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500字作文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500字(精選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快樂的端午節作文500字(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500字(精選10篇)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吃糉子,喜洋洋。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這句話和一個節日有關,你們猜到了嗎?答案,當然是端午節了。今天,我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的節日。

早上,我早早地起來,刷過了牙,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饞得直流口水,心裏一想:難道是爸爸、媽媽和奶奶給我做了好吃的?我跟着香味走了過去。噢,原來是爸爸、媽媽和奶奶在煮糉子,怪不得那麼香呢!我奇怪地問:爸爸,今天爲什麼要煮糉子呀?爸爸說:兒子,今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聽了,一下子就高興得一蹦三千尺。只見爸爸他們把紅豆先放到泡好的糯米之中,再加入醬油、味精、胡椒等作料,攪好拌勻,又抓了一點五花肉切成幾塊,拌在糯米之中,再用荷葉一點一點地把它們包起來,一個精緻的糉子就完成了!

糉子終於煮好了,我想也不想就抓了一個,剛一碰到糉子,啊!地大叫一聲,就把糉子丟到了鍋裏,真是太燙了!我只好小心翼翼的提起糉子,揭開葉子,哇!一顆顆紅豆猶如瑪瑙一般鑲嵌在糉子之中,香味充滿了整個房間,咬一口,糯糯的,香香的,味道好極了!

吃過午飯,我和爸爸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剛一進集市,爸爸就像被什麼東西吸引住似的,噢!原來是艾草!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買這個幹什麼呀?爸爸說:這是端午節的風俗,人們把它掛在家門口,驅除毒蟲,避邪氣。爸爸還給我買了香包,像個小巧玲瓏的糉子,散發着股股香草味,可愛極了。我戴着香包,扛着艾草回到家裏,把艾草放在大門兩邊,它們就像兩把利劍,守衛着我們的家。

快樂的端午節很快過去了,我期待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2

又是一年端午到,今年的端午節我特別的快樂,大家想知道爲什麼嗎?那就請往下看吧!

端午第一樂:姑姑回來了!我的姑姑是一名大學生,平時老不在家,因爲端午節放假,姑姑回來過節,我終於能見到我親愛的姑姑了!最讓我高興的是,姑姑還送我禮物了!這不,漂亮的小揹包,五彩線,小香包,都是我喜歡的!

端午第二樂:有好吃的了!姑姑這次回來,給我帶了許多好吃的,有德芙巧克力、好多魚、薯願、田園薯片、蠟筆小新碎果冰、牛肉乾、木糖醇……,看着這麼多好吃的,我都不知該先吃什麼了。咋辦呢?閉着眼睛摸吧!摸到啥吃啥,我又不挑食!(不挑零食)除了姑姑帶回來的好東西,今天爺爺還炒了許多我愛吃的菜,撐得我的肚子都快變成西瓜了!

端午第三樂:吃糉子比賽!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我家也不例外。今天正當我們要吃糉子時,我提議來個吃糉子比賽,看誰1分鐘之內吃的糉子多。我和姑姑是參賽選手,奶奶是裁判。“預備—開始!”奶奶一聲令下,我和姑姑就開吃了。我咬了一口糉子,來不及嚼就往下嚥,差點被卡住。我一看姑姑已經吃完一個了,我是無論無何也贏不了姑姑了,我眼珠子一轉,一個辦法想好了!我也不急着吞糉子了,開始細嚼慢嚥了。等規定時間一到,裁判宣佈姑姑吃了3個,我只吃1個半,當奶奶正要宣佈姑姑獲勝時,我搶先說:“剛纔可沒說誰吃多誰獲勝,咱們的規則是誰吃少誰獲勝,所以今天的勝利者就是我樑梓迪了!”我的話音剛落,一家人就笑着說:“你這個小滑頭呀,我們都上當了!”“哈哈哈,哈哈哈……”

今年的端午節我可真快樂呀!我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3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你知道我最喜歡什麼節日嗎?告訴你吧,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端午節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糉子。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嗎?告訴你吧,楚國時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十幾歲時就當上了楚國的大臣,受到楚王的重用和寵愛。幾個奸臣看到屈原如此受楚王的重用和寵愛,心裏非常妒忌,於是一起想了一個計策,此後天天在楚王身邊,每時每刻做的每一件事都順着楚王的心意,把楚王迷得天昏地轉。楚王聽了奸臣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他鄉。在流放的途中,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被敵軍滅掉,百姓生不如死,於是就跳進了汩羅江。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五日這一天命名爲端午節。

那龍舟和糉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屈原跳江之後,許多人划着船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慢就變成了現在每年的龍舟競賽。而有些人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咬屈原的屍體,就拿出準備好的飯糰、雞蛋等食物,紛紛投入江裏,後來,就慢慢變成用荷葉包着糯米和雞蛋、豬肉等等,用水草裹着,投到江裏,再後來,就慢慢變成我們現在吃的香噴噴的糉子了。

端午節的早上,奶奶、姑姑和媽媽給我包糉子吃。我跑過來,說:“媽媽,我也要包糉子,您來教我。”“好的。”媽媽說。媽媽叫我拿來了一片葉子,把它捲成牛角狀,挖一勺米放進去,再把葉子捲起來,用繩子把糉子綁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看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甜甜地笑了。

今天,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懂得了先苦後甜的道理,真是一舉兩得。我愛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4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着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5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每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到鄉下去和爺爺奶奶過端午節,到了鄉下那裏的天藍藍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包糉子是奶奶的拿手絕活,首先她把糉葉放到熱水裏浸泡,再準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糉葉捲成的“小鬥”裏,再用一張糉葉包一下,用線紮好,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眨眼功夫,一籃子糉子包好了。然後,再把它們放到鍋裏煮熟。

這時,我就專門盯着鍋,沒多長時間,從鍋裏飄出一陣陣清香,這股嫋嫋升起的熱氣濃香撲鼻,啊!我已經忍不住流口水了,開啟鍋,拿了一個來吃,哎!我吃的太急了,不小心燙到嘴了,爺爺看着我這樣着急的吃着糉子,笑着說不要着急慢點吃,可是,我怎麼不着急呢?那麼好吃的糉子。看來我的饞嘴還沒變呢?

記得有一次,也是端午節。奶奶照樣也做了很多的糉子,我和弟弟比賽吃糉子,那糉子滾燙滾燙的根本沒法吃,但爲了好吃的糉子,爲了贏,我豁出去了,馬上大口的吃,啊!我的嘴快成兩根烤焦的火腿長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很悠閒的唱起歌來了,這下可把我氣壞了,我看了看籃子裏的糉子只有一個了,我拿着最後一個糉子慢慢的吃,這時弟弟看看裝糉子的籃子,啊!糉子已經吃完了,哈哈!勝負已定。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啊!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6

盼着盼着,終於盼來了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糉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糉子來……我在想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糉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裏煮的時候,我不停地開啟蓋子,嘴裏還念着“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裏人逗得哈哈大笑。

吃過午飯,我們就去看龍舟賽了。來到比賽場地時,湖邊已經人山人海了.等我找到位子時,已經有四條船準備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個賽道,賽道中有四個浮標,誰先拿到浮標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條船一起衝出了起點.只聽一陣鑼鼓聲,第二道和第三道的船佔據了第一和第二的領先位子.

開始衝刺了.第三道的龍舟和第二道的龍舟並駕齊驅,最後,兩艘龍舟幾乎是同時到達終點的,只見第三道的'龍舟上的船員把船漿舉過頭頂,才知道第三道的龍舟獲勝了。原來,只剩下300米時,四條船開始衝刺了.第一道和第四道的龍舟慢慢的和其他兩艘龍舟拉開了距離.在只剩100米左右的第方,第三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後以3~4秒的優勢奪得了這場比賽的冠軍。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你過的端午節是怎樣的呢?tellme(告訴我吧)!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非常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非常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非常開心非常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大早,我們一家前往外婆家過端午。在路上,媽媽跟我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喝雄黃酒,掛艾草……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包糉子、賽龍舟。

外婆是個包糉子能手,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餡,包出棱角,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就算完工了。外婆動作麻利,邊說邊做,包的糉子模樣各個“標緻”,我羨慕的不行,也想試一試,笨手笨腳地怎麼也沒包好,最終在外婆的指點下,纔算完工。不禁豎起大拇指稱讚道:“外婆,你真絕了!”把包好的糉子放進一個大鍋裏煮,不久便從鍋裏飄出的陣陣香氣,讓我垂涎三尺,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剝開,咬上一口,真是美味無比!

端午節可少不了賽龍舟。中午過後,我們一家便前往竹岐的金水湖觀看龍舟賽。湖邊早已人山人海了。彩旗飄揚,湖面上聚集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龍舟。比賽在人們的期待中正式開始了,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鼓手坐在龍頭有節奏的敲打着,划槳手動作整齊劃一,奮力拼搏,一艘艘龍舟彷彿就像一支離弦的箭向前快速地行駛。賽場上的激情也點燃了場外的人們,“加油,加油!”我們伸長脖子,放開嗓子吶喊,水手們聽了更加賣力地划船。龍舟的身後留下一道道波紋,原本平靜的水面跳起了歡快的芭蕾舞……

在這一天,我們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糉子,又能觀賞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快樂的一天啊!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9

每一條彩繩背後都有一個不爲人知的故事。――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着頭,漫不經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分析判斷,這裏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後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裏。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節已經過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麼無邪,那時的日子那麼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着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後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麼溫暖,卻那麼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爲什麼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歷無數風雨坎坷的見證。繫好後,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傑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

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裏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彷彿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後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麼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爲我係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着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0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

聽媽媽說,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的居民都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地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我們這裏也有習俗就是吃糉子、掛艾草、貼葫蘆。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在大門上貼上了做工精美的葫蘆,掛上了艾草,聽說這樣是可以驅邪的。

今天的美食就是吃糉子了。奶奶要包糉子了,我連忙過去觀看,還迫不及待地要幫忙。以前,我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做的,另一種是竹筒的。糉子餡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的、豆沙的、水果的、肉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非常好吃。

奶奶今天準備的是紅棗和豆沙餡的,都是我愛吃的。奶奶先把竹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泡好的紅棗或者豆沙餡放進去,再放點米,接着就把竹葉包起來,然後用線把糉子捆好,這樣連續包了很多個。我也學着包,鼓搗了半天才包了一個,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是心想,一會兒就會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提多高興啦!

糉子包好了,奶奶拿來鍋,加了半鍋水,就把糉子放到鍋裏煮起來。糉子煮了半個小時,停火後又悶了半個小時,香噴噴的、熱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了。媽媽還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吃飯了,全家人圍坐在餐桌上,吃着這香甜可口的糉子,每個人臉上都綻放着快樂的笑容。

今年的端午節,我覺得非常高興,不僅懂得了端午節的來歷,還學會了包糉子,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