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700字彙總8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700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700字彙總8篇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懷着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迎來了上中學以來的第一個中秋佳節。

原本打算好好賞一賞月的,我家樓頂是最好的賞月場所。可是原計劃糟到暗算,學校在中秋節那一天,突然傳來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總之破壞了我原來計劃的駭人消息:按上級領導規定,中學生中秋節將在學校度過,全部學生自帶報紙“席地而坐”。我們一聽,全部傻眼了。

接着,發出一聲聲嘆息:“唉——”“真討厭——”剎時全班變成菜市場。

可再怎麼叫也沒辦法,我們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就要使這個中秋節過得別具一格。於是,我們便密謀了一個開心的“賞月計劃”。

中秋節晚上,我“密謀”的要求,帶了一個雙黃月餅。呵呵,着不是單我一個人吃的,是……哦,My got,不能說,說了這個計劃就完了。

一到校,剛好六點半。我們在憤罵聲中勉強坐下後,便把報紙連接鋪在一起,那時準備用來放月餅和吃月餅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們將在這裏一起吃月餅!

一開始,我們混混沌沌地看了一點電影,然後就是擠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齊擡頭望月。呵,月亮呈紅銅色,活像月食發生了。圓倒挺圓,只是……這顏色也真倒挺另類。不過,我們的計劃也很別樣,也就不計較這麼多了。紅月亮就紅月亮,月亮還不一個樣,顏色的差異或許會更具吸引力。

八點種悄悄地來臨了。這是我們吃月餅的“神聖時刻”。徐倩華、鍾偉、我、李瀾濤各自帶了一個不同的月餅來吃,恰好湊成一盒多元素月餅——白蓮蓉、哈密瓜、雙黃蓉、五仁香。我們興致勃勃地切開一個又一個月餅,六七個人圍成一圈“品嚐”四種不同味道的月餅,氣氛熱熱鬧鬧,輕鬆搞笑。邊吃又邊看電影,還在“賞月”(實際上就是隨意看一眼,沒有多少人認真看它)。班長陳秀燁發話了:“我們吃得這麼開心,不妨把廖韶婷的雙黃給老師吃吧。”不愧是班長,我們舉雙手贊成。如果老師也能分享我們的快樂,那豈不是“皆大歡喜”?因爲“快樂也是一種傳染病”,把我們鬧翻天的快樂透過一個小小的蛋黃月餅所傳達給老師,希望老師也和我們一樣過個開開心心的中秋節。

這個中秋節十分特別,這或許是上中學的第一份“友誼加固禮”吧?!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2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裏家家都洋溢着節日的氣氛。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作者手記

中秋節起源於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衆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爲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說爲,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資訊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爲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吃月餅有很大的意義,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爲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爲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爲熱鬧。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3

伸了個大大的懶腰,我不情願地從被窩裏爬起來。中秋節,也是外祖父舊識的兒子的婚禮。車停在了貴族園的大門前,屋裏已是一片喜慶,新人們在門口發着喜糖,滿臉幸福。據說新郎和新娘都是留學中認識的,所以婚禮很歐式,走廊旁擺滿了新鮮的白玫瑰,香氣馥郁,感染着每一位來賓,傳遞着它的花語:聖潔的愛。偶於人羣中看見了一位外國人,於是很自信的想賣弄一下自己的英語,誰知老媽一臉尷尬地扯住了我。原來這個人是意大利的,是新郎在荷蘭留學時的朋友——我的英語,他根本聽不懂。很識本分地坐下,悄悄地,我窺探着禮堂之上那對幸福的人兒,他們宣誓着愛的.誓言,步入婚禮的殿堂……

恍恍惚惚,中秋節就這麼過去了,卻只是我一個人盯着窗外的月亮,啃着乾巴巴的月餅,無法回老家見爺爺奶奶——哦,這都是因爲第二天礙事的鋼琴課!在被老媽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後,我終於妥協,答應在十一當天去拜見一下我的鋼琴老師。梳好“雞窩頭”,手忙腳亂地把自己弄得能見人點,我來到了在東方國貿中的教室。老師不像我想象的那麼嚴厲刻板,反而十分和氣,梳着一絲不苟的頭髮,戴一副銀邊眼鏡,顯得很有修養。接下來的課程進行的很順利,而我卻消除不了尷尬——聽老媽說,這個老師教的很好,可我呢?不僅是個學鋼琴的“大齡女”,而且一問三不知,叫彈個曲子吧,也只會小紅帽。熬到下課,我在後到的小朋友的驚奇的目光中,跌跌撞撞地下了樓。天,老媽是怎麼想的,就不怕我被幼兒園的小孩子嘲笑?

剩下的六天,便是在宅女生活中度過的。本想練練我很爛的羽毛球技術,卻不得不去補作業。大腦就像一根繃緊的弦,再緊一些,或許就斷掉了。月考面前,人人都像我一樣緊緊張張,我又能做些什麼呢?慢悠悠地寫題,亦或是撐着腦袋對着遍地的落葉發呆。進度慢的像螞蟻,別提複習了。我急,卻對成堆的作業無能爲力,也只有抱頭懊惱。

告訴自己,出去轉轉吧。於是便一個人在林蔭大道上散步,四處探尋秋的氣息。夏天就這樣過去了,來不及拽住她的裙角,秋就蹁躚着來了。

四周靜靜的,不知何時又多了幾隻蝴蝶。我突然想起,假期已過半。接下來,便是急急地寫作業。電視上,出行的人們又被堵在返程的路上,我擡頭瞟一眼,笑他們傻。人潮涌動下,喧鬧下,景色有什麼好欣賞的?倒不如躲在自己的小屋,感受寧靜的偏安一隅。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4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月亮又圓又大,正是人們一家團聚的好日子。今天晚上九時左右,我們一家在陽臺賞月。賞月時一定要準備好凌角、栗子、月餅等等。各種各樣的食品。我往天上一看,情不自禁地說:“哇!今天的月亮真美呀”!再往樓下一看,一個個小朋友提着燈籠一嘣一跳在舞臺上歡天喜地的跳舞。我真羨慕他們可以自由的玩耍!突然,媽媽說:“XX,快點來給月亮公公燒枝香吧。“我說:“好”!我對月亮公公說,我真想和這些小朋友一起開心的分享這愉快的中秋節,行嗎?月亮公公悄悄地託風姐姐對我說:“孩子,只有在家裏才能感覺到真正快樂的呀!”

天空中不時飄來一陳陳歡快的笑聲!中秋節真是快樂極了。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中秋佳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被人們稱爲仲秋。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廣爲流傳。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過了一會兒,伯伯、表哥、表姐……都來了,我們一起共度中秋佳節。爲了迎接他們,奶奶坐了一大桌豐富的飯菜。飯桌上,大家一邊說說笑笑,一邊品嚐着豐富的飯菜。飯桌上,大人們總少不了喝酒,所以他們便用酒來互相祝福。我們小孩子不能喝酒,便用飲料代酒,互相祝福。濃濃的親情在飯桌上傳遞着,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

吃月餅也是中秋一大習俗。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發動農民起義時,用月餅作爲祕密傳遞通知的方法,約定八月十五中秋節起義,起義成功,取得了勝利。後來人們以中秋吃月餅來紀念義軍的勝利。現在,月餅已經演變成合家團圓的象徵了。

吃過晚飯後,我們大家每人手裏拿着一塊月餅在院子裏賞月。別人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今年,卻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今年中秋節的月亮猶如一輪金黃的玉盤,高高的掛在靜謐的夜空中,點綴了整個夜空,星星調皮地眨着眼睛,好像在祝我們中秋佳節快樂呢,看着這些星星,我會心地笑了。皎皎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照亮了整個院子,風很輕,月光很美,夜空很靜,這一切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望着那皎皎的月亮,我心想,一定有許多人現在異處他鄉,回不了家和家人團聚,就借皎皎圓月思念家人及親朋好友。

我愛這美好的中秋佳節!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5

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節:如“六一”兒童節,端午節,春節……

中秋節在8月15日,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爲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 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 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爲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 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 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爲紀念太師聞仲的 “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爲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 拿胡餅指着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羣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 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 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爲月餅。市肆至以果爲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 《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我最愛中秋節了!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6

13xx年前的中秋節,皎月當空,一位風流才子,仰月長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就是李白。

11xx年前的中秋節,皎月當空,一位憂鬱君主,望月流涕:“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他,就是李煜。

9xx年前的中秋節,皎月當空,一位豪邁詩人,對月抒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就是蘇軾

……

20xx年前的中秋節,皎月當空。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女孩,仰望圓月,心底卻涌出一種莫名的憂愁。月依如從前那般圓,那般亮。中秋,依如從前那般團圓,那般熱鬧。而人,卻不再是以前的人了。

依稀記得,那年中秋,月亮,也是這般的皎潔。月光下,我很快樂地幫外婆搬搖擺椅,幫自己搬小板凳,幫大家拿那甜甜的月餅。而後,大家會圍坐在一起,一起賞月,一起聊天,一起吃月餅。那時,我會幸福地偎依在外婆身邊,撒嬌地纏着外婆[源自]給我講故事。像那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特別是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傳說那是在一年中秋佳節時,唐玄宗賞月一時興起,命法師作法,進入月宮。在月宮中,唐玄宗忽聽一曲,美妙婉轉,如天籟之音,蕩氣迴旋,甚覺悅耳。回到皇宮之後,熟通音律的唐玄宗把在月宮所聽之曲編爲《霓裳羽衣舞》……於是,在中秋之夜我的夢中便會浮現月宮,嫦娥,桂樹和一羣仙女,而她們,正翩翩起舞……

可小時候畢竟是小時候,那時已成爲不可觸摸的記憶。長大後,我隨父母回家讀書,很少再記得天空中有個孤寂的月亮。但當我再次仰望皎月時,我感受到了她的靜謐與溫柔。

月,是美麗的象徵。偶然想起有人說過,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圓,所以中秋預示着團圓,我不清楚這句話是不是真的,但我願意相信它。就像我也相信,現在,我的外婆也一定站再月下,祝福着她的外孫女。不信你聽,月,正用她獨特方式,傳遞着祝福……我突然明白了月與中秋的含義:不是隻有親人在一起纔是快樂,親人心在一起一樣是團圓。親人不能永遠在一起,在一起的只有心。即使遠隔千里,只要心中有她,同樣如近在咫尺。此刻,月正揮灑着她的輕紗,爲這個中秋之夜渡上一層銀色的光輝……

月的美麗與光輝亙古不變,從古至今,這傳遞着團圓與美好的月難道不是最美的嗎?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7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在家鄉,弄不清是哪裏哪年哪代傳下來的有中秋節吃糉子的風俗。

小時候,如盼着過年一樣盼着過中秋節,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熱鬧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糉子。

每到中秋節前兩天,家家戶戶都在水缸上架根鐵棒什麼的,然後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燒,燒後的灰則順勢掉落到水缸裏,等到灰滿水缸,讓它泡兩天。直到農曆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淘米洗棕葉動手包糉子。糉子的包法真是夠講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穩、扎得緊、角分明“。看那足有15釐米寬大長長的棕葉,必須是新鮮的,摘回來後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須是用泡過稻草灰後濾乾淨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則包出的糉子顏色不黃不中看,吃起來味道也是淡淡的。糉子的四個角哪怕有一個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糉子的個兒也夠大的,在我們家鄉,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包出兩到三個糉子。有些特色糉子裏面還會摻些不同的肉類、花生米、板栗等什麼的,其味吃起來怎麼形容好都不過分。

小時候也曾試着學包過糉子,儘管大人們耐心地教,但因爲勁小,包出來的糉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卻要離開家修自己的學業去了,所以包糉子的技藝一直沒有學到手。每年過中秋節,我們小孩都只能圍着大人叫快點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說說笑笑嘻嘻鬧鬧忙東忙西的也要三、四個小時後才能包好,而糉子真正出鍋,卻要到中秋節的早晨四點以後。因爲要貪第一個吃糉子,許多小孩都幾乎養成了不吃到糉子不睡覺的習慣。大人也理解這種奢望,但又怕小孩乾等着急,於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嘿!風景這邊獨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聲,小孩的應答聲此起彼伏。

其實,糉子的吃法一樣地也有講究。剛出鍋的糉子儘管香噴可口,但不宜多吃。記得剛上學那一會兒過中秋節,我吵着一口氣吃了四個剛出鍋的熱糉子,經驗老到的父親再怎麼勸我也沒勸得住。結果連續兩天沒有吃東西,胃裏還咕嚕咕嚕地鬧了幾天,從此再也不敢貪吃了。

童年的中秋節,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而快樂的夜晚。時過境遷,多少往事都已處在朦朧之中幾乎淡忘,唯有那香噴噴的糉子,還時常浮在眼前。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8

幾百年前,在那寧靜柔美的月光下,一個姓蘇的大鬍子喝醉了酒,忽然思念起遠方的弟弟,不禁興奮地手舞足蹈,忘情吟詠,像是追問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誕生,又好似是在驚歎造化的神妙,隱約有美景何在的感慨。此時,其他的一切都已不復存在,只剩下與月的對話和高懸於天的明月。

回到現實,傳統節日被粉飾一新,只是,圓月那張揚而不刺眼的光芒,仍然會使煩躁的心情化爲一縷青煙,他是心靈的本色,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用一生去追逐的。

生於現代的我自然體會不到詞人內心的矛盾惆悵和懷人之思。我只是坐在人羣之中,與親朋好友打鬧嬉戲,促膝談天,享受團圓帶來的幸福感覺,這種靈魂的舒暢在賞月賞花,特別是在品嚐月餅時尤其突出。這是因爲那比平時更大更亮的圓月,讓人有一種心如止水的恬適和泰然自若的安然。

生活在泱泱世俗的每一個人都在奮力地往前跑,其目的是爲了追尋遠處那誘人的地位、財富、聲望、才氣。哪還有誰來陪你“千里共嬋娟”?多希望更多的人身心浸滿中華禮儀與傳統的芬芳,沿着華夏民族的韻腳婉約走來,不再腳步匆忙,在人羣熙攘中丟失那份生命的意義。

許多人抱着患得患失的心態品嚐名與利給他們帶來的痛苦,懷着憂心忡忡的心情繼續走喪失人格的歪曲的路,而不屑於細嚼樸素清甜的月餅,觀賞自由自在的飛花。

而中秋與那種失衡的人格是不一樣的,它有着湖水一般的澄澈,有着高山一般的穩重,也許月亮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含義就是這樣吧。

在這個中秋之夜,我站在陽臺上,羨慕明月的灑脫,隨心所欲,沒有世俗的羈絆,亦沒有名利的紛擾。我還不太相信人心中有世外桃源的存在,不經意間說出了一句“身處世間,身不由己”。不知是誰對我的話不以爲然,回我一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回頭一看,外婆慈祥地將手放在我的肩膀上,說:“如果人的心中真的沒有一絲慾望,那麼即使身處鬧市心靈也不會有一絲的浮動,中秋與它的月光就能讓你審視自己的心靈,其實它本身就是一個淨化靈魂的美境。”

看着澄靜的月色,我希望可以從中華歷史與文化中掬一縷月光,裝進我的靈魂,化作這如水的中秋月光裏一點點融化於生命的芳香。