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春節的作文1200字十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春節的作文1200字十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春聯"變臉"短信博客農耕春節向現代春節轉變

隨着煙花爆竹由禁改限、各地老街廟會浮出水面,20xx年的春節開始呈現出“迴歸傳統”的氣息。20xx年春節期間不少民俗學家和大衆傳媒“保衛春節”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如今已經成爲學者、商家、民衆共同“經營”春節的自覺行動,而春節的精髓也隨着時代變遷延續到現代文明中。

與送竈王、貼門神、寫春聯等這些傳統春節密切聯繫的形式相比,手機短信、QQ拜年、博客祝福和網絡遊戲幾乎成爲城市春節必不可少的內容。

不少專家學者認爲,傳統春節中貼春聯、挨家挨戶送拜年帖的方式,可以從手機短信、QQ拜年中折射出來。手機短信就不妨視爲傳統春聯的延伸;網絡遊戲也完全可以看作春節期間放鞭炮、打陀螺等遊戲的變種。

除夕晚8點到12點,全國手機短信發送總量超過3億條,再創歷史新高。最高峯時刻平均每秒發送量超過6500條,比去年增長40%。記者收到的不少祝福短信均強調:“反對垃圾羣發短信,強調原創性。”

與此同時,網絡QQ祝福,博客時空中,也不斷收到來自各方的祝福。不少網絡遊戲運營商在遊戲中紛紛打出“春節專區”的旗號,吸引衆多玩家網上“過”春節。《大話西遊》就號稱同時在線人數突破60萬人,並開闢出“驅趕年獸”等一系列與傳統年俗密切相關的春節遊戲。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彭富春認爲,春節源於農耕文化,農耕時代的特點過年意味着能大吃一餐,能“勞農以休息之”;到了工業文明時期,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了,在城市社會中祭竈神、貼桃符等形式也就逐漸淡漠。而以網絡、電話、電信爲主要傳播載體的祝福方式還將進一步多樣化,這也是春節多元化、娛樂化的重要體現。

民間市場悄然啓動“經營春節”潛力巨大

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重視農村市場的挖掘,不少企業正在重新評估農村市場。

常年從事節慶文化經營的營銷專家張世高認爲,當前中國商家比較看重城市以網絡、電信、商鋪爲主要載體的春節消費市場;與此同時卻忽略了以窗花年畫、門神春聯、舞龍舞獅、秧歌鑼鼓、元宵燈謎爲代表,極富民族氣息的“傳統”市場,這部分市場潛力非常巨大。

張世高說:“隨着中國人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大衆化的春節肯定將向個性化、家族式的春節轉變,在未來10年-20年間,農村市場潛在的春節市場將超過上千億元。”

愛心“QQ”凸現溫馨春節傳統精神代代延續

不少專家學者表示,“保衛春節”的核心啓示在於對傳統文化的守護,對中國人固有尊老愛幼、勤儉質樸、自強不息精神的一種捍衛。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我國各地城市、社區悄然興起的社區愛心“QQ”、社區愛心服務春節活動,恰恰表現出這種傳統美德在城市中的延續。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愛心“QQ”羣成員之一、網名爲“小蟲蟲”的熱心人士告訴記者,春節前夕,南寧愛心QQ羣就開始行動,清掃社區垃圾,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購買年貨,甚至請他們到家中過年。“做的事情不大,可參與活動的人內心滿足感很強。”

復旦大學博士鄭維寬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來肯定這種傳統精神的延續。他說:“春節其實是一種尋找快樂感和迴歸感的過程,快樂感與賺錢多少並不成正比,快樂感來自於對自己喜歡事物的投入程度,經營春節實質在於營造一種家族和家庭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氛圍。年輕人的積極主動,長輩老成持重,孩子的活潑好動……透過奉獻自己的愛心,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家庭成員間、左鄰右舍之間、社區團體之間的感情溝通,恰恰能在更深意義上捍衛我們固有的傳統文化。”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今天是除夕,我一大早就起了牀,便和爸爸貼起對聯來。我們先貼了右聯:新年納餘慶;接着貼左聯:佳節號長春;最後貼橫聯:歡度春節。貼完對聯後,我拿出我精心挑選的“福”字倒貼在門上,爸爸笑呵呵地問我:“你爲什麼要把‘福’倒過來貼呀?”我仰着頭看着爸爸,笑着說:“我們老師講過倒過來貼,表示福到家了。”我和爸爸便聊起貼對聯的風俗來,此時樓下的爆竹聲不絕於耳,讓我不由想起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三年級春節作文 過年300字。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晚上,我們全家來到飯店吃年夜飯,我看見桌上有魚,便問爸爸:“魚在年夜飯中代表什麼?”爸爸摸着我的頭,笑眯眯地說:“魚代表‘年年有餘’的意思。”他指着桌上的餃子對我說:“餃子代表全家團團圓圓。”聽我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我又懂得了一些過年的風俗。

讓我感到最開心的是放煙花了文章三年級春節作文 過年300字。我拿着煙花來到樓下玩。我先放了一種叫“歡樂傘”的煙花,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導火線,只聽“砰”的一聲,一個降落傘從煙花裏直衝天空,漂亮極了,隨後降落傘慢悠悠地飄落下來。接着我放了一個名叫“下蛋公雞”的煙花,我點燃導火線後,像離弦的箭一樣跑到旁邊,只聽“公雞”發出了幾聲清脆的叫聲後,煙花的尾部冒出一個七彩的圓球,像雞蛋一樣圓,有趣極了。

我又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個“大禮包”的煙花,我小心地點燃導火線後,便站在一旁觀看,只見“大禮包”噴出了許多煙火,有紅的、黃的、紫的、藍的、粉紅的……五彩繽紛。“大禮包”噴出來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像一條火龍衝向雲霄,有的像一羣小精靈在跳舞,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兩個好朋友在互相擁抱,有的像蝴蝶在翩翩起舞,還有的像……異常美麗。我高興地在一旁又蹦又跳,開心極了。

這個年我過得豐富多彩,過年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我喜歡過年。

春節的作文範文四

盼啊,盼啊,春節終於來臨了,伴隨着時鐘的敲響,我們又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我滿懷激動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麼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

當我跑到陽臺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天上禮花朵朵。有的像銀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兒,有的像橙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美不勝收!

過年前,家家戶戶門前張燈結綵,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門窗、地板,屋子的裏裏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最值得驚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沒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布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的。站在旁邊的我,看着爸爸媽媽的舉動都傻了眼。不一會兒,家裏就煥然一新。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年飯,代表歲歲團圓。家人的團聚往往令家裏的長輩們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吃完年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家家燈火通明,處處禮花朵朵,鞭炮聲聲。大家一起守歲,告別如水似已逝去的歲月,憧憬對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還要放一掛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腳步。

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訪親戚,四處問好,拜年,串門子。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代表歲歲平安。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願的一種方式。在初一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這是掛開門炮,是個開門爆竹,爲了祈求竹報平安,圖個吉利,代表開門紅。

啊,春節!美好的春節,快樂的春節,人人喜愛的春節,我眼中的春節,我愛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昨晚看《舌尖上的中國》之餃子和年糕篇,看到爺爺奶奶們在爲春節兒孫團聚手工準備年貨時,不由想起小時候,每到春節前,媽媽爲全家人準備花生糖、炒米糖、芝麻糖、肉圓、藕圓、蛋餃、糖醋魚、蘿蔔絲的情景。

小時候住大平房,還算寬敞的廚房裏有兩種爐子,一種蜂窩煤爐,平常生活使用;另一種竈臺,平時都是冷的,只有過年前纔會點燃。那時候媽媽總會提前很多天準備各種材料,雖然家庭不算富裕,但媽媽對食材還是相當挑剔的,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偶爾到我家來燒飯,就會對我們買的各種調料和原料,鄙視一番。扯遠了……

然後媽媽會選擇一個完整的休息日,從一大早開始忙起,趕着當天把一個品類全部完成。竈臺的火通常吃完午飯後點燃,爲了第一時間吃到新出爐的各種稀奇貨(因爲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小時候覺得很稀奇),放了假閒得慌的我,自告奮勇的去幫忙燒柴火。點火當然不用我,因爲技術含量太高,我只要保證燃起來的火焰不滅,再根據媽媽的要求偶爾加柴減柴控制火量就可以了。看着熊熊的柴火,和星星點點紛紛往煙囪裏擠的小火星,聽着柴火被燒得啪啪作響,腦子裏浮現着即將出爐的美食,儘管小臉被烤的通紅,也心甘情願。

第一天通常先做春節零食——糖果子,可以趕在年前送些給長輩朋友,也讓貪吃的小傢伙們提前飽飽口福。熬糖稀是製作糖果子的第一步,先把大量糖和水融合,然後用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慢熬,熬到糖稀淡黃有一定粘度時,加入事先準備好的花生米或是炒米、芝麻一類,攪拌均勻收收幹,整體撈起來,稍稍冷卻後,放在大桌子上擀平、切條、切片,等到完全冷卻後,就變成香脆可口的花生糖、炒米糖或是芝麻糖了,不過一次只能成一種哦,做幾種就要幾次以上完整的過程。

猴急的我,常常等不及每鍋糖果子完全冷卻就要下手,忙着把微熱柔軟還有點粘牙的甜點往嘴裏塞。就這樣一鍋一鍋一種一種品嚐下來,肚子徹底飽了,晚飯也不用吃了,然後藉口困了,就提前撤退了。至於媽媽後來搞到幾點才收工,我也不太清楚了。反正第二天通常還會看到一種叫百脆的零食,應該是在薄薄的一段一段的面外面撒上芝麻再油炸而形成的。有甜味有鹹味,相當酥脆。

還有一種好吃的糖果子是花生酥,這個應該算是糖果子中的戰鬥機,我認爲是最好吃的一種。不過自己家沒法做,除了上面的步驟外,還需要捶打這一過程,這通常由兩個壯漢完成,他們掄着手中的大木槌此起彼伏的捶打那些熬好的花生米糖稀混合物,嚴寒的冬天,雖然只穿着一件單薄的圓領衫,頭上仍然茲茲冒着熱氣。在“咚咚”的捶打中,暗紅色的花生糖逐漸變成白色,糖稀完全喪失了本色,壯漢們把它撈起來,擀平切條切片冷卻,它就由原先香脆的花生糖,變成酥脆的花生酥了。

再一天起鍋就輪到春節菜餚了。這些用大鍋油炒(炸)過的食物,可以儲存很長時間,這樣春節那幾天,既可以保證頓頓豐盛,也不用那麼忙着準備了。炒蘿蔔絲是唯一需要提前準備的蔬菜,用油炒過的幹蘿蔔絲,到吃的時候拿出來,加上黑木耳,糖醋麻油一拌,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肉圓藕圓糖醋魚這些,炸完還只能算半成品,到吃的時候需要簡單再加工才能出類拔萃,所以做這些食物時,我是基本都要溜出去玩了。有時候炸肉圓時,被香味吸引過來,纏着媽媽炸幾個全熟的吃,就很滿足了。

蛋餃製作是用不上大竈的,用小爐子小火煎就可以了。蛋皮通常是買現成的,肉餡媽媽自己調,有時候忙不過來,就叫我來幫忙看爐子,給蛋餃翻身,這些工作也會換來幾個成品蛋餃的獎勵,嘻嘻。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盼啊!盼啊,終於盼到了春節。想到這,我不由得開心起來。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啊!”大街上的人絡繹不絕、來來往往,每個人都喜上眉梢,到處都洋溢着歡聲笑語。不光人多,車也多,一輛緊接着一輛,如同河水般,奔流不息。商店裏的物品琳琅滿目、一應俱全,讓人眼花繚亂,真是無所不有,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至於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牀,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小朋友們對父母說着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以前,我以爲春節就是過年,快樂地收壓歲錢,收了壓歲錢也意味着我長大了一歲。

壓歲錢在以前是用來讓孩子平平安安地過年,因爲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一直傳到現在,不過現在壓歲錢不僅是用來壓住邪祟,讓小孩平平安安過年,壓歲錢還可以讓我們學會理財,合理安排壓歲錢。就說我吧,今年我一拿到壓歲錢就列了一個壓歲錢安排表。我打算把一部分錢存入銀行,有利息可拿;一部分錢用來買自己需要的學習用品和一些課外書;剩下的一部分錢則用來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買小禮物。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裏啃着美味水果,手裏燃放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春節在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日子。春節這個節日早在魏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以前,許多人趁着這天去市上趕集,所以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年已經開始。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爲想聽鞭炮的聲音。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劈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裏也很高興吧。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去貼“福”字,夠不着便拿了一把凳子貼上了春聯。我問:“爸爸,爲什麼過年時,大部分東西是紅色的?”“因爲,在中國紅色代表着吉祥、平安。”我又貼上了福字,我家變得煥然一新。媽媽吆喝了一聲:“吃飯了!”我和爸爸緊忙跑回屋,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桌豐盛的飯菜,一家四口圍着桌子吃起來。見桌上有一條香噴噴的魚,問:“爺爺,爲什麼過年要吃魚呢?”爺爺滿臉笑容,和藹地說:“因爲年年有餘,魚和餘字音相同。”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吃着傳統的年夜飯,多愜意呀!“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一下子從椅子上蹦起來,心裏無比地激動。我機靈的耳朵聽到了“啪、啪”的聲音,急忙奔到陽臺一望,啊!是美麗的煙花,五彩豔麗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更加美麗。白天很快的過去了,天黑了。孩子們興高采烈地開始放鞭炮、煙花,劈里啪啦……於是,整個廣場便成了鞭炮地海洋。春節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節日!我們小朋友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沒有煩惱!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春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去親戚與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裏給直系親屬拜年,一大早起來就去爺爺、奶奶家拜年,還要帶上禮品,精果、紅糖什麼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長輩家拜年,也要帶上禮品。初二就要到母親的孃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長一點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點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還得高喊:“拜年了,恭喜發財!”對老人要說:“恭喜您哪,越活越鮮健!”老人家會親暱地在頭上摸一下,迴應道:“也恭喜你越來越聰明,將來考上大學!”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時候當然還會給一點壓歲錢,或者五毛,或者一塊,兩塊。一般會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這頓飯叫做喝年酒。擺了一桌豐盛的菜,魚圓子、肉圓子、紅燒肉、海帶、合菜(是用蓮藕絲、豆腐絲、芹菜絲、肉絲、黃花),魚圓子一般是所有人都愛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夠的,所以會盛上兩碗。看廚藝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魚圓子做得好不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嫩脆的,那證明魚的含量比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兌的澱粉較多,我們都叫這種圓子爲“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裏地位極高,父親、叔父、姑姑們還有我們晚輩都要先給他老人家拜年。從記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親、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幾十裏外的舅公(也就是父親的舅父家)拜年。

記憶中的初一早晨總是籠罩着迷朦的輕霧,父親帶着我們一大幫人長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據祖母說,她的父親,也就是父親的外祖父是很有錢的地主,後來打牌全輸了,幸虧如此後來纔沒有被化成地主富農。但是,她的父親並不主張孩子們讀書,雖然舅公貴爲獨子,但卻是文盲。

舅公一般並不理會我們,大約父親會和他進行一些交流與溝通。舅婆據說年輕時是個美人,即便老了,依然乾淨清爽。舅婆對我們卻很熱情,滿口的“兒呀,兒”的叫個不停。這是我們家那邊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會這樣親暱地稱呼我們,祖父母也不會這樣稱呼我們,他們只是喊我們的名字,有時候甚至是我的綽號“太陽”,或者很正規地“新梅大姐”。僅僅如此,我們都覺得舅婆非常和藹。臨走時,她還塞給我們每個小孩兩毛錢的壓歲錢,說是買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幹。大姨婆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後來嫁到了甘肅,做了工人,是我們這個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糧的人,總給大姨婆寄藥什麼的,母親總是羨慕極了。小的是兒子,我們叫表叔,卻也是讀書人,在一所中學裏教書。娶的太太是極厲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爾也住到我們家。

細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總是最歡迎我們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跟大姑姑一樣大的年紀,長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機靈,大約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後來嫁了外祖父家裏的一個親戚家的兒子,後來成爲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大兒子二兒子卻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兒秋芝則比我只大一歲。我還得稱呼她“秋芝姨”。翼閃

那聲勢浩大的遠來的親戚,其實宣示了某種地位。村裏人總是很羨慕小姨婆家有這麼多親戚。小姨婆總要招呼我們一頓年酒,想來對她那並不富裕的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可是,我們卻渾然不覺,直到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發現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麼辛苦的事情時才理解她那熱情的可貴。

我最喜歡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總是給我們嶄新的一塊錢的鈔票,比祖母給五毛錢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其實小姨婆也是家境艱辛。後來她病入膏肓時,我也曾到她家給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熱情地說着話,那麼慈祥和藹。我那時沒有掙多少錢,給了她50塊錢,她執意不要,在我的堅持下,她接受了,口裏直唸叨我的好,依然滿口“兒呀,兒”的叫着。

後來,祖父母相繼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繼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這世上便沒有了那麼慈祥地愛我的祖輩人了。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過春節,慶新春,年拜完了,親串遍了,肉吃過了,酒喝足了,還要盡情地玩一玩、樂一樂。人們對春節的興致一般要從正月初一延續到正月十五夜晚,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潮。既然是夜晚,就要有光亮,必然要張燈。

小時候,過完大年初一,便翹盼正月半。一俟到晚上,吃了圓子,便吵鬧着點上傳統的兔子燈,或在大人的陪伴下,或與小夥伴們三五一羣、四個一黨地上街玩燈、觀燈去了。

那時不像現在的燈,五花八門,高檔得很。記得佔據我整個童年的,是那隻爸爸做的裝有四個小木輪的紅彤彤的五角星燈,恰恰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時髦和取向。因每年僅有四五天玩的機會,所以五角星燈儲存得較好,偶有破損,父親就用紅紙重新糊一下,又成新的了。如此年復一年的,從我三四歲起一直到小學畢業,這一"紅星"成了我的"唯一",但我卻感到非常滿足、自豪和威風。因爲那時不是每家的小孩都能擁有一盞屬於自己的燈的,大多隻是用河蚌殼做的"歪歪燈",或學着冰心文章中做的"小桔燈",更多的是空着兩手跟着有燈的孩子後面奔跑、吆喝了。

那時的我,每每拉着紅星燈,昂首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頭,總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在跟着我走。於是便很神氣,彷彿天與地、人與星已經融合在一起了。那神祕的氛圍至今還銘刻在腦海裏。

歲月在風雨中穿行。後來,當我也成了父親,一雙兒女蹣跚學走路的時候,每到正月,都要帶兄妹倆去買燈,但心境已經與我小時候有些不同。看兒子玩着"金猴",見女兒挑起"荷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燈嬉戲,心中涌起一股濃濃的欣慰。節日是永遠屬於孩子們的呀。

置身於元宵節街頭、廣場那燈火輝煌的海洋,觀賞着花樣繁多的花燈,不免感慨。民俗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有意義也有情趣。試想,正月初一十三億人都說吉利話,都穿漂亮衣,舉止都講文明,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嗎?千燈競放,遊人如織,鑼鼓喧鬧,火樹銀花,令人疑是走進童話世界。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騷客所作的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等詩句。

民俗文化的沿襲與變更,也會刻上一個國家物質文明進程的年輪。譬如這元宵燈節,"十三上燈,十八落燈",爲亙古的傳統;"上燈圓子落燈面",是久遠的食俗。我們小時候傳唱的"高燈圓子落燈面,今年吃了望明年"的童謠,放到現在,孩子們就很不以爲然。圓子和麪條,有什麼望頭?是啊,生活困窘的時代,一年能有幾次吃到圓子和麪條呀?那就只能藉助節日來滿足生存的慾望了!

又如,在古人信念中燈星互代,放燈即爲迎來諸星,求得豐收太平。現在,大街小巷、商店門樓霓虹閃爍、張燈結綵,文化外延大大豐富了,它昭示着現代文明和社會穩定。至於人們扶老攜幼,上大街玩燈、觀燈,歡歌笑語從內心深處飛出,則彰顯出社會的繁榮與祥和。

元宵街頭觀燈,尋找童年的歡樂,追憶似水年華。現今的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小點的孩童也許不再會癡迷於那些傳統的手工製做的燈了,長大的孩子也許正迷戀於電腦網遊……然而,在天下父母心中,孩子永遠是最明亮、最好看的一盞燈。所以,現在看滿街的兒童挑燈嬉戲,看店面彩燈如火龍歡騰,看孩子們手中各種異彩紛呈的燈,感到極其親切,心中似乎也點燃了那盞最明亮、最好看的暖暖的燈。

於是,我彷彿又回到童年,拉着紅星燈,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又在跟着我走……

作者介紹 倪道輝,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已出版散文、詩歌等文學專著9部。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春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去親戚與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裏給直系親屬拜年,一大早起來就去姥爺、奶奶家拜年,還要帶上禮品,精果、紅糖什麼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長輩家拜年,也要帶上禮品。初二就要到母親的孃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長一點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點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還得高喊:“拜年了,恭喜發財!”對老人要說:“恭喜您哪,越活越鮮健!”老人家會親暱地在頭上摸一下,迴應道:“也恭喜你越來越聰明,將來考上大學!”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時候當然還會給一點壓歲錢,或者五毛,或者一塊,兩塊。一般會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這頓飯叫做喝年酒。擺了一桌豐盛的菜,魚圓子、肉圓子、紅燒肉、海帶、合菜(是用蓮藕絲、豆腐絲、芹菜絲、肉絲、黃花),魚圓子一般是所有人都愛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夠的,所以會盛上兩碗。看廚藝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魚圓子做得好不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嫩脆的,那證明魚的含量比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兌的澱粉較多,我們都叫這種圓子爲“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裏地位極高,父親、叔父、姑姑們還有我們晚輩都要先給他老人家拜年。從記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親、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幾十裏外的舅公(也就是父親的舅父家)拜年。

記憶中的初一早晨總是籠罩着迷朦的輕霧,父親帶着我們一大幫人長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據祖母說,她的父親,也就是父親的外祖父是很有錢的地主,後來打牌全輸了,幸虧如此後來纔沒有被化成地主富農。但是,她的父親並不主張孩子們讀書,雖然舅公貴爲獨子,但卻是文盲。

舅公通常並不理會我們,大約父親會和他進行一些交流與溝通。舅婆據說年輕時是個美人,即便老了,依舊乾淨清爽。舅婆對我們卻很熱情,滿口的“兒呀,兒”的叫個不停。這是我們家那邊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會這樣親暱地稱呼我們,祖父母也不會這樣稱呼我們,他們只是喊我們的名字,有時候甚至是我的綽號“太陽”,或者很正規地“新梅大姐”。僅僅如此,我們都覺得舅婆非常和藹。臨走時,她還塞給我們每個小孩兩毛錢的壓歲錢,說是買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幹。大姨婆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後來嫁到了甘肅,做了工人,是我們這個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糧的人,總給大姨婆寄藥什麼的,母親總是羨慕極了。小的是兒子,我們叫表叔,卻也是讀書人,在一所中學裏教書。娶的太太是極厲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爾也住到我們家。

細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總是最我們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跟大姑姑一樣大的年紀,長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機靈,大約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後來嫁了外祖父家裏的一個親戚家的兒子,後來成爲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大兒子二兒子卻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兒秋芝則比我只大一歲。我還得稱呼她“秋芝姨”。

聲勢浩大的遠來的親戚,其實宣示了某種地位。村裏人總是很羨慕小姨婆家有這麼多親戚。小姨婆總要招呼我們一頓年酒,想來對她那並不富裕的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但是,我們卻渾然不覺,直到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發現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麼辛苦的事情時才理解她那熱情的可貴。

我最喜歡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總是給我們嶄新的一塊錢的鈔票,比祖母給五毛錢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其實小姨婆也是家境艱辛。後來她病入膏肓時,我也曾到她家給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熱情地說着話,那麼慈祥和藹。我那時沒有掙多少錢,給了她50塊錢,她執意不要,在我的堅持下,她接受了,口裏直唸叨我的好,依然滿口“兒呀,兒”的叫着。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我的家鄉蓬萊位於膠東半島,黃海和渤海交界處。這裏瀕臨大海,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自古就被成爲人間仙境。這裏不但有着八仙過海的傳說,還有各種有趣的民俗。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大家就開始爲新年做準備了。

過小年又叫“辭竈”要祭竈神。這天開始,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過後就開始除塵,蒸餑餑、做年糕、炸丸子、做“團圓餅”和“聖蟲”等麪食。據說小年這天是竈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餑餑味道很特別,最香最好吃。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面魚、壽桃等麪食,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

年前要蒸許多特大號的“大餑餑”,大的有兩三斤重,用紅色的顏料來裝飾,正月裏作爲主食招待客人。蒸饅頭時,開口的饅頭,要說饅頭笑了。還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麪糰剪成小刺蝟、小燕子、小豬等各種形狀,蒸出來之後,用顏料畫好,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麪塑。通常除了大饅頭之外,面魚和“聖蟲”做的最多,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裝飾呢。“聖蟲”諧音“剩蟲”,又被叫做“神蟲”。

“聖蟲”的'前身被認爲是龍,用麪糰來做“聖蟲”祈求每年都能夠風調雨順,希望家中能夠糧食滿倉。先將麪糰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長條,粗頭朝上作頭,細的一端繞着頭盤成兩圈,然後用剪刀剪出“聖蟲”的嘴,把一枚硬幣放進“聖蟲”嘴裏,接着剪出神蟲身上的鱗片,最後便是用綠豆安“聖蟲”的眼睛。做好的“小聖蟲”要一對一對地分別放在麪缸、米缸、菜盆、冰箱裏,意味着來年米缸、麪缸不招蟲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魚通常用木頭模子做出來,蒸好後用顏料畫好眼睛和鱗片。放置在窗臺、櫃頭,意味着年年有餘。家有女兒的人家要做團圓餅,也叫“太陽餅”,形狀像太陽花,層層疊疊做成太陽狀,每一層都塗上蜂蜜、芝麻,外圍折成盤疊交錯的花瓣狀,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紋,再用紅棗鑲嵌

。大年初三姑娘回孃家時,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餃子之外,臨走還要帶走一塊團圓餅,意味着幸福團圓,生活甜蜜。 臘月三十這天,除了貼春聯掛燈籠,主要就是包水餃了。這天要準備兩頓飯的水餃。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餃,寓意發財。初一早上的餃子裏更熱鬧了,有些水餃裏包有錢(硬幣)、紅棗、魚、豆腐、花生仁、糖塊等,有各種含義呢:吃到硬幣意味着來年會發財,有錢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魚意味着年年有餘;豆腐寓意有福氣。。。。。。吃到者象徵在新的一年裏吉利、如意。爲了吃到更多的好東西,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正月初一凌晨三四點鐘要起來拜年,拜年是按照輩分拜,到輩分比自家大的人家裏,男的還要對着家譜磕頭,然後到桌子上喝幾杯。晚輩拜年,收紅包,放鞭炮,各家各戶燈火通明,路上只聽見相互問候的拜年聲,這時年味是最濃的了。初二開始,便是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了。正月裏,有扭秧歌、劃旱船、踩高蹺等各種表演隊走村串戶進行表演,可熱鬧了。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過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戶戶皆用蘿蔔、胡蘿蔔、大白菜根莖做成許多小油燈,中間挖空,裏面倒進融化的蠟油,用棉花做燈芯。

十五傍晚送到墳前、祠堂點燃,稱爲“送燈”。傍晚,房間、院內各角落、門兩側、馬廄、豬圈、廁所、鍋底洞都點上油燈。這天早飯吃糕、元宵,晚飯吃水餃,飯前開始放煙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點門”、小煙花,奶奶說這天放“點門”,以後眼睛不疼,有好兆頭。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萊閣廟會,好多景區免費遊玩。天后宮對面的戲樓、廣場有俚俗戲劇和大秧歌。人們給天后娘娘進香後,便與親朋好友在天后宮前看戲看秧歌,趁興遊覽蓬萊閣及其附近名勝,直至盡興而還。這天過後,年味就漸漸褪去。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早已習慣於大年三十在鄉下老家度過。在鄉下總能使你感到質樸的民風,濃厚的年味,親人的團聚和一種人之初,性本善的返樸歸真的原始感受……這些都是喧囂的都市所沒有的。何況今年二叔第一次帶着嬸子、弟弟從呼和浩特趕回老家過年,更是我們全家的大團圓!

一大早,全家便忙活起來,同樣還是我起的最晚。二叔特勤快,不愧爲武警。人家一吃完飯就開始幹活了。只穿件單衣,挽起袖子,那起抹布,端起水盆就開始擦呀。一直幹到中午,把十二扇門窗擦得一塵不染。而老爸再這期間的工作就是寫春聯。我們家可是書香門地,爺爺寫的一手好字,所以一到過年,家裏的紅紙就堆成山,找爺爺寫春聯的人可多了。但是,今年爺爺得病了,沒法再寫春聯了,也沒人找爺爺寫春聯了,但是我家的春聯還的寫呀。這個神聖而艱鉅的任務就交給你了平時總愛吹噓自己字寫的好的老爸。別看他平時總愛吹,可一下筆還真是那麼回事,一看這字就不是吹出來的,沒個七八年的工夫哪能寫出這字?全家看了都連聲叫好呢!這些春聯的工作一點兒也不比擦門窗輕快,這一點兒連我我都受益非淺。老爸雖不是什麼書法大腕兒,但是,還的讓幾個人伺候着才寫。沒辦法,但還得讓幾個人伺候着才肯寫。沒辦法,弟弟跟妹妹裁紙,我只能當個鎮紙,來給爸爸按着紙,一直工作到下午。弄得我按紙的手指頭染上那紅紙的顏色,像流着血似的,通紅通紅。春聯寫好之後,就放到太陽底下晾乾。這時候奶奶就忙起來了,忙着熬粥。我們那而貼春聯不用膠水、雙面膠,都用粥。把粥熬得稠稠的,很有粘性,再大的風美麗也吹不爛,預示着來年五穀豐登的意義。這粥熬好了,春聯也就晾乾了。粥涼了就該貼春聯了。春聯們都對號入座,各自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地方。老爸寫的許多大小不一的“福”字也都派上了用場,貼到了玻璃上、牆上。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傍晚6點種。奶奶擺好家譜、筷子、供品後,我和大叔、妹妹、兩個弟弟拿着6根點燃的香去村頭的一個特定的地方“請家堂”一路上,我們遇到了好幾撥請家堂的人,和他們一道同行沒幾分鐘就到了村西頭,把三根香插到地裏,磕三個頭,拿着另外三根香回到家裏,插在早已準備好的香爐裏,“請家堂”這個程序就算完畢了。全家吃完晚飯後,奶奶、大嬸、二嬸、媽媽就要忙活起來了

——趕着包餃子。而我們這些小孩就忙着點花炮。在城市裏不讓點炮,到了鄉下,一年就這麼一次,可要玩個痛快。爲了這個,我在集市買了一百多塊錢的花炮,舊等着着幾天那。大的,小的,半大的,應有盡有。有刺花的,有響炮的,有邊刺花邊響炮的……在漆黑的夜裏點起來,照得整個院子亮堂堂的,那景象可想而知。遇到帶響的,嚇得小弟弟躲進屋裏,緊閉門窗,直喊“別響炮,別響炮……”除夕之夜當然少不了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伴隨着那歡笑聲,不知不覺就到了12點,由爸爸點着了一串九千九百九十九響的大炮,響了好一會兒呢!院裏點炮“噼裏啪啦、噼裏啪啦”,屋裏弟弟的哭喊聲“稀里嘩啦、稀里嘩啦”,但是我們仍然覺得非常非常快樂,可熱鬧了。點完炮之後就要吃年夜飯了,全家人在一起吃餃子其樂融融,真是幸福。吃完飯馬上就得收拾一下,很快就得來一撥撥的拜年的人。瞧,這就來了一撥,二話沒說,先給磕頭,真乃嚇煞我也,折煞我也。因爲我們家輩分大,沒辦法,三十多歲的人還得叫我姑奶奶呢!嗬!這景象真壯觀。十幾個人一齊跪下磕頭,從屋裏一直排到了院子裏,那陣勢,不亞於《還珠格格》裏百官給格格磕頭的陣勢,也讓我過足了格格癮……

我是在凌晨2點寫下這篇日記的,這時候人們還正在歡天喜地地鬧大年。這一天真實回味無窮,好象有很多寫不完的事。就寫到這裏吧!我不禁要再爲它添上一筆:今夜無人入睡!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0

“當、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隨着新年的鐘聲響起,我就迫不及待地叫父母到樓下放煙花。

“砰!砰!砰!”這時候,外面已經震耳欲聾了,接二連三的煙花,打破了往日寧靜的夜晚。“呀!真漂亮!”我興奮地指着那空中盛開的‘菊花’。話音剛落,又有一顆顆亮點直竄上空,哇!好似孔雀開屏,又如天女散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繽紛的花傘。一會兒滿天金燦燦的,猶如豐收的稻穀撒滿天;一會兒又是滿天紅豔豔的,好似夕陽時候的晚霞鋪滿天。真是美麗極了!

我正在那傻呆呆地看着空中的煙花,媽媽的喊聲把我拉了回來:“薇薇,別在那兒看了,趕緊過來放煙花呀!快點!”這時,我才反應過來,拿起一個小煙花,用打火機輕輕一按,“哧哧哧……”只見小煙花冒出了綠色的火花,把它用力的甩起來,它就會像一個圓圓的大火球,圍着你轉。這種煙花還可以做成許多形狀不一的花樣。

不信,你瞧!把小煙花捲起來,像個小餅,然後再放到地上,小心翼翼地點燃,只見那小煙花就像火山爆發似的,火花一下子向四周竄出來,嚇得我捂住耳朵遠遠地跑開了。爸爸叫了好一會兒,才把我叫回來。我又拿起一個“小黃蜂”,把它點燃,“唰”的一聲,只見那“小黃蜂”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的衝向天空……

這時,天空中綻放的煙花已經數不勝數了,此起彼伏的煙花似在爭奇鬥豔,又像在展示着人們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而大人們的歡笑聲,孩子們的尖叫聲,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這真是:爆竹聲聲辭舊歲,歡歌笑語迎新春!!!

一心一意迎新年二蛇戲珠慶豐年三言兩語話猴年 四面八方歸似箭五湖四海來團聚六十年華巨蛇騰 七盼八望盼迴歸九九歸一中華紅十全十美中國情初一餃子和諧發展,初二撈麪幸福長遠,初三合子中華團圓。大年色彩紛呈,天涯共此炫。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如:中秋節、重陽節、春節……今天我就來說說春節吧!每年陰曆一月一日就是春節。春節里人們有放鞭炮、貼窗花、貼門神、貼紅對聯的習俗。這是爲什麼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隻叫“夕”的怪獸,它經常坑害百姓。

春節前夕,在個黑暗的角落裏,劃燃一根火柴,不顧那壓抑着感情和焦油的胸腔,我願爲你再抽上一支菸,狠命想你。心中反覆唸叨着一句:朋友,節日快樂!春節快樂!祝你財源滾滾,發得像肥豬;身體棒棒,壯得像狗熊;愛情甜甜,美得像蜜蜂;好運連...

讓人緊張的期末考試被時光老人悄然地帶走了,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快樂寒假。在這個寒假裏,我們一家老少回老家,過了一個熱鬧而意義非凡的大年,我還親手放煙花了!這對於膽小的我,是個突破與的意外收穫!

小年要到了,春節不遠了,年假就到眼前了,一年的工作要結束了,紅包就要到手了,加加油,鼓鼓勁,要堅持到最後,要笑得最好。祝你新年樂淘淘!小年習俗把塵掃:除去晦氣和煩惱,快樂迎春年來鬧;掃卻黴運和紛擾,開心過節喜逍遙;清掉憂愁和...

來到猴年的身旁,淡忘昨日的輝煌。播灑勤奮的陽光,開闢心靈的廣場。抓住當下的時光,繼續騰飛的夢想。寫下新年的願望,步入幸福的殿堂。願你猴年愛情芬芳,事業輝煌。

一年中,我最喜愛的節日就是除夕。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後的一天,它意味着出去夕日,迎來新的來年。所以,這一天也是一年最喜慶,最熱鬧,最忙的一天。這天早上,一家之主起早放鞭炮。通常,我們家中就是爺爺放鞭炮。

星光璀璨霞滿天,天籟之音歡歌唱。臘梅綻放紅猴年,瑞雪紛飛照吉羊。快樂喜悅穿羊裝,瀟灑羊氣到猴年。咩咩叫開吉羊門,萬紫千紅映未年。祝你猴年吉羊伴,三羊開泰福滿全!

猴年的禮花綻放在浩瀚夜空,璀璨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