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500字作文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500字(通用1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通用1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500字(通用13篇)

清明節的作文1

今天是週五,又趕上明天的清明節,我和母親都要放三天假,下午放學以後,母親接上我說:”準備放鬆一下。“放鬆的最好方法,我們選擇的是散步回家——這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到家,但我們都願意!我們走在人行道上,聊起了”清明節“的話題。

我先給母親背誦一首詩:”《清明節》唐杜牧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母親告訴我,這首詩是中國詩歌歷史上變體最多的一首詩歌……比如以前有人這樣讀:其一是”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其二是”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過去的人原來都不用標點符號。我們兩個又不斷變換讀法,笑的路上的人好像都聽見了。

”你知道爲什麼叫清明節嗎?清明節爲什麼要放假呢?“母親問我。

這個難不倒我,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了——”清明節,又被稱爲掃墳節,讓人祭祀祖先,還有英雄。讓我們記住先輩們的事蹟,去懷念,去學習!“

母親還告訴我:”每年的4月5日前後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

母親說今年的清明節,天氣預報說,我們這不下雨。那我們再重新寫一首詩歌吧!

《清明節》張譽月和母親

清明節時節鬧紛紛,路上行人慾送魂。借問先魂何處有?我們銘志慰英魂。

說着笑着,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咱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衆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咱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咱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咱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咱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爲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吟誦起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死去的人們,他們帶給我無限的懷念。

清明節又到了,我想到了許多,我想到了我們村的爲學生們奉獻生命的喬廣老師,喬廣老師是爲了自己的學生犧牲的,因此喬廣老師是偉大的。

喬廣老師對教師這份工作非常的熱愛,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地工作。有一天,天山四中的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去達拉湖遊玩。有幾個男孩子忍不住湖水的誘惑,打起了水仗。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一個叫鄧立法的同學卻掉進了湖裏,所有的人都被嚇住了。當學校正在想辦法救人時,忘了自己也是一個不會水的喬廣老師卻縱身一躍跳進了湖裏,他把鄧立法同學推到淺水處。而自己卻向同事們、學生們,擺了擺手,在湖面上消失了,不一會兒,水面平靜了……

這時的喬廣老師年僅32歲,這是多麼寶貴的年齡啊!

從喬廣老師縱身一躍的那一瞬間,他想到了把悲劇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別人。從他搖手謝世的十幾秒內,他和自己的同事、親人、學生永別了。

這時我想起了爲我們付出的老師,我們的老師雖然沒有像喬廣老師那樣偉大的事蹟。但是,是老師們用那辛勤的汗水來澆灌我們這一棵棵幼苗,是她們像一縷縷陽光,對我們百般呵護,她們和喬廣老師一樣偉大,值得我們珍惜。

在這裏我要代表漢林的父老鄉親在這特殊的日子裏對喬廣老師表示深深的懷念。

同學們記住我們家鄉的英雄吧!他們的事蹟影響我,也影響你。

清明節的作文4

照家鄉的老規矩,清明在四月四日,就開始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年裏播種的季節。在這天,我們家在陽臺上播植種子。種子裏有葵花籽、白菜籽、馬鈴薯塊、黃瓜籽、紅綠豆子等組成的。這不是陽臺,而是小型的菜園。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做清明糰子。把豆沙、花生粒、芝麻等用摻了馬蘭頭的麪糰包裹起來,爲清明上墳用。前一天將其煮熟,清明節時,中飯就吃這些。

準備過清明,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中祭祖。準備好雞肉、豬肉等好吃的,其中還要有一條大活鯽魚,鰓上貼一張紅紙。當然,香和蠟燭也是必不可少的。恐怕第二、第三件事纔是上文提到的裹糰子和種菜。

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忙亂。我們必須在幾天之內上完四處墳:爸爸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媽媽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我的太公太婆。

先是去祭拜爸爸的爺爺奶奶,在湖山,也就是現在的湘湖二期。走一條山間小徑,路的'盡頭就是一些墳,最前面的是我們所要拜祭的太公太婆墳。大人們擺弄供品,合掌行禮,恭恭敬敬。孩子們的樂趣不在於拜,而在於釆“狼藉”。這是一種野菜,屬於蕨類。不過我的樂趣不在於吃,而在於釆。這種菜,墳頭旁總是有很多,而墳頭上則更多。於是我常常爬到墳頭上去釆,弄得渾身是泥,也因此捱過罵,但我的興致一直絲毫未減。到時候,總是採到一大袋,而且根根漂亮。有時看到人家墳上的多,難免嫉妒,也爬上去釆。當然,通常總是被大人拽下來罵,但心裏卻有一種滿足感。等到了飯桌上,吃的最少的總是我,因爲我覺得有些苦,所以一直弄不懂大人爲什麼那麼愛吃。

去祭拜外婆家那兒的墳也好,因爲附近有一個大池塘。當然,裏面沒有魚,但有很多很多的小蝌蚪。上墳時,墳旁有很多竹子,外婆、外公就將其砍掉,我總會拿走一根。抓蝌蚪時,我們就用棒將其趕到一塊兒,用臉盆一撈,嘿,正着!最後總是抓到了一瓶子的蝌蚪,回去分給朋友們。

我們家鄉過清明就是這樣:大人在一邊專心上墳祭拜,小孩子祭禮之後就去玩。

清明節的作文5

清明節那天,我們回到爸爸的老家。我們先去山上燒了紙錢祭了祖,然後就在山上玩。

爸爸在山上看風景,姐姐拿着相機在拍一隻美麗的蝴蝶,我拖着鐵鍬亂挖坑。媽媽說:“別亂挖了,鐵鍬給我,看我給你挖個”雞腿“吃吧。”這雞腿是指根長在土裏像雞腿的一種脆甜植物。我和媽媽開始尋找雞腿,找了半天沒找到,卻發現好多蒲公英,綠色的蒲公英開着小黃花,有的花都結果了。我喊姐姐快來吹降落傘。姐姐跑過來,摘了一個蒲公英的降落傘邊吹邊說:“我來幫蒲公英媽媽的孩子走遍天涯!”我也摘了一朵蒲公英吹起來。我和姐姐玩得正開心,忽然聽見媽媽喊:“你們快過來看,這裏有迎春花!”我和姐姐跑過去,看見兩棵迎春花正開着。這迎春花和新蕾公園不同,它的花瓣是黃的,花蕊卻是紅的,非常常漂亮!看完花,媽媽說:“我帶你們去摘芽芽碰,抽水毛蔥!”田野裏,山上,芽芽碰非常常多,媽媽挑最肥的摘給我們,去掉上面的葉子,再剝掉芽芽碰的皮,放進嘴裏吃起來,又脆又甜,清香滿口。我和姐不停地吃起來。媽媽看我們吃得差不多了,說:“我們去抽毛蔥吧。”毛蔥是茅草的花苞,可以吃,但是,如果它盛開了就不能吃了。我們在田野裏找了半天,只有媽媽找到了幾根毛蔥。剝開毛蔥或綠或紅的葉子,露出裏面白白的毛蔥,放進嘴裏嚼,感覺軟軟的,嫩嫩的,很清甜。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我們要回家了。我好想再玩一會。我覺得清明節踏青玩的真開心呀!

清明節的作文6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清明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我的家鄉,清明節的主要習俗就是掃墓祭祖。所以又把清明稱爲“鬼節”。民間還有上墳、添墳的習俗。晚輩帶着燒紙,供品等,到已去世的親人墳上,燒紙磕頭。最後給墳墓上添新土,還要在墳頭上壓白紙條。聽老人們講這是給已去世的親人修房屋,防備夏天,下大雨漏水。以此來表示對死去親人的悼念。此時我想起大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正值春天,萬物復甦,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除掃墓之外,還有踏青郊遊的活動。這時,人們就會帶着家人到野外去遊玩,以此來放鬆放鬆自己因工作而緊張的情緒,還可增加家庭的和睦氣氛。古代也有踏青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形象的描繪當時清明節都城人民郊遊踏青的熱鬧景象。

清明節還是植樹的好季節。因此又有插柳植樹的活動。聽老人們說舊時候有“清明不插柳,來年變黃狗”的諺語。

除以上的風俗以外,還有吃蛋的習俗。這就如同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一樣。這些習俗隨着社會的發展,有的已經被淘汰,有的流傳至今,有的還增加的新的內容。

清明除這些習俗之外,還有我們小夥伴的歡樂活動,盪鞦韆,放風箏。最好玩的要數放風箏。大家在一片寬闊的空地上,跑來跑去,歡聲笑語,共同把風箏送上蔚藍的天空,大家一起放飛歡樂,放飛夢想,放飛希望……

清明節的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講着講着,清明節變悄悄的來到了我身邊,我們家便可以一年一度的春遊了。

微風拂面,暖和的陽光格外的燦爛,看,旁邊的桃花開了,一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忽高忽低,它們的身子是那樣的輕,我只要輕輕一吹它就可以翻上二十來個跟頭,不管那些桃花會飛到哪裏,那一定是個美麗的地方,瞧,一根根小草爭先恐後的鑽出地面,一棵棵小花爭奇鬥豔,一棵棵小樹抽出嫩葉,一團團白雲悠閒的散步,一簇簇油菜花美麗金黃,一片片麥田望不到邊,哈,一隻只去南方旅遊的燕子成羣結隊的飛了回來,小鳥們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盡情的歌唱。”那個像馬,這個像人。“我看着弟弟手指的方向,哦,原來是白雲,別說那朵白雲還真像一匹馬飛奔在遼闊的天空上,這春天一切都是美麗的。大自然是多麼的神奇呀,它給大地上了春的地毯讓我們無憂無慮的遊戲,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時快樂的,春天是神奇的,不知不覺的便到了下午,白雲更大了,就像壓在我頭上一樣,太陽更紅了,染紅了半邊天,又過了一會,媽媽招呼我們回家,一輪紅日懸掛在天空中,慢慢向西邊下落,白雲不在白了它們變成了紅雲像漩渦一樣圍繞着太陽。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百鳥爭鳴,鮮花齊放的季節裏,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提起清明,人們就不由想起了杜牧寫的這首詩。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老天爺好像格外眷顧,心情特別好,一改往日的常態,晴空萬里,陽光燦爛。而我卻沒有回老家給奶奶祭拜,因爲爺爺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再加上一路的顛簸,怕爺爺受不了。爸媽便決定帶我和爺爺一起去濮陽烈士陵園掃墓。

帶着憧憬的心情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座“日月永恆”的石碑和一株株昂首挺立的、象徵烈士們永垂不朽革命精神的松柏。沿着松柏的夾道向右走去,一眼就可看見一個高高的大石碑上面刻寫着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巍然矗立,底座的周圍擺滿了花圈和鮮花。再往裏走,就是陵園墓地,我們一一進行瞻仰,並向他們深情地三鞠躬,把手中的白花送給可敬可佩的英雄們,送上我們最真摯的祝福。安息吧,先烈們。祖國人民永遠懷念您!”

透過這次掃墓,我知道了許多烈士的感人故事。他們有的還不足二十歲,剛剛離開家鄉,就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看着他們的事蹟,我彷彿看見了他們視死如歸,英勇殺敵的動人場面,彷彿聽到了烈士們英勇不屈的聲音。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烈士們啊,你們那寧死不屈的精神,將激勵着我們永遠向前。烈士們啊,你們安息吧!我相信每年的今天,都會有很多人來看望你們的!你們的精神將永垂千古、永留人間。

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目光觸及這兩個字,首先躍入腦海的便是那雨紛紛、欲斷魂的清明節,然而卻忘記了,這清明兩字也是這季節的特點,三四月的春,清明的很。

今年的清明沒有雨,天也只是象徵性地陰了一會兒,陰暗過後的天,便顯出了原有的明。春的天空遠沒有秋天的藍,秋天的高,只有那一縷縷的軟綿綿的雲絲,或直或曲,纏繞在微藍的天空,像是被稀釋多次的藍墨水染了白布一般,鋪在天幕上。藍與白揉在一起,不高不低,風一吹,就能飄下來圍在身邊,或是托起三四月風箏牽掛的線。

清明的風不似冬天的凜冽,不似夏天的沉悶,不似秋天的蕭瑟,就只是微微潤溼的空氣,有力地卷着春的味撲向你,讓你知道春的氣味,讓你感受春的氣息,然後便超越你,撲向下一個仍然裹在冬裏的人。

古往今來,多少頌春的詩文佳句,問一句爲何,只答一句:它擔當的起。的確,它擔當的起。三四月的春,柳樹也冒了芽兒,是清的。青裏透着水光,不下雨、天氣再晴朗的日子也透着水光,所以柳樹上掛着的新芽兒,是清的。不需要張大眼睛注視着四周,只須略略掃一眼,腦海裏便會蹦出一串串生機的代名詞,繞的人滿目都是青色,都是那伸展着的生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爲何這樣一個節氣要放在這樣一個清明的季節裏,我寧願相信那個最美好的說法,只有在這樣的清明裏,才能將人們從那些深沉的悲痛里拉出來,慰以他們最清明的生命的祝福。

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燕子飛到南方去啦,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啦,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啦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裏很久很久啦。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在也不回來啦。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啦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還有那無人採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啦。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啦。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哪個緊隨其後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爲何這樣蒼白,爲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啦又清晰啦,小女孩跟着爺爺乖乖地採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啦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啦,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啦。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啦,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11

這幾天,天總是灰濛濛的,還下起了大雨,原來是清明節快要到了,真是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

清明節這一天,我獨自一人在家,開啟電視,看見電視正在播放革命烈士博物館。我看入了迷。我最先看到的是門口董存瑞叔叔的雕像,看到了他一手託着炸藥包,一手拉着導火線,一臉的堅毅。並看見了旁邊的一張牌子上,上面寫道:董存瑞,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戰役中,爲了不讓碉堡中的機槍殺掉更多的戰士,他捨身炸碉堡,壯烈犧牲。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爲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他年僅19歲,看到這裏,我感嘆道:“他可真了不起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一個叫王樸的,犧牲於1943年,日軍侵佔太行山野場村時,日本鬼子讓他說出八路軍的藏身處和革命根據地。不然就死那死那的。他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爲八路軍爲了祖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只有13歲。

看到這裏我很激動,不禁流下了眼淚。我向着電視深深的給他們鞠了一躬,他們是了不起的人物,我爲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自豪。他們讓我十分佩服,我長大後也要像他們一樣,成爲一個真正的英雄。

這個清明節過的很有意義,怪不得我們國家有清明節這個節日,因爲我們國家有太多太多的英雄,值得我們去紀念和悼念他們。以後每一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去掃墓,去祭奠這些英雄們,去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英雄的事蹟,以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清明節的作文1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趕着上山掃墓。我家當然也不例外。

父親到儲物庫找來了一把鋤頭,買來了一罐紅色的顏料和一根毛筆。母親則負責供品,母親把昨天買來的水果、零食裝在一個個袋子裏,五顏六色的袋子,遠遠地看,就像一道彩虹!而我呢,則在旁邊呆呆地站着。

所有的工作都準備就緒,就可以出發了。行駛在崎嶇的山路,一路顛顛簸簸的,不過想到要掃墓,好開心!趕着去掃墓的人很多,把整條路都擠滿了,連一隻螞蟻都爬不出去。

經過了差不多兩鐘頭,纔到達了目的地。噼裏啪啦山上的鞭炮聲響個不停,數不清的雜草、枯樹葉、樹枝等等,鋪滿了整座山。我慢慢地跨過雜草,踩在枯樹葉上面,避開長長的樹枝,跟着父親母親來到了我們該掃的墓。上面雜草叢生,盡是灰塵,墓碑已經看不清了。父親扛起了鋤頭,把周圍的雜草清理乾淨。拿出事先買好的顏料、毛筆,用毛筆蘸了一點顏料,像在描紅似的按着模模糊糊的墓碑跡,一筆一畫地把墓碑給寫好了。母親燃起了鞭炮,噼裏啪啦。擺上了供品,點上了香祭拜完畢,父親母親坐在旁邊,給我掰了一顆枇杷,味道好甜啊!就好像我們臉上的笑容。

回到家,雖然筋疲力盡,但還是很高興。

清明節!我多麼希望明年快點到來!

清明節的作文13

清明節是祭逝親人的節日,紀念,緬懷親人的目的是傳承他們的優秀品質。但在緬懷過去的同時我們也要面對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要珍惜生命,要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

這次的清明節我們去山上看望了爺爺奶奶,媽媽開車大約用了五個小時,先走了高速路,又走了彎彎曲曲的山路,山路繞山而建,極其兇險!媽媽讓我們坐在車裏不要說話,影響她開車,因爲這是媽媽第一次開車上山,原來媽媽也在挑戰自我!

早晨,站在院子裏呼吸着新鮮空氣,看着對面的山籠罩着一層薄薄的輕紗,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院子裏種着三棵萬年青舒展着嫩綠的枝葉,向四面伸展開來,吸吮着早晨的甘露。

奶奶說孩子們難得回來,要包包子給我們吃,我高興極了!我終於可以學着包包子了,我和奶奶來到廚房準備好麪粉、發酵粉和肉,我們先把麪粉和發酵粉放一起再加水揉軟,放在一旁發酵,再切肉剁成肉餡。等麪粉發酵膨脹後,再把面切成許多小塊,再把這些小面塊揉成圓形,最後用力壓扁。媽媽拿了一個麪餅在中間放了一勺肉餡,用一手託着麪餅一手將麪餅的邊往上提,順時針方向旋轉,最後將包子口捏小,這樣就做成了一個小巧玲瓏的包子。

我也照着媽媽的樣子做了一個,媽媽說我做的不好看,包子口沒捏緊,奶奶說沒關係,多做幾個就好了,熟能生巧!

標籤:清明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