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500字作文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範文500字(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時節記事作文範文500字(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範文500字(精選12篇)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1

4月5日的清明節快要來了,我們與小姑媽一家就來到了奶奶那兒包清明餜,準備過清明節。

我們剛到奶奶家時,爺爺奶奶就已經將包餜的工具擺齊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工具全是爺爺一手製造出來的。我這兒瞧瞧,那兒看看,發現了兩件新奇的玩意兒,一件活像一把木頭勺,長柄,只是那勺子裏雕刻着一隻小鳳凰;另一件四四方方的,是用兩塊大小一致的木板組合,兩塊木板間有一個軸,能夠讓木板自由移動,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半圓形的餃子似的大清明餜怎麼會用這兩件東西做的呢?真是奇怪!

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忙着製作香噴噴的清明餜了。小姑媽負責和麪,經過長時間的工作,那本來硬梆梆的大面團變得柔軟而細長,爸爸再用刀將長長的麪糰切成小段,這就是餜的雛形。接着,爸爸再開始用那件四四方方的工具了。只見他先將一小段麪糰放置在一塊板靠近軸的地方,再用另一塊木板往下壓,再把麪糰,不,是把麪餅掉個頭再壓……經過半分鐘的時間,一張又薄又大的麪餅登場了,這東西就是給奶奶她們包清明餜用的。我見這東西好玩,便嚷嚷着要試試。爸爸一聽,連連答應(估計他累了,正想休息),便將這活兒交給了我。我照前面爸爸做的方法按部就班,果然做出了一張麪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來的許多面餅,全是我壓的!

忽然,奶奶從碗櫃內拿出了一碗黑芝麻白糖餡,說是想做糖餜。於是,小姑媽又拿出一團青色的麪糰,這就是做糖餜的材料了。小姑媽將它揉成長條,切爲一團一團的,便成了“青”團。青團要比麪糰粘手多了,爲了製作方便,我們在做餜時要在青團表面撒上一些麪粉。奶奶見材料準備完畢,便開始做餜。她先將糰子捏成碗狀,再用勺子往裏加滿糖,最後用手把旁邊一些青往中間擠,形成了一個丸子似的糖餜。這還沒有完,前面提到的勺狀的工具起作用了。爸爸先把球形的糖餜放在“勺子”的中心,再均勻的往下壓,直到餜佔滿“勺子”時,再將餜敲出來,一個圓圓的、上面有一隻鳳凰的糖餜便做好了。我也試了幾個,十分有趣,看着一個個自己加工的清明餜,我的心中感到滿心歡喜。我想:這些清明餜是出自自己之手,一定非常好吃。

這一次上奶奶家玩,真是愉快,好像進入了一個“農家樂體驗中心”,體驗了做餜的快樂。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2

又是一年清明,路上行人紛紛。在這細雨濛濛的時節,大家都回到自己的故鄉,去爲逝去的先祖親人掃墓,我們也不例外。

爸爸帶着一家老小回到了老家掃墓。我問爸爸:“什麼是清明呢?”爸爸告訴我,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懵懵懂懂地點了點頭。

  拿上鮮花,我們走上了彎彎曲曲的山路。一路上,爺爺說起先祖輩們的故事。講他們的艱苦生活,將他們的堅強意志,講他們如何在這種艱難的生活中含辛茹苦的把爺爺他們八兄妹養大。不知不覺便來到了太祖父母的墳前。我雖然對太祖父母沒有很多的印象,但此刻卻和爺爺爸爸一樣,懷着崇敬的心情,把鮮花插在了墳上,跪下來恭敬地行禮。

從山上下來,一路上看到許多美麗的風景:鳥兒唱着春天的歌曲,遍地是金黃金黃的花朵,枝頭抽出了綠油油的嫩芽。這麼好的天氣,多適合踏青啊!古詩中說:“踏青結伴過南塘,二月春風夾路香。蜂蝶緊隨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黃。”大概就是描寫的這踏青景象。

清明,顧名思義,這一時節的天氣是清新、明媚、和暖的。在這和暖的天氣裏,我們放起了一個個美麗的風箏。風箏飛上了天空,我擡頭仰望,希望自己也能飛上天空,與鳥兒一同在這春光中自由嬉戲。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馬上要來,今天4月2日,我們學校組織五年級同學去烈士陵園掃墓。我們要緬懷爲祖國的解放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瞻仰他們的豐功偉力。

我們走進烈士陵園,一排排的花也綻放,像烈士在跟我們打招呼呢!石階旁邊綠茵茵的樟樹,像烈士那寬大的手一樣保護着我們。我們看到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爲紀念先烈們造的,掃墓儀式開始,當幾位同學敬獻花圈時,我在心裏深深的祝願:先烈們你們安息吧!

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低下頭,莊重地默哀:解放軍叔叔,謝謝你們!如果不是你們,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和平!如果不是你們用自己的鮮血來戰勝敵人,今天的世界不知會怎樣……後來我們還聽侯爺爺講話,我們知道三要三不要:1要做好事,不要做壞事;2要做好人,不要做壞人;3要好學習,不要厭學習。最後我們宣誓:我是少先隊員,我在國旗下宣誓:我們時刻準備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宣誓人:楊佳熠。掃墓儀式結束,我們準備去烈士紀念館。

走進紀念館,就看許多烈士的遺容,他們爲我們撒多少的心血啊!像宣中華,那時他正氣凜然地說:“你們殺我,無非只不過殺一個宣中華,但千千萬萬革命者會起來殺你們的!”“中華爲革命而死,雖死無憾”。他們是多麼剛強啊!參觀完紀念館,我們就開始自由活動,大家吃的吃,玩的玩,一副熱鬧的情景!

時間不早,我們最後在心裏向烈士們鞠個躬,表達對烈士們深深的懷念…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4

今天是清明節,按理來說,我們應該已經在老家準備給已逝的親人上墳、燒紙,可是我們沒有這麼做,因爲上個星期已經回去過了,因此既然已經放假了,我們就應該好好的玩。

我們的目的地是位於浙江東陽的橫店影視城——“清明上河圖”,據說是按照宋代大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改建而成的,許多劇組都來這兒取材拍戲,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劇組在拍戲,講解員阿姨說,劇組一般都在早上拍戲,而我們則是在中午纔來的,前幾天《奔跑吧,兄弟》剛來過這裏,拍了幾組戲。

我們靜靜地欣賞着周遭的景象,即使從電視屏幕中看,這些地方宏偉錦繡,但以正常的視角來看,卻發現這裏並沒有那麼大,甚至還會有些渺小。進入了一個建築,才發現原來是和另一個建築是相通的。走進去,看到的景象卻使人有了些許失望,除了建築以爲,什麼都沒有,並不像電視銀屏上看到的那般繁華,反而因爲空蕩蕩的看上去有着幾分空洞與荒蕪,土地裏長得並不是什麼牡丹芍藥,而是幾株綠意正濃的小苗,給灰白的建築增添了幾分生機。

樹上幾隻逗趣的小鳥正在嘰嘰喳喳的唱着一曲曲清脆動聽的春日之歌,使人在這煩躁的炎炎太陽中得到放鬆,感到悠閒。

這一次來“清明上河圖”玩的並不是很好,但是我也從中收穫了不少。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5

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坐火車和汽車來到了爸爸的家鄉——湖南的一個小山村。

車快到爸爸的家鄉時,我就從車窗由裏往外看,看到了爸爸家鄉的美麗景色,有山,有河,山青水秀,感覺真美,遠處還不停傳來布穀鳥的叫聲,我心裏頓時高興極了。

車到了,我們一下車,爺爺、奶奶就滿臉笑容,非常熱情和激動地接待我們,奶奶摸着我的頭用當地口音笑着說:“八年沒見,羅煜都長這麼高了,長這麼大了,哈哈!”我當時聽得半懂不懂,但心裏美滋滋的,我還是第一次來爸爸的家鄉,還是第一次看到從來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聽爸爸說,爺爺、奶奶只在我過1週歲生日的時候纔到城裏來看過我,那時我根本不懂事,我現在來到這裏,感覺這裏就是我經常夢見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好地方。

第二天是清明節,全家吃過早飯後,就要準備上山去掃墓了,一個家族的人都到齊了,我看到了許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堂兄弟和堂姐妹,我高興極了,堂兄弟和堂姐妹們先用當地口音和我交流,使我聽得半懂不懂,後來他們就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和我交流了,聽到他們講的普通話,我既感到好笑又感到很親切,好笑的是他們講的普通話發音不準,聽起來挺生硬的,有的像繞口令一樣,有的像外國人講中國話一樣,挺好玩的,親切的是他們都很淳樸和友好,確實像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6

又是一年的清明,又是一度的思念。伴着清涼和煦的風,我又回到家鄉,來度過這略帶哀傷色彩的傳統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說得不完全對,現在不是豔陽高照嗎?或許是老天憐惜,讓我們帶着不至於太哀傷的心情去給親人掃掃墓祭祀吧。

親人的墓都沉睡在山上,我與我的媽媽帶了把掃反,朝墓地走去,因爲是山,所以一路上雜草叢生,稍不小心就要拌倒。坑坑窪窪的泥路,被人們踩出了一個個腳印。

不過一路上的風景也是怡人的。那漫山遍野的金黃,是油菜花;那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是桃花。再爬得高些,就能望見那寬闊的海塘了。人在林間穿梭,鳥蟲在樹上歡唱,看着那些風景,鬱悶的心情也會一掃而空。

到了墓前,我的媽媽放上了一盆鮮花,花瓣還很嬌嫩,露珠也在上面掛着,不過過不了多久,它就會失去往日的色彩,枯萎了的。

墓四周長滿了野草,拔了這些野草,手都有些紅腫。接着又要掃墓祭祀,我將墓前的土灰掃了又掃,卻似乎掃不盡。正掃着,突然發現墓邊那一小朵蒲公英,生機勃勃的樣子惹人喜愛。

輕輕地將它摘下,不能能它吹成滿天飛舞的樣子,噢,還沒成熟呢!

掃墓祭祀完畢了,與墓中沉睡的人兒告別,下山了,迎面而來的又是一陣清風,還含着泥土味兒。那油菜花與桃花還在風中搖曳着。拍下幾張照片,算做這次傳統清明節的留戀吧。有一句話說:“花開花落人依舊”,人哪是依舊的呢?花還未綻放,人已經落了。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7

俗語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他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傳統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今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叫起吃早飯,拿起火,紙,鋤頭掃墓祭祀去了。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太太的墳前。爸爸把火點燃之後,我在上面放上火紙放上鞭炮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另一個太太的墳上,花,草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點燃火時拿出火紙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來越大花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我的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爲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扶了幾束插在年年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快樂,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快樂,所以我向往清明。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8

每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透過蒙蒙細雨總能聽見一聲聲叫賣:“賣青團啦!賣青團啦!”一陣陣芝麻的濃香攜着松花的清香帶着清明節的味道鑽進你的鼻孔,蹦入你的腦海,讓你垂涎三尺。

做青團要先拔艾。艾有荷花艾、苦艾等等。比較常見的艾是荷花艾,在鄉村的路邊經常可以見到。把艾拔來之後還要洗淨煮熟。做青團可不能沒有松花,否則做出來的東西又軟又粘手。另外,加了也加了一份香味兒。如果你還想在香味兒中加一份兒甘甜,那還要把芝麻和糖拌在一起當餡兒。

現在開始和麪。麪粉和水融合成了一個麪糰。可是,麪糰還要煮半小時哩!這半小時我們可不能閒着,還要搗艾呢。先把艾切碎,再把艾放進石臼,在搗球上上下下的飛舞中,艾草早已粉身碎骨。哦,麪糰出鍋了!快拿過來,趁熱和艾草拌在一塊兒。一開始面是白的,艾是綠的,界線分明。可過了一會兒,麪糰就不再清白了,艾草有點兒把它染綠了。當它們成爲形影不離的摯友時,就可以做了。

捲起衣袖,一手握住麪糰的一端,一手按住另一端。一揪,一個小麪糰就被依依不捨地扯出來了。把它做成碗形,用手包攏,留下一個小口子,往裏面放一勺芝麻陷,一扭,一擰,綠色的皮兒就硬生生把餡兒吞進了肚。最後一步:滾松花。滾松花是一門藝術,讓小麪糰先平平地圍上腰帶,後穿上淡黃色的禮服,再用手拍打幾下,把多餘的松花拍掉。最好的顏色是黃綠色。

青團,軟、糯而不粘牙。青團,柔、滑而不粘手。青團,香、甜而粘心。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9

踏青,掃墓祭祀,兩個詞徘徊在耳邊。這正是傳統清明節要做的事,是中國的習俗。

今年傳統清明節不再是以前那樣雨紛紛,不再是那花花綠綠的傘的.海洋。這樣的好天氣,大家踏青,掃墓祭祀的興致更濃了。對先人的懷念依舊不改。人們踏青,掃墓祭祀兩事不誤。

山腳下,雪白的,金黃的菊花;紫紅的,墨綠的假花。我捧着鮮花,打量它。往山上走。春色在山上更加秀氣。半山腰,那個媽媽,她養育着春。瞧,桃花樑了一地粉紅地綠葉的淡綠、深綠分開了。美術家會感嘆。春有藝術美。

“松樹,有松果。”一個小孩子叫道。我東張西望。果然,樹上滿滿一片。大人們談起昔日的趣事。妹妹卻在問我:“爲什麼沒松鼠。”

來到墓邊,雜樹雜草,似乎吞沒了墳墓。他們拿起工具,忙活起來了。

爺爺說,民間有種說法,清明叫做“加土”,爺爺拿起鋤頭弄了點土,放在墓上。我恍然大悟。

眺望過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路邊的車停得整整齊齊。掃墓祭祀者來來往往。再次尋找那幅畫,更加美。突然想說:“站在山下看風景,站在山上看風景的人在看你。”這時,大人們打掃好。讓人煥然一新。

目光被一棵開白花的樹鎖定了。它開得早,落得也早。白花在空中翩翩起舞。這景象正與傳統清明節符合。香。

我相信,明年它會開得旺,松樹上會有松鼠,更有活力。我們也一樣,要有捨得精神。勇於面對那些失去的人、物,過要現在的生活。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10

清明的習俗,掃墓前,都要做一種糕點——艾糕。今天,我們開臺了做艾糕、艾餃這些綠色點心。

我們先準備好鹹的餡、甜的餡、米粉、印模等西。這時外公開始煮艾草了,外公一邊煮,一邊攪拌,當艾變得有點糊了的時候,外公把艾草撈到裝有米粉的盆子裏。

起先,外公用筷子開始攪拌綠綠的艾草和白白的米粉,後來,外公幹脆用手攪拌。看着粉和艾草漸漸的溶和在一起,麪糰變得越來越細膩。我好奇的問外公:“若是粉加多了,怎麼辦?若是艾草多了怎麼辦?若是水多了又怎麼辦呢?”外公說:“若是粉多了就加一點艾汁,若是艾多了就加一點米粉,若是水多了就加一點米粉……”我們正說着,外公已經揉好了麪糰,我看着這團綠油油的麪糰,偷偷摸了一下,軟軟的、熱熱的,我又聞了一下,一陣艾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用力地吸着鼻子,當時,我真想把所有香氣都吸光呀!

接着我們開始了分工合作做艾餃和艾糕。外公擀艾餃皮,外婆放餡,媽媽折艾餃的花邊,爸爸放艾餃,舅媽做圓團,我做艾糕,我先把圓團放進模子裏,接着用力一按,拿到舅舅那兒,舅舅用棒子在模具上啪啪兩敲,一塊塊漂亮的艾糕就從模具裏跳了出來。

在嘻嘻哈哈中,一盆盆艾糕出爐了,哇,真好看呀!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11

清明節了,應該去墳前向各位前輩去祭拜,這都是我們晚輩的禮節嘛。星期六下午就出發向。

媽媽、爸爸、弟弟、我和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買好了祭拜的食物準備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這座山說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說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這一座山看起來斜面很斜。即使說每年來這裏一次,但是感覺上並不是很陌生。

我們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心,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後來我問奶奶才清楚了,原來這代表曾經爲國家捐軀過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爲時間有限,沒有許多的時間在這裏耗,因此這個夢想只好作爲泡影。

到了,終於到了。我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我拜好之後就開始在附近逗留,這附近有很多的茶葉,嫩嫩的,綠綠的,即使說旁邊有許多的墳墓不景氣,可是,加上這春季的鳥叫聲很茶葉的清香,好象旁邊是隱身的。我只顧自己差一點被他們落下。

到了最後的一站的時候,大家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我們來的目標也漸漸好象不是在掃墓,而是在採茶葉,希望在天堂的前輩們不要生氣。我們採了滿滿的一戴子茶葉,看這茶葉,我彷彿可以看到這茶葉被我們處理過的味道了。

這次去掃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淺。

清明時節記事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新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相傳清明節是晉文公爲紀念介子推而來的,已有悠久的歷史了。

今天,我們一家到鄉下掃墓。一路上,春暖花開,景色宜人。瞧,那邊朵朵桃花盛開,白裏透紅,讓人不禁吟誦:“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再看這邊,春姑娘撫摸着梨花潔白無瑕的臉蛋,梨花高興地在風中舞蹈,散發出陣陣淡淡的清香。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墓地。我老遠就看見老太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麥地裏。記得老太生前總是起早貪黑,忙個不停。早上爲我們做早飯,晚上還不忘爲我泡泡腳。

直到我們都安頓好了,她纔去休息。如今,她長眠地下,墓碑整天經受烈日曝曬,風吹雨打。想到這裏,我不禁潸然淚下。我哽咽着來到碑前,撫摸着上面的刻字。爸爸忙着擦拭墓碑上的灰塵,媽媽拔去周圍的雜草。不一會兒,墓周圍便乾乾淨淨了。我將帶來的菊花擺放在墓前,心裏默默地祝願老太:在天堂一切都要好啊!開始燒紙錢了,火光中似乎出現了老太慈祥的臉龐。我們一家一齊給老太磕頭。爸爸禱告說:“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幸福。”

回家的路上,陽光照得我身上暖洋洋的,我的心情舒暢了許多。我知道,只要一家人相親相愛,互相照顧,生活就會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