的懺悔也行。總之,給自己一個另類的表達。可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想法,想了很多年,卻從來沒有付諸實踐。

知道自己的文字無法滿足那些盛大節日的要求,所以從來也不奢望什麼,每到節日,就會自覺的、遠遠的避開。清明節卻是不同的,份量極重,重得在一切語言之外沉入!特別是今年的清明節,對我來說,更是非比尋常。

許多的百感交集,總會適時地打破平靜,漫天地翻涌着。任那些過往鉤出經年的回憶。沒有棲身的空靈之境,也讓我在殘存的事物裏,去尋找一些舊時痕跡。一次穿越,執着地橫貫哀傷的前世今生。而我,習慣性的踏入,便又一次次痛得紛飛。

那個注視我的眼光,事隔多年後,我該怎樣來面對?無數次這樣問自己,結果總是沒有答案的隱隱。想要挽住的和想要送出的,依然暗藏着,叵測莫名。有關這個節日的一切,我還是不能驕傲、坦然地面對,這種情景一如當年!

其實,我已經很努力了,努力把所謂的歡笑讀得順暢流利,也想着乾脆在愧疚處繫個結,來個斷。可在下意識的某個角落,記憶頻頻回頭,和那些深遠交替着,縱容我的肆意。並隨着歲月的遞增,把追憶的燈,燃撥得更加濃烈。不知在年輪的軌道循環往復後,誰還可以抵擋四月的雨?

有多少個清明節是下雨的,已經記不太真切了。但是,我卻真切的記得,當我站在天堂和塵世的交接處,從我身邊悄悄溜走的時光。那些一去不回的時光,無怨地承載了全部負重,清楚得就像昨天。

二十年的光陰,我不知道該用什麼來形容。是長度還是歷史?如果是長度,太長了,長得率直地連接過去和未來,卻從不告訴我現在;如果是歷史,好像又太短,短得來不及拷幹這端的蒼涼,而真相竟然潛藏在歷史的背後,冥冥之中,我好像可以觸摸,卻又那麼遙遠。

我害怕銀色的月明之夜,抓不住想要銘記的任何事情,孤獨的,只是來接受這場虛空的洗禮!而這,好像已經悄悄融合在我的血液裏。不能拋棄,更無法超越!

當我知道一個人的幼稚,可以和遺憾走得這樣近時,什麼都無法挽回了。欲哭無淚的心,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憂鬱來填滿所有悔意的空間。我想,如果這是我必須付出的代價,無論什麼樣的結果,都認了。如果是必須接受的懲罰,一生的時間夠不夠?

或許,生活就是要給我一段長長的空白,後讓我在空白處,一點一點的去發現微露的金色痕跡。這個充滿了收穫的色彩,能否代表一部分微微呈現的幸福?

不敢過多地去幻想幸福的色彩,那讓我有罪上加罪的恐慌。在棉花般樸素的心裏,對幸福的憧憬,僅僅停留在一個瞬間。快樂也是!

帶着對幸福的別樣理解,我常常夢見去天堂的路上。而幸福的瞬間,則是化身爲界碑的瞬間。那時,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界碑兩面,嘴與耳的幸福。那是多少東西都換不來的幸福啊,在四月,抑止不住的淚流。所以,我寧願相信,這一天的雨是因了喜悅的淚。

喜歡雨的心情,就是這樣沒來由。而在所有對雨的敘述中,我猶愛小雨。無聲,但分明能看見,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這很像心裏的淚,靜靜流。

當我的心在四月放棄那片寧靜後,已經下意識讓雨變成了淚,濃縮後,裁剪成衣服,穿在未來的每一天,慢慢釋放着,最深沉的緬懷和無盡的思念。而那些恩澤的雨,好像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我,握住一滴雨就是握住一滴回憶,又怎麼能捨得放棄呢!

今年,當再次走近這個節日,我相信儲藏了很久很久的回憶,會讓清明節滿含熱淚的。不爲別的,就爲注視我的眼睛,那雙我一直想,卻始終無法面對、無法正視的眼睛!

我好想化身爲一滴雨,穿越玄關,對着靈魂大聲喊出渴望的名詞,讓生命從此可以放飛。雨落的過程是不是勇敢的過程,如果是,我該早早獻上這雨滴的。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今天是四月五日,我們一家與大伯、二伯以及兩位伯母約好到山上祭拜爺爺奶奶。

在門口等了一會,二伯的汽車便開來了,大伯他們也已經坐在裏面。我向車裏的親戚一一打了招呼,不久,父親便拖着一袋泥土走了出來。大家一年沒見,都有很多話要說,於是父親便首先和兩位伯伯聊起天來了,我也和堂哥說笑着。聊了一陣子後,時間已經不早,大家便都開始準備出發。按照以往的慣例,由於二伯的車子裝了不少東西,車子最多可容許坐六個人,所以在我上車之後車子便滿座了,父親和母親只好另外騎車去了。

鄉間的小路雖算不上崎嶇,但卻因爲昨晚下了一場大雨而變得坑坑窪窪。所幸過去的一些小路都已經拓寬了,並鋪上了水泥,所以經過一小陣顛簸之後,我們便順利地把汽車停在了山腳,不久父親和母親也到了。似往常一樣,大家分配好各自需要攜帶的東西,便開始上山。在所有人之中,最輕鬆的自然是我了,我被分到的是兩個很大的袋子,裏面裝的都是一些紙做的冥具,所以我的步伐是最輕快的,一會兒我便把大家甩在了後面。微風迎面吹來,帶來了一陣泥土的芳香,走在山路上,腳下踩着樹上落下的松子簌簌作響,讓我感到一陣的輕鬆。就在我認爲自己已經走在最前頭的時候,卻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在我前方慢慢的前進着。好奇地,我加快了步伐,跑近一看,啊,竟是父親!父親此刻正扛着那滿滿的一袋泥土不快不慢地走着,背後的衣服已經打溼了一大片。因爲山路比較崎嶇,父親走得很踏實,並沒有發現身後的我,而我也放慢了步伐,緩慢地跟在他的身後。路上零零散散地散落着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父親幾次被絆到,搖搖欲墜的時候,我都緊跟在他身後伸出攙扶的雙手。幸好,每一次絆到了石頭,父親都能十分迅速地找回平衡,擦一擦汗,便又繼續前進。

終於,父親第一個來到了爺爺奶奶的墳前,把肩膀上負荷往旁邊一摔,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氣。我亦隨之跟到,當我再次看到那一袋似乎比我還要重的泥土時,我忍不住問了:"爸,你扛這袋泥土上來做什麼啊?"父親看了我一眼,說:"待會你和我一起給墳和上這些土。"我雖有些不滿,但還是點了點頭。不久,大伯他們也到了,於是大家便忙着一起給爺爺和奶奶的墳除草,我和父親還給墳和上了新泥,兩位伯母也點燃了蠟燭,分別給爺爺和奶奶上了香,我母親也在墳前擺好了杯子,並一一給倒上了茶和酒。接着,大家便一一跪在墳前,給爺爺奶奶"敬酒"、"敬茶"。似往年一樣,就在我認爲一切都快要結束的時候,一聲細微的抽噎傳入我的耳朵,接着令我吃驚的一幕出現在我眼前:二伯突然跪倒在爺爺墳前,埋着頭哭了!山林一片寂靜,樹上的枝葉也停止了搖擺,蒼綠的四野只剩下斷斷續續的悲慼的哭泣聲。聽着那抽抽搭搭的哭泣聲,我望着二伯一臉的不相信,我從未想到,在我眼中高大堅毅的二伯竟會有如此的一面。氣氛在此刻變得更加嚴肅了,似乎連空氣也變得十分凝重,看着二伯埋頭低泣的樣子,我心中充滿了不解:"爺爺都已經逝世這麼多年了,二伯怎麼還……"

想到這裏,我無意間瞥見了父親那斑白的兩鬢在烈日下正滲出一顆顆碩大的汗珠,就在那一剎,我一下子便怔住了。下一刻,我突然理解到了二伯的心境。

當我們開啟那塵封在腦海深處的記憶時,我們將會看到,父親用他那堅強的臂膀爲他的兒女撐起一片成長的天空,而在這片天空之下,我們將永遠都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小孩。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清明節到了,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清明究竟意味着什麼?爲什麼詩人杜牧要把酒與清明緊緊聯繫在一起。

對所有的人來說,清明節都註定是一個傷感、悲傷的日子。昔日朝夕相處的親愛之人離己遠去,那份痛苦與無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人間最大悲與苦,無非生離與死別。”生離雖則不堪,但總還存有一線相見的生機;而死別呢?只有永久的分手。所以對於人類來說,死亡的恐懼並不在於死亡本身,而在於一件珍貴物品的破裂且無法修復。因此,死亡於人而言,才顯得如此可怕。因而除了緬懷親人這個主題之外,人們賦予清明節的另一個含義還有自身對生的渴求。清明節也就衍生出許多習俗:諸如戴柳、放風箏、盪鞦韆等等。揮之不去的清明節喲,你是縈繞所有人心中的結……

清明前後山中盛開的杜鵑花十分美麗,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滿山鮮豔,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爲“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徵着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

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她是稱得上花、葉兼美的花卉。白居易贊曰:“閒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藥皆嫫母”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最小的植株只有幾釐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巍然挺立,蔚爲壯觀。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花,羣衆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隻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爲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我國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佈中心。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映山紅的美文詩句,如宋代楊萬里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登上那鬱鬱蔥蔥的山巒,你會看到火紅火紅的映山紅在青山綠樹之間雲蒸霞蔚,一團團一簇簇,開得那麼熱烈,那麼絢麗。朵朵花兒如紅色的瑪瑙,迎風玉立,嬌豔欲滴,花瓣兒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貼着瓣,相互依偎競相輝映,引來無數的蜂蝶飛舞。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乾枝百千;有的鬱鬱蔥蔥,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虯龍,蒼勁古雅。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煞是好看!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對於很多節日我其實是很麻木,沒有多少知覺的。一直不喜歡那些形式的東西,而節日於我總也認爲那是人爲痕跡太重的形式。

有次同事們閒聊時說到:這人啊,是不是年紀越來越大,心就會越來越硬,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冷漠,有時甚至冷酷冰涼到讓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心裏一動,是啊,我似乎也有這樣的感覺。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是誰也無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沒有真正面對這些的時候,我想我們應該都是極少甚至不會去思考這些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的。小時候,我很怕有人去世,完全是出於本能的害怕,害怕鬼魂。村子裏有人過世,我從來不敢去看,就是放過的那些鞭炮,我也不敢踩上面走過。有一次村裏有個奶奶去世了,她家人把她的衣服、被子都堆在一起燒了,下晚自習從那裏經過,我嚇得毛骨悚然,也只有撐着膽子裝着自然地從旁邊走過,可才走過那片灰燼,我就撒開腿,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跑,回到家,很久,心還在怦怦地跳。

對於爺爺,我沒有任何印象,老爸說,他6歲時就沒了父親。一直到大學畢業,奶奶,外公外婆都還健在,所以,我對於清明的感受也還僅停留在那首婦孺皆知的詩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而至於路上的行人是如何的欲斷魂,我仍然無法感同身受。

後來聽到一句歌詞:要不是痛徹心扉,誰又記得誰。我有的也僅是愛情上的感受:因爲痛,所以記得。但是,大學畢業後的三年,對於生老病死,對於清明的感受,我卻是有了切身體會。

因爲,畢業後的三年,我連續失去了我生命中三個重要的親人:先是慈祥可敬的外公,然後是疼我有加的外婆和至愛的`奶奶。那段時間,我陷在一種深深的悲痛和恐懼裏,常常爲人生的無常和無奈嘆息。然後,清明這個詞在我的人生字典裏也漸漸立體起來,凝重起來。

再後來,婆婆去世,這是我第一次直面親人的離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冰涼到心底的顫慄。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看到了骨肉分離的痛心摧肺,我感受到了緣份的短暫,我感受到了人生有來無還的無奈。

清明前一天,朋友跟我聊到:父母皆不在了,傷心欲盡,感覺自已也不在了。兔死狐悲,他們能走,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走的,爲他們難過,也爲自己難過,今年我葬花,來年誰葬我。

我安慰他說,不要太難過,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人生有限,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們纔要懂得珍惜。過好自己的生活,纔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懷念。

他總是這樣多愁善感,總是這樣憂鬱低沉。當然,他應該是個很重情的人,一個愛自己父母的人,一個愛自己家人的人,必定是個滿懷愛的人。百善孝爲先,我認爲沒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啊,清明,這是一個傷心的節日!

時近中午,大弟來電話了:“姐姐,我們已經到家了,要不要我去接你來吃午飯?”

一早起來就趴在網上的我,面對網海里瀰漫的濃郁得令人忍不住要流淚的清明氣氛,似乎有很多話要在空間裏傾訴,可坐得人都發麻了,結果一個字也沒擠出來。而頭晚又是熬夜很晚才睡,早餐都沒吃,人都發暈了,我對弟弟說:“不要來接了,我休息一下,下午我自己坐公交車回家。”

弟弟顯然覺得他們老姐有點不可理喻,但也習慣了,在他們的印象中,他們老姐就是個奇怪的人。

當然,下午時,弟弟還是來接我了。他知道,要等我回去,還不如他親自來一趟讓人安心。5分鐘的公交車,我也會拖成至少50分鐘的。

天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多了更多的感喟,添了更多的傷感。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對於很多節日我其實是很麻木,沒有多少知覺的。一直不喜歡那些形式的東西,而節日於我總也認爲那是人爲痕跡太重的形式。

有次同事們閒聊時說到:這人啊,是不是年紀越來越大,心就會越來越硬,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冷漠,有時甚至冷酷冰涼到讓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心裏一動,是啊,我似乎也有這樣的感覺。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是誰也無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沒有真正面對這些的時候,我想我們應該都是極少甚至不會去思考這些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的。小時候,我很怕有人去世,完全是出於本能的害怕,害怕鬼魂。村子裏有人過世,我從來不敢去看,就是放過的那些鞭炮,我也不敢踩上面走過。有一次村裏有個奶奶去世了,她家人把她的衣服、被子都堆在一起燒了,下晚自習從那裏經過,我嚇得毛骨悚然,也只有撐着膽子裝着自然地從旁邊走過,可才走過那片灰燼,我就撒開腿,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跑,回到家,很久,心還在怦怦地跳。

對於爺爺,我沒有任何印象,爸爸說,他6歲時就沒了父親。一直到大學畢業,奶奶,外公外婆都還健在,所以,我對於清明的感受也還僅停留在那首婦孺皆知的詩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而至於路上的行人是如何的欲斷魂,我仍然無法感同身受。

後來聽到一句歌詞:要不是痛徹心扉,誰又記得誰。我有的也僅是愛情上的感受:因爲痛,所以記得。但是,大學畢業後的三年,對於生老病死,對於清明的感受,我卻是有了切身體會。

因爲,畢業後的三年,我連續失去了我生命中三個重要的親人:先是慈祥可敬的外公,然後是疼我有加的外婆和至愛的奶奶。那段時間,我陷在一種深深的悲痛和恐懼裏,常常爲人生的無常和無奈嘆息。然後,清明這個詞在我的人生字典裏也漸漸立體起來,凝重起來。

再後來,婆婆去世,這是我第一次直面親人的離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冰涼到心底的顫慄。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看到了骨肉分離的痛心摧肺,我感受到了緣份的短暫,我感受到了人生有來無還的無奈。

清明前一天,朋友跟我聊到:父母皆不在了,傷心欲盡,感覺自已也不在了。兔死狐悲,他們能走,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走的,爲他們難過,也爲自己難過,今年我葬花,來年誰葬我。

我安慰他說,不要太難過,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人生有限,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們纔要懂得珍惜。過好自己的生活,纔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懷念。

他總是這樣多愁善感,總是這樣憂鬱低沉。當然,他應該是個很重情的人,一個愛自己父母的人,一個愛自己家人的人,必定是個滿懷愛的人。百善孝爲先,我認爲沒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啊,清明,這是一個傷心的節日!

時近中午,大弟來電話了:“姐姐,我們已經到家了,要不要我去接你來吃午飯?”

一早起來就趴在網上的我,面對網海里瀰漫的濃郁得令人忍不住要流淚的清明氣氛,似乎有很多話要在空間裏傾訴,可坐得人都發麻了,結果一個字也沒擠出來。而頭晚又是熬夜很晚才睡,早餐都沒吃,人都發暈了,我對弟弟說:“不要來接了,我休息一下,下午我自己坐公交車回家。”

弟弟顯然覺得他們老姐有點不可理喻,但也習慣了,在他們的印象中,他們老姐就是個奇怪的人。

當然,下午時,弟弟還是來接我了。他知道,要等我回去,還不如他親自來一趟讓人安心。5分鐘的公交車,我也會拖成至少50分鐘的。

天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多了更多的感喟,添了更多的傷感。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清明時節,路邊的荊棘已經伸展開來,擋住了鄉間小路。母親在時,會將這路邊的荊棘修理得整整齊齊,現在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撥開荊棘走入這片菜地。菜地的那頭,就是父親安息的地方。菜地裏已經沒有了母親勞作過的痕跡,代替的是雜草叢生。祭奠父親後離開菜地時,總感覺身後母親還在菜地裏背著噴霧器,彎著腰噴灑著除草劑。父親離世以後,母親孤單的身影在這片菜地勞作了二十一年。我背著書包到學校去時,母親就在這片菜地裏倚著鋤頭目送我離去。當初我不忍心回頭,看那孤獨瘦小的身體。今天我不敢回頭,是讓這幻覺掩蓋心中的痛楚和失落。

三年了,人們讀説時光的流逝會消磨掉許多回憶,但我的腦海裏一切依舊那樣的清晰。回到家已經很難找到母親留下的痕跡(母親住的老房子已經被拆除了)。鄉村的房舍小巷,母親曾在哪裏餵養雞鴨;村口的池塘,母親曾在塘邊石板上幫我洗衣刷碗;村後的樹林,母親曾在樹蔭下編織草帽;地裏的莊稼,在爲別的家庭開花。而我現在看來,這一切就好像看到藝術家的名畫,這幅畫背景渲染全都精美,卻沒有了主題。

爲什麼我心中從未放下過母親,我常常這樣問自己。星雲大師説:人生就是放下。這是世間真理,是人生品悟的最高境界。不管是誰,生前是窮困潦倒還是金玉滿堂,終將是“一抔淨土掩風流”,終將放下一切。人們都知道這麼説,卻爲什麼總是放不下呢?我想是因爲平時生活中一直在最求得到,卻不懂得一邊得到,一邊放下些什麼東西。到不得不放下時突然全部放下,心中就會永遠放不下。正如母親對於我,我母親內心深處對我的關愛是最深的。我從母親那裏得到我成長所需的一切。但我母親突然離我而去,我無以回報他老人家,而且永遠也不可能在回報她,就像欠下永遠也還不掉的債。我所得到的父母的愛,不可能以回報二老的方式來放下,所以我心中就永遠放不下。

按照以上的邏輯思考,我們生活中追求著許多東西,都是爲了得到。而爲他人奉獻、付出就是放下。如果一個人就知道自己要得到,而不知道要放下,終將被自己所得壓垮。猴子生活的無憂無慮,因爲它在了桃子就扔掉玉米,而我們呢?會把自己變成一隻袋子,想把一切都裝進來。所以我説,我們在追求幸福的同時,同時在追求痛苦。

生活,一般來説就是與匱乏、困頓的一場持續不休的戰鬥。如果這個“匱乏”是天然的、客觀的,我們往往就不用與困頓戰鬥。母親的一生就是與匱乏的戰鬥,但她從未困頓。“匱乏”是當時的普遍現實外加體弱多病的父親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家裏特別窮,所以母親的生活信念就是把生活維持下去,把我們弟兄三個拉扯大。她的信念就是爲我們這個家不斷地付出,而她得到的只是爲維持這種付出所必須保留的底線,甚至經常透支底線。比如忍凍捱餓去撿柴,拾糞;種地歸來挑燈夜戰織網編席。

與之相較,我們現在許多人,因一“惑”字緣起,心中充滿無限慾望,都只爲得到。物質生活如此豐富,反感覺壓力巨大,是因爲無休止的慾望把客觀現實遠遠甩在後面。自己幻造的匱乏編織出一張網,把自己深深地網在中央,製造出自己的困頓。這困頓的源頭,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到的“心靈與靈魂”讓人們産生無窮的慾望,“頭腦與理智”永遠跟隨者緊追快趕。就像一個人在與自己的影子賽跑。每個人都想生活在陽光下,光鮮亮麗。如果象懶洋洋的小貓,躲在樹蔭下乘 涼 休憩,影子自然就會消失。真正的生活比作太陽,我們都在背著太陽和自己的影子賽跑,影子永遠在你前面,跑的越快越遠,你會越快累死。只有你懂得自己停下來,影子也就會停下來。只有你轉過身體,面對陽光,影子纔會轉到你的身後;當你轉過身體,看清自己的足跡時,方如佛家所云之“覺”。

-------清明祭奠回來已經兩週,只因此前沒有那麼強烈的作文慾望,我本想就不用爲了哭泣而哀傷。但十幾天下來,總覺得有一份情懷放不下,還是將這點感悟置於字裏行間,方能釋懷。

標籤: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