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500字作文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合集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合集8篇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1

一陣陣艾的奇異香味飄來,是那麼香,那麼誘人。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着艾,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到這一個時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會給包糉子吃。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做準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糉子。奶奶總是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很漫長,但是奶奶做這些的時候依然是那麼開心,而我則是在一旁手忙腳亂的給奶奶打下手。奶奶總是一邊給我講着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着糉子。小糉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麼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糉子卻總是張着大嘴巴,一個接着一個的嘲笑我,沒有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些糉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纔開始了漫長的

等待。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糉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麪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糉子。突然,我聽到一聲,糉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糉子了。糉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後,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糉子夾到碗裏。我並沒有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糉子裏挑了一個夾到我碗裏,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明白了,糉子裏不單單有着糯米和豆沙,還有着奶奶滿滿的愛。

奶奶做的糉子是超市裏買不到的,是獨一無二的。我愛過端午節,也愛吃奶奶做的糉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爲我做出這麼好吃的糉子。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2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糉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象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纔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糉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日又一日。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前一天——29號,我終於能夠睡一個懶覺了,舒舒服服的睡到8點才醒。洗完臉,刷完牙,我就急忙問姥姥多會兒包糉子。因爲我會包,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趁機大顯身手!終於要“開工”了,我可高興了。先把一袋糉葉拿出來一片一片地洗乾淨晾好,然後拿起一片糉葉準備動手。這片糉葉又寬又長,像拉長加寬的瓜子一樣:上面尖,下面圓,洗完之後還綠油油且亮晶晶的。姥姥說:“這片糉葉大,用一片就行。“我先從右往左將糉葉折出一個角,擱一顆棗,放半勺江米,再擱一顆棗,再放一小勺江米。然後把左邊剩下的折到右邊,把右邊剩下的折到左邊,再用後面多餘的折到前邊。最後拿馬蓮在中上方捆幾圈,系兩個疙瘩。

哈,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給家裏每個人都瞧了一瞧,驕傲地說:“我包的不賴吧!”我覺得這個糉子像直升飛機,因爲馬蓮有點長,懸在上面像兩片長長的機翼。接下來,我和姥姥又包了50來個各種各樣的大糉子。中午,我的勞動成果都已經煮熟了。我嘗着自己包的大糉子,脣齒間留着清香味道,心裏美滋滋的。第二天,起來吃了糉子,在我家門上掛了艾草來祈福驅邪。中午飯後,看電視上新聞說全國各地都在過端午節,隆重又熱鬧,有的地方人們包口味新奇的糉子,有的地方舉行有趣的龍舟大賽,有的地方還舉行了豐富多彩的屈原文化展。

端午節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帶給人們歡樂,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意義和時代精神。我喜歡過端午節!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4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一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是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老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老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老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老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老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一個時候,老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老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一個端午節。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5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這便是端午的由來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每每端午,最令人慾罷不能的.食物便是那糉子了。輕輕一碧的蘆葦葉,珍珠樣透明而鮮潤的糯米,瑪瑙似的紅棗點綴於此,再用那條條白線一繞,一個玲瓏剔透的糉子,完成了,再放進鍋裏一煮,清香滿屋。輕咬一口,整個仲夏的味道,都在裏面了。

我們這裏有插艾草的習俗,艾草所帶着一股讓人清爽的味道,將他插在大門口,放到庭門邊,說可以驅邪。我們這些個小孩就拿着剩下艾草去玩。把艾草晾曬乾了以後,到了七八月的時候,蚊子滿天,防不勝防。這時候,拿出一捆乾的艾草,點上點兒小火,艾草便開始冒煙,這時蚊子便不見蹤影了。

與艾草相關的還有荷包。老人們常用紅線,紅布,金鈴鐺,金線還有一些艾草來縫幾個小荷包,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說是吉利。在我的印象中,每到端午節,姥姥便從牀底下拿出一個鞋盒子來,裏面有玉珠,金布等,然後姥姥便開始一針一線的縫起來。布小人,荷花包,小錢袋,姥姥縫的唯妙唯俏。縫完之後,便開始從我們這些小孩開始發。我每次掛着它去學校,心裏總是充滿驕傲呢。

今年的端午正執割麥子的季節。我回到家時,地上已經滿是金黃的,數的透徹的麥子,往前望去,還有多多少少沒割完的麥子和麥稈,像是一片金黃的波浪。迎面撲來的,是一股包含着仲夏與麥子的味道,令人陶醉,令人喜愛。

仲夏之節,飽含傳統。季節的味道,與金黃的麥子。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6

端午節賽龍舟是我們水鄉的傳統文化,體現了我們水鄉人力爭上游,敢爲人先的精神。據說賽龍舟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民間活動。今天,我們家鄉又要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比賽。

中午,我們全家吃過糉子,去河邊看龍舟。來到比賽現場,只見河兩岸彩旗飛舞,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熱鬧極了。我們好不容易纔擠進人海里面,看見河面上已有十幾條龍舟在遊動,有的橈手還向岸邊的觀衆揮手。龍舟前面是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中間放着兩面銅鑼和一個大鼓,最後面插着一枝旗子,旗子上面寫着本村的名字,兩旁坐着一排健壯的橈手。隨着大會主席的號令聲,信號彈騰空飛起,比賽正式開始了。橈手們立即拼命地划動手中的船槳,一條條龍舟迅速向前方劃去。現場立刻沸騰起來,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龍舟、綵船、彩旗、人羣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橈手們穿着同樣顏色的背心,如同出征的戰士,觀衆們都拿着照相機手機不停地給他們拍照。

龍舟上的橈手們在奮力地劃呀劃,新基村的龍舟一直在中間,突然,人羣中傳來一陣陣歡叫聲“新基加油!新基加油!”在觀衆的激勵下,新基的橈手們更加賣力了。新基村的龍舟劃破河水,迎着浪花衝上了最前面,其它船隊也不甘示弱,你追我趕。

最後,新基村隊員團結奮鬥的精神使他們奪得了第一名。這次龍舟比賽不但精彩,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7

你見過這樣的端午節嗎?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遊不同的習俗。聽——“正月要把龍燈耍,二月要把風箏扎……”琅琅上口的童謠時候讓你穿行在每月的習俗中去呢?現在就跟我穿行到端午節的習俗中去吧!

端午節到了,黃老師真可謂是”異想天開”,竟然把學校門口包糉子的馬婆婆請到教室裏來教我們包糉子!馬婆婆先把中葉折成一個漏斗形,俗話說得好”看着容易做起來難”,看馬婆婆寶中之的速度那麼快,他可是在江湖上”混”過十多年來的,那手藝叫做熟能生巧,而我們呢,就像是一隻只無頭蒼蠅,抓住這邊的角又漏掉那邊的角!,沒辦法只好讓馬婆婆親自出馬,一眨眼我們的中葉就被馬婆婆那一雙令人敬佩的首要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漏斗,我們不甘示弱,開始了漏斗大戰。結果楊洋的漏斗被紅了個底朝天,做完這步後,馬婆有讓我們把江米倒進漏斗裏,沒想到我的糉子真的成了漏斗,裏面包住的江米就像沒有下巴的嘴巴一樣”巴扎巴扎”地漏個不停,我連忙拉起了線,把糉子的上口給縫了起來,可江米還是想斷了線的珍珠一樣不停地揉!我沒辦法,只好讓這個糉子光榮犧牲了。

糉子包好以後,我們就開始煮,煮好以後,就開始吃了,瞧,小云陽那個饞貓,糉子還沒有看看我們的教室,就頓時灰飛煙滅了,黎宣誠呢?小心翼翼在糉子上舔舔這兒,舔舔哪兒,害得糉子上滿是口水味,最搞怪的非張夫莫屬,看!他吃得滿嘴是油,手呢?也是油,就算米掉到地上,他也把自己的嘴巴當成吸塵器使……

行走在節日的習俗中,聽者琅琅上口的詩,我們真是悠哉美哉!

寫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8

小時候最希望的就是端午節的到來,可以看他們一羣大男人在河裏賽龍舟,也可以隨處就能聞到糉子的香味兒,今年還會有那兒時的樂趣嗎?

端午節最有焦點的就是賽龍舟了。這船也都大小這分,人數也有多少之分。因爲當時看的很起勁兒,他們在吶喊,在舞動,我也隨之稍稍動了起來。因爲個子小,常被那些大人們被擠到一邊,我當然不會善罷甘休,我就會找一個眼兒,哪怕只能容得下一隻眼睛我也往上湊。最讓我匪夷所思的是河水如此的髒、臭,可他們卻還一直每年堅持的下河賽舟,我想這應該與他們在比賽中體會到的樂趣有很大的關係吧。他們的人手安排也有很大的區別,有的是有支配控制船的方向的,還有則是有捶鼓的,這一捶起來,船上的無論是誰也都變的更加的激昂了,發了狂。一聽到那一陣陣吶喊聲,也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直到它消失在拐角。回家後也是意猶未盡,召集三五個玩伴,從家裏搬出條長凳,往上一坐,彷彿自己也在那場激烈的比賽中。嘴裏唸叨着,手比劃着,竟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因爲端午節,那些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就會開始做起糉子來。從屋子裏搬出條小椅子來,做在家門口,看外祖母做糉子。做糉子自然少不了糯米。家家戶戶在前一天就會在自己的家裏放上一盆水,把自家的米往水裏一放,這得要放上一夜才行。糉葉也要在水裏泡着或放在水裏燙一下,也就是過水吧。最招惹我們小朋友的是那餡兒。有蜜棗、有肉的、還有鹹菜肉的……這麼多的餡可是讓我們流了許多口水,趁外祖母不注意時,偷偷地拿一個蜜棗放在嘴裏。這包紮糉子也是有講究的,若是包紮的不好裏面的糯米就會漏出來。同時,包紮不好也會影響這色香味中的色。包紮完了只要將裏面的米在煮熟就大功告成了。

端午節,品糉子,賽龍舟,竟給我兒時帶來的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