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300字作文

有意義的故事

故事”一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的人都是聽着故事長大的,那麼你都有聽說過什麼樣的故事呢?又有聽說過哪些有意義的故事呢?想不想聽聽我給你介紹的幾個有意義的故事呢?請看下文吧!

有意義的故事

 有意義的故事一: 慷慨的吝嗇

我一直以爲自己是一個慷慨的人。因爲我很喜歡送東西給別人,比如我不喜歡的衣服、玩具和飾物。

我以爲接收過我的小禮物的人,一定喜歡並感謝我。但是,父親卻不這樣認爲。在他看來,這表面上看是慷慨,其實是吝嗇。對此,我並不以爲然。

有一天,父親帶我去拜訪他的上司。告辭時,他的上司送給我們一箱蘋果。

回到家,我和父親把箱子開啟,發現裏面是一些皺皺巴巴、比鵝蛋大一圈的小蘋果。我忍不住大叫:“什麼破玩意兒還沒有咱家的好!扔了都沒人要!”

父親指指地上的蘋果,說“這些蘋果至少告訴我們兩個資訊:第一,這是別人送的,如果是自己買的就不會放這麼久了。第二,這是他們吃不了挑剩的,扔了又覺得可惜,就順便送給我們。”我看也不看那些蘋果,用鼻子哼了一聲:“哼,什麼破玩意兒!”

“對,什麼破玩意兒!你要永遠記住這句話。當你把自己不喜歡、不需要的東西送給別人時,你得到的就是這句話!”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我想起以前送給別人的那些穿過的衣服、挑剩的玩具、飾物,當他們回到家開啟時,他們也一定說過相同的話。

父親看着我,說:“記住,不要把別人當傻瓜。他會和你一樣,知道這東西的價值。要麼不送,要送就把自己認爲最好、最喜歡、最捨不得的東西送給別人。”

 有意義的故事二:絕美與絕醜

有個老人,是全國聞名的大作家。他臨終前,突然感到十分難受,祕書就說:“我去叫大夫。”不料,就在祕書正欲開門的時候,卻聽到老人極艱難地說了一句:“不是‘叫’,是‘請’……”說着老人就昏迷過去,而且再也沒有醒來……

大夫與護士聽到這一切,個個潸然淚下。

一個“請”字,一個人世間最溫暖最明亮的字眼兒,就這樣從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口中,極艱難卻又極自然地說了出來——這就是美好的心靈!

老人再也沒有說什麼,這句話就是他的遺言——這遺言純淨無比,厚重無比,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了老人寫過的電影劇本和文章。因爲誰也不會懷疑,這句最能體現老人美好心靈的話,的確是老人用生命詮釋的。

這位老人就是夏衍。知曉這件事,我明白一個道理:謙恭是一種深刻的教養,它紮根於心靈,它無花而自芳。於是想起巴爾扎克筆下的一個人物——老葛朗臺。老葛朗臺就要死了,卻怎麼也舍不下他的萬貫家產,他極力掙扎,很想再看看他的金子。當神父將鍍金的十字架貼到他嘴邊,讓他親吻一下以便送他的靈魂昇天時,他的眼睛居然奇蹟般地亮了,還極力做出一個“把那個十字架搶過來”的姿勢,於是,這“最後的努力也就徹底地斷送了他的生命”。

真是鬼斧神工,巴爾扎克居然用這麼一個極生動的細節,完成了一個頭號吝嗇鬼的形象塑造。

夏衍走了,葛朗臺也走了。然而他們在生命最後一瞬間的表現居然有這麼大的反差,一個絕美,一個絕醜!

有意義的'故事三: 借雞蛋的智慧

每天在一個辦公室工作的人就好比呆在一個範圍很小的圈子裏,近距離的接觸使得彼此之間的關係不得不親密起來。而新人剛剛到來的時候,很不容易跨進這個圈子,常常會有一種徘徊在國外的孤獨感。

我的朋友珊珊大學畢業後,已經換了三次工作,雖然每次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她卻能和同事成爲很好的朋友,並且在離開的時候讓人感到依依不捨。我很羨慕她,就向她請教有什麼祕訣。

珊珊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外國主婦,看見對門新搬來一家人,做晚飯的時候就過去借雞蛋來烤蛋糕。蛋糕烤出來了,她又送過去一塊請人家品嚐。一來二去,她跟那家的主婦就熟了起來。而其實呢,她的冰箱裏還有好多雞蛋,她不過是用借雞蛋的辦法制造與那家人接觸的機會,爲日後形成良好的鄰里關係打下基礎。珊珊說,辦公室裏的同事關係也需要用一點心思來“經營”。初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只有靠自己找機會增加與周圍同事的接觸,儘早與大家熟悉起來,才能很快地適應新工作。除了工作中的接觸,珊珊還有她特別的“小手段”。比如午間休息時到超市買來一包漂亮的小糖果,回到辦公室把它分發給每位同事,有的人即使不喜歡吃糖,至少也會以一個微笑作爲回報。如此過不了一個月,珊珊便和同事們“打成一片”了,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小兔子”。

但是這樣做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是真心誠意地與同事交往,如果僅僅爲了功利的目的,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招人討厭。

有意義的故事四: 承擔的力量

一天,孩子和父親在朋友家做客,主人等客人就座後爲他們沏好茶,把暖水瓶放在桌上,好像又想起了什麼,就離開客廳到裏屋去了。當父子二人正欣賞着窗外美麗的景色時,突然聽到一聲炸響,兩人回頭一看,原來是暖水瓶倒在地上摔碎了。

主人聞聲從裏屋急忙出來,說“不要緊,不要緊”,父親稍微頓了一下,就說是他不小心碰倒了。後來父子告別主人,在回家途中兒子問父親:“不是你碰的,你爲什麼要認錯呢?”父親笑了:“生活中,有時候需要勇氣承擔責任,而不是爲自己辯解,人們更願意寬容一個認錯的人,而據理力爭是不會有什麼好處的。”

有個故事這樣說,禪師在小和尚學成之後,告訴他們他的佛珠丟了,他要偷了佛珠的人自己承認。良久,沒有一個人承認,最後無奈禪師就讓他們下山,這時,一個瞎眼的和尚站着不動。大家疑心他就是偷佛珠的人,不由地鬆了口氣。禪師問:“你偷了佛珠嗎?”和尚答道:“不,我只想讓這件事有所了結,你不必懷疑衆師兄了。”禪師笑了,他從懷裏掏出佛珠,讚道:“你雖然眼瞎卻心明,你纔是真正學到佛理的人啊!”

不管在職場還是家庭中,勇於承擔責任定會讓人們更加相信你,擁護你。因爲,只有有責任感的人才能成爲擎起世界的人。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