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10篇

清明節的作文篇1

想出去走走很久了。

只因想擺脫這城市的樊籬,這一成不變的生活,這灰霾的天空。想體驗那種背起揹包,融入自然,親近山水,大口呼吸新鮮空氣的感受。於是找到了“非常道戶外”,開始了第一次的徒步之旅。

時值三月,油菜花開,向着婺源,出發!

第一站:江嶺。早上到達江嶺,大堵車,二話不說,一行人下車前進,誰讓我們是驢友呢,關鍵時候還得靠兩條腿。進入村口,先是滿園菜花,撲鼻生香,沁人心脾,成羣彩蝶和蜜蜂,繞着油菜花盤旋飛舞。遠遠看去,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的油菜花強烈衝擊着我們的視覺,人羣馬上興奮起來。

上到半山,沿着小水庫的引水渠緩步慢行。一座小石拱橋橫架渠上,橋頭數枝桃花橫伸出來,橋下水流清澈,展現的是一幅絕妙的圖畫,吸引不少女孩在這裏留影。

繼續往下,穿行在鄉村田野的小路上。大概是開展油菜花旅遊後,小路均由青石板鋪就,方便了遊客。油菜花美在成片生長,一顆、一處油菜花確實是很普通的,幾片綠葉襯托一朵小小的黃花,絕不能與牡丹爭豔,與蘭花比雅。就像一個士兵不能進行一場戰爭,但千軍萬馬、鐵甲洪流,那就具有壓倒一切的氣勢!從半山上看去,萬畝綻放的油菜花,一層層,一朵朵,燦若彩霞,豔美似錦的綿延於遠山。藍天白雲下,層層梯田,油菜花象黃色織染的條紋土布晾在山坡上,在陽光下閃爍,蔚爲壯觀,從山腳往山腰依次展開,融入湛藍的天際之間。

穿行在油菜花叢,留連於花的海洋中,你會驚歎造物主的神奇。花田間充滿了少男少女的歡聲笑語,人與花爭豔,花因人而嬌,許多愛美女性頭戴着花環,紛紛在花田裏留下了美麗的倩影。

我們開始衝頂,向第一觀景平臺出發。經過埡口,從合抱的古香樟樹下穿過,看到用稻草紮成的“最美江嶺”四個大字。一口氣登到山頂,俯瞰江嶺,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幅水墨畫般的江南美景,粉牆黛瓦掩藏其中,呈現出山水相映、遍地流金的獨特美景,真是美不勝收。

第二站:慶源。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時我們進入慶源。這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小鎮,一條小溪穿村而過,兩旁是錯落有致的民居,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馬頭牆、小青瓦、灰白牆體,色彩變幻無窮,自然和諧。牆頭幾枝桃花,院內一叢修竹,在不經意間,獨具匠心。古宅石雕、木雕、磚雕融爲一體,造型豐富,韻律優美。

村口正有一羣攝影愛好者在拍攝,模特身着傳統服裝,那境,那人,讓我們似乎一下子穿越到民國。溪邊小路上,有兩個畫家支起畫架在繪畫,期望他們能妙筆生花。

晚上,喧鬧的小村開始安靜下來了,巷子裏的小酒吧卻開始了夜的狂歡。酒吧的紅燈籠亮起來了,美酒流水一般上來,行走了一天的旅人們開始在這裏放鬆自己,拋開一切,卸下面具,這裏沒有城裏小酒吧的安靜,只有衆聲喧鬧。

第三站:前往曉起的路上。迎着早晨清涼的風,讓人神清氣爽,心情大好。我們一行人穿行在叢林中,一路上前呼後應,不由想起《西遊記》中的一句臺詞:“大王派我來巡山”,自己就是那小妖。有人歡聲說,要把這裏富含負氧離子的潔淨空氣灌裝帶回去。是呀,山野和城市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城市裏的公園也很美,假山流水,怪石嶙峋,亭臺樓閣,漂亮的花草,曲徑通幽,但那是把美的東西集中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而在大自然中,美要去發現,要用心去感受。這個季節山花爛漫,樹葉嫩綠,各種昆蟲也活躍起來了,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勃發。行走在山頂小道,腳下踩着鬆軟的枯枝敗葉,放眼望去,對面的羣山盡收眼底,真有一覽衆山小的感覺,胸中平添了豪邁之氣。路邊有不少墓碑,和別的地方不同,這裏大概是依山挖穴,所以只見墓碑不見墳塋。不由得感嘆,人生苦短,每個人都來自自然,歸於塵土,所以活着,過程應該力求精彩。下山途中,清流潺潺,大片的茶園,幾戶農家,炊煙裊裊,雞犬之聲相聞,老農牽牛從田間走來,彷彿時光倒流。

婺源歸來,猶在夢中。

清明節的作文篇2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題記

人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我也不例外。

您走之後,我才從“夢中”醒來,明白您對我做的一切都是因爲您放不下我。

以前是我討厭您、恨您、埋怨您,那是因爲您不聲不響的消失在我的生命之中。

您第一次出走,什麼也沒有告訴我。當我起來的時候,您早已不在我的身邊。原以爲您早起去幹活了,可是等到夜晚,也沒有瞧見您的影子。我的心開始慌亂。但我還是堅信,您可能去哪兒散散心就會回來。所以我等,一天、兩天……一個月……可都沒有您的音訊。

幾年後,您回來了,我很高興地跑去擁抱着您。您摸摸我的頭好像對誰說:“果然是長大了。”如果是那時,我一定會對您說:“如果您不能像以前那樣,那麼我寧願自己永遠是個小孩。”

儘管您強忍着自己的眼淚,可最後我還是發現您的眼眶紅了。您說您病了,回家來治療。您說得那麼心平氣和,好像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可是爲什麼?您又再一次的走開了。

您走的那個黎明,至今我依然記得。您把睡得昏沉的我給搖醒,然後把一本小小的本子遞給我,叫我好好保管。睡眼朦朧的我接過了那本小本子。然後問您去哪裏,您只是笑笑,沒有回答,轉身,走出門去,消失在煙霧之中。

我呆呆地望着窗外。外面的風呼呼的吹,吹着那濃濃的煙霧,直到把那煙霧吹散。我的心好像被那風所吹醒,突然記起了什麼,看着手裏捏的東西,原來是一本存摺啊!裏面還放着一張寫有密碼的紙條。雖然那字彎彎扭扭,但是我知道那是您寫的。

我猛地起身,轉身向門外奔去,可您的身影早已消失在了這片煙霧迷茫的黎明中。

您這一走,叫我該怎麼辦?隨着您的壞話越來越多,您走的後一天,我就聽到別人說您跟着別的男人走了,這是他親眼所見的,開始,我不相信。可是後來我慢慢相信了,因爲那個男人也不在家了。

他們都說您沒有做到一個作爲母親的責任,丟下自己的孩子,跟着別人跑了,簡直不是人。漸漸地,我用恨來填補我對您的思念。

您又回來了,說您的病重了。您苦笑了一下。

您變瘦了不錯哦 不錯哦 ,沒有了以前強健的身體。可他們還繼續說您的壞話。而我更加信以爲真,不理睬您。

後來您病倒在牀上,我沒有好好照顧您。甚至有時候厭惡您,跟您頂嘴。但您沒有責怪我,這讓我更加相信他們的話,認爲您的不回答是默認。

“你都病成這樣子,讓小梨照顧你,這個星期她就不要去上課了。”“不,不能讓她爲了我而耽誤了她的課程……,況且她現在那樣恨我……我不想再讓她……您叫她去上學去吧!”

於是我來上學了,可還不到幾在,噩耗傳來了。說您已去了傳說中的天堂。可我並不是那麼傷心,因爲我一直爲您所做的一切感到厭惡。

那天我回家了,看見您那冰冷的身體靜靜地躺在那裏。我的眼淚直打轉轉,然後伯媽跟我說了您之所以那樣做,都是爲了我。不是他們所講的那樣。說您寧願不告訴我真相,寧願讓我恨您,也不要……聽着這一切的一切,我的淚不爭氣的直往下落。您真的走了……

淒涼的秋風,冷漠的苦雨,卻隱藏不住我臉上的淚痕,跟着那支長長的隊伍,不知走了多長,到達了那個寧靜的坡頭,泥土邊的小草還眨着溼氣。搖曳的柳枝在眼前低吟,無力的殘陽早已稀疏,憑着朦朧的視線,我看見您在大地上消失……

黃昏時,

誰會到墳間去辨認殘破的墓碑。

已經忘記了埋葬時的方位,

只記得哭時朝着斜陽,

還有滿天的楓葉。

您走了,淚乾了,心碎了,我懂了!

安息吧!我親愛的媽媽!

您一定記住,相約清明節!

那時,我將還上鮮花看您,

陪您聊聊天,說說心裏話……

清明節的作文篇3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我起得很早,因爲爸爸和媽媽要帶我和弟弟去踏青。

從家裏出發,大約開了20分鐘車程,我們來到了太公太婆的墳前,我們送上了兩束鮮花,並鞠了躬,禮畢後我們又去了下一站;

大約又開了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稱爲南嵩巖的景點。買好票後我們進入了景區,景區的路都是用石板鋪成的,我們向上走了約10多分鐘,聽到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發出嘩嘩的聲音,兩邊的大山,就如兩個巨人,高高聳立。

我們繼續沿着山路往上走,山路很陡峭,但有護欄,我們走了很長時間,終於來到了山頂,我站在山頂眺望遠方,看見高樓大廈就像我玩的“積木”一樣的小,路上的汽車像螞蟻一樣在地上爬。山頂有一座涼亭,我們在涼亭裏坐了很久,後來大家決定回家,我們順着之前上來的山路平安地返回到地面。

今天爬山雖然很累,大家玩的卻很開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天是清明節,天空下起了雨,但我還是要出門,因爲外婆請我們到她家去吃飯。

我們一進門就看見了各種各樣的菜餚,有蘿蔔、麪條、海丁……但媽媽最愛吃的就是海蜈蚣,我和爸爸卻不愛吃,因爲它長長的很可怕,有很多隻腳還有細細的刺。哥哥、舅舅和舅媽過來後,我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說說笑笑。我們把飯吃好了,大人們一起坐着談談工作,說說生活,我和哥哥一起玩跳遠,打仗等遊戲。多麼熱鬧啊!玩了很久我和爸爸、媽媽要走了,我們和外婆他們道別。

我覺得清明節對小孩子來說是快樂的日子!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我去永安公園春遊。我帶了許多東西有蘋果·火腿腸·香蕉·薯片·汽水可樂等等……

到了永安公園我看到有許多小孩子在放風箏,我看到了一隻很漂亮的燕子風箏,它拖着長長的尾巴,我看到很羨慕就想讓媽媽給我買。於是我很快就徵得了媽媽的同意買了一隻蝴蝶風箏。它有着美麗的外表翅膀上面有很多好看的花紋。頭上還有一對小觸角。甚是美麗!我開心的又蹦又跳媽媽看着我笑了笑。於是我就讓媽媽給我抓住風箏我拉着線跑啊跑啊!那天風很大風箏順利的飛了起來我看着風箏開心的笑着,不一會兒我就口渴了媽媽給我擰開了汽水,我喝了一口遞給了媽媽,繼續抓起來風箏線讓蝴蝶飛的更高。

但是不一會兒我的肚子又餓了,肚子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媽媽聽到哈哈的笑了起來順手給我遞了跟火腿腸和一包薯片。媽媽替我抓着風箏我邊吃邊看着自己放飛的風箏開心的笑着,漸漸的天色暗了下來。媽媽接到了爸爸的電話說要回家燒飯了,我收起風箏依依不捨的回家了!這就是我的清明節開心的一天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坐着大客車去美麗的沿海產業基地參加清明節活動,我可開心了。首先,我們舉行了開幕式。汪庭喜悄悄地對我說了一聲:紀念碑好高啊!好像要鑽到雲彩裏去了,我不禁點了點頭。

開始舉行簽字儀式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到條幅前,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告別不文明行爲,做一個現代文明的小學生。接下來我們開始活動,高年級同學放風箏,我最喜歡小鳥風箏,它飛得很高。老師又帶我們參觀了沿海產業基地的廣場。參觀完了,我們玩了老鷹捉小雞,我玩得真開心!沿海產業基地的燈、高塔、高樓太美了,參加今天的活動我真高興!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全體師生到沿海產業基地搞活動,我坐上了車特別高興。在開幕式上我們大聲地朗讀了小學生文明禮儀三字經。還在紅條幅上寫了自己的名字,我們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做一個好學生,我開心得不得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自由活動。高年級同學放風箏,有“蝴蝶”,“燕子”,還有“兔子”……美麗極了,它們飛得特別高,然後,我們玩了老鷹抓小雞,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李雨?當雞媽媽,我們當小雞,王海雨當老鷹,我們玩得特別高興。產業基地那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特別壯觀,風景也特別美麗,小鳥在天空盤旋着久久不願離去……

清明節的作文篇4

二十四節氣當中,對清明的.印象尤爲深刻。深刻於它的字中涵義——清淡明智;深刻於那首流傳千年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懷意境;更深刻於,這就是一個緬懷紀念親人的特殊日子。

走進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悵便在心中騰昇,輕煙般縈繞心頭。這就是每年都要經歷的清明情結。於就是,寧靜地把情緒安放於傷感與思念當中,卻也不想走出。

記憶中的清明節,總能看見雨,心想,就是否因爲悲傷,天也陪着落淚?今年有點例外,沒有雨,但仍就是輕霧迷濛。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園的路上,陵園的一處就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幾年前,父輩們也把我爺爺奶奶的墳遷到了陵園。那裏,依山傍水,算就是一塊風水之地吧。很遺憾,由於當地風俗,嫁出去的女兒或嫁進的媳婦就是不能拜祭夫家與孃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們的歸來,只能將哀思寄託不太遙遠的那邊,我的先人們,我那已經長眠多年的爺爺奶奶。靜靜地佇立陽臺,任由清涼的春風撫着臉龐,掠過髮絲、衣衫,帶着讓人心碎的溫柔。滿目的黃花,如泉的思緒,就在悵然與懷念中濃濃地氾濫開來……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並沒怎樣帶過我。父親年輕時就離家參軍了,部隊轉業後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接着與我母親建立家庭,再後來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才真正回到現在的家鄉。也許因爲多年不在他們身邊的緣故,總覺感受的親情就是那樣醇厚深切。就是一種無法割捨的祖孫情,更就是一種相互隬補的愛。

當時,我們住在鎮上,爺爺奶奶則住在村裏。每逢週末,就就是我們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總會早早地到村裏的集市給我們買最喜歡吃的鹹鴨蛋和雞翅膀(當時已經就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說,我孫子回來了,他們最喜歡吃這個。回家後,便不停手腳地忙碌開來。吃完豐盛的午飯,爺爺會帶我們去菜地摘菜去河邊釣魚去生產隊看蠶寶寶……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時分,要離開了,爺爺奶奶又會把我們送到村口,揮着手直至看不見彼此的身影。那時的週末,就是我最嚮往最開心的,就是我從星期一就開始盼望的日子。還清楚地記得,奶奶最喜歡我的頭髮,每次用佈滿繭子的手撫摸着,叨唸着,我們妞妞的頭髮好柔好順,快點長呀,奶奶要給扎漂亮的蝴蝶結呢。歲月恍如昨日,諄諄話語猶在耳旁,美好的回憶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絲的灰塵。

後來,我到外面讀書了,再後來,我遠離家鄉當兵了。部隊四年,就是我人生中的豐盈,卻也讓我生命中有了一個不可隬補的遺憾。在一個熱得讓人心煩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書。離家幾千裏之外,等我請得假來,等我風塵僕僕地奔回家時,奶奶已駕鶴西去,我竟見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後一面!跪.倒靈前,我淚如雨下,哭喊着,我聲嘶力竭。守靈時,媽媽拿出一罐未開封的餅乾,對我說:女兒,這就是奶奶留給你的,前段日子,還念着這就是你最喜歡吃的餅,不捨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親時再給你,但如今……媽媽哽咽着無法成語。顫顫地接過罐子,撫摸着,我分明觸摸到了奶奶的氣息,那樣的溫暖與熟悉呀。顫顫地開啟它,和着迸流的淚水,我吞嚥着,吞嚥着奶奶的惦念與愛護。我,再也沒有機會對奶奶盡孝了!我,再也無法承歡於奶奶的膝下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詳,唯一的牽掛就是沒能見着心愛的孫女。永遠的殤啊,十多年了,遺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後過了幾年,爺爺也走了,隬留之際,還說着,奶奶在那邊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們已經在天的那頭重聚,繼續着他們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無淚,就是否,不想再添感傷;清風,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潤滑了面容。仰起頭,我竭力把盈眸的淚珠隱忍。我要告訴爺爺奶奶,孫女生活得安然、快樂,並會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黃花、一行垂柳、一懷清風,我面對陵園的方向,深深鞠躬。擡頭仰望,目光撥開雲霧,遠遠的天邊,爺爺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綻放……於就是,我也努力綻開了笑臉,幸福的帶淚的笑臉……

清明節的作文篇5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非常好,秋風陣陣,晴朗的天空瓢潑般下着牛毛細雨,我們全校師生懷着興高采烈的沉痛心情,沿着坑坑窪窪的平坦馬路,仨一羣倆一夥地排着整齊的隊伍,向着超女紀念碑走去。   早晨臨出門的時候,奶奶對我說:“乖孫兒,聽說你今天要去拜神,現在又出新神兒了?在哪裏,奶奶也要去拜拜。”我含沙射影循循善誘地說:“奶奶,我們是去紀念超女,哪裏是拜什麼神?你不懂得。”奶奶不高興了:“我哪裏不懂,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嘛,你小小年紀知道個啥……”我沒時間給奶奶解釋,只好說:“奶奶,我要遲到了,不和你說了。”說完,我就三步並作兩步、顫顫巍巍地跑出了家門。   我走在隊伍裏,猛地擡頭一看,只見高大巍峨、搖搖欲墜的超女紀念碑已經矗立在了我的面前。碑頂上是春春和筆筆那高大的形象,碑身是用花崗岩腦袋砌成的,四周是漢奸白玉的欄杆。在碑身上有八個草書的鎏金大字:“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我隨着隊伍走到紀念碑的後面,只見後面刻着幾行字,是這樣寫的:

“半年以來,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勇敢參賽,不幸PK犧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兩年以來,爲實現自己和全家的夢想而勇敢參賽,不幸PK犧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兩千零四年,從那時起,爲了實現七大姑八大姨整個家族輝煌夢想而勇敢參賽,不幸PK犧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在碑身上,還有八幅巨大的浮雕,栩栩如生炯炯有神地刻畫了春春和筆筆的漫長人生經歷,以及她們的奮鬥過程。這些浮雕有“堵門抽菸”、“今天起膩”、“心駭歌名”……等等等等。

我們全校師生莊嚴肅穆地站在紀念碑前,耳邊響起了悲傷感人的樂曲聲,那樂曲唱道:“我的心裏只有你沒有他,告訴你我的情誼並不假,我的眉毛爲了你畫……”聽着這哀婉的曲調,我們全校師生人人都禁不住熱淚盈眶、眉飛色舞。

這時,一男一女兩名同學走到前面,開始朗誦我們漫不精心創作的詩歌:《春春筆筆啊,你在哪裏?》

只聽他們聲情並茂、勾心鬥角地朗誦道:

我對着藍天呼喚,春春啊,你到底在哪裏?

我對着大海呼喚,筆筆啊,你到底在哪裏?

我對着太陽呼喚,春春啊,你在不在這裏?

我對着月亮呼喚,筆筆啊,你在不在這裏?

我對着火星呼喚,春文祕版權所有春啊,你究竟在不在這裏呀?

我對着木衛四呼喚,筆筆啊,你究竟在不在這裏?

我對着冥王星呼喚,春春筆筆啊,你倆到底有沒有來到這裏……

緊接着,就是獻花儀式,一個凝結着我們全校師生無情無義的大花籃被敬獻到了紀念碑前,花籃的緞帶上寫着:得成玉米何辭死,願做筆迷不羨仙。

最後,是隆重的玉米幫新成員入幫儀式。我和其他十幾位同學光榮地成爲了玉米幫的新成員,我和這些同學們面對着春春和筆筆的塑像站立着,莊嚴地舉起右手宣誓:

我志願加入中國玉米幫,服從春春的領導,遵守春春的決議,保守春春的祕密,時刻準備着爲春春貢獻出我的一切。從今以後,生是玉米幫的人,死是玉米幫的鬼,海枯石爛,永不叛幫,如有違反,三刀六洞,願受懲罰,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瞻仰超女紀念碑的儀式終於結束了,我的心情澎湃起伏、七上八下,遙望着春春和筆筆的塑像,我在心中暗暗發下毒誓:春春姐姐和筆筆姐姐,長大後,我一定要成爲像你們一樣的人,也站到石碑頂上去。

回到家裏,奶奶正在給菩薩上香。她問我:“拜神回來了?廟裏熱鬧不熱鬧?”我不耐煩地說:“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我們這不是拜神。真是的,怎麼就是搞不明白?”奶奶受了我的搶白,有些不高興,轉過身去,一邊點香,一邊嘮嘮叨叨地說:“不明白,不明白,我只明白呀,從古至今,凡是人,都要找個神來拜的。”說着,把一束香敬獻到文祕版權所有了菩薩面前,而我,則把一幅春春的最新寫真貼到了牆上。

清明節的作文篇6

清明節的那天,按照這裏的風俗,大約在下午2:00左右,我和親人要去了企石鎮的墓地來祭拜祖先,以示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懷念。儘管是一件嚴肅的事,但對我來說,出去走一走也比整日悶在家裏看書強,所以,我還是滿心憧憬下午的祭拜祖先這件事。

時間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我和家人去到了企石鎮的墓地。踏上臺階,只見一排排的青松翠柏肅立在那裏,沒有一絲的風,藍天白雲也似乎靜止不動了,而墓前的花啊,草啊也似靜靜地看着我們,難道它們和我們心靈相通,也在一起沉重地悼念逝去的親人。我很想問問大人,但看大人們一個個嚴肅的樣子,我只好作罷。

我注意觀看了,大人們祭拜祖先一共有4個過程。哪四個過程呢?

首先,到了墓地後,大人們(12歲至50歲左右)就開始忙開了,大家不怎麼說話,但配合卻好像是事先商量過似的,那麼的默契,有的在用鋤頭把土挖開,再細細地搞成一塊橢圓型的樣子,然後將帶草的一塊泥土鋪上去,像一塊浮在水上的一朵荷花;有的把那些泥塊搬到墓地上面,好讓那雜亂的石頭變得整齊;有的則將墓前的雜草一棵棵地拔去,不讓墓前留下半點的荒蕪。我試着去搬那些泥土,真重啊!大約有三四斤重吧,我只把泥土擡了起來幾秒就已經跟本沒力氣了。

這樣做其實就是爲了讓墓地上重新種上新的小草,把墓地整理變得更乾淨、更美觀。於是我便去幫大人們拔草了。不過你別看那些小草,不用一點力氣想把它拔出來是不可能的事。我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拔,手一下子就感覺很疼,再看看我的手,留下了滿是青青的草汁。啊,還有一個水泡呢。難怪我疼得要命。沒過多久,墓前顯得乾乾淨淨了。

過程2:在這個過程當中,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要一起來完成這個過程。

這個過程就是插香,擺祭品。只見大人們從菜籃子裏抽出香來,到點燃的蠟燭前將香點燃,一會兒,一股濃烈的檀香味便瀰漫在四周,好聞的很。然後手持着香,走到墓前,雙手合一,頭低下,嘴裏在念念有詞。好一會兒,唸完了,將香插到墓前,再回到剛纔的位置,對着墓拜了四拜,就結束了。大家挨着順序,一個一個地拜。終於輪到我了,我也學着大家的樣子,點燃,唸唸有詞。我念的是,求祖先讓我把成績提上去,求祖先讓我們的家人更幸福快樂。然後,也把香插到墓地兩側和上門,同時把祭品擺到墓地的面前。

第三步就是燒紙,沒錯,就是燒紙錢。

大人們從籃子取出大捆大捆的紙,拿到墓邊的一角堆放好,只見一個叔叔用打火機將一張紙點燃,然後再用這張燃着的紙去點其它的紙,很快地,紙燃起來了,而且越燒越旺。在這個過程,那些拿紙的人都用手去點一下紙,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也學着樣子,從籃子裏去取紙,這約是黃的,和我們練書法的紙有點一樣,只不過沒有格子罷了。我用手指點了一下紙,叔叔在旁邊輕聲地說:“這是數錢給祖先的。”哦,原來是這麼回事。我趕緊在燒紙錢那裏數了數有多少錢,情不自禁地說:“啊,好多錢啊,足足的有10000000元,給你”。我後來才知道自己的不對,不禮貌。記得叔叔跟我說過在燒紙錢時,不要大聲喧譁,要在紙錢上用指紋按按紙錢,在紙錢上留有你的指紋,這樣,祖先就會保佑你。我趕緊閉上嘴。

最後一個過程比較簡單,就是放鞭炮。一時間,整個墓地鞭炮聲大作,我們趕緊捂着耳朵,遠遠地看着鞭炮的爆炸。風來了,那炸完的鞭炮紙隨風飛舞,像一隻只彩蝶,非常好看。那鞭炮的味道也四處瀰漫開了,祭拜也就結束了。

我們挑着祭品往山下走,再回過頭去望望那些墓地,墓更乾淨了,樹更直了,花也更豔了。再隨着那飄向天空的縷縷輕煙,我驚奇地發現,天也更藍了,連太陽都更燦爛了。我知道,這裏有我的心理因素,就像老師所說的,境由心生。但我還是挺高興的,因爲我經歷了一個難忘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篇7

陰雲佈滿天空風時才住,細雨和着淒涼灑落我的心裏。

我把思念淚滴融進細雨飄回老家--農安。

思緒紛飛在回憶的網裏捕捉到那年清明節父親帶領我們去母親墳前祭掃。那是母親去世三十年的清明節,我們姊妹都奔回家裏,大哥和小弟說父親今年要好好祭奠母親,大哥還說將來要給母親立一個石質墓碑,父親說讓我給母親寫墓誌銘。當時我心很亂理不出該寫什麼,等將來立墓碑時再說,因爲我覺得只有那些名人才可以寫墓誌銘,因爲她們有很多事蹟可寫。

那天也是陰雲密佈細雨如絲,父親大早騎車去縣裏買了果品紙錢菸酒香燭。我們走到墓地時雨卻停了。也許是上天賜給我們一次可以從容拜祭母親的一個機會。

父親在母親的墳前鋪一塊塑料布把貢品一樣一樣擺在上面,在墳頭壓好紙然後倒了兩杯酒,點了一支菸放在母親墳前,點燃了香燭後父親纔回過頭說;‘你媽活着時愛抽菸,她一抽菸卷就咳嗦我怕她肺病加重就不給她買,她就生氣’。說完就跪了下來我們也跪在父親的後面。

‘媽,我們來看你了’話音未落我的淚先落。我心潮起伏淚如雨下。

父親一邊燒紙錢一邊說話,是在和墳裏母親訴說什麼。我止住哭聲也示意妹妹們不要哭出聲。我屏住呼吸想聽父親說什麼。

‘老伴啊,是我對不起你,不該不讓你抽菸,不該惹你生氣,不該和你吵架,更不該因生氣而離家去外地做工,把一幫孩子扔給你,掙錢有時開不出支你又要着急上火,我回來你不免罵兩句,那時你一罵我我就特別生氣,可是現在想聽你罵也聽不着了。’

父親絮絮叨叨地說着我的眼淚涓涓地流着,我雖看不見父親是不是也流淚我感覺到父親心裏在流血。我今天才理解父親母親的愛,雖然在我童年的記憶裏父親只有過年了纔回家,回家了首先是給母親治病,母親性格急脾氣大凡事愛較真兒,父親卻是做啥都差不多就行。母親得了肺氣腫冬天冷常咳嗽,尤其臘月。於是父親就把母親送醫院住一個月過小年才接回來。

母親的病怕油煙嗆父親就下廚房,煎炒烹炸做一桌菜。父親的廚藝還不錯做的菜色香味俱佳,一家七口人圍坐,我們幾個孩子海吃起來。父親倒一杯酒遞給母親,兩人對喝。

父親的廚藝好母親的手巧,做的一手好針線,尤其鞋做的好,父親穿的新鞋要樣有樣要型有型,屯裏的嬸子大娘都誇母親的活兒好,父親也以爲傲,母親有時還會做一雙送人,送誰誰都特別感謝母親。

父親每年春節回來都要母親給他做鞋穿,母親去世後父親就再也沒有穿過布鞋,他說賣的鞋都沒有母親做的舒服。我知道他是看到布鞋就會想起母親,母親是在春節前去世的,那個春節過的讓我現在想起了還揪心,父親依然做一桌菜但是一邊吃一邊聽‘張富貴思妻’那時父親的淚如小溪。我知道父親的心都碎了。

今天父親也像‘張富貴’一樣在思念死去的妻子。父親買了母親生前愛吃的果品又給點了香菸,是不是對墳裏的母親的補償,他絮絮叨叨的訴說是不是那些年在外地很少和母親交流話語和感情的補償?

可惜這些補償已經沒有意義--太遲了。

祭奠母親回來的路上,哥又提起給母親修墳立碑的事情,把還沉浸在對母親追憶中的我拉回來。

看着蒼老憔悴的父親我心裏很難過,母親去世都三十年了,父親對母親還是那麼難以釋懷,他想給母親彌補,從生活到感情,可惜都只是慰藉他自己的心靈,他現在做的再多母親也不知道。我們也一樣,沒有在母親活着的時候去孝順,都很任性時常惹母親生氣。現在就是給母親修墓立碑也只是擋別人的眼睛。母親走得早想孝順沒有機會了。如今父親雖然已經老了但是盡孝還來得及。

想到這我對哥哥說‘咱把給咱媽修墓立碑的錢給爸讓他喜歡吃啥買啥,別像以前那樣捨不得花,還有從今天開始我們都該接受老爸給咱找的後媽。’

清明節的作文篇8

我來到爺爺的墓前,望着墓碑上那爺爺的笑容。迎面,吹着一陣陣風,那是懷念的風。那陣風,把我的思想飄到很遠很遠的以前,爺爺還在我面前的以前……

有一個夜晚,月亮釋放着皎潔的月光,與星星交相輝映,把清冽的光輝,灑向天空下的每個角落。而我,在溫暖的牀上,聽着爺爺講《三國演義》。那時的我,怎麼可能聽懂爺爺似古文的語言?但我,還是每天照樣望着爺爺,望着爺爺那隨着故事情節而變化多端的臉,漸漸進入甜甜的夢鄉……

直到今天,我失去爺爺時,才發現,才知道——每天夜晚,都是爺爺在我身邊,等我入睡,悄悄地爲我掖上被角,望着我,對我說着鼓勵的話。我的眼淚滴在墓碑上,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我真想親眼看爺爺爲我掖上被角的情景,聽聽那鼓勵的語言,聽那能幫我在困難時扶我一把的語言,也想在爺爺面前,對他說聲謝謝。

還有一個,在黃昏的時候。剛上小學的我,拿着一張不太好的考卷回家。從教室到校門口,對那是的我來說,好像是一條很漫長的路,而一路上,心裏,下着狂風暴雨,怎麼也不能平息。

當我走出校門,驚奇地看見爺爺騎着自行車,在那兒微笑地望着我。當爺爺看到我失落的表情時,對我說:“怎麼了?考差了?沒關係,繼續努力。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得到彩虹?這也許就是一次風雨,爺爺相信你肯定能見到彩虹!加油!”爺爺的話,就像一束光,射進我的心裏,溫暖我全身。

那一刻,回味了好久好久,那一束陽光,永遠不會消失,因爲它總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出現,伴我度過難關。遺憾的是,在失去爺爺之前,我還是沒有辦法對爺爺說:“爺爺,我真正看見了彩虹!”

風,還是一陣陣地吹,但卻沒法把爺爺的愛,從我腦海裏吹走,那一幕幕情景,像放映電影似的在我腦中閃現,彷彿是昨天剛剛發生的事。

墓碑上,有着爺爺的笑,在我心海里,爺爺的笑,是永恆的,爺爺的愛,我永遠忘不了。爺爺對我說過的話,我現在才明白,才知道那是多麼珍貴,但這一切,似乎太晚了:沒有向爺爺講講自己的心裏話,沒有懂得珍惜爺爺的愛,更沒有去回報爺爺的愛……這太多太多,都無法彌補這深深的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真正理解它的意思了。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1]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爲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爲一。

清明節的作文篇9

二十四節氣當中,對清明的印象尤爲深刻。深刻於它的字中涵義——清淡明智;深刻於那首流傳千年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懷意境;更深刻於,這是一個緬懷紀念親人的特殊日子。

走進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悵便在心中騰昇,輕煙般縈繞心頭。這是每年都要經歷的清明情結。於是,寧靜地把情緒安放於傷感與思念當中,卻也不想走出。

記憶中的清明節,總能看見雨,心想,是否因爲悲傷,天也陪着落淚?今年有點例外,沒有雨,但仍是輕霧迷濛。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園的路上,陵園的一處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幾年前,父輩們也把我爺爺奶奶的墳遷到了陵園。那裏,依山傍水,算是一塊風水之地吧。很遺憾,由於當地風俗,嫁出去的女兒或嫁進的媳婦是不能拜祭夫家與孃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們的歸來,只能將哀思寄託不太遙遠的那邊,我的先人們,我那已經長眠多年的爺爺奶奶。靜靜地佇立陽臺,任由清涼的春風撫着臉龐,掠過髮絲、衣衫,帶着讓人心碎的溫柔。滿目的黃花,如泉的思緒,就在悵然與懷念中濃濃地氾濫開來。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並沒怎樣帶過我。父親年輕時就離家參軍了,部隊轉業後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接着與我母親建立家庭,再後來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才真正回到現在的家鄉。也許因爲多年不在他們身邊的緣故,總覺感受的親情是那樣醇厚深切。是一種無法割捨的祖孫情,更是一種相互隬補的愛。

當時,我們住在鎮上,爺爺奶奶則住在村裏。每逢週末,就是我們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總會早早地到村裏的集市給我們買最喜歡吃的鹹鴨蛋和雞翅膀(當時已經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說,我孫子回來了,他們最喜歡吃這個。回家後,便不停手腳地忙碌開來。吃完豐盛的午飯,爺爺會帶我們去菜地摘菜去河邊釣魚去生產隊看蠶寶寶。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時分,要離開了,爺爺奶奶又會把我們送到村口,揮着手直至看不見彼此的身影。那時的週末,是我最嚮往最開心的,是我從星期一就開始盼望的日子。還清楚地記得,奶奶最喜歡我的頭髮,每次用佈滿繭子的手撫摸着,叨唸着,我們妞妞的頭髮好柔好順,快點長呀,奶奶要給扎漂亮的蝴蝶結呢。歲月恍如昨日,諄諄話語猶在耳旁,美好的回憶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絲的灰塵。

後來,我到外面讀書了,再後來,我遠離家鄉當兵了。部隊四年,是我人生中的豐盈,卻也讓我生命中有了一個不可隬補的遺憾。在一個熱得讓人心煩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書。離家幾千裏之外,等我請得假來,等我風塵僕僕地奔回家時,奶奶已駕鶴西去,我竟見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後一面!跪倒靈前,我淚如雨下,哭喊着,我聲嘶力竭。守靈時,媽媽拿出一罐未開封的餅乾,對我說:女兒,這是奶奶留給你的,前段日子,還念着這是你最喜歡吃的餅,不捨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親時再給你,但如今。媽媽哽咽着無法成語。顫顫地接過罐子,撫摸着,我分明觸摸到了奶奶的氣息,那樣的溫暖與熟悉呀。顫顫地開啟它,和着迸流的淚水,我吞嚥着,吞嚥着奶奶的惦念與愛護。我,再也沒有機會對奶奶盡孝了!我,再也無法承歡於奶奶的膝下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詳,唯一的牽掛是沒能見着心愛的孫女。永遠的殤啊,十多年了,遺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後過了幾年,爺爺也走了,隬留之際,還說着,奶奶在那邊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們已經在天的那頭重聚,繼續着他們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無淚,是否,不想再添感傷;清風,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潤滑了面容。仰起頭,我竭力把盈眸的淚珠隱忍。我要告訴爺爺奶奶,孫女生活得安然、快樂,並會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黃花、一行垂柳、一懷清風,我面對陵園的方向,深深鞠躬。擡頭仰望,目光撥開雲霧,遠遠的天邊,爺爺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綻放。於是,我也努力綻開了笑臉,幸福的帶淚的笑臉。

清明節的作文篇10

對於很多節日我其實是很麻木,沒有多少知覺的。一直不喜歡那些形式的東西,而節日於我總也認爲那是人爲痕跡太重的形式。

有次同事們閒聊時說到:這人啊,是不是年紀越來越大,心就會越來越硬,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冷漠,有時甚至冷酷冰涼到讓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心裏一動,是啊,我似乎也有這樣的感覺。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是誰也無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沒有真正面對這些的時候,我想大家應該都是極少甚至不會去思考這些似乎離大家很遙遠的問題的。小時候,我很怕有人去世,完全是出於本能的害怕,害怕鬼魂。村子裏有人過世,我從來不敢去看,就是放過的那些鞭炮,我也不敢踩上面走過。有一次村裏有個我奶奶去世了,她家人把她的衣服、被子都堆在一起燒了,下晚自習從那裏經過,我嚇得毛骨悚然,也只有撐着膽子裝着自然地從旁邊走過,可才走過那片灰燼,我就撒開腿,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跑,回到家,很久,心還在怦怦地跳。

對於爺爺,我沒有任何印象,爸爸說,他6歲時就沒了父親。一直到大學畢業,我奶奶,外公外婆都還健在,所以,我對於清明的感受也還僅停留在那首婦孺皆知的詩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而至於路上的行人是如何的欲斷魂,我仍然無法感同身受。

後來聽到一句歌詞:要不是痛徹心扉,誰又記得誰。我有的也僅是愛情上的感受:因爲痛,所以記得。但是,大學畢業後的三年,對於生老病死,對於清明的感受,我卻是有了切身體會。

因爲,畢業後的三年,我連續失去了我生命中三個重要的親人:先是慈祥可敬的外公,然後是疼我有加的外婆和至愛的我奶奶。那段時間,我陷在一種深深的悲痛和恐懼裏,常常爲人生的無常和無奈嘆息。然後,清明這個詞在我的人生字典裏也漸漸立體起來,凝重起來。

再後來,婆婆去世,這是我第一次直面親人的離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冰涼到心底的顫慄。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看到了骨肉分離的痛心摧肺,我感受到了緣份的短暫,我感受到了人生有來無還的無奈。

清明前一天,朋友跟我聊到:父母皆不在了,傷心欲盡,感覺自已也不在了。兔死狐悲,他們能走,不久的將來,大家也會走的,爲他們難過,也爲自己難過,今年我葬花,來年誰葬我。

我安慰他說,不要太難過,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人生有限,正因爲如此,所以大家纔要懂得珍惜。過好自己的生活,纔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懷念。

他總是這樣多愁善感,總是這樣憂鬱低沉。當然,他應該是個很重情的人,一個愛自己父母的人,一個愛自己家人的人,必定是個滿懷愛的人。百善孝爲先,我認爲沒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啊,清明,這是一個傷心的節日!

時近中午,大弟來電話了:“姐姐,大家已經到家了,要不要我去接你來吃午飯?”

一早起來就趴在網上的我,面對網海里瀰漫的濃郁得令人忍不住要流淚的清明氣氛,似乎有很多話要在空間裏傾訴,可坐得人都發麻了,結果一個字也沒擠出來。而頭晚又是熬夜很晚才睡,早餐都沒吃,人都發暈了,我對弟弟說:“不要來接了,我休息一下,下午我自己坐公交車回家。”

弟弟顯然覺得他們老姐有點不可理喻,但也習慣了,在他們的印象中,他們老姐就是個奇怪的人。

當然,下午時,弟弟還是來接我了。他知道,要等我回去,還不如他親自來一趟讓人安心。5分鐘的公交車,我也會拖成至少50分鐘的。

天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多了更多的感喟,添了更多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